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點
國慶聯歡正式開啟!
美輪美奐
讓人目不暇接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 攝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精彩的國慶煙花
以及總導演張藝謀
焰火總導演蔡國強
一直佔據熱搜榜前10位置
14億粉絲集合!
現場還有主題表演、中心聯歡表演
群眾聯歡、煙花表演等精彩節目
揭秘國慶聯歡活動
揭秘1
巨幅國旗如何升起?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歌唱祖國》的歌聲中,一面長90米、寬60米的巨幅國旗,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冉冉升起,採訪中,張藝謀激動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點擊播放 GIF 0.0M
到底如何做到的呢?張藝謀微微一笑「說起來其實很簡單」,但原理簡單不代表能完美呈現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做了嚴格的試驗和專業準備,還進行了嚴謹細緻的檢查工作。
點擊播放 GIF 0.0M
表演中使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是否有擔心?執行總導演甲丁感慨「任何奇蹟的創造,都要承擔風險,但要是沒有這個擔當,出來就是一般的行活兒,必須扛住。」
揭秘2
音樂編排「既陌生又熟悉」 專門創作廣場舞聲樂套曲
聯歡活動分為四個功能表演區,其中群眾聯歡又分10個區塊,一共數萬人參加,如何讓各表演區交融聯動,同時調動所有人的情緒?
甲丁說,這主要依靠聲和畫的調動。「畫」就是通過選取有集體共鳴和集體審美的畫面,讓大家都能投入情感。例如配合《我們走在大路上》呈現的是一條路,配合《在希望的田野上》呈現了一棵幼苗長成樹的畫面,《領航新時代》章節則表現了花朵轉換成笑臉的過程。找到這些形象,就找到了激發廣大群眾情感的審美符號。
聲音編排也有很多獨特的設計,特別注重音樂與每一位參與者的交流。音樂的選取追求「既陌生又熟悉」,以老歌為主,如《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希望的田野上》《不忘初心》等主題音樂,群眾聽到就能跟著唱。但在熟悉的主旋律中又新添了變奏,帶來一定的陌生感,會引發群眾跟著旋律探尋,帶來一種情緒的牽引力。
「耳熟能詳是我們選歌的重要考量,在耳熟能詳的音樂中又能給大家一種新意。」甲丁說。即使是新歌也不會讓大家感覺太陌生,因為在曲式、曲風的選取上,也考慮了大眾的接受度和以後在生活中的應用度。
甲丁透露,此次專門創作了一個廣場舞的聲樂套曲,相信將來會被大家用在廣場舞表演中,為大家提供新的伴奏樣式,豐富文化生活。
揭秘3
為千人交響樂團創作留得住的器樂作品
聯歡樂曲的編排力圖貼合大眾審美,也滲透了編創者的藝術理想。
今年國慶聯歡中史無前例地啟用了千人交響樂團現場伴奏,由中央和地方16支交響樂團1028人組成,這種大編制堪稱千載難逢。在甲丁看來,千人交響樂團體現了大國的藝術品格,「有這麼一個機會,我們特別希望給中國音樂史留下幾個好的器樂作品。 」
導演組在為煙火表演篩選背景音樂時,遇到了一個較大的難題:中國太缺乏好的器樂作品。這啟發了編創者藉此機會創作出一批作品,例如對《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不忘初心》等樂曲進行了專業化的改造,但並非陽春白雪、不接地氣,而與大眾的審美交融。
在甲丁看來,此次國慶聯歡的創新之處,不僅在於導演手法的創新、呈現方式的創新,令人欣慰的是,也產生了一批創新的藝術作品。
另外,千人交響樂團也可以讓音樂「變聽為看」。「就像我們為什麼去音樂廳聽音樂,特別重要的原因是不僅能聽還能看。希望千人交響樂團,能讓群眾與現場有更多交流。」甲丁說。
煙花表演。
揭秘4
煙花彈的爆炸時間由晶片控制
甲丁介紹,國慶70周年聯歡,可以說所有環節都有強烈的科技含量。例如主題表演使用的無線激發、光影組圖,整個群眾聯歡的聲響設定、燈光設定等,新科技無時無刻無處不體現在編排中。
煙花表演中,「煙火樹」的造型如果沒有科技支撐,肯定無法呈現強烈的動態感。漫天的煙花要隨著音樂「舞蹈」,在節奏上會有延時效果,炸響跟音樂節奏也要對應起來。所以每一個重要的煙花彈上都有晶片,晶片帶有時間設定,掌握著每一顆煙火彈的爆炸時間,都要測算好。
