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丨奧運會,為啥成了印度大型「翻車」現場?

2022-01-10 雲上經略

 本文共5500餘字,22張配圖,預計需要15分鐘閱讀時間


東京奧運會已經結束了,相比中國隊滿倉滿谷地收割金牌,隔壁的印度阿三可謂是丟人現眼。

8月4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東京奧運會的圖文直播報導中,這樣描述人口大國——「印度,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目前在東京奧運會只獲得了3枚獎牌。」

其實,這已經不是印度人第一次在奧運會丟人現眼了。

早在1972年,前國際奧組委主席布倫戴奇問印度奧組委,你們5.5億人,到底啥時候拿塊田徑獎牌啊?

當然,也許是被CNN刺激到了,時隔50年後,印度人終於交上了答卷。

2021年8月7日晚,印度運動員喬普拉在男子標槍比賽中奪金!

這是印度在本屆奧運會閉幕(8月8日)前一天,收穫的首枚金牌!

如果用黃健翔的解說就是:印度人終於奪金了!喬普拉!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然後呢,普拉喬轉手就是個一個大嘴巴子:我TM就是一個人在戰鬥!

要知道,印度可沒有中國的「舉國體制」。普拉喬除了指望自己,就只能指望溼婆大神保佑了。

普拉喬的這塊金牌,是100多年來,印度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田徑類金牌!

那麼,印度,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金磚國家,為啥金牌少得可憐呢?

01.

要說印度和奧運會結緣,可比中國人早多了。

1894年,顧拜旦召開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後,就向中國發出了邀請函,可是那時候清政府忙著和日本人打仗,總理事務衙門正焦頭爛額,也就沒有回覆,而是直接把邀請函扔進了垃圾桶。

1900年奧運會就不用說了,慈禧正忙著對八國"宣戰",印度兵作為英軍的狗腿,也參加了北京城裡的燒殺搶掠。

與此同時,另一撥印度人,踏上了西去的道路,第一次參加了巴黎的奧運會。

這次奧運會,印度人只有一名名叫諾曼·普裡查德的運動員參加,人數少得和當年中國的劉長春有的一拼。

但是他比劉長春幸運,第一次參加就參與了5項競賽,其中200米欄和200米跑都拿到了銀牌,也成為第一個贏得奧運會獎牌的亞洲國家(雖然那時候印度還沒有獨立)。

▲(圖源: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這個成績相當了不起,要知道,日本作為列強之一,也是在12年後的1912年才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而日本拿到獎牌已經20年後了。

可以說,印度人這個奧運開局相當漂亮,可是那時候印度畢竟還沒有獨立,只是英國的一個殖民地,名叫英屬印度,英國當局對印度的奧運申請一直不支持,所以印度人開局後,就是20年的空白,印度人足足等了20年,才獲得了第二次參加奧運會的機會。

從1920年開始,不管人多人少,印度都能參加奧運會,當時印度的獨立運動正如火如荼,印度人想用奧運來證明,印度也有戰勝宗主國英國的能力。

▲1936年的印度曲棍球隊

只是雖然態度積極,但印度的成績一直不好,連拿獎牌都困難,更不要說戰勝自己的宗主國英國了。

一直到1948年奧運會,印度終於等來了機會。

1948年這一屆奧運會非常特殊,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以來第一次恢復奧運會,之前的194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和1944年英國倫敦奧運會都因為二戰流產了。

而此時,印度剛剛在1年前獨立,以一個獨立國家的身份和前宗主國站在平等的舞臺上競技,對印度人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不過,印度剛剛獨立,還和巴基斯坦剛剛打了一場戰爭,根本無暇準備體育項目,唯一有可能爭奪獎牌的項目,只有曲棍球。

曲棍球項目可是印度體育逆天的存在,因為曲棍球發源於英國,十九世紀就傳入了英屬印度,這項運動老少鹹宜,在印度逐漸發展起來,甚至成為印度的國球,可想而知印度人對其的喜愛程度和實力水平。

所以早在1928年印度就拿到了奧運會曲棍球冠軍,隨後又在1932和1936年奧運會上三連冠,實力可以說是無可匹敵。

印度擊敗英國唯一的希望,就落在了曲棍球身上。

全國矚目之下,印度的曲棍球運動員瞬間成了全村的希望,而他們也的確不負眾望,直接殺入了決賽。

巧了,決賽是對前宗主國英國!

