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斯瓦爾巴條約》:中國與萬裡之外的冰封雪地有何淵源?

2020-12-12 莫紙硯

在遙遠的歐洲邊緣,中國在那有一塊被各國所承認的『土地』,中國完全可以在這片土地上行使任何權益,可以在此地區自由出入,並且可以在這個地方進行科學研究和生產等活動。作為從學牙語開始就在中國生活的你聽說此信息肯定會一臉詫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斯瓦爾巴條約》(1925)部分內容

斯瓦爾巴群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

中國與北極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1925年,這一年,北洋軍閥時期的中國政府加入《斯瓦爾巴條約》。

《斯瓦爾巴條約》規定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歸屬挪威,但是所有籤字國公民在斯瓦爾巴群島都擁有平等的經商權,同時該島維持軍備廢除狀態,並責成挪威保護島上居民安全及獨具特色的自然荒野地貌。

換言之,作為締約國公民,中國人完全有權進入斯瓦爾巴群島,建立北極考察的後勤基地,開展正常的科學研究活動。事實上,那時前期蘇聯已經在該地區開展了礦產開採和狩獵活動,並在該國與朗格爾市之間建立了機場和定期航班。

斯瓦爾巴群島地理位置

斯瓦爾巴群島地處歐洲邊緣,位於北極圈內,從三百多年前起,該群島就是北極地理大發現的大本營。

自1858年以來,芬蘭籍的瑞典探險家請登·肖爾德五次率領探險隊前往斯瓦爾巴群島,在那裡他們發現了大量的煤礦和其他礦物。

斯瓦爾巴群島的自然/地質環境

雖然該群島處在挪威國界邊線,但畢竟挪威的國力有限,且俄羅斯正處於革命和內戰時期。對於不願放棄斯瓦爾巴群島利益的歐美列強來說,這無疑是歷史上最好的空閒時期。然後,各國匆忙展開穿梭外交,討價還價,使用了許多"主義"和"原則",經過無數輪談判和博弈,終於達到了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條件和方案。

斯瓦爾巴群島的經緯度定位

《斯瓦爾巴條約》的誕生

1920年2月9日,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法國、義大利、荷蘭和日本等18個國家在巴黎籤署了"斯瓦爾巴德群島行政地位條約"1925年,中國、蘇聯、德國籤署了"斯瓦爾巴德條約"。芬蘭、西班牙和其他33個國家也加入了該條約,並成為"斯瓦爾巴條約"的締約國。

該條約使斯瓦爾巴群島成為北極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非軍事區。條約"承認挪威的"充分和完全主權",該區域"永遠不會被用於戰爭目的"。但是,每一締約國的公民可自行進入挪威法律的範圍內從事合法的生產和商業活動。

這也意味著中國公民在該區域可以自由出入和逗留。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給予我國公民免籤或落地籤證的政策。雖然這些國家給予免籤或落地籤證,但我國公民不能在這些國家長期居留。一般來說,他們會給30天,少數國家會給60天、90天甚至120天。而我國公民前往該區域不僅免籤證,而且還沒有時間限制,也就是說我國公民可以在當地無限制居留(步入挪威本土還是需要申請籤證的)。

挪威與斯瓦爾巴群島的位置

到目前為止,這是北極地區唯一具有國際意義的政府間條約,1925年有51個籤署國(包括如今已經不存在的)。雖然籤署國的數目與南極條約體系相似,但《斯瓦爾巴條約》所涵蓋的土地範圍僅限於斯瓦爾巴群島,遠遠不能與南極大陸和《南極條約》相媲美。

《南極條約》締約國南極基地分布

北洋政府籤署條約

而《斯瓦爾巴條約》這一條約的籤署卻來自於北洋軍閥政府的一個陰差陽錯的決定。

在20世紀初的時候,歐洲各國發現位於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於是相繼宣稱對該島擁有主權。如果不締結一份條約歐洲各國有可能因斯瓦爾巴群島而發生戰爭(後條約決定礦權則為籤約國平等享有,礦權之爭乃告解決),當時中國正處軍閥割據混戰時期,各路軍閥正在大打出手,本沒有閒心來管這個條約。

