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誤用的成語大合集,網友紛紛表示:原來我一直用了個寂寞

2020-12-12 聽聽曉曉聊教育

人們常說,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多少就能窺探出他自身的修養與學識,有文化的人說話總是口吐珠璣,讓人感到受益良多,而胸無點墨的人談吐之間總會略顯匱乏。生活中,我們都會比較注重自己說出去的每一句話,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場合,例如面試時、談判時,或是與朋友第一次見面時。在交談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傳達自己的想法,抒發自己的情感,不少人都會選擇用成語來表達自我。

樂於運用成語的確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大家一定要用對,如果誤用成語既有可能產生誤會又有可能造成尷尬,反而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最容易被誤用的幾個成語,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過招呢。

一、首當其衝

一說到容易被誤用的成語,小編的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詞,高考的同學們是不是每逢做成語選擇題必有它。沒辦法,誰讓它被用錯的次數太多了。不誇張地說,估計十個人當中至少六個人對它的詞義理解有偏差。

「如果我們的團隊遇到了危險,我一定會首當其衝保護大家。」「去年運動會上,小張首當其衝,奪得冠軍。」「這次公司優秀部門評選,我們部門首當其衝,相信最後獎項一定是我們的。」看看這三個句子,大家察覺到什麼問題了嗎?沒錯,這三個句子全部用錯了。

首當其衝這個成語很容易給大家造成誤解,有的人認為它是表達人奮勇向前的感覺,還有的人覺得它是第一時間需要處理、解決的意思,然而這些都不對。首當其衝是指地處要地,最先受到攻擊或遇到災難的意思,這裡的「衝」多解釋為交通要道。一般來講,用這個詞語多是表達遭遇不好的事情,所以下次再用這個成語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在合理的情境下正確使用。

二、差強人意

生活中,這個詞被誤用的機率不比上一個低多少,和「首當其衝」一樣,這個詞也有一個迷惑的長相。現實中很多人不僅會把這個詞理解錯,還會把裡面的字讀錯。

差強人意裡的「差」讀一聲,是稍微,大概的意思,「強」是振奮的意思,這個詞源自《後漢書·吳漢傳》,原意指吳漢很能振奮部下的意志,後來指尚能使人滿意。很多人都認為這個詞是指事物發展的狀況離自己的理想目標還差一些,其實並非如此,如果你用了這個詞反而說明情況和你預想的差不多,令人滿意。

三、曾幾何時

「曾幾何時,我還是一名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每天過著單純快樂的生活……」想當年,有多少同學的作文開頭是這樣寫的,不僅是學生的作文,甚至很多文學小說中也非常偏愛這樣使用。但是今天,小編要認真地告訴大家,「曾幾何時」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我也是直到高中,某天語文老師講課的時候提起了這個詞,我才知道原來自己誤用了那麼多年。這個詞不就是表示時間過去了很久嗎?不,這個詞恰恰表示時間過去沒多久。如果有一天你想講述一件不久前發生的事情,那就可以大膽地用這個成語了。

四、不以為然

很多人一直混淆「不以為然」和「不以為意」這兩個詞,然而這兩個詞的詞義可是有很大的區別。「不以為然」是指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贊同;而「不以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不重視,表示對人或事抱有不關心甚至輕視的態度。一個是贊不贊同的問題,而一個是重不重視的問題,雖然它們長得很像,但是我們可不能隨便亂用。

五、屢試不爽

單看字面意思,大家很容易被誤導,會認為這個詞語是屢次嘗試都不成功的意思。其實我們誤用這個詞的主要原因就是對「爽」字理解錯誤,「爽」是差錯的意思,因此「屢次不爽」是指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

值得跟大家一提的是,這個成語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迫上,屢試不爽。」這是講了一個人與驢之間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一搜了解了解。

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僅見證了中華漢字數千年的發展歷程,更承載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精髓。了解成語、學習成語、運用成語,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過程。在生活中,你認為還有哪些成語是非常容易被誤用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積極評論,期待著你們的留言。

