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州富力聯賽中期經歷了薩巴和扎哈維的出走,聯賽初始階段的幾次慘敗讓球隊的保級形勢一度岌岌可危。不過球隊慢慢走出了低迷,甚至還有進軍奪冠組的希望。相對同城的恆大,富力受關注度明顯遜色不少。不過近些年,球隊憑藉頑強的意志在中超站穩了腳跟,今年更是在保級組首輪就完成保級目標。明年德比還是將繼續在羊城延續。
2011年廣州恆大升入中超,也讓這座城市塵封多年的足球激情徹底爆發。每到比賽日,夜色中的天河體育中心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球迷們用紅色同袍的浪潮將其喚醒。而當廣州富力在次年升入頂級聯賽後,廣州足球並不是只有一種顏色了。
雖然從球員名氣,歷史底蘊上,富力無法對恆大在廣州的地位構成危險。但是球隊始終堅持自身的發展路線,而時不時也會給一路高歌的恆大送上一場潰敗。有了德比,無論是恆大和富力都會不時給自己敲響警鐘,任何一隊,如果安於現狀,不勇於進取,就會被對手搶走部分資源。
越秀山被稱為廣州足球的聖地,見證了無數輝煌和風雨。而如果沒有廣州富力的存在,這裡會顯得非常冷清。雖然目前熱度還無法與恆大相比,但多年下來,富力也在慢慢培養著死忠,甚至有了外籍球迷會FULIGANS。從上座率來看,過去幾個賽季,越秀山場均入場人數均在1萬左右,對於前身是外地球隊的富力來說,已屬不易。
而事實上,廣州並不同於上海,河北。德比在廣州的溫情味大大超過火藥味。不少廣州球迷其實是兩支球隊都支持的觀球態度。即使是將恆大視為唯一主隊的廣州球迷,多數對富力其實也並不排斥。裡皮就曾經感嘆,廣州德比時,恆大球迷可以和富力球迷一起觀戰,比賽結束後一起夜宵,這是歐洲無法想像的同城德比氛圍。而擁有兩支球隊,每周可以去現場多看一場球,也確實是許多廣州球迷的幸事。
在廣東足球最低谷的時候,頂級聯賽中除了深圳外,沒有廣東的球隊。許多優秀的廣東籍球員不得不北上,尋找發展機會。廣州仔楊智去了北京國安,成為了球隊名宿。來自番禺的陳志釗去了申花足校發展。優秀的廣東籍球員在巔峰的年齡段卻無法為廣東球隊效力,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而性格較戀家的廣東人更偏向回家鄉發展。許多在北京和上海等知名高校就讀的廣東籍學生最終畢業還是選擇回鄉發展。而廣州富力的存在也讓許多南粵遊子多了個回家的選擇。恆大由於其發展模式和目標,近年來,廣東籍球員在隊中發揮作用並不明顯。而富力則可以很好在本土球員的配置中填補這一空缺,目前葉楚貴,黃政宇這些廣東籍球員在富力都已經挑起了大梁。而堅持這樣的發展,或許南派足球風格也可以得到真正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