然而1925年,法國卻派出代表找到了軍閥段祺瑞,欲讓段祺瑞派出個人代表去籤字,也想讓中國承認和加入這個條約。

1924年,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臨時執政的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大總統曹錕,先邀請孫中山北上,後與奉系妥協,請段祺瑞出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臨時執政(國家元首),此時的民國環境極其混亂,各大軍閥各自為首,各類民主團體誕生,還爆發震驚國內外的「五卅慘案」,這個時期的國家可謂是動蕩不安且實力貧弱。

窮兵黷武的軍閥混戰年代

可為什麼法國卻來獻殷勤幫中國加入條約來獲取權益呢?

一是,為了擴大國際力量,從而增加條約的權威性和合法性。1920年的18個籤署國大部分為歐洲國家,亞洲國家只有日本一國。最主要的是當時法國在民國時的上海有一萬五千餘畝法租界租地,想增強本國在亞洲的話語權,甚至想以此為籌碼,強大本國在歐洲的地位。

二來,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急需擺脫自己在歐洲的孤立地位。1925年的法國左翼聯盟政府登臺執政,屬於激進的社會黨。一戰中雖然法國屬於協約戰勝國,奪取了德國一些殖民地,但損失慘重。戰後經濟嚴重困難,政局不穩。

民國時期上海的法租界

就算面對列強如此對待,實力不足的段祺瑞也不好不給法國使者面子,就隨便派了個外交團體去法國巴黎去籤字。籤過字後,這件事也就沒有再提及,畢竟這個條約對於當時的民國來說,確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用處,自顧不暇。

北洋政府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直到1991年中國人才真正開始行使條約籤署國的權利。

北極的破冰和探索之旅

1991年秋,中國著名探險家·高登義應挪威卑爾根大學Y·葉新教授邀請,參加了挪威、前蘇聯、中國、冰島等國科學家聯合開展的北極綜合科學考察,這意味著開闢了中國民間北極考察十年之路,為政府對考察北極的自然環境奠定了基礎。

中挪合作考察意向書(英文)

中挪合作考察意向書(中文)

高登義說,這次考察最大的收穫是,他在《北極指南》上看到了Y·葉新教授贈送的英文版《斯瓦爾巴特條約》。他在書中指出,中國是1925年《斯瓦爾巴條約》的籤署國。Y·葉新教授還建議他向中國當局提議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一個科學研究站

《北極指南》封面

由於年代的關係,高登義帶回中國時很少有知道《斯瓦爾巴條約》的。這個消息後來才引起注意,中國科學院要求中國科學探索協會為此次活動提供技術支撐,在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科研項目《極地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增加了「北極斯瓦爾巴群島科學站調查研究」的子課題。

挪威卑爾根大學Y·葉新教授等贈送籤名

萬裡之外,那塊冰雪大地上塵封的權益終於解凍,中國關於北極的探索不斷深入。

1999年和2003年,中國政府先後組織了兩次雪龍號北極科學考察,收集了大量資料,直接了解和認識了北極。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在世界極地考察中終於佔有一席之地。

接著,2001年9月,挪威駐華大使館致函邀請我參觀斯瓦爾巴特島並建站。

挪威大使館發給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的北極

截止2017年底,中國已經在北極地區已成功開展了8次北冰洋科學考察14個年度的黃河站站基科學考察。

憑藉著《斯瓦爾巴條約》,中國於2004年7月28日在此建立中國北極黃河站,進行北極區域的科考工作,對北極地區和全球氣候變化進行科學研究,是全球第八個在此的北極科考站最值得稱道的是,北極黃河站擁有全球極地科考中規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

