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墊不是手機,有系統,像素等等各種明確的區別。光從睡覺體感上來說,它給人的最直觀感覺是「軟硬度」,也叫「貼合度」、「支撐性」。
再考慮到分區支撐、抗幹擾、靜音、耐久、可拆洗、是否有邊緣支撐、滿足包裹感的同時滿足透氣性等等因素。
人都對柔軟的觸覺愛不釋手,出差的時候能否睡一晚上就得到放鬆,更多地取決於你白天的活動,真要睡一覺讓疲憊一掃而光,還不如點個泰式按摩。真正的體驗是日常的睡眠中體現出來的,是日復一日的感受,不是試睡五分鐘或出差三五天的感受。
體感本就是極其主觀的現象,我們經常會說「感同身受」,但是有些事情永遠無法感同身受,只能「各花入各眼」。睡眠體驗就是一個極其私人的感受,我們永遠無法代替他人睡覺,也無法讓他人體會到我們自己的睡眠感受。
所以,每個人在高檔床墊和普通床墊的之間的體驗能有多大區別?只能自己體會感知。
那麼,這個區別有多大呢?這個區別是單純的床墊本身賦予你的,還是氛圍環境加持的?這個區別是不是值得跨越高檔和普通的價格差?這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睡高檔床墊,很多人的睡眠感受很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伴隨使用高檔床墊而來的心理滿足感,增加了對高檔床墊的滿意度。但是這份「心滿意足」的基礎,仍舊屬於床墊本身。
回到體驗上,其實人的體驗本來就是分物質的和精神的,床是好床,雖然貴,但是給人的身體滿足和精神滿足,都讓人覺得很值得,是睡普通床墊感受不到的放鬆愉悅。
很多人都有個誤區,就是價格越貴,睡感加倍。花幾萬塊海淘一張國外床墊,內心的期望值是很高的,還指望著用這張床墊來提高人生的幸福指數。
借用一個網友說的話:買房後最大的幸福感來自於可以買個雙開門冰箱。不難想像,應該也有人的幸福感來自於一張舒服的床?
但是,一張好床墊不一定是一張貴床墊。你睡3層床褥子、墊硬板覺得舒適自在,每晚安眠。如果威斯汀的「天夢之床」都沒帶給你這感覺,那麼對你來說,最好的床墊就是床褥子、墊硬板。
很多床墊都會做價格分區,各種檔次價格依次排開,其實中檔和高檔,相差了兩千塊錢,就是為了突出差異化賣點而在材料上微調而已,兩者之間並沒有相差兩千塊錢的睡感。
現在床墊的質量沒有說是泡沫和石頭的差別,物理上,很少有把床睡壞的。其實一張床墊睡上十年,不管怎樣都該換了,不要覺得那些宣傳「睡上二三十年」的床墊有多好,床墊不是用來傳世的!
品牌的選擇都是口碑的發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人們對床墊的比貨篩選,雖然品牌口碑具有說服力,但品牌溢價和性價比,也是需要考慮的重點。
想要躋身高端床墊,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1.支撐。
支撐性是現在床墊市場扯得最多的,實際上正常床墊幾乎不可能出現支撐不足。我國床墊普遍的問題是支撐太足,也就是說軟度不足,對臀部肩部造成壓力過大。
出現支撐不足,通常是彈簧老化。支撐充足,是每張床墊的基本要求。如果支撐不足,建議扔掉。
粗暴的劃分,世界上所有的床墊都分為彈簧床墊和非彈簧床墊。同樣都是彈簧床墊,用料不同,帶來的回彈、韌性、支撐感和耐用性也是千差萬別,我們國家雖然在鋼材產量上世界第一,品質卻是參差不齊。
對於獨立袋裝彈簧,無紡布袋的品質也很重要。好的無紡布袋韌性超強,抗拉強度也很出色,而普通床墊使用的無紡布袋,時間久了有撕破或風化的風險,因此帶來噪音問題。
其實對於大多數彈簧床墊來說,技術壁壘都不高,就像衣服打版一樣,買個版型回去,只要有機器,就能模仿生產,而且床墊基本就是個組裝工藝,一樣的材料,一樣的做工,大工廠基本能還原做出一張「國外床墊」。
很多人買的不是睡感,而是一張問起來就倍兒有面子的美國貨而已。
2.好床墊的觸感和視覺感受必須軟。
不管是布料,還是表層材料,一定要給人柔軟溫和的感覺,硬邦邦的一定不高級。它可以實際上睡感偏硬,但它摸起來或看起來一定要軟。這一點和汽車有點類似,摸不準朋友的車貴不貴,坐進去四周摸一圈,軟不軟?軟就是好車!
一個好的床墊,哪怕是硬床,也必須至少有7.5cm左右的軟性填充,羊毛、絲綿、乳膠、海綿、記憶棉都可以。但是光軟還不行,必須貼合!軟彈軟彈就不行,就不高級。
3.透氣。
透氣性主要由頂層面料與材質控制,如果頂層選用密度較高的海棉、乳膠、記憶綿則有可能出現不透氣。可以通過更換頂層絎縫材料,或者增加絎縫立體程度來改善。
這項屬性是區分高檔床墊和優秀床墊的重要標準。滿足頭兩項,睡感舒適,就是優秀床墊,能滿足透氣乾爽,體感清新,就是高檔床墊。
為什麼海絲騰那麼執著於使用馬鬃、羊毛等材質作為填充?透氣性優秀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
外觀很重要,又很不重要。某種程度上說,床墊完全不需要外觀設計。可是床墊畢竟是一個商品,沒有商品的外觀是不重要的!
一張好床墊需要的東西其實不多。
安全:沒有這個大前提,再好的床墊都是空談,這裡的安全主要是化學意義上的,基本上任何聲稱「零甲醛」的家具床墊,都是忽悠,不存在甲醛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甲醛等有害氣體的釋放在安全範圍內。
睡感:有軟硬偏好的,可以根據軟硬材質有針對性的挑選。對於沒有睡眠偏好的就按人群劃分:嬰兒一定要用嬰兒專用床墊;發育中的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可以選擇棕櫚床墊或材質偏硬的彈簧床墊;對於工作壓力大的成年人來說,最好選那種密度較高的乳膠床墊或獨立袋彈簧床墊。
但乳膠床墊容易踩坑,簡單來說,彈簧床墊在中國床墊普及以及偏好上最具有普適性。
面料:對於面料層的追求,只要達到手感細膩舒適、不起球就可以了,說得再高大上都對普通消費者意義有限。
在面料層的選擇上,高端床墊除去基本的訴求,還會追求抗蟎、防塵、親膚、更好的舒適度,甚至更美觀、合理的紋理壓花。
乳膠床墊的差距就更大了,從選材是否天然乳膠、乳膠含量、發泡工藝、厚度、密度等等方面都會拉開距離。
但這些差距還是只能靠宣傳噱頭和銷售的口若懸河來獲知,很多人親身體驗都感受不到。
大品牌的品牌溢價,一般是床墊成本的5到10倍左右。加上國人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很多國內品牌在面料和填充層上,如果跟美國3S企業扯上關係,一有點沾邊,價格直接翻倍,更詭異的是,價格低了根本賣不動。這也是市場怪相。
國內不缺好床墊,一些進口床墊都是在國內代工,最後貼上牌子,價格翻十倍賣給消費者。一款性價比高的床墊,在國內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