可能是有民族情緒的buff加成,印度曲棍球隊猛打猛衝,竟然以四比零的比分戰勝了英國!

消息傳來,印度舉國歡騰!

雖然那場奧運會印度人只拿了一塊金牌,但在印度人眼中,這是一枚含金量爆表的金牌,仿佛拿了金牌就全面超越了前宗主國一樣,令人振奮。

直到現在,印度人仍然懷念那場奧運會。

受到鼓舞的印度人再接再厲,又在1952年和1956年奧運會上獲得了曲棍球冠軍,從1928年算起,印度人已經六連冠了。

但是很快,印度人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勁敵:巴基斯坦曲棍球隊。

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倆孿生國家,不論是風俗、語言還是愛好都是相通的,巴基斯坦的曲棍球也相當有實力,最終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戰勝了印度,取得了冠軍。

隨後印度曲棍球隊和巴基斯坦曲棍球隊就玩起了蹺蹺板,印度人贏了1964年,巴基斯坦就贏了1968年,印度人贏了1980年,巴基斯坦就贏1984年。

1984年之後,兩家再也沒贏過曲棍球冠軍。

在世人都驚嘆於印度曲棍球的時候,卻往往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印度你這是一招鮮吃遍天嗎?

你就算曲棍球厲害,也不能只靠曲棍球活著吧?你的其他項目呢?

對不起,其他項目還真不行,從1980年開始,印度連續六屆奧運會都沒有奪取任何金牌,銀牌銅牌也是一個手都能數的過來,印度幾乎都喪失了奪金的信心。

這種沮喪一直持續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印度運動員賓德拉才為印度奪取一枚男子10米氣步槍金牌,這枚金牌對印度來說同樣意義非凡,這是印度第一次在曲棍球項目之外獲取的金牌。

賓德拉成了印度人的英雄,回國後觀眾甚至把他扛在肩上,而印度體育部長也誇耀說,賓德拉開啟了印度體育的新篇章。

不過這個flag很快就倒了,在倫敦奧運會和裡約奧運會上,印度又走上了下坡路,連續兩屆奧運會,沒再取得金牌。一直到今年8月7日,印度選手喬普拉才再得一枚標槍金牌。

只是喬普拉只能算半個印度選手,他的教練是德國人烏威-霍恩,而且一直都是在土耳其訓練,除了他的國籍是印度之外,其他方面跟印度沒什麼關係。

喬普拉這一枚金牌也相當幸運,他在2018年亞運會奪冠後,因手肘傷病陷入漫長的低潮期,本來以為會因為傷病錯過東京奧運會,沒想到疫情導致東京奧運會延期,白得了一年休整期的喬普拉,才能在東京奧運會上一舉奪魁。

02.

喬普拉這一枚金牌,讓印度舉國歡騰,也確實值得歡騰,因為印度等這塊金牌已經等的太久了。

從東京奧運會開始,整個印度都在暢想金牌的到來,無論是田徑、摔跤、還是曲棍球,他們全部在決賽中失利。由於沒有金牌,就連歐美媒體也打上門來恥笑印度。

▲(圖源: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雖然喬普拉得了金牌,但並不能改變印度被全世界嘲笑的現實。

記得很早之前,西方媒體嘲諷中國拿金牌,說中國靠從14億人口中掐尖才能拿到金牌,聽起來好像只要人口多,就能拿金牌一樣。

但按這個邏輯,印度人豈不是也能成為和中國一樣的金牌大國?

其實,印度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不佳,有著更深層次原因。

最近有個段子:

翻開金牌榜,你就會發現排在前頭的還是八國聯軍(澳大利亞代替了奧匈帝國),唯一的變數就是中國。

這雖然是個段子,卻從一個側面說明,一個國家的金牌總數,和其綜合國力息息相關。

要知道,現代競技體育,就是個燒錢的行業,就像中國說的窮文富武一樣,想練出武藝來,家裡有錢是必要條件。就算相當便宜的桌球運動員,從訓練費、教練費、場地費等等,沒有10萬元是下不來的。

而帆船、射擊運動就更燒錢了,一艘帆船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天價,而射擊的槍雖然不算貴,但子彈錢卻是個無底洞,沒有一定經濟基礎,真的燒不起。

這就決定了這些訓練經費對於國家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從體校發掘有天賦的孩子,再到市、省級挑選,最後到全國億裡挑一,每年這數以萬計的運動員,光開銷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如果沒有國家財政的扶持,根本無法持續發展下去。

