郎平首次執教夫離女散|《奪冠》不會說的中國女排的那些事之一

2020-10-03 中懷

如果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面的關注,和你一起分享情感故事。


作者:中懷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陳可辛執導的致敬中國女排的大電影《奪冠》扣人心弦,從老女排五連冠中的日本女排世界盃上的第一個冠軍開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嘹亮唱響;到巴西裡約奧運會再次奪魁,升國旗,奏國歌。

前後連貫,以一個冠軍開始,以另一個冠軍結尾,圓滿地詮釋了《奪冠》的內涵。


電影中也著重講述了郎平2013年開始執教中國隊後施行的很多改革措施,和一個個解決帶隊過程中遭遇的挑戰和困難的過程,為中國隊的持續進步和保持排壇競爭力立下了汗馬功勞。

實際上,這並不是郎平第一次執教中國女排。

早在25年前的1995年,老女排五連冠的光環已經逐漸褪去,年輕的中國女排跌入了低谷。


危難之際,排協向遠在美國的郎平發出邀請,請她回國執教。

正是這次執教,加劇了郎平第一次婚姻的失敗。


1,志同道合,大婚之後赴美留學

20世紀80年代,正如電影裡講述的,中國女排取得輝煌成績,是名副其實的「三冠王」:


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冠軍;

1982年,第九屆女排世錦賽冠軍;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金牌。

1960年出生的郎平,正值當打之年,是這三冠的鐵打主力,立下了汗馬功勞,「鐵榔頭」的名號家喻戶曉。

1986年,26歲的郎平急流勇退,選擇了退役,並於第二年與同是排球運動員的白帆結婚。之後二人同赴美國求學,並很快有了自己的女兒。


在國外發展的郎平,事業家庭雙豐收,絕對是人生大贏家。

而此時的中國女排,正經歷著冰火兩重天,從輝煌到落寞,也不過八九十來年的時間。

1994年的11月,中國女排在12屆世錦賽上只獲得了第八名,創最差成績記錄,所有喜歡中國女排的人都震驚了,我們的女排怎麼了?誰來執教拯救中國女排?


遠在美國的郎平被屢屢提起,中國排協向她發出了徵召令,邀請她回國執教。


2,臨危受命,斬斷情絲回國執教

此時的郎平,一邊學習一邊在大學女排俱樂部執教,一邊照顧家庭,和丈夫帶著孩子,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她是赤手空拳去美國的,八年奮鬥,好不容易有了工作、有了綠卡、有了房子、有了汽車、有了女兒,這一切都是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


面對祖國的召喚,郎平深知責無旁貸,但是看中家庭親情的她也深知,現在她已經不是一個人,要尊重家人的意見。

要回國執教,就要長期兩地分居,跟家庭分開,女兒這麼小還需要照料,丈夫也工作繁忙,對此並不支持,兩人的感情也漸有隔閡,正在協議離婚中,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一邊是祖國需要,一邊是家庭不舍,郎平備受煎熬,舉棋不定

但是,排協的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她:「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

在郎平的自傳《激情歲月》中,她說到,

「女排在中國人心目中有一種很特殊的位置,女排打球已經超越了排球、超越了體育本身。雖然,我離開國家隊那麼多年了,但大家還是想著我,在女排最困難的時候,要把這副擔子交給我,我深深地體會到,這是一種信任和託付。」

她想好了,決定回國,她決定帶領低谷中的中國女排「殺出一條血路」。


同時,回國的決定,意味著對現有生活的重組和調整,也意味著對家庭的另一種選擇,郎平的第一段婚姻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而中國女排在20世紀90年代最為困難的時候,有了郎平的執教,很快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成績最能說明一切:


1995年2月郎平回國接任主教練,同年9月獲女排亞錦賽冠軍,11月獲世界盃第三名;1996年再獲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1998年摘得曼谷亞運會冠軍。


郎平也於1997年被國際排聯評為年度最佳教練。

這第一次回國執教的經歷,相比較於《奪冠》呈現的郎平2013年回國執教,過程更加崎嶇和艱難,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大,背後的故事更加豐富。如果能被搬到螢屏上,會更加感染人心。


可能電影承載的東西更為宏大和多元,不只是聚焦於郎平一個人身上,而是呈現中國女排這個集體的奮鬥和光輝。

也許,當有一部作品叫《郎平傳》的時候,她這第一次回國執教的經歷能被更多人熟知。


她們這一代面對家國抉擇的時候,表現出的義無反顧的家國情懷,和不懼挑戰、敢於犧牲、善於迎戰的心胸,永遠值得我們銘記、敬仰和學習。



END。

今日話題:

你看過郎平執教的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女排決賽嗎? 還記得當時的黑白電視機上經常出現的雪花閃爍嗎?