中國北極黃河站

雖然我國在探索北極的初期與其它主要極地考察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是這期間並未受到其他國家的阻撓和攔截,這都是因為我國政府堅持與繼承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國策,中國呈現出政局穩定、經濟高速發展、外交活躍的鼎盛局面,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迅速提升。

這才有今天在地理上和北極沒有任何關聯的中國在北極地區擁有了話語權。

相關焦點

  • 被稱為歐洲最不尋常的神聖之地的斯瓦爾巴群島
    1920年,《斯瓦爾巴條約》的籤訂,將整個群島的主權劃給挪威。根據條約規定,所有籤字國的公民在斯瓦爾巴擁有平等的經商權;同時該群島維持軍備廢除的狀態,責成挪威保護島上居民安全及獨具特色的自然荒野地貌。該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8個擁有北極科考站的國家。黃河站是該地區第10個科考站。這裡屬於挪威但不屬於申根區,根據《斯瓦爾巴條約》我國人員可以無需申請籤證前往該地。
  • 28年一項條約,歐洲賦予中國一塊「領土」,國人可以自由進出
    然而,1928年一份突如其來的條約,讓中國在北極圈有了"身份證",進而在歐洲有了"領土",那就是《斯瓦爾巴條約》。分享條約斯瓦爾巴群島是位於北極地區的一個群島,斯瓦爾巴意為"寒冷的海岸",是挪威邊境最北端的陸地,是最接近北極地區的人們可以居住的地方。
  • 斯瓦爾巴群島不是中國飛地,更沒有規定禁生禁死
    說斯瓦爾巴群島,可能還有不少人沒聽說過,但要說到「中國在北極的飛地,不用籤證也能隨意進出,禁止死亡禁止生孩子,末日種子庫」等等,估計很多人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朗伊爾城嗎?沒錯,今天要說的目的地就是朗伊爾城所在地:斯瓦爾巴群島,一個被國人誤以為是「中國飛地」的北極群島。
  • 斯瓦爾巴群島算不算我國的飛地?我國到底有沒有「飛地」?
    但實際上,在遠在3千公裡之外的海外,中國還有一塊「土地」, 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這塊土地就是斯瓦爾巴群島。於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各國終於籤個條約,人人都有份。1920年2月《斯瓦爾巴條約》出爐,並約定五年以後生效。根據該條約,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歸屬挪威,但群島上的所有礦產資源歸各締約國共同所有。原本這些只是列強才有份,而且當時中國正處於混亂時期,各個軍閥都忙著打地盤。
  • 挪威和俄羅斯的紛爭:斯瓦爾巴群島為何成為北極潛在的火藥桶?
    法律條文的模稜兩可,俄羅斯人的民族情感,資源誘惑加上戰略意義,讓斯瓦爾巴群島成為北極火藥桶,矛盾數十年來不可調和。挪威以北700公裡,北冰洋之上,坐落著斯瓦爾巴群島,面積16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挪威的五分之一大小。也許有的讀者對它有所耳聞甚至去旅遊過,因為這一地區對中國公民免籤,中國還在這裡修建了黃河站。
  • 1925年,中國籤署一份條約,讓國人可自由出入歐洲此地,至今有效
    然而在1925年,中國籤署了一份條約,卻讓中國人可自由出入歐洲此地,至今還有效,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於是,斯瓦爾巴群島的捕鯨業開始興盛。 1611年,荷蘭、英國的捕鯨船來此捕鯨,其後法國、漢撒同盟、丹麥、挪威、沙俄的捕鯨船也相繼來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些國家為了爭奪捕鯨權,發生了一系列爭執。最終,多國經過協調,在海岸劃分了勢力範圍,就此結束了衝突,斯瓦爾巴暫時安靜了下來。
  • 斯瓦爾巴群島:海外一處對中國免籤的島嶼,我國曾在這裡建立站點