而印度雖然GDP排到了世界第六,但卻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而且印度還有巨大的軍費壓力,每年花費大量資金用來進口武器,用於體育投資的錢就更少了。

2019年,印度體育撥款僅有1000萬美元,還不夠印度進口一架陣風戰鬥機的十分之一。這麼一點錢撒到幾十個體育項目中,再加上體育官僚的層層剋扣,真正用到運動員身上的錢也基本等於零了。

所以我們會發現印度一個驚人的現實,印度有在世界上都排的上號的學府:印度理工孟買校區、印度理工德裡校區、貝拿勒斯大學等等,但這些學校裡面竟然連一個塑膠跑道都沒有。

德裡大學和印度理工金奈校區雖然有跑道,但卻是私人捐獻的。

▲印度大學的土跑道

別說體育設施了,就連運動員吃飯也成問題,很多運動員都是吃素食長大,吃素的原因一方面是印度教,另一方面是買不起。

可是吃素食的運動員,又怎麼能PK吃肉蛋奶長大的運動員呢?

沒錢,就沒法搞普遍選拔,也沒條件訓練,沒有強悍的身體素質,印度在體育上表現拉胯就不奇怪了。

除了經濟原因,印度的種姓制度也是奪金的障礙之一。

在印度,皮膚顏色可是辨別種姓的特徵之一,高種姓的人唾棄體力勞動,因為體力勞動會讓自己變黑,高種姓從事職業往往選擇辦公室裡吹空調,才不會去流汗搞體育,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悖論:

高種姓不願參與這種「低等人」的活動,而低種姓想搞體育來改變命運卻沒人資助,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就像貝多芬出生在了無樂器的國家,只能早日工作掙錢,而不是去練什麼體育。

▲婆羅門和底層人民膚色差異巨大

有人說印度人不是也能拿一兩塊金牌嘛,說明還是有投入的。

對不起,那其實不是國家培養出來的,而是自費訓練砸出來的。比如2008年的射擊金牌運動員賓德拉就是個富二代,他爸爸是印度最大的射擊器材供應商,從小就把他送去德國學射擊,而且還在家裡建了個射擊場和遊泳池,這才幫助賓德拉拿了冠軍。

而且,射擊同樣不用流汗,是少數婆羅門不覺得丟人的體面運動。

可是,賓德拉這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幸運兒,又有幾個呢?

除了經濟原因,印度的文化傳統也讓印度和奧運會格格不入。

奧運會追求的是什麼?更高,更快,更強。

印度人追求的是什麼?安逸、湊合、躺平。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一句自我安慰的臺詞「All is well」,就把印度這種樂天知命、絕少改變、不求僭越的滿足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就連印度的獨立,也是這種大徹大悟、與世無爭、打左臉給右臉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換來的。

佔人口多數的印度教,以及千年未絕的種姓制度,促使印度人養成了這種性格,也幫助印度穩定了統治。

可是,這種文化造就了信奉神佛而不知有國家的億萬人民、篤信輪迴改變人生而不願奮鬥改變命運的底層民眾,直接導致奧運會上得幾塊金牌對他們而言毫無意義。

否則如果換成篤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中國人到印度,恐怕早就造反了。

這種情況,印度不是沒人看得出來,比如莫迪,就很清楚奧運金牌有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甚至喊出了到2020年躋身金牌榜前十的口號。

但是這個口號,就像印度的所有口號一樣,只能淪為口頭上的泡沫。

中國當年雖然也不富裕,GDP還不如印度,但是中國有奪金的舉國體制。

舉國體制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把有限的資源,全部堆到少數有天賦的運動員身上,而這些運動員也的確不負眾望,在世界賽場上為中國帶來了榮譽。

這些榮譽對那個貧弱年代的中國人來說,激勵作用是巨大的。

比如女排奪冠後,短短一個月內收到了3萬封信,還有對越前線戰士寄來的帶彈孔的鋼盔、湖北漁民在嚴寒中打撈的武昌魚、廣西工人製作的鐵榔頭.

北大學生點燃掃帚當火把繞未名湖遊行,口號也從「女排萬歲」變成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女排獲得冠軍向世界證明,也向中國人自己證明:雖然一無所有,但我們通過努力,一樣能站上世界之巔!