我是中懷,心若向陽,無懼悲傷,做陽光的人,溫暖自己

相關焦點

  • 比賽不贏也能奪冠|《奪冠》不會說的中國女排的那些事之二
    比賽才打了半場,勝負難料,中國已經是世界盃冠軍了?這在電影裡看不出來呀。 沒錯,你沒看錯。這一點,《奪冠》是不會說的,不然如何營造緊張刺激的比賽氣氛、如何吊足觀眾的情緒呢? 中懷在此結合電影,跟你一起重溫這段盪氣迴腸、跌宕起伏的比賽過程,還原《奪冠》不會說的真實奪冠經歷!
  • 沒有郎平就沒有中國女排的今天 看到郎平奪冠那些污衊她的人呢?
    在那個中國體育剛起步的年代中國女排是全中國的驕傲作為前四冠的核心球員第五冠教練員的郎平是無數人心目中的英雄很多人心裡不平衡認為她拋棄了中國女排還說她為了錢出賣國家所有人都認為郎平不會回來帶領中國女排但國家需要,郎平放棄了高薪與家庭毅然選擇了回國執教
  • 在郎平之外可以說中國女排,但不能在日本之外說《奪冠》|大尺度
    在《奪冠》中,吳剛演中國女排主教練袁偉民。袁偉民從中國男排退役後,1974年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率隊首次取得「三連冠」的歷史性突破。1984年起進入政壇。郎平從國家隊的一個替補隊員開始奮鬥,那是1978年,她18歲。既然練排球,考大學的事她就不想了。她的「恩師」是袁偉民。
  • 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奪冠之外的人生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蘇楓郎平說:「我有兩個女兒,一個是白浪,一個是女排。」中國女排重振的背後,是郎平對另一個女兒的虧欠。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我應該是老女排最後一個還在一線的了,應該為中國女排留下一點東西。大家都退休了,就有心無力了。」郎平說。「雖然不少人羨慕我,說我多麼偉大,但我偉大在哪裡?我就是肯付出,把自己統統貢獻出來罷了。普普通通,但生活實實在在。」生活中的郎平,喜歡喝自己煮的咖啡,再像孩子一樣把小圓餅乾泡在牛奶裡面,咬一口,幸福滿滿。
  • 郎平,生日快樂!|郎平|郎指導|中國女排|奪冠|湯彥俊
    就算把中國體育圈翻個底朝天,也再找不出第二個郎平了。把那些口口相傳的故事、那些世界冠軍的頭銜、那些力挽狂瀾的時刻和那些振奮人心的瞬間匯集到一起,就成了她的輪廓。資料圖: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 中新網記者 富田 攝這是郎平,之於中國幾代人的意義。12月10日,是郎平60歲的生日。
  • 《奪冠》:比女排贏球更打動人的是郎平這句話|新京報快評
    謝謝所有的女排姑娘們,你們的故事給了我莫大的能量,去完成這個光榮任務。」9月25日,《奪冠》全國公映,拉開了國慶檔的帷幕。但它已比原定的上映日期遲了整整8個月。好在《奪冠》並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上映三天以來,票房「奪冠」,在電影評分平臺也獲得不錯的口碑。拼搏、奮鬥、不認輸……大部分國人對中國女排與女排精神並不陌生,在當下的中國,我們又該如何闡釋女排精神?
  • 從電影《奪冠》聯想中國女排的未來,為什麼是郎平
    而郎平,這位中國女排精神的靈魂人物,一共為中國女排在十次奪冠之路中,直接參與了八次。第六次奪冠是,郎平於2013年4月,再次臨危受命接手女排後,於2015年中國女排第四次奪得世界盃冠軍;繼而在2016年在裡約奧運會加冕冠軍;2019年,中國女排又第五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為郎平直接參與的第八次奪冠之路。但郎平的奪冠之路似乎遠沒有盡頭,如果不是今年的新冠,我相信世人會在今年東京的奧運會上再一次見證「郎旋風」的厲害。
  • 從鞏俐到郎平,《奪冠》完美演繹「中國女排」的精神內核
    》首次展露三代女排奮鬥徵程的完整脈絡。>《奪冠》這部電影,既是中國女排的成長史,更是一部"郎平傳",從運動員到教練員,郎平的職業生涯串聯起了中國女排四十年的起起伏伏,她是唯一全程見證又參與了中國女排成長的人。
  • 郎平首談,關於中國女排東京奧運會12人大名單的那些事
    文/梅長蘇許久沒有集體出鏡的中國女排近日終於登上了央視體育頻道的體育新聞欄目,央視花了大篇幅來報導中國女排在北京封閉集訓備戰東京奧運會的情況,在採訪報導期間,他們還對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進行了專訪,被問到關於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12人大名單的問題時
  • 《中國女排 奪冠》女排精神 為何淚目?
    ,詮釋了幾代的中國女排的人生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 最終奪冠的傳奇經歷。,或者愛國主義意識形態立馬就跳腳,片子被技術原因他們會說是審查扼殺了中國電影。也導致了陳忠和率隊雅典奪冠的事被導演一筆帶過了。這樣也就顯得這條線是可有無可。所以第二戰選擇了「和平之戰」。
  • 中國女排能《奪冠》,「鐵榔頭」郎平在背後付出了多少
    而對郎平本人來說,無論在賽場內外,都接受過無數次比這更重大的挑戰。從八十年代到今天,中國女排能一次次奪冠,這背後,郎平究竟付出了多少呢?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經過七輪鏖戰,最終戰勝東道主日本隊,奪得世界盃賽冠軍。這是中國女排第一次榮獲世界冠軍稱號。比賽中,郎平的扣殺兇狠有力,是奪冠的重要保障。每當她扣殺時,解說員宋世雄都會大喊 「鐵榔頭」。久而久之,「鐵榔頭」 便成了郎平的綽號。
