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佛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

2020-12-16 老古文化

點擊播放音頻

舍衛國的講堂

「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佛由三十一歲開始說法,直到八十歲,在四十九年之間,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衛國。舍衛國在中印度,經濟文化發達,財富很多。舍衛國的國王,就是《楞嚴經》上那位波斯匿王,也是佛的弟子。那裡有位長者,年高有道德,是舍衛國一個大財主,名叫「給孤獨」長者,也是拜火教的教主。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給兒子相親,遇到了佛,對佛產生了信仰。他請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說法,而且要給佛蓋一個講堂。佛說:有因緣,你蓋好講堂我就來。他回到波斯匿城,找了一個最好的場地,但是卻屬於祗陀太子所有。太子提出來一個條件,如果長者能把黃金打成的葉子,一片片鋪滿了八十頃的地,就把這地賣給他。

給孤獨長者愛布施,孤苦伶仃的人找他,他一概都幫忙,專門做好事,所以叫做「給孤獨」。他真的把金葉子一片片去鋪那八十頃地,鋪了一半的時候,有人報告了太子,太子問他為什麼這樣作?長者說:「那真是佛啊!是真的聖人。」太子說:「我相信你的話,你不要鋪了,我們兩個人共同建造吧!」所以這個講堂就是祗樹,祗陀太子、給孤獨長者兩人合力所蓋,稱為「祗樹給孤獨園」。《楞嚴經》也是在這個地方講的,這個園林是佛的大講堂,經常在這裡說法。

千二百五十人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每一本佛經,都提到這兩句話,不論佛在那裡說法,都是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佛說法的時候,難道都是出家和尚聽嗎?它這裡只講和尚,沒有講居士多少人,男人多少,女人多少。有些佛經記載佛說法的時候,天龍八部億萬,不可知,不可數,不可說,那就很多了,那就是「木老老」。普通說法都是千二百五十人,這一千二百五十個佛弟子,叫做常隨眾,佛走到那裡跟到那裡。拿我們現在的名辭來說,這是基本的學生,基本的隊伍,都是出家人。

為什麼只提千二百五十人?佛出來傳法以後,第一批招收的學生,拿我們現在的話講,最難降伏的學生,就是這一千二百五十人。其中的舍利子,在佛沒有出來說法之前,他已經是大老師了,跟他的有一百個學生。還有三迦葉兄弟(不是拈花微笑那個迦葉),其中兩人各有二百五十個學生,另一位有五百個,合起來一千個學生,他們都是影響當時社會宗教的大學者。另外有神通的目連尊者也在那裡,年齡也比佛大幾歲,也在傳教,他也有一百個基本徒弟。還有耶舍長者子,朋黨五十個,所以佛有這六個徒弟皈依了以後,他們帶領出家修道的學生,一起皈依佛,才變成了一千二百五十個常隨眾,就是經常跟著佛的;每次說法,他們都是聽眾。

不過千萬記住啊!其中有些人年齡都比佛大幾十歲,佛是三十一、二歲開始說法,舍利子年紀較佛大二、三十歲,目連也比佛大。所謂比丘是出家人,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乞士」。乞士是一個好聽的名辭,意思是討飯的,討什麼飯呢?不是討一口飯吃的飯,是討一個永遠不生不滅的精神食糧。所以,上乞法於佛,下乞食於一切眾生,稱為成佛比丘。比丘的道理,也含有破除一切煩惱,了一切生死,而能有所成就,能證果的意思。

世間與大千世界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

爾時,這個時侯。世尊,是佛的另外一個代號,佛經裡所稱世尊,是指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過我們要注意,所謂這個世界,不是只講這個人世間;佛學裡所謂世間,有三世間與四世間兩種概念。所謂三世間是:器世間、國土世間、有情世間。