但是印度呢?他們不是不想搞舉國體制,而是搞不起來。

在體育方面搞的舉國體制是啥樣的?簡單來說就是奔著奪金去。各地體委是奪金的牽頭部門,到各個學校選拔有天賦的苗子,體校培養後掐尖送省隊,然後再掐一次尖送國家隊。

在這種模式下,練體育成了某些極具天賦的窮孩子改變命運的一條通道,比如朱婷、全紅禪。如果印度也像中國這樣,窮孩子只要在某個項目有天賦,國家就包吃包住給工資,還有機會出國比賽拿冠軍,廣大貧困家庭絕對會擠破頭的。

可是,這種選拔和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起來的,而是需要制定長期規劃,甚至需要從娃娃抓起,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可是印度呢?有這種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做事的能力嗎?有足夠的資金嗎?

從阿瓊坦克,到光輝戰機,再到航母,以及各種工業化項目,印度人做過無數份PPT,做得非常漂亮,但就是無法踏踏實實地落地執行。

結果就是飛機年年摔,坦克蹦蹦跳跳,航母一拖就是十年。

國之重器都能這樣兒戲,你怎麼能指望它制定一個五年甚至十年的體育規劃,並腳踏實地去執行呢?

所以,印度在國際體育賽事成績太差並非是一種偶然,它其實就是印度真正底色的表現。

03.

說實話,奧運會對印度來說,實在不友好。

田徑、拳擊等流汗的項目印度人不願意練。

射箭射擊之類的沒錢沒技術。

帆船科技含量太高,自己鋸個樹立個帆布實在練不出來。

在樹上、電線桿上練體操又容易被亂糟糟的電線掛住。

恆河裡遊泳水太渾遊不好,遊得好的又沒法喘氣。

而印度自己的強項,比如多人摩託車、舞蛇,奧委會又不願意往奧運會裡放。

結果就是現在這樣,一無物質基礎,二無內在動力,三無奪金體制,把印度的奧林匹克搞成了國際級丟人現眼現場。

看看印度,我們只能慶幸我們有老祖宗傳下來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如果像印度人那樣躺平,只管「all is well」,不去面對大浪淘沙的殘酷競爭,怎麼去摸索一條前無古人的強國路?怎麼去一點一點攻克盾構機、發動機等金字塔頂尖的技術?怎麼變成發達國家粉碎機?這不就像一個個需要舉國體制去奪取的奧運金牌嗎?

相比突破歐美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來說,堆資源堆出一個奧運會金牌已經算是相當簡單的路了。

印度連這條簡單的路也走不通,那麼印度的大國夢,就註定是一個空想罷了。

感謝您的閱讀,閱讀更過以往精彩文章合集請在後臺回復關鍵詞:」軍校故事」、」我的家鄉我的艦」。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經略」(ID:YUNSHANGJINGLUE)

