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迎來了18歲的「成人禮」。這個創下東莞衛生健康系統多個「第一」的眼科醫院,用18年的時光鑄造了「光明使者」的光輝形象,為守護東莞人民「心靈的窗戶」做出巨大貢獻。
這周一,在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舉行的學術活動中,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副院長於強說,這18年來,他們想的就是「為東莞百姓能做點好事、做點實事!」
18年前,東莞眼科病人大約有80%跑去廣州,到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就診;現在,東莞眼科病人最多只有10%選擇去廣州。於強教授陪伴光明眼科醫院走過了每一步,「我們這18年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這一點吧!」
如今是東莞市衛生健康一級調研員的張亞林多年前曾經這樣評價,「東莞引進了這麼多醫院,最成功的就是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光明眼科醫院將社會責任擺在第一位,而醫院的發展由此也有了不竭的源泉。
把時針撥回2000年,當時的東莞市政府牽頭組建了眼科醫院籌建工作組,引進時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知名人士陳瑞球先生組建的投資公司和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聯合東莞市人民醫院,合資合作創建光明眼科醫院。
光明眼科醫院是由兩大國有資產(東莞市人民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和一家外資資產單位,共同合資合作創建。這在當時的國內是一種全新的辦醫形式,是東莞市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
由於是國內首家中外合資合作醫院,當時光明眼科醫院的建立,需要由當時的國家衛生部和國家外經貿部審批。數次「進京趕考」,光明眼科醫院才終於「通關」,於2002年12月正式開業。
擔任光明眼科醫院院長的是東莞厚街人——原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眼科醫院院長、我國著名角膜病專家陳家祺教授。劉奕志、劉金陵、葉天才、於強等中山眼科中心的專家教授從那時起便為東莞人的眼健康不懈努力。
建立東莞第一個眼庫;施行東莞第一臺自體耳軟骨移植治療上瞼瞼板缺損術;施行東莞首臺應用自體闊筋膜移植治療先天性上瞼下垂手術;完成東莞第一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圓滿完成東莞第一臺臨時性人工角膜下行玻璃體切除聯合角膜移植手術……
2016年,珠三角首臺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白內障手術在光明眼科醫院施行;2017年,東莞市第一臺全飛秒雷射近視手術也在光明眼科醫院順利開展;2020年,完成東莞首例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術……
光明眼科醫院創造無數個「第一」。經過18年的發展,光明眼科醫院如今年門診量超13萬人次,住院人次超6000,年手術量超8000臺。無論是從硬體設備、先進儀器,還是從人才團隊、技術力量,光明眼科醫院實力一流,無愧「光明使者」的美譽。
而在其影響和帶動下,東莞眾多公立醫院眼科有了長足發展,愛爾眼科、華夏眼科等社會辦醫紛紛進駐,越來越多的「光明使者」加入其中,努力使每個生活在東莞這片熱土的人有自由仰望星辰大海的明眸。
活動中,剛從雲南昭通扶貧歸來的光明眼科醫院辦公室主任韋淑玲忙前忙後。2018年起,光明眼科醫院踏上了健康扶貧之路,「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至今已累計接診患者超過1.5萬人,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1200餘臺,各類其他眼科手術200餘臺。
光明眼科醫院將光明帶給了無數個魯甸家庭,為東莞對口幫扶昭通脫貧攻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韋淑玲已經去了昭通無數次,每次去她都被老人們感激的話語淹沒,老人流下的熱淚,也勾連著她的熱淚,促使著於強教授和她堅定信心,將這項「光明」的事業繼續堅持,一直做下去,讓更多的魯甸人能用雙眼看見更幸福的小康。
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視覺訓練專科主任劉祥開已經在魯甸堅持工作了兩年,他和魯甸人民早已融為一體。韋淑玲常常笑他,「他的樣子已經比魯甸人更像魯甸人了!」她和醫院同事都知道,這兩年劉祥開付出的有多少!
東莞光明眼科醫院為魯甸人民播下的「光明的種子」早已發芽,茁壯成長。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汪萬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