    這裡有諸多國家的科考站,且中國佔據著最佳的觀測點之一。中國為何可以免籤於斯瓦爾巴群島?又為何能在這裡建立自己的科考站?神奇又美麗斯瓦爾巴群島斯瓦爾巴群島由於終年寒冷,冰雪之下掩藏著厚厚的凍土層。本來相安無事的各國,卻又因為斯瓦爾巴群島上另一種珍貴的資源吵的不可開交。工業革命的時代,礦產資源一直是最為珍貴的。當各國發現這裡有大量的煤礦資源時,終於坐不住了。在一番明裡暗裡的爭鬥後,他們決定籤署一份所有籤字國的公民在斯瓦爾巴,擁有平等的經商權的條約。
  • 從被發現到建成北極黃河站,斯瓦爾巴群島的傳奇經歷
    由於斯瓦爾巴群島主權未定,各國開始爭論群島主權的歸屬。單純從人口比例來說,挪威和俄羅斯更有優勢,但當時挪威國力有限,俄羅斯正在內戰,歐美大國主導了斯瓦爾巴群島的歸屬。挪威對此並不滿意,但參與的列強太多,只好在1925年批准了該條約,但將其改名為《斯瓦爾巴條約》,並正式將群島命名為斯瓦爾巴群島。1925年,應法國政府的邀請,中國北洋政府臨時執政段祺瑞派官員前往法國巴黎於7月1日籤署了該條約,使中國成為該條約的第46個籤約國。由此中國人可以有權利自由進出斯瓦爾巴群島,並分享條約規定的權益,這也是中國正式與北極地區有官方聯繫的開始。
  • 駛向第三極: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駛向第三極和東南DX7星躍一起挑戰極限一起突破自我一起碰撞古今文化一起感受名山大川東南DX7星躍挑戰日記「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到了華亭,我們選擇了去蓮花臺森林公園,這裡有「秦皇祭天第一壇」。上山的道路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有了積雪和薄冰。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說,沒有多少雪地駕駛的經驗。於是,我們的領隊,亞洲車神曾凡仁現場給我們講解了駕駛技巧,讓我們能夠在雪地冰面上安全駕駛。
  • 白雪皚皚,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但是卻有極美的北極光
    此時邀請身體健壯,有勇氣人士躍入大約零度左右的冰洋冰泉中冰泳(有保護措施),由船長頒發證書。世界上喜歡旅行的人很多,沿著緯線方向前行也許會有一萬個目的地,但要沿著經線一路向北,目標只會有一個--北極。摩爾曼斯克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的首府,北冰洋沿岸的最大港市。
  • 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為何允許各國去建科考站?
    斯瓦爾巴群島距離挪威最北端非常遙遠,足有五百多公裡。各國都想著法找煤炭,斯瓦爾巴群島有煤,挪威不讓挖就不挖,憑啥!各國挖的熱火朝天,勞動號子振天響。挪威人在旁邊氣得嘰哇亂叫,無人理睬。 後來在各國的調停下,大家坐在一起討論斯瓦爾巴群島的歸屬權和礦產開發權的問題。經過熱烈的討論,期間沒少互扔臭雞蛋和爛番茄,大家一致決定:斯瓦爾巴群島的所有權屬於挪威。
  • 舊中國條約都是屈辱的麼?法國人強塞一塊地,我國成了北極國家
    籤完字這件事也就沒有再提,畢竟這個條約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沒什麼用。當時民不聊生,誰還去這個地方旅遊啊,更不要說去搞科學實驗了。1925年8月14日,中國、前蘇聯、德國、芬蘭、西班牙等33個國家也參加了該條約,成為斯瓦爾巴條約的協約國。該條約使斯瓦爾巴群島成為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非軍事區。
  • 遠在萬裡之外的克裡米亞戰爭,為啥能波及毫無關聯的中國?
    人們常說,國際形勢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是人們口中的國際蝴蝶效應,事實證明,這種影響力確實存在,遠在萬裡之外的克裡米亞戰爭,竟然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看似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事件,究竟建立起了怎樣的聯繫?