註:本文為「雲上經略」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

相關焦點

  • 奧運會成「燙手山芋」無人接盤,強推中國承接,印度:為啥不選我
    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是國際上的一大體育盛事,也是全球各國一直關注的一個熱點,特別是那些想要申辦奧運會的國家。因為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各國人民的追求目標,運動這件事在全國範圍內越來越普及,通過奧運會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 林俊傑是歌詞太燙嘴嗎 林俊傑演唱《你要的全拿走》成大型翻車現場
    林俊傑是歌詞太燙嘴嗎 林俊傑演唱《你要的全拿走》成大型翻車現場時間:2019-02-22 13:00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林俊傑是歌詞太燙嘴嗎 林俊傑演唱《你要的全拿走》成大型翻車現場 近日,胡彥斌出現在了林俊傑的演唱會上,在臺上的林俊傑突然cue胡彥斌唱幾句他的歌《你要的全拿走
  • 印度申請2032年奧運會被拒,理由太真實,讓印度尷尬不已!
    因此中國有很多鄰國,如果問你對中國的哪個鄰國最熟悉相信大多數人脫口而出的是印度,理由也很簡單印度一直被稱為世界上最奇葩的國家,作為中國的鄰國大家對他肯定相當不陌生。那到底那為啥說,印度是一個相當奇葩的國家呢?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本身這個國家相當貧窮落後卻種種卻做出種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今天小月同學和大家聊的話題也和印度有關:印度申請2032年奧運會被拒,理由太真實,讓印度尷尬不已!
  • 我為這 T 臺付出了太多……大型兒童走秀翻車現場!
    我為這 T 臺付出了太多……大型兒童走秀翻車現場! 嘍,老鐵們下午好 我們見慣了熊孩子作天作地作天空氣 見慣了輔導他們作業的崩潰現場 就容易忽略其實在某些領域他們也是高手
  • 反思丨一個醫生的去世 為何成了基督徒作見證的大型翻車現場
    時過境遷,曾經的救命銅蛇,如今成了偶像銅蛇,存在的意義完全不一樣了。於是希西家除掉一切偶像,也打碎了摩西造的銅蛇。所以這被打碎的銅蛇,如今為何又在部分基督徒的心裡重建了呢,真是細思極恐。有些當然是很偉大的人物,也是很虔誠的基督徒,但對於名人信仰推崇的盲目,使得我們用這些見證的時候常常翻車,往往一不小心,就是大型車禍現場。(名人的負面效應,殺傷力也是大大的。)如果我們只是爭論那些還健在的人物,還說得過去,之少,可以找當事人求證。但這醫生剛剛離開了,如此折騰,實在有違人倫啊。
  • 網友宅家做美食的大型翻車現場,看到最後一個笑趴了,吃得下去?
    有些人第一次做就成功了,但是也有很多人,現實和理想差距有點大,也由此產生了很多大型翻車現場。電飯鍋蛋糕做成了饢,又幹又硬;炸地瓜丸做成了黑色「手榴彈」等等,這樣的翻車現場有很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看到最後一個我直接笑趴了,這真的下得去嘴嗎?網友的媽媽蒸的饅頭,如果我不說它是饅頭,可能大家都認不出來。
  • 大型喝奶茶翻車現場!網友:「這些年終究是錯付了……」
    下面咱就來康康「大型喝奶茶翻車現場!!但我能舉一反三@齋藤飛小鳥還有高段位競技場選手在開往秋名山的路上迅雷不及掩耳@飛醬小蝴蝶騷話說的一套又一套既然是大型男女互動現場那該來的
  • 下一站幸福,宋茜宋威龍聯合演繹,大型翻車現場的戀情
    事業有成,帥氣,單身,情商高,是賀繁星父母眼裡滿意的結婚人選。一個是父母眼中不被認可的的世俗戀愛,一個是父母滿意的結婚對象,賀繁星最終會選擇誰,我這邊就不劇透了哦!來說說劇中的另一對cp吧!敏敏是葉鹿鳴的侄女,元宋的的學妹,賀燦陽的學生,先是追求元宋被拒,最後和風流多情賀燦陽展開了一段師生戀!
  • 為啥美味的咖喱飯,在印度吃反而「難以下咽」?來印度幾天就懂了
    說到印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印度雖然國土不是很大,但是人口基數卻與我們相差無幾。你常常能在街上看到「人擠人」的場面,或是看到印度的火車上有許多人「懸掛」在上面,讓外來遊客著實有些哭笑不得。不少人一提及咖喱就會流口水,更是聽聞印度咖喱正宗,專門跑到印度去品嘗,但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這些來印度品嘗咖喱飯的吃貨,通常都會面臨「翻車」的局面,讓許多小夥伴都非常疑惑,明明印度才是正宗的咖喱,為啥美味的咖喱飯,在印度吃反而還變味了呢?甚至還有些「難以下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其實來印度幾天你就懂了。
  • 英國叫它土耳其雞,土耳其叫印度雞,印度叫秘魯雞……到底為啥
    」叫火雞是「印度雞」的國家也不少,比如法國——dinde/poule d'Inde以色列——tarnegol hodu(印度公雞)俄國——indeyka波蘭和烏克蘭——indyk冰島和立陶宛以及荷蘭前殖民地印尼這些都是Calicut-hoen的簡稱意為「卡利卡特雞」(*卡利卡特是印度西南部喀拉拉港口城市科澤科德的舊稱)那印度又是怎麼稱呼火雞的?