相關焦點

  • 這10個最容易被誤用的成語,你用對了嗎?
    成語是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經過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附有感情色彩,背後還有明確的典故和出處,使用起來簡單、精闢。而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成語的理解,往往跟原本的意義大相逕庭,如果用錯就很容易鬧笑話。
  • 60個易誤用的成語,別再用錯了
    想要出口成章、妙筆生花,成語儲備不能少。以為很熟悉的成語,查了詞典才發現原來一直用錯?寫文章時想用成語,可提筆就寫錯字?是時候重溫成語知識,提高語文水平了。60個易誤用成語!轉給小夥伴,別再用錯啦!萬人空巷【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或新奇事物轟動一時。
  • 經常被誤解、誤用的「8個成語」,語文老師:我也用錯一個?
    筆者在前面的文章裡,曾給大家分享過最容易念錯的幾個漢字,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易錯」成語的內容。經過筆者多年的總結,以下這8個成語,經常被誤解、誤用,甚至有些老師都曾誤用過。您仔細看看,自己有沒有「尷尬」過呢?
  • 這60個成語竟一直被我們誤用!第一個你可能就錯了…
    這60個成語竟一直被我們誤用!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自己平時用對了多少。1.三人成虎【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後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誤用】易被誤解為團結合作力量大。2.美輪美奐【解釋】形容新屋高大美觀,也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誤用】易被誤用為形容美好事物。
  • 人民日報總結了100個最常被誤用的成語,給孩子看看,別再用錯了
    左左老師說:「語文學習中,成語的積累非常重要,它對文學素養、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寫作水平的提高都很有幫助。但有的成語看表面意思很容易錯誤解讀,人民日報為孩子們總結了100個最常被誤用的成語,快來看看孩子們都用對了嗎?」
  • 漲知識|60個經常被誤用的成語
    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常常見到的成語,在口語交流、寫作等使用過程中卻往往誤解了它的本義。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自己平時用對了多少。1.三人成虎【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後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 這27個成語常被誤用,看看你都會嗎
    言語理解中那些成語,你都了解嗎?其實有些成語,你一直用錯了!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就給大家匯總了27個常誤用成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很好地區分這些成語,在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中遇到不丟分。
  • 《人民日報》總結: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
    今天就跟著詩詞君一起看一看人民日報總結的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算算平時用對了多少個。 1.三人成虎 【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後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 【板泉中小·語文園地】生活或考試中,最容易用錯的48個成語
    中國成語,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們難免望文生義,生吞活剝,很多成語背離了原始意義,出現成群結隊的「攔路典故」、「傻瓜成語」。這裡有48個最容易用錯的「攔路成語」,萬人空巷【解釋】: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示例】:喜訊傳來,首都萬人空巷,人們興高採烈走上街頭,在廣場舉行慶祝遊行。
  • 【夜讀】48個容易用錯的成語,肯定有你用錯過的(收藏)
    中國成語,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們難免望文生義,很多成語背離了原始意義,出現成群結隊的「攔路典故」、「傻瓜成語」。這裡有48個最容易用錯的「攔路成語」,我敢打賭,朋友們肯定用錯過!【誤用】: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
  • 成語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精華,卻有不少常會被誤用
    成語是我國歷史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更是由古漢語濃縮而成的精華。成語因固定的結構形式、慣用說法和內涵意義,而被人們經常運用,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都常常能夠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然而,有不少成語卻經常容易被錯用或誤用,確實應該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在此,筆者僅列舉10例,以作說明。
  • 這30個成語常被誤用,第一個就猶豫了
    [誤用]常被誤解為「危險」的意思而誤用。2汗牛充棟[解釋]形容書籍極多。[誤用]常被用於形容其他事物。3振振有詞[解釋]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誤用]常被錯用來代替「理直氣壯"。[誤用]常與「息息相關」誤用。5不以為意[解釋]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誤用]不能與「不以為然」混淆。
  • 漲知識,這55個成語容易褒貶誤讀誤用,講話稿寫作中用錯就尷尬了
    有沒有這種情況,本來想表揚一個人,卻用了貶義的成語,這情形應該是會很難堪的。如果講話稿中成語不小心誤用了,估計「闖的禍」可能更大。為了讓文秘新手少犯這種低級錯誤,今天分享55個褒貶易誤讀誤用的成語:1.
  • 十個常被誤用的成語,有文化的你,用對了嗎?
    最近我看了一個調侃文科生的段子,一個高校老師寫道,文學院的學生寫起文章來,幾乎篇篇都會用到「弔詭」「異化」等詞,試圖營造出一種哥德式的陰謀論效果。 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這麼咬文嚼字,但是偶爾能用上幾個成語,還是能顯出一些「文學氣息」,不過據官方統計,我國有10個成語常被人誤用,你用錯過嗎?
  • 這50個常用成語非常容易用錯,很多人連第一個都用不對
    生活中經常用到成語,但你真的用對了嗎?快來看看這50個最常被錯用的成語,算算你能用對多少個吧! 【誤用】常被誤用為「只能望其項背」。 11 拋磚引玉 【解釋】謙詞,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 容易讓人誤用的詞語:原來萬人空巷不是指熱鬧,而是表示冷清
    中國的漢字數量龐大,雖然常用的不過幾千字,但據收錄表明,漢字總共有近十萬個,如此多的單個漢字所組成的詞語,也是相當繁多的,因此有些詞語可能會存在誤用。 罪不容誅 這個成語從表面上來看,很容易按字面意思解釋為罪不至死,給人一種沒有犯下那麼嚴重的罪狀的感覺,而實際上,這個成語表示的是罪惡極大,即使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 【遴選公文寫作素材】這些常被誤用的成語你用對了嗎?
    【遴選公文寫作素材】這些常被誤用的成語你用對了嗎?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公文寫作,公選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最容易用錯的3個成語,很考驗語文水平,你會用幾個?
    一日參加酒宴,行酒令時,程正揆發現其中一賓客不像個讀書人。於是他提議換個玩法,「凡飲酒者,照所飲第幾杯,或詩,或諺,說一成語。」 某些場合下,一些成語被誤用的情況屢見不鮮。如「罄竹難書」,說的是罪行多得寫不完,曾被臺灣某名人用來誇耀自己的政績;還有「一言九鼎」,形容起的作用大、說話分量重,有時被錯用作講信用。 這裡再試舉三個此類的例子聊一聊,以便拋磚引玉。
  • 2020公考行測技巧:關於成語的誤用的那些事~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邏輯填空題目,一直是考生的攔路虎,尤其是理工科專業的同學,一旦選項中涉及成語時就抓耳撓腮,面對各種「善變」的成語仰天長嘯,或者看著認識但是相近的成語一頭霧水,因此這類題目做對的概率就很低。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詞語辨析的方法——語素聯想法。
  • 《人民日報》總結的60條常被誤用的成語,第一個就猶豫了
    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常常見到的成語,在口語交流、寫作等使用過程中卻往往誤解了它的本義。快和孩子一起看一看人民日報總結的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算算平時用對了多少個——1三人成虎[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 以為真有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