  • 中國七大河流之一,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江面成了人們的遊玩勝地
    每到冬季,松花江冰層大致有半米多厚,江面成了人們的遊玩勝地。松花江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水主要源自長白山天池,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成就的是冰城人民的老少皆宜,抽陀螺,狗拉爬犁,冰上漫步,本地人,外地人,偌大的冰面人頭攢動,很是熱鬧。每個人都要通過安檢才能下去,顯示屏會實時監控入園人數,松花江不僅可以體驗冰上走路的快感,拍照的樂趣,還有各式遊樂項目等著你。
  • 詩詞|大雪時節,萬裡雪飄壓林梢
    但憂國憂民的陸遊接著自嘲年事已老,感嘆若此時騎著戰馬在雪地中奔跑,迎著晨暉,一定歡快不已。回顧這一生,遲遲未拿到功名,心中始終懷有著將黃河徹底冰封的志向和理想。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大雪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冬季。大雪時節也分為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 中國海外也有飛地,據說是北洋政府籤下的,國人可以隨便出入
    國家或地區的領土一般都是完整連接在一起的,極個別國家因為戰爭侵略等政治原因會在其主要行政主體之外地區擁有自己管轄權的土地,這在地理現象中稱為「飛地」,恰巧中國在遙遠的北極圈內斯瓦爾巴群島上也有一塊類似的「飛地」,斯瓦爾巴群島又被稱為斯瓦爾巴特、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該群島處於北緯74度到
  •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法國送給我們的,上面有個建築,作用很大
    中國在海外有塊領土?是真的嗎?各位,其實這事兒一點都不奇怪。1840年,英國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國人發現,原來世界那麼大。從此以後,高鼻梁、白皮膚的洋人走進我大中華,而國人呢?也紛紛走出國門,到海外去探索新世界。舉個例子吧,當年康有為變法失敗後,流亡歐洲。當走到瑞典時,他被那裡的美景折服了。
  • 中國為何有挪威部分領土自由通行權和開採權?科大人搶來的餡餅
    段祺瑞北洋政府一查地圖,還真有斯瓦爾巴群島這麼個地方,只是那裡離中國本土足足有3000多公裡遠,而且還在北極圈內,去都沒法去,所以這塊地對當時的中國沒有太大意義。但法國人盛情相邀,北洋政府也不太好拒絕,只好勉強派出個人一塊去籤了個《斯瓦爾巴條約》,然後就將此事拋諸腦後了。這是天上第一次掉餡餅,只是這次掉餡餅對中國沒用,吃不到嘴裡的肉就談不上是肉。
  • 世界罕見:51國共享的一塊飛地,中國遊客無需籤證自由出入
    然而在地球上有這麼一個角落,卻是51個國家共同享有的飛地,這51個國家的國民不需要籤證護照,都能隨意進出。它就是位於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斯瓦爾巴群島孤懸於北冰洋上,是北冰洋上少見的群島,因而一直以來就是一塊戰略要地。
  • 去東北雪鄉感受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置身於白雪王國,嬉戲玩樂
    因為有雪花的降臨,大地變得潔白且肅穆。可能是風也不忍打擾雪花的寧靜,於是它隱退了。在雪鄉,走到屋外仰面蒼穹,蒼天賦予大地潔白的禮物,白皚皚的大地像一張白紙,漫天雪花紛紛揚揚,掃去世間一切煩惱與憂傷。北國大雪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目之所及皆被大雪覆蓋著,房屋、道路、田野、小山丘以及上面的大樹小樹,無一例外,仿佛置身於白雪王國,整個世界安靜而純潔。晚上,這裡家家戶戶都掛著大紅燈籠,燈籠把屋頂的雪映得通紅,此時的雪鄉像個嬌羞的少女,嫵媚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