  • 東方風雲榜毛不易演唱走音,堪稱大型翻車現場!
    沒想到三年後已成名的毛不易再遇翻車現場。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情莫過於參加比賽翻車了!還好這次毛不易不是比賽。在第27屆東方風雲榜頒獎典禮上,毛不易深情演唱了一首《二零三》,誰知道現場發揮美發揮好,開口就抖,之後越來越飄,完全大走音!堪稱翻車現場!
  • 此國GDP世界第五,申請舉辦奧運會遭拒,只得過1枚奧運金牌
    印度是我們的鄰國,和我國一樣都是發展中國家和人口大國,這個國家拿我們做榜樣,還處處都想爭第一,就連人口也是。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印度現在的人口為13.89億,而我國大陸總人口剛14億,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幾年後印度的人口就能超過我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了。不過,印度的人雖然多,但是在體育比賽上卻沒什麼存在感。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有關印度的奧運會信息。
  • 網友錯認「前任4」成大型翻車現場,郭採潔這次明明大變樣了!
    有沒有人圍觀了《下一任:前任》和「前任」系列之間的大型網友翻車現場?其實整件事情很簡單,就是網友們錯把《下一任:前任》當成了「前任」系列的第四部。然鵝《下一任:前任》不但跟「前任」系列無關,而且是完全獨立的一個「有前任,無攻略」的故事。片方還特地在官微上發聲明澄清:不過也怪不了網友啦~畢竟都是關於「前任」的故事,而網友們心裡對「前任」肯定又或多或少有些複雜的感情。
  • 大型英語翻車現場|good boy 真不是誇你系列
    並不是把「農曆」直譯成 agricultural calendar 哦雖然它字面意思是對的正確的說法其實是 lunar calendar表示月亮的曆法其中的月份叫做 lunar month月亮在古代有個名字叫「太陰」人們把根據它定的曆法叫做「太陰曆」後來簡化了,就成了「陰曆」了。
  • 大型真人秀翻車現場!花式在家辦公怎樣做才能高效完成工作
    疫情仍在繼續,為了響應在家隔離的號召,全國各地共同開始了一場「遠程辦公」的大型真人秀……翻車現場。有數據顯示,至少有2億人開啟了在家開工的模式。上班前總要花1個小時整理髮型的Lucy、Jack們,如今在家,身穿睡衣,因地制宜,開闢自己的戰場。剛剛復工的你,來看看這些花式辦公場所,對比自己是不是找到了一種滿足感?
  • 湖南:「小鮮肉」網戀奔現,遇大型翻車現場,女友是40歲「鳳姐」
    當然也有網友見面以後,真誠相待,以心換心,抱著真摯的感情來相處,最終「有情人皆成眷屬」,兩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皆大歡喜。但不論如何,在網戀中,真誠很重要,千萬不要欺騙別人。視頻中,長相酷似「鳳姐」的女子使勁拉扯著年輕男子的衣服,把對方的內衣都拉破了好幾個大洞。
  • 柯潔直播成「大型翻車事故現場」?圍棋界抗疫進行時!17年前曾這樣...
    一時間,「大型翻車事故現場」成了網絡熱詞。 抗疫,圍棋界在行動。 棋院主席林建超如數家珍般笑憶天元戰歷史,主辦方豪氣宣布,冠軍獎從25萬元人民幣漲至40萬元人民幣,飆升6成。
  • CF:網頁抽獎活動至高領域全英雄級道具,為何成為了大型翻車現場
    老方法充值十元再領取一把鑰匙,結果啥也不是,看著圖片上的東西特別是毀滅的星空皮膚,音效卡,火麒麟—令狐就直接來了次十連抽,果不其然重複的英雄級一把,再來一次同樣的重複道具,為什麼說是翻車呢?老氪金玩家都懂,兩百塊出兩個V都算是虧的一類,何況是已擁有的,雖然翻車但是人家活動也給你出了英雄級的,只能說是小虧,真正的大型翻車現場是哪些真正從非洲過來的臉黑黨。
  • 印度奧林匹克協會會長:疫情緩解後 印度將加緊申辦2032年奧運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5月2日,印度時報援引法新社消息稱,印度奧林匹克協會會長納林德爾·巴特拉說,在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緩解後,印度將加緊申辦2032年奧運會和其他國際賽事。兼任國際曲棍球聯合會主席的巴特拉說,在主辦大英國協運動會10年之後,印度可以吸取教訓,但不會被嚇倒。印度已致信國際奧委會表達了申辦意願,但申辦2026年青奧會,印度面臨來自泰國、俄羅斯和哥倫比亞的競爭。申辦2032年奧運會,印度面臨的競爭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和中國上海,以及韓國首爾與朝鮮平壤的聯合申辦。
  • 反殺搶龍很到位,結果是大型翻車現場
    在當晚的上分之路李佳航有很多精彩的畫面,比如李佳航使用吸血鬼打上路的那一局,面對的是大樹,一般面對大樹的話,只要安穩發育就可以了,但對面的大樹異常強大,把肉盾打成了carry位置,一直在遊走抓人,還在上路壓制李佳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