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7日電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消息,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145個基點,報6.5362。12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已連續四日調升。
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官網
11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286個基點,報6.5762,此後,維持雙向波動,截至今日(7日),已連續十五個交易日駐穩在「6.5」關口。
另一方面,在、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幾個月來也持續上漲。Wind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此輪上漲可追溯至5月底。5月29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觸及年內低點7.1765,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觸及年內低點7.1954。此後,人民幣匯率走向反彈,人民幣一路升值。
截至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5347,日內跌45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5195,日內跌25個基點。目前,與5月29日低位相比,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漲幅已超過9%,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漲幅也接近9%。
近日,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近期人民幣有所升值,主要是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的體現,我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和經濟恢復正增長,出口增長較快,境外主體持續增持人民幣資產。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指出,目前來看,下一個階段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三大機遇:機遇之一就是RCEP的籤署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機遇之二是疫情之後中國政府防控疫情得力,使得中國跟發達國家之間的增長差與利差拉開了,進而導致中國迎來新一波短期資本流入;機遇之三是疫情暴發後美國政府採取了極其擴張的財政貨幣政策來救市,這意味著美元指數未來很可能進入新一波下行周期,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會迎來波動中升值的新趨勢。
與此同時,張明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仍面臨國內系統性金融風險依然在累積和顯性化、跨境資本流動的規模和波動性顯著上升等挑戰。(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