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發表的一篇關於餘慶路的文章,又看到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說其實吳興路、天平路、吳興路這幾個地方都很適合閒逛,沒錯,餘慶路附近的周邊地區,人不多,風景也很好,也很適合閒逛。
想了想,今天就展開對餘慶路周邊道路的寫字,畢竟真的到了那裡若非事出有因或者時間問題,也不會僅僅是為了這條小馬路而來,如果是專門為餘慶路而來,沒有順便去看看周圍的地區,那也是一種浪費。
周邊的餘慶路緊鄰衡山路、康平路、吳興路、宛平路等地區。如果來的時候,還是拿杯咖啡吧,為什麼這樣推薦呢?害怕中途會累,也害怕錯過現在的美好時光。因此,在疲倦的時候,來杯咖啡來補充一下身體。
這幾條路的共同特點是:兩邊都是梧桐遮天,人少車少,在陽光普照的日子裡,午後的路總是灑滿了斑駁的陽光,如果你挑個晴天過去,正好可以虛度一個斑駁樹影的下午。
我們開始討論這個話題:
吳興路:吳興路非常安靜,相信老上海或者去過的朋友都有這種體會。它是徐匯區的一條小馬路,南至肇嘉浜路,北至淮海中路,中間與建國西路、衡山路、康平路相交,東西向與高安路、宛平路平行。
儘管沒有被列為64條不會變寬的道路,但它有「中國近代後花園」的美稱。由於道路上保留了大量的歷史保護建築。到了民國時期,這裡曾住著許多民族企業家。
吳興路路口:
吳興路81號: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園住宅,位於捷克斯洛伐克駐滬總領事館舊址。吳興路83:典型的西班牙風格的園林建築。吳興路85號:是一座中西混合建築,附樓為近代獨立式園林。吳興路87號:麗波花園,洋行風格的現代建築。
二、康平路:康平路,隱藏在市井繁華的深處,身世極高,低調如隱士,這條路也不通公交,行人更少,抬頭見梧桐,低頭見乾淨柏油路,終日聽蟬鳴聲,遠離都市的喧囂與喧囂。
道路上隱藏著許多歷史悠久的老房子,由於建築年代不同,它們各自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據我所知,康平路上有很多地方都不允許拍照,所以如果去逛康平路,最好是保持安靜,靜靜地欣賞。
康平路入口:
康平路1號:西班牙式花園洋房,新中國成立後曾發生上海「第一大案」。現在是住宅。榮毅仁住的康平路71號:「紅色資本家」,是該區域內最大最豪華的住宅。姚明少年時代住在康平路95號,這裡曾是上海體委的家屬樓。愛麗公寓樓,這座樓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整座樓看起來很遠,看起來像一個高筒「皮靴」,入口平臺在車庫上面,設計得很巧妙。康平路189號:北平市長袁良的故居。
三、宛平路: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從康平路的152號穿過,會看到宛平路,當你走到一個路口時,第一個進入你視野的是宛平路15號,那是一個法式花園洋房。
宛平路是隱藏在繁華的徐家匯商業區附近的一條小馬路,是上海64條不會變寬的街道之一。高聳的法國梧桐映襯下,顯得十分幽靜。沿途幾乎沒有什麼行人,但是路邊的房子裡卻冒出了真正的煙花。道路兩側主要為居住小區,保留的幾乎都是上個世紀的園林住宅。
像平看臺:
宛平路42號:Shisewen公寓。
像平44:花園裡。
宛平路290號:徐家匯公園,徐家匯公園內有一座小洋樓,紅瓦坡頂,四周環繞著清水紅磚牆,滬稱「小紅樓」。
遺憾的是,今年衡山路不允許共享單車,否則,掃一掃共享單車在這幾條路上穿梭,頭頂的梧桐,身旁的微風,兩邊的異國建築,都能讓人感覺到非常舒適。但是,如果你喜歡逛街,喜歡閱讀建築物,這倒不會成為一個非常值得休閒的好地方,而且用腳來丈量這個歷史文化地區也是很好的體驗,就是需要耗費很多體力和時間,累了,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