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圖蟲創意
文| 丸子爹
由於昨天做無氧運動,鍛鍊核心肌肉群,腹部和大腿酸痛感過於明顯,原本今天的計劃是溜達5公裡,看看沿途風景吹吹風,也是很愜意的一件事情。穿上一雙回彈效果很一般的跑鞋,就開開心心出門了,結果出門沒溜達幾百米,又來了個5公裡慢跑,好在速度壓得比較慢,身體沒啥副作用。
前天寫了一篇關於跑步觀點的文章,有些朋友評論區留言互動,有些朋友私信聊個人看法,聊過往,今天突然想聊下大家喜歡上跑步的理由是什麼?
現在想來,一開始自己開始跑步純粹是為了減肥。那應該是2016年春節之前,有一天去超市送貨,看到超市門口放了一臺秤,自己很自信地站了上去,看到秤上指針嘲諷地指著90kg那個方向,自己瞬間傻眼了,畢業兩年自己成功胖了30斤。
從那一刻開始,內心開始有了要減肥的想法。剛開始減肥的自己啥都不懂,找了一本叫《愛上跑步的13周》的書,按照裡面的訓練計劃開始訓練。我還記得第一次跑步穿的鞋是帆布鞋,套著長袖T恤和休閒褲就傻呵呵的出門跑步了,第一次訓練內容很簡單:熱身拉伸各自5分鐘,跑1分鐘走2分鐘,共八組,加起來一共耗時34分鐘。結果跑完之後自己發現身體居然有酸痛感,現在回頭去翻當時記錄的筆記都覺得逗,就這樣一個不算漂亮的主動開場,讓90kg的自己跟跑步有了交集,有了故事。
2016年的自己還是比較自律的,對於飲食控制得比較多,早飯晚飯吃得少一些,晚八點後不吃任何東西,中午吃到八分飽,會試著去關注哪些東西熱量低一點,吃多少會更合適。個人記得16年健身很火,3月中旬無意間接觸到一本《囚徒健身》,當時自己很羨慕那些通過健身獲得好身材的明星,感覺不練一身肌肉豈不是白來世上走一遭,然後開始了一天跑步一天徒手健身的日子。幾乎每天都鍛鍊,外加飲食控制得比較好,體重前期掉的也比較快,幾個月時間應該是掉了10斤左右吧,而後進入瓶頸期,中途受傷導致體重有所反彈。
受傷期間,自己買了第一雙國產跑鞋,很抗造的一雙跑鞋,花了200多大洋,到現在還在家裡放著,兩隻鞋頭的網已經破了,但鞋底回彈效果還是很棒,可惜那個款式下架了,後來穿的其他牌子的跑鞋都差強人意,開始傾向於一些性價比高的品牌跑鞋。個人觀點,跑步其實是一項投入成本比較低的運動,比較核心的裝備也就是一雙跑鞋,褲子T恤可以買透氣性好些的,日常穿的也不影響,不存在裝備不全無法開跑的謬論,至於壓縮衣自己也買過,個人使用體驗一般,畢竟自己的跑量沒有那麼大,用的不是很多,買的那套現在還8成新呢。
當時自己應該是用了半年時間才完成了第一次10公裡,用的時間很長,應該在90分鐘左右,差不多看一部港片的時間。然後跑步基本就被閒置了,受溫度影響,接下來的時間大多時間都是在訓練徒手健身,解鎖了一個姿勢又一個姿勢,自己的體重也慢慢穩定在了80kg。2017年年初來到了青島,自己跟跑步的故事也暫時停止了。
再次接觸跑步應該是2019年2月份,兩年的時間,由於工作應酬,生活作息很不規律,外加運動的停止,體重再次偷偷飈回到了90kg。經過2019年自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跑步風格,體重基本維持在了90kg沒再變化,截止到2019年為止自己對跑步的態度仍舊是減肥途徑,一種比較熟悉的減肥方式。對跑步態度發生轉變應該是在今年,經過六年的工作洗禮,社會無時無刻不給自己製造點小驚喜或者驚嚇,上一堂堂精彩生動的實踐課,讓自己多少有些受寵若驚。過完年回來,由於在家辦公,自己的空閒時間多了些,有時間親自下廚,也喜歡上了下廚房的感覺,聽著對方說好吃的讚揚,心裡美滋滋的,粗略算了下今年下廚的次數比自己之前28年加起來都多,下廚成了自己靜態感悟生活的一種方式,而動態感悟生活的方式就是跑步。
重新開始跑步的自己不再一味地追求速度了,今年2月份時自己開始在小區裡面跑,看到了之前沒有看到的景色,看到了柳樹慢慢抽出柳枝,長出嫩芽,飄下柳絮,也看到了小區的樓房倒影跟湖水融為一體,難捨難分,隨著清風吹拂湖面,捲起一絲漣漪,才戀戀不捨的分去。隨著疫情的控制,自己開始一個人沿著家不遠處的河道跑了一圈又一圈,河道上從一開始的寥寥幾人到現在的廣場舞聚集地也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人是健忘的,也是樂觀的。疫情嚴重時的我們幾乎都是恐慌的,而隨著疫情的控制,河道上出現了廣場舞,出現了燒烤爐,出現了垂釣愛好者,出現了歡聲笑語,也出現了更多的跑步愛好者。
他們戴著耳機,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沉浸在自己的跑步節奏中,踏步前行。跑完5公裡的自己做著拉伸,眺望遠處,之前未修好的橋早就在去年九月份已經完工了,更遠處的高架橋也雛形已現,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完工通車。高架橋是這樣,跑步是這樣,生活亦是這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感受當下,活在當下,尋找更好的自己。
這是我跟跑步的故事,你跟跑步有怎樣的故事呢?歡迎分享討論,講講你跟跑步的故事,聊聊你跟跑步之間的相愛相殺。
小c慢跑,運動路上的追尋者,期待你的一路同行!
只要開始,永遠不晚。
Never too late to be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