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今年廣西欽州港、鐵山港8000多萬尾已分入大籠的大規格金鯧魚苗,還來不及長大,不足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因為大面積爆發嚴重的小瓜蟲病害,90%的即超7000萬條魚就草草結束生命。
業內人士清楚,今年金鯧魚苗成活很差,兩廣地區養殖戶一般是清明節前後從海南拉回魚苗回來「標粗」再分籠,今年「標粗」的時間尤其長久,大概過了50-60天才分到大籠養殖,允6月上中旬分完。一個多月後的7月中,這裡的漁排網箱就開始受到小瓜蟲的襲擊,很快就大規模大面積蔓延,直至整個港區包括外海圓箱,幾乎所有的金鯧魚都出事。很多人士稱,今年的欽州港、龍門港養殖金鯧魚複製了2016年北海鐵山港的慘烈.
去年欽州港、龍門港養殖的金鯧魚3000多萬尾,絕大部分的養殖戶盈利可觀,今年兩個養殖港區大幅增加投苗,達到8000多萬尾,增加了4000多萬尾。絕大多數是漁排網箱,在內港有限水域裡無節制加網,箱與箱之間距離很小,每個箱投苗密度很大,遠遠超出了養殖承受能力。終於導致養殖區的海水流速慢,水體交換不暢,魚糞便、殘餌等有毒物質長年積累增加,海區水質環境惡化。即使高潮位時溶氧尚且不足(有時只有3點幾毫克/升),更不說低潮位死水期,小瓜蟲病害趁機暴發。
連續多天,欽州港海區的溶氧量均不足3.5毫克/升
據業內人士告訴筆者,其實欽州港、龍門港小瓜蟲爆發並非偶然,早有預兆:因為從投苗到出事之前的超過100天時間裡,金鯧魚長速特別慢且患腸炎病嚴重,到目前平均也只有3-4兩/尾,而往年同樣時間,平均體重能達到6-7兩。究其根本原因:養殖量超負荷,密度密度太大,環境、水質極差,魚的體質自然很差、抗病力能力下降,生長速度就慢。
從7月中旬爆發小瓜蟲以來,箇中或有2-3次持續短時間好轉,蟲體減少,投料增加的跡象,但實際上,小瓜蟲一直沒有消失過,而是一次次的伺機反撲。8月中旬時,我們文章預計海區可能存活2000萬條,但從上周起,小瓜蟲再次急劇發作,慘烈的死魚事故捲土重來,養殖戶不得不再次搶收止損。而這一輪,魚價被壓得更低,之前5兩上的收購價還有7元/斤,4兩上約6元,3兩上約5元/斤。但近日,魚價暴跌至3兩上規格的只有3元/斤了,與正常魚價相比,一斤或暴跌7元/斤以上。
據了解,與前段時間搶收高峰期相比,最近10多天來,搶收的金鯧魚數量少了很多,一天大概上市10多20萬斤。就這樣,欽州港、龍門港大概已減少了90%存海量了。
剩下的大約10%存活的金鯧魚,網箱裡也是天天損耗,有人連續死魚30多天,平均一天上百條,幾百條,還有人從一開始死亡2000條/天到死亡8000條/天,這些養殖戶不甘心賣魚,而是想賭,想等待絕大部分魚上市後,海區養殖情況好轉,把剩下的魚長大,儘可能降低損失。
「希望小瓜蟲病害快結束,今年不敢奢望賺錢,連平本也不敢想,只求儘量少虧就是好。」養殖戶如此對筆者就說。
據知情人士稱,一個多月幾翻折騰下來,8000萬尾魚,直接損耗死亡的大約佔了20%,低價搶收止損在70%,約剩下10%存活網箱(目前天天還在死亡)。300-400戶,可以說,戶戶虧本,大戶大虧,有人虧幾百萬元,小戶小虧,至少也有20-30萬元。知情人士表示,加上前期魚苗成活損失在內,每賣掉一條魚,可能要虧3元左右,按3元一條計劃,7000多萬尾魚,損失就達到2億元,甚至超過2億元。
今年的欽州養殖金鯧魚傷亡事件,真的很太慘烈。
搶收止損,但魚價太低,今年欽州養殖戶損失巨大
本文為「水產前沿」獨家稿件,版權合作,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未獲書面許可,一律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新聞報料、線索提供,聯繫:news@fishfirst.cn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為水產品代言,請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