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的2個星期,英超也和其他幾大聯賽一樣,因為國際比賽日的緣故暫停。但與之有關的熱度,卻一點也沒有減少——10月11日《每日電訊報》爆料,曼聯與利物浦為首的幾大豪門,計劃對英超在管理、賽制、收益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這份被稱作「大圖景計劃(Project Big Picture,PBP)」的方案,無疑是英國足球新一輪「內鬥」的開端。
【英國足壇的「三足鼎立」】
在討論英國足球各方的糾葛之前,首先要對英國足球的各個機構有所了解。1863年,英格蘭足球的「共主」英足總(FA)成立,與之一同誕生的還有足總杯。由於足總杯是淘汰賽制,絕大多數球隊都面臨一年大部分時間沒有正式比賽的困境,只能彼此「約球」。直到1888年,時任阿斯頓維拉主席麥克格雷格提議,由12支球隊組成循環制聯賽,每周舉行。
為了管理聯賽,英足總還特意成立了「聯賽管理委員會(EFL)」。法律上,聯賽管理委員會是英足總的下屬機構,但也服務於俱樂部利益。在聯賽管理委員會的努力下,「球員周薪統一為4英鎊」、「不準在經營俱樂部中營利」等上古規則被一一廢止。不過同時,聯賽管理委員會的權力越來越大,不斷挑戰英足總。
不過,聯賽管理委員會也並非時刻都讓俱樂部滿意。很長時間內,聯賽管理委員會採用「大鍋飯」的方式分配轉播收入,豪門往往要犧牲很大一部分收入來幫襯低級別的窮兄弟們,這就讓聯賽管理委員會與一些俱樂部之間心存芥蒂。在上世紀80年代,曼聯、利物浦、熱刺、埃弗頓與阿森納這五大豪門就不止一次對聯賽管理委員會提出過抗議,但都未能如願。
【英超誕生,源於英足總「玩脫」?】
這種鬥而不破的日子一直持續到1989年——希爾斯堡慘案在這一年發生。一方面,柴契爾夫人大肆打壓足球,導致俱樂部收入銳減,頂級聯賽轉播權一度只能賣50萬英鎊;另一方面,根據大法官泰勒的提議,職業聯賽各隊球場強制改成坐席,這意味著不小的開銷,而聯賽管理委員會與英足總能夠提供的幫助都很有限。
不過這時,一個名叫格雷格-戴克的人出現了。1990年11月,他宴請五大豪門的高層,提出了自己的計劃——以五大豪門為首的頂級俱樂部脫離聯賽管理委員會,另起爐灶組織聯賽,這樣方能將轉播收入的支配權牢牢握在手中。這份提議,就是如今「英超聯賽」的雛形.為了獲得五大豪門支持,戴克還承諾每家每年250萬英鎊的收入,這是一個難以拒絕的價格。
為了獲得英足總支持,戴克還放棄了建立封閉聯賽的想法,而是保留升降級制度,並接受英足總的領導,讓英足總持有能對英超聯賽各項決議一票否決的「金股」。而英足總,實際上也樂見英超聯盟的成立,因為一旦頂級聯賽各隊獨立,就意味著聯賽管理委員會失去了最重要的資產。在英足總的默許下,1991年7月17日,英超正式成立。
不過後來的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戴克是「英超」這一概念的發起人,卻不是最終的受益人。傳媒大亨默多克帶著5年1.9億英鎊的價格殺入,並提出了一份更有利於英超中小球隊的方案,並藉此在最終投票中以14票勉強過關,多數的票都來自於中小球隊。在巨額轉播費的加持下,英超聯盟的實力愈加龐大,也逐漸脫離了英足總的控制。
【「你憑什麼?」「你又憑什麼?」】
同患難易同享樂難,很多小說中都有當年夥伴取得成功之後彼此反目的橋段,英超也不例外。雖然脫離了聯賽管理委員會的控制,但英超內部還是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大鍋飯」分配製度,相當大一部分金額會平均分配。以2018-19賽季為例,榜首的曼城獲得1.5億英鎊轉播費,墊底的哈德斯菲爾德也有接近1億英鎊。
除了「利」,聯賽管理「權」也是爭奪的焦點。英超聯盟由20支球隊「共管」,每支球隊的投票權重相等,一隊一票。一應大事小情,需要2/3的球隊同意才能落聽。這無形中就造成了豪門與中下遊球隊之間的「倒掛」,豪門是英超收入的重要保證,但中小球隊因為數量更多,反而在投票中能佔據優勢。
不久前有關新賽季換人政策的討論,豪門就遭遇中下遊俱樂部的壓制。豪門普遍支持5個換人名額,這可以讓主力球員更多休息,應付國內外雙線作戰;但板凳較薄的中下遊球隊表示反對,最終在投票中以量取勝,英超成了極少數本賽季採用3換人的聯賽。在有關門線技術、VAR應用等的討論中,也不止一次出現過類似的情形。
這種事情多了,難免人心浮動。豪門眼中,我明明是為英超創造收入的主力,轉播收入要分潤出去不少不說,還要在聯賽管理上受制於人?但是在中下遊球隊眼中,沒有我們的陪練與造血,哪有豪門在塔尖的風光?本身財力就很強的豪門,如果再在轉播收入與聯賽管理權上得到傾斜,小球隊又何時有出頭之日?