器世間:就是國土世界,用現在的觀念,就是物質世界,是這個地球上,有人類、生物存在的世界。

國土世間:就是地球上各個分別的國土,中國、美國、歐洲等,是這個世間觀念裡的一個範圍。

有情世間:有情就是一切眾生,有生命有靈知性的存在,這是一個世間的觀念,等於我們現在講社會、人類等觀念差不多。

所謂四世間,除了前三種之外,另外第四種就是聖賢世間,也就是得道的聖賢所成就的另外一個範圍。拿佛教來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有道之士所居住的聖賢世界。其它宗教所講的天堂,是另外一種聖賢、善人所居住的世間。

佛學裡有淨土,有穢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算穢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所謂土,有兩種觀念,一種是常寂光土,這個土已經不是土地,不是物質,而是說,在那個境界裡,永遠都是快樂的、清淨的、寂滅的。另外一種觀念是指我們這個世間,是凡聖同居土,聖人與凡夫共同居住的地方。這個世界也可以說同時包括了四世間,與各個國土的觀念。所以說佛經裡所稱的世界,是包括我們這個世界,以及超過這個地球範圍所有世間的世界。

另外一個觀念是說,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佛,為了我們初學同學們的研究,我們再說明一下三千大千世界在佛學上的概念。

在我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前輩就問我,你曉不曉得世界上有一個吹大牛講大話的人是誰?我說不知道。他說:是釋迦牟尼佛!他所說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數字,無量無邊,誰能夠把它對立破得了?那真是摸不到邊,大極了。當時年輕,聽了也是笑笑而已;但是時代到了現在,更加證明佛的說法真實,他的神通智慧,更是了不起。他對於世界的看法,認為一個太陽系統是一個世界,這個是普通觀念的世界,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帶領了九大行星,中間有一個地球,就是一個太陽系。

過去物理學天文學稱太陽為恆星,現在有人反對,不一定叫它恆星,這個是科學上沒有定論的。在這一個太陽系中,地球是面積很小的,與其它行星的壽命來比較,也是很短的。可是在我們看來已經是不得了啦!這算是一個世界。

佛說,這個地球上的人,以六十歲或者以一百歲為一壽命。這個世界上的人,認為一晝夜很了不起,而在月球上是半個月白天,半個月黑夜。現在人到了太空,發現果然與佛兩千多年前說的一樣。佛告訴弟子們說,這個虛空中,像這樣的太陽系統,帶領很多星球構成的世界,是無量數、不可知,如恆河沙一樣多;也像中國的大黃河裡頭的沙子一樣的多,數不清的。

一千個太陽系統這樣的世界,叫做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一個中千世界,再把一千個中千世界加起來,叫做一個大千世界。他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實際上不止三千大千世界,而是不可知、不可數、不可量那樣多。這個說法以前是沒有人相信的。