  •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首次展露三代女排戰徵程的完整脈絡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首次展露三代女排戰奮鬥徵程的完整脈絡——1981年,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巨大浪潮奔湧而至,彼時祖國百廢待興,國人急需振奮士氣。30多年的光陰轉瞬即逝,郎平這位曾經刻苦練習舉重、誓不服輸的女青年,一晃成為美國隊的主教練,經歷老朋友「我們來世再做隊友」的告別後,她重回中國女排、帶領新隊伍奪冠。
  • 2020年郎平合同到期!沒有郎平,奧運會中國女排如何奪冠?
    中國女排,世界第一!2019賽季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以11連勝的姿態奪冠。2019賽季女排世錦賽中,中國女排雖然沒有走到最後,但同樣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在郎平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已經成為中國球迷的驕傲。為備戰東京奧運會,朱婷提前回國與隊友會合、訓練。
  • 《奪冠》郎平所在的中國女排哪一年獲世界盃冠軍 陳可辛:那些女排...
    《奪冠》郎平所在的中國女排哪一年獲世界盃冠軍 陳可辛:那些女排隊員每個人都像是天生的演員 2020-09-30 10:30:16
  • 【小康人物】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奪冠之外的人生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蘇楓  郎平說:「我有兩個女兒,一個是白浪,一個是女排。」中國女排重振的背後,是郎平對另一個女兒的虧欠。打完東京奧運會後,郎平就將正式退休。她說,她真的要好好陪陪另一個女兒了。
  • 《奪冠》的故事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而不屬於陳忠和
    陳可辛的《奪冠》國慶電影檔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從過年延期到9月25日,鞏俐和黃渤主演的《奪冠》原本就在我春節的片單之內,我想看看電影裡的中國女排和郎平、陳忠和是什麼樣的。但是看完電影後發現,這個故事是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的,而並非屬於陳忠和。
  • 《奪冠》:比女排贏球更打動人的是郎平這句話
    中國女排是精神,是信仰。謝謝所有的女排姑娘們,你們的故事給了我莫大的能量,去完成這個光榮任務。」9月25日,《奪冠》全國公映,拉開了國慶檔的帷幕。但它已比原定的上映日期遲了整整8個月。好在《奪冠》並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上映三天以來,票房「奪冠」,在電影評分平臺也獲得不錯的口碑。
  • 亞運回顧·1998|郎平首次執教中國女排的告別之役 兩勝韓國重回亞洲之巔
    「二十多年以後,我仍然非常清晰地記得郎導當時講話時的語氣和神情,應該是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殷茵說當郎導隊員那幾年,太多的細節都深深刻在腦海裡,「郎導那時候常說,技術是可以練的,然後就帶著我們起早貪黑地練,早上八點練到下午一兩點,下午三點到七八點,特別辛苦,然後你就看著自己一點點進步了,可以在球場上更好地掌控自己。」
  • 女排萬歲!有一種教練,叫中國郎平!
    |當年的「鐵榔頭」紅過現在的「小鮮肉」|和我一起觀看排球賽的父母就說:「小孩子怎麼會知道,郎平對中國排球意味著什麼呢96年奧運前後,郎平其實在秘密戀愛的狀態。她與一位美國朋友通過電話和郵件,保持遠程戀愛,男朋友甚至已經在奧運奪牌後向郎平求婚,希望她能在放下總教練重擔後,去美國與自己結婚。郎平還在擔心女排不穩定的成績,跟男朋友說,能不能等我兩年,等女排再好一點我們就結婚。這段秘密的戀愛,因為「女排兩年之約」而夭折。郎平再度捨棄了回歸平凡女人生活的契機。
  • 偉大的教練——郎平與中國女排的不解之緣
    提起中國女排,你想到的是什麼?是女排精神?是1981年首次奪冠的喜悅?亦或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克服困難奪得冠軍?不管是什麼,這都跟一個人有關係,她就是郎平,郎平是誰?好像問這個問題有些多餘。郎平被稱之為偉大的教練員,之所以說她偉大是因為郎平的執教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逆境中奮鬥,身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她卻下定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當被別人不理解甚至詆毀時她選擇沉默,繼續堅守著自己的事業,她用堅強意志和高尚人格影響著身邊人,詮釋著新的「女排精神」。接下來為你講述郎平與中國女排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