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倫公司南坑村的農業基地正完善物聯網監控系統。
福州日報記者 黃凌 文/攝 通訊員 陳建鋆
在人們的印象中,智慧農業就是農業生產過程實現可視、可控。如今,這一概念已經被顛覆。在福州,市民購買一款農產品,可通過微信公眾號、APP端進入農業企業頁面,通過VR虛擬場景了解生產基地概況,還可通過物聯網監控實時觀看農產品生產過程,最後經掃描二維碼獲取農產品溯源信息後,通過微信支付購買產品,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程監控,放心購買。
14日,在福建有倫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位於閩侯鴻尾鄉南坑村的農業基地,公司董事長陳能文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上述最新技術成果。
在一臺觸摸式大屏幕前,陳能文打開公司研發的「食安監控平臺」APP,點擊「綠色品控」按鈕,多家農業企業的微信公眾號埠展示在屏幕上。
「比如,點擊『雪峰茶葉』按鈕,就能進入福州文武雪峰農場有限公司的界面,主頁面上顯示有VR全景入口、企業二維碼、VR商城、三品一標論證和企業品控機制等區塊。」陳能文一邊演示,一邊介紹著VR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記者看到,VR場景可360度俯瞰雪峰茶山,讓人身臨其境。在VR界面上設有多個實時監控入口,曬茶車間、茶葉包裝車間等區域可無死角察看。點擊「VR商城」,位於三坊七巷的雪峰高山茶門店VR場景浮現眼前,在虛擬的場景內,點擊貨架上的任何一款茶葉,其產品介紹、產品溯源信息可一目了然。如果客戶看滿意後,可立即在微店下單購買。
「我們用VR技術讓企業『動』起來;用系統集成技術,將客戶流量從手機APP、微信客戶端、網頁端導入企業,實現一張網『活』起來;到最後客戶看滿意下單實現一站式『用』起來。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系統數據完全公開,任何人通過埠都可查看,而且數據保存在全省多個伺服器和阿里雲端,以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加密技術保存,任何人無法篡改溯源信息,保證信息真實性。」陳能文介紹。
「2015年之前,公司在閩侯縣白沙鎮孔元村的生產基地,就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智能化,大棚內裝有無線傳感器,植物的生長狀況,大棚的溫溼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均能顯示在電腦屏幕上,只要一名農技人員就能掌控整個農場的水肥管理。」陳能文告訴記者,當時公司停留在最初級的物聯網農業模式,還未找到盈利點。
2015年11月,在福州舉辦的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全國各地的智慧農業技術讓公司的創業者們眼前一亮,讓他們對智慧農業有了新的理解:只有農業全產業鏈引入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農產品從種植到送達客戶手中的全程可視化、可追溯、可控制,實現基地直供餐桌,才是真正的智慧農業。那時起,有倫公司開始了轉型升級,不僅公司的農場進行科技升級,還將最新技術服務於其他農業企業。
陳能文說,未來,智慧農業必定是朝著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相結合,實現客戶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互聯互通的方向發展。更進一步講,就是食品安全的全程可監控。近兩年,VR和區塊鏈技術不斷成熟,有倫的創業者們也將該技術融入到智慧農業中,並已為多家農業企業開發微信端產品。除了有倫的農業基地,我市的春倫茶業、沈郎鄉茶油、久泰農業等多家農業企業已經接入該系統。
相關連結: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智慧農業建設。去年,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福州市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將發展智慧農業列為七大計劃內容之一,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加快推進數字農業、現代農業智慧園、農業物聯網項目建設。市農業局印發了《2017年福州市智慧農業發展實施方案》,成立了智慧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跟蹤落實制度,開展智慧農業季度督查,跟蹤落實督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按時報送月進度信息和季度工作總結,及時報送月進度信息。
我市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通過市級財政資金扶持,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點建設,帶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設施大棚、食用菌、茶果種植、畜禽養殖等領域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提高物聯網信息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的應用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6家省級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點,31家市級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點。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