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
辦學歷史:華東理工大學原名華東化工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學和震旦學院,1952年由交通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東吳大學、江南大學等校化工系合併組建而成,1993年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
師資力量:教職員工3594人,其中兩院院士2名,雙聘院士4名,國家教學名師2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4名,國家「863」計劃領域專家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2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名,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4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1名,
學科評估:
武漢理工大學
辦學歷史:武漢理工大學辦學源頭起源於1898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湖北工藝學堂,[1] 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武漢工業大學源於1948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歷經傳承與發展,1985年更名為武漢工業大學,1998年由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所屬劃轉為教育部主管。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源於1946年的國立海事職業學校,歷經傳承與發展,1993年更名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隸屬原交通部。
師資力量:現有專任教師近3000人(教職工總數近6000人),其中教授554人,副教授1139人。兩院院士6人(含雙聘4人),國家「973」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5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8人,國家、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212人。
學科評估:
在學科評估中兩校都有自己的王牌學科(A+學科,並且全面性相差不多,姑且算相當,在師資力量上武漢理工大學更強,論發展潛力華東理工大學應該要強一點,地域對高校也是有一定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