科技不僅帶來了硬體,還提升了軟體。以主題表演的排練為例,甲丁說,一支隊伍要完成整整90分鐘的演出,一個如此複雜的圖形要在40天內完成排練,以前根本甭想。正因為現在有了科技手段,把每一個人變成一個數據,通過數據轉換完成整個表演。表演者不再是一般的個體,而是組圖中一個數據的遊移,才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完成排練。
揭秘5
無線科技普遍應用 煙花呈現繪畫作品
2009年國慶60周年聯歡活動上,由4028棵「發光樹」組成的「光立方」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那是當時利用最先進科技手段創造的藝術裝置,不過如今來看,這一技術已顯得很原始。
甲丁透露,當時每一棵「發光樹」都連著一根電源線和一根視頻線,上萬根線鋪在地面上,線路複雜,風險也非常大。而十年後的今天,3290名群眾手持光影屏進行組圖時,無線技術已經全面使用,只需利用無線手段進行信號分配,就能讓3290個單體屏幕不斷組合成各種畫面。
另外,十年前每一棵「發光樹」都是一個像素點,組合起來的視覺效果仍然是線條狀或色塊狀,不夠靈動。而如今的視頻技術,已經能讓畫面達到流動的狀態。煙花設計也跟往屆不一樣,十年前是網幕煙花,在一個巨大的網幕上進行煙花繪畫,是有限制的。今年則把廣場上整個天空都作為畫板,通過高空、中空、低空煙花燃放,實際上看到的煙花是一個繪畫作品。
最難的難題:讓LED燈不滅
點擊播放 GIF 0.0M
LED現在廣泛使用,但這次的聯歡是用新的概念讓LED屏展現另一種面貌,把它還原成純粹是「光」的表演。
中心表演區手持LED屏,呈現了一個流動,光和流動、色的一種表演,並沒有讓它去集中發揮影像的功能,這就要求對道具的精準使用。
點擊播放 GIF 0.0M
其中,最難的就是表演中的LED發光道具,它是個雙刃劍,當你要求所有的道具都是發光的時候,你也給自己出了一個最難的難題,就是要精準到不能滅,這個其實是最難的,要做大量的工作。
點擊播放 GIF 0.0M
舉例說,中心區流光溢彩的表演,演出8分鐘,每一個板都要帶電池,要精準地激發、檢查兩套系統,確保不能滅,拿的人也要反覆檢查。演出結束後,還要在四個角擺放成一個圖形,這時候會有四個小的檢修表演團隊,立即上去進行檢修補充。8分鐘一次檢查,確保萬無一失,確保每一個都會亮。
誰都沒辦法打保票,只能用心去仔細維護,不要馬虎,要有各種預案。張藝謀稱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淋雨的,3個小時一直淋雨拿水澆都沒有問題。
蔡國強:
天安門停電了,
我也要能放出煙火
點擊播放 GIF 0.0M
被稱為火藥藝術家的蔡國強,是中國最具全球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曾指導過2005年的白日焰火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煙火腳印,令世界震驚。此次聯歡活動煙花表演,蔡國強依舊擔任總設計。
這次的國慶焰火表演,以環保和生態為主題,所以今年的煙火使用量僅為10000顆彈,比60周年煙火的使用量減少了12000顆。
量雖然少了,但創意更有所不同,這次的煙火是立體的,大家可以看到能開放的牡丹花和其他各種場景。實現這樣的動態一方面是利用煙火的推力,因為火藥本身有推力讓它動起來,另一方面是利用機械的動力,才能夠實現立體、三維的煙火效果。
點擊播放 GIF 0.0M
今年的立體三維特效在世界上屬於領先技術,從蔡國強做「奧運大腳印」煙火開始,一直都以特效領先世界。除此之外,這次的"70"打出的是雙線煙火,難度要比單線高很多,因為7的橫線是兩條一起起來的,只要有一條有誤差,就都錯位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除此之外,今年的煙花表演在技術上也有突破。70根光柱從長安街兩頭跑過來,一開始的速度是1秒1個,後來就是半秒1個,接著再快再快再快,再進入到毫秒。這不是能用手去點或者用一般的電腦去做到的,它一定要在一個整體的時間碼裡實現,這個時間碼到了以後,就會瞬間打到那個電點頭的地方,煙火就起來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這次的天安門廣場煙火表演,蔡國強前後做了將近10個月的研究,表演狀況一會兒好一會兒壞,嘗試到最後才做的比較成熟。以防萬一,蔡國強團隊自己的燃放系統也充滿了電池,即使整個天安門廣場停電了,他們的煙火也是要保證全部都能打出來。
點擊播放 GIF 0.0M
聯歡盛典太壯觀了!
給辛苦的工作人員點亮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