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2》第二期節目剛上線,「馬頔淘汰」的話題就上了微博的熱搜。
按照比賽規則,8位唱作人依然要在demo互聽環節按照下位區挑戰上位區的賽制選定自己將要對戰的唱作人。上一期節目中排名下位區的隔壁老樊這次依然選了馬頔,兄弟倆這真是要「相愛相殺」的節奏嘛。
隔壁老樊這次唱了一首「特別不老樊」的《第三種人》受到現場其他歌手的好評。而「碎嘴北京大爺」馬頔繼上次《是首情歌》之後,這次還是繼續自己一貫的風格唱了首《是首俗歌》。
大哥,你這歌名兒是認真的嗎?也太real隨意了吧?
不知道是因為