本期推薦

《金剛經說什麼》

老古書屋線上平臺

老古文化在2018年「書香中國 經典世界」活動現場發布了「全球老古書屋計劃」,聯合光華教育基金、中國文化書院、復旦大學等機構,致力於將老古書屋打造為傳承經典文化的終身大學。老古書屋會員可免費暢享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所有產品。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 宇宙真相 | 佛說大千世界變相圖
    四天王屬於地居天,控制風雨雷電等很多,包括財富也是,這還是比較有相的,到上面是四方,各有八方天加當中一個,總共稱為三十三天,玉皇大帝就住三十三天最當中,四方八天全部有天王,在須彌山頂,他們的宮殿是不依靠這個山住的,是在虛空裡的。現在彌勒菩薩就在兜率天,這些全部都不是依那個住的。有不理解的問佛是怎麼回事,佛就問他,天人依什麼而住?
  • 佛說大千世界(應該了知的宇宙實相)
    人們生活平等安樂,沒有憂慮等等,投胎到這裡有個問題,雖然它擁有一切, 卻——沒有佛法!也就是說, 沒有了脫生死的智慧……要想找能聞佛法的地方——我們還是往南走吧,繞了一圈又回到了這個熟悉的家——這裡的人,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世。雖然很苦但卻遠遠勝於其他三洲及諸天。它是一個能忍堪忍,離佛最近的地方。2500年前,大慈大悲的釋迦摩尼佛化以大方便來到南贍部洲現身表法,為生死輪迴中流浪的眾生,揭秘了宇宙緣起性空的真理法則。
  • 佛經中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大開眼界
    佛教對於宇宙的空間,有六方和十方之說。六方是指東、西、南、北、上、下;十方則是在六方的基礎上再加上東南、西南、東北和西北。長寬高的三維空間再加上時間這個維度,佛經中對世界的定義早於現代科學相對論裡提出的「四維時空」。時間是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維度,因為時間不是實在的,而是動態的、無常的!例如,速度越快,時間過得越慢;反之,速度越慢,時間過得越快。
  • 金剛經:關於吃飯,佛陀堅持「日中一食」,這究竟有什麼奧妙?
    這句經文的字面意思是:這個時候,到午時該吃飯了,佛陀鄭重地披上袈裟,手持缽盂,進入舍衛城中化緣。經文中的」世尊「,是佛陀的另外一個代號,意思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過,佛學裡所講的世界,不是我們常人平時所講的世界,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佛陀是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佛。
  • 佛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百億顆地球
    佛教對於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對於太陽系的認識有所不同,我們認為太陽系中,太陽是中心,九大行星繞其旋轉,而佛教認為須彌山是中心。太陽和月亮在須彌山的山腰旋轉。一日月繞一須彌山,外圍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為四層,第一層名堅守天,第二層名恆僑夫,為四天王所統帥之夜神所居,屬於鬼類,非天道所攝,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為日月星神所居;第四層為四天王天,與日月在同一水平面上。
  • 以虛空做佛事的虛空藏菩薩
    於是師子進菩薩實時入定,使三千大千世界六變振動,於虛空中雨無量妙寶,滿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得未曾有皆大喜悅。其時諸神歡喜踴躍,唱言「此大菩薩,可名虛空藏」。爾時世尊即印可其言,名虛空藏。功德莊嚴王見師子進菩薩無量神變,舍憍慢心、剃髮出家。未久即修得四禪、四無量心及五神通。其時功德莊嚴王即拘留孫如來,師子菩薩即釋迦牟尼佛,是師子進菩薩即虛空藏菩薩。
  • 般舟三昧功德超過持滿三千大千世界種種珍寶供養佛的功德
    若復有諸善男子善女人。持滿三千大千世界種種珍寶。以用供養一切諸佛如來應供等正覺。所得功德雖為廣大。然望持經所獲福聚。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更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福德聚。亦不及一也。】就是說,你持經,就是持這一部《賢護經》,持這一部《般舟三昧經》,所得功德非常巨大,大到什麼程度呢?說有人「持滿三千大千世界種種珍寶。以用供養一切諸佛如來應供等正覺。」
  • 《佛說阿閦佛國經》
    複次,舍利弗,大目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授阿閦菩薩摩訶薩無上正真道決時,遍三千大千世界中人非人皆燒香;譬我亦如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得薩芸若慧時,遍三千大千世界中人非人皆燒香。」  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阿閦菩薩摩訶薩乃有是無極之德。」  佛告舍利弗:「阿閦菩薩摩訶薩不但有功德,不獨大目如來授其決,如是不可稱說無央數功德,得度無極。
