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6年的努力,道路硬化了,房屋堅固了,生態好轉了,環境整潔了,糧食增產了,果木掛果了,農民開心地笑了,雲南省師宗縣高良鄉納樂小組農民儂朝金更是高興地豎起大拇指。
納非村脫貧出列了,扶貧工作隊員們的汗水沒有白流。從2015年至今的6年中,曲靖市郵政分公司黨委走遍了掛聯村委會——師宗縣高良鄉納非9個自然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戶戶,留下了一連串難忘的扶貧故事。
老鄉高興地豎起大拇指
授人以漁,八次黨課顯初心
曲靖分公司黨委一致認為,要使貧困戶真正脫貧,路子越走越寬,日子越過越好,必須有一個堅強務實、廉潔高效的基層黨組織。因此,黨建、教育、產業、信心、技能,甚至法制、誠信等方面的幫扶一個都不能少,必須做到「扶志、扶技、扶資、扶腦」同步進行。
2016年以來,公司黨委堅持每年兩次為納非村黨總支4個支部38名共產黨員上黨課,以通俗易懂、結合實情的方式講授,如《搭上農村電商快車,讓納非的農產品銷往城市》、《發揮我們的氣候資源優勢,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等主題黨課,反響強烈。
「這幾堂黨課我們越聽越有興趣,沒有一人打瞌睡,現在我們信心更足、決心更大、辦法更多,知道納非村該怎麼做了。」申獨黨支部共產黨員汪瓊芬高興地說。
2018年7月8日,在公司黨委的倡導下,以村黨總支和掛聯單位的名義,在村委會表彰了一批產業示範戶和致富帶頭人。這一批示範戶和帶頭人為納非村的整村脫貧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引領作用。
促膝交談,和農戶同憂同想
要使貧困戶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摒棄依賴思想,就要和農民交朋友,聽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心聲。6年來,曲靖郵政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往返於曲靖與納非之間70多趟,入戶交心談心120多戶。
在納樂小組,有一個單口家庭,名叫儂正雲,40歲,是個殘疾人。一天,曲靖分公司副總經理王開祥和他交流中引導鼓勵他通過養豬創收,並用自己的工資給他買了6頭仔豬,請外地養豬專業戶來教他如何飼養、如何防疫。
如今,儂正雲不但精心飼養,還買來磨麵機。每年宰殺3頭,其餘3頭賣了以後,又買6頭小豬,循環飼養,自給自足,每年能賺一萬多元。2018年,他被村委會評為「光榮脫貧示範戶」,受到了表彰。
電商扶貧,讓農戶看到希望
為使農產品有一個很好的銷路,以提高農戶的種養殖積極性,發揮掛聯單位的行業優勢,公司黨委依託郵政「郵樂網」,投資新建了1個農村電商村級服務站,以「郵樂網+原產地認證+郵政+農村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極大地推動了農產品進城,解決了農戶「銷售難」的後顧之憂。
截至2020年4月,全村依託郵政電商平臺,銷售當地農特產品薏仁米3000多公斤,土雞300多隻,土蜂蜜700多公斤,累計實現線上線下銷售農產品收入25萬多元,為當地農民增收10萬多元。
如今,銷路不愁了,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種養殖的積極性,加深了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意識。
「如今黨的政策好,日子越過越紅火,收入越來越穩定,我要帶領村民做大規模,不讓一家一戶返貧。」雨臘村村民小組長王華明通過養殖黑山羊,主動自主創業,從散養幾隻到規模養殖100多隻的創業故事,激勵了不少村民。
關注教育,不讓一個娃輟學
關注教育,不讓一個娃輟學
教育是治窮病、拔窮根的有效良方。
納非村有一所小學,設一至四年級和幼兒班,全校有師生150人。學校設施簡陋,兩個孩子擠在一張1米長的課桌上課,連教師講臺也沒有。為了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公司黨委籌資為學校新增了42套課桌,2張講臺,為全校136名學生購置了校服。
在義務教育方面,為了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曲靖郵政通過遍訪摸底後,對全村有輟學風險的15名孩子進行資助,每人享受1000元至3000元的資金幫扶。受資助的納非小組村民趙老三之子趙某目前已就讀於昆明市經貿外事學院,另一名大學畢業生田某也已安排就業。同時,幫助建立輟學風險檔案,隨時關注、關愛、幫扶,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掉隊。
雲南網通訊員 李勇 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郭建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