隨著英超轉播合同逐漸膨脹,豪門與中下遊之間的分裂也愈發嚴重。2018年底,「足球解密」網站曝光了「歐洲超級聯賽」計劃,五大聯賽不少頂級俱樂部計劃脫離目前所在的本國聯賽,自行組織一項超級賽事。英超幾家豪門都參與到了這個計劃之中,這無異於對英超現行收入分配製度的一次抗議。
【大圖景計劃——縮編、撒錢、爭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豪門提出「大圖景計劃」也不足為奇。這份計劃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3方面:
第一部分,縮編——英超聯賽由20隊縮編為18隊,並取消社區盾與聯賽杯。此外升降級規則也會改變,英超倒數後2名直接降級,英冠前2名直接升級。但倒數第3將與英冠3-5名進行附加賽確定最後的英超名額;
第二部分,撒錢——英超將提供2.5億英鎊的一次性援助給聯賽管理委員會(EFL)屬下各隊,以幫助他們度過疫情造成的財政危機。英超每年收入的25%也會被交給EFL,以促進低級別聯賽發展。英足總也將每年收到1億英鎊,以發展女足與業餘聯賽。
第三部分,爭權——未來只有在英超時間最長的9家俱樂部(曼聯、利物浦、阿森納、熱刺、曼城、切爾西、南安普頓、埃弗頓、西漢姆聯)擁有投票權,任何決議需9家中6家以上同意才能通過。轉播收入分配也將採用新規則,基於過去3年成績進行。
【大鱷聯手貧農,搶劫小地主?】
這份計劃的最大受益者,無疑是英超頭部的「BIg6」豪門。如果PBP計劃成真,那他們就將在新的英超「元老院」中掌握絕對的優勢,不再需要在聯賽政策改革上看小球隊的臉色。「元老院」的權力相當的大,除了更改規則、任免聯盟官員以外,甚至可以否決英超其他球隊的股權出售。轉播收入按戰績分配,也會讓豪門在未來獲得更多經濟利益。
低級別聯賽對這份計劃也是歡欣鼓舞,EFL主席帕裡公開表態支持這項改革。疫情衝擊下很多小球隊損失慘重,一些甚至已經到了發不出工資的窘境。2.5億英鎊的一次性援助與未來25%的英超分成,無疑是他們的福音。儘管PBP框架下英冠球隊衝超更難,在英超的生存難度也更大,但財務危機迫在眉睫,就算PBP端上的是毒酒也要一飲而盡。
英超中下遊球隊,則是這份計劃的堅決反對者。英超向聯賽管理委員會、英足總撒出去的錢,勢必有一部分會來自他們的腰包;按照戰績分配轉播收入的方式,也會減少他們的營收。更「過分」的是,他們在英超董事會的決策權還被奪走。豪門與低級別在這場改革都能得利,但中下遊球隊則成了被分而食之的冤大頭。
就連列入「元老院」之一的西漢姆聯,也旗幟鮮明的對PBP計劃表示反對。要是PBP成真,按照鐵錘幫上賽季英超第16的排名,就只能去打保級附加賽。面對佔據9票之中6票的「Big6」,三家中小球隊也不可能在「元老院」中掀起什麼風浪。因此,西漢姆聯表現的「身體很誠實」,站在了中小球隊一邊。
【這宮牆裡的風,才剛剛起】
豪門與中下遊球隊之間有關收入分配的矛盾長期存在,因為疫情影響更加突出。「Big6」與聯賽管理委員會聯手,更是讓很多人看見一個危險的可能——一旦豪門的訴求一直得不到滿足,那他們真的可能脫離英超,與EFL組建新的聯賽。畢竟當年英超就是「分裂」的產物,再一次「分裂」也不是不可以。
低級別聯賽對PBP的支持,也折射了他們的生存窘境。空場作賽的情況下,英超俱樂部還可以靠轉播與商業活的比較滋潤,但失去門票收入,小俱樂部只能坐吃山空。這些小球隊不為世人熟悉,卻是支撐英格蘭足球的「塔基」。如果他們大面積倒下,那遲早也會影響到塔尖的輝煌。
在10月15日的投票中,英超以20票反對的結果否決了PBP,並決議向低級別聯賽提供現金資助與無息貸款,來幫助他們度過危機。但是這些舉措,只在表面上彌合了各方的分裂,相關的矛盾與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大圖景計劃」的提出僅僅是開始而不是結束,這宮牆裡的風,才剛剛起……
(LL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