  • 這個大明咒,你一念它,三千大千世界都放大光明(宣化上人)
    這個大明咒,你一念它三千大千世界都放大光明◎ 宣化上人(278)毗陀耶闍(pi tuo只有佛自覺也圓滿,覺他也圓滿;自覺覺他這種覺行都圓滿了,所以成為佛,萬德也具備了。「毗陀耶闍」翻譯威德,又翻譯最勝。這一句咒文又是大光明藏的大明咒,大明咒藏。一誦這個咒,就光明遍照。
  • 何為三千大千世界?震撼圖文(含3D視頻),超乎你的想像!
    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大智度論》中說:「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一個小世界的範圍以須彌山為中心,矗立在地輪上,高84000由旬,上寬下窄。又有一日一月在山腰旁。
  • 《佛說阿彌陀經》
    東方亦有阿閦(chu)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南懷瑾老師:真正真理在最平凡之間,真正仙佛境界在最平常事物上
    活動期間,「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每月將有一本南懷瑾老師著述的有聲書免費播放,用戶可登錄「老古書屋」線上平臺免費收聽。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平常就是道我們廟裡敲這個木魚,是要我們精進,修道要效法魚的精神,晝夜努力不停。
  • 南懷瑾老師:《易經》與領導學!
    懂了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普通人為什麼要研究《易經》了。 ——南懷瑾先生《易經系傳別講》相關閱讀:南懷瑾老師開示:命運如何轉變?南懷瑾:《金剛經》中最經典的38句國學大師南懷瑾: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南懷瑾先生講述:最吉利的一卦--謙卦南懷瑾:《易經》是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南懷瑾老師:佛說有十種仙道,其中有秘密南懷瑾先生:易經的兩大重點——時間與空間南懷瑾老師丨講述中國地理的龍脈與歷史人物南懷瑾老師:凡事不能做絕,留一點路給人家走
  • 六方佛齊贊《阿彌陀經》
    廣長舌:你可不能像有些人那麼天真,說「佛把舌頭伸出來能把額頭都遮起來」。「現出個神通啊,佛現大身把整個虛空都遮起來了,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那暗無天日,我們還有什麼活頭啊?可不是這個法啊!所以祖師大德講啊,「百草頭上祖師意,溪水無非廣長舌」。百草就是無量法,都是祖師大德在說法。流水譁譁的,流水就是佛的廣長舌。流水錶什麼法啊?自在解脫。
  • 經典讀誦|《佛說阿彌陀經》
    東方亦有阿閦(chu)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佛說阿彌陀經析.94 南無阿閦(chu)鞞佛
    東方亦有阿閦(chu)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啊,就像我現在這樣,讚嘆阿彌陀佛的種種不可思議功德和利益,在東方的廣闊世界中,有阿閦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等等如恆河沙一樣多的佛陀,在各自的國土顯出廣長舌相,舌頭覆蓋整個世界之上,對一切大眾說出誠實之言:你們這些眾生們,應該信受如此稱揚讚嘆阿彌陀佛功德之利不可思議,一切諸佛都在為此守護。」
  • 佛陀故事:佛陀三滴眼淚為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舊雜譬喻經》中講過一則公案:有一次,佛坐在樹下為無數人說法。其中有人證得須陀洹果,有人證得斯陀含果,有人證得阿那含果,有人證得阿羅漢果,這樣的人不計其數。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阿難問:「不是很多人已證得聲聞聖果了嗎?」
  • 【免費電子書】《佛說如來智印經》
    三千世界聞眾妙香。無有餘天聞光香者。一切世界中間幽冥之處。佛光普照莫不大明。斫迦羅山摩訶斫迦羅山。須彌山王及諸名山。其中眾生不見本相。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羅網彌覆其上現希有相。一切世界生奇妙華。迦蘭陀竹園。及耆闍崛山。通為一會。坦然平正生千葉華。大如車輪。華上皆有七寶羅網。莊飾嚴麗垂布如雲。摩竭提界。皆悉柔軟如迦陵伽衣。爾時東方恆沙世界諸佛。告萬阿僧祇菩薩。皆一生補處。汝往娑婆世界。其國有佛。
  • 18 阿彌陀經 六方佛齊贊《阿彌陀經》
    廣長舌:你可不能像有些人那麼天真,說「佛把舌頭伸出來能把額頭都遮起來」。「現出個神通啊,佛現大身把整個虛空都遮起來了,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那暗無天日,我們還有什麼活頭啊?可不是這個法啊!所以祖師大德講啊,「百草頭上祖師意,溪水無非廣長舌」。百草就是無量法,都是祖師大德在說法。流水譁譁的,流水就是佛的廣長舌。流水錶什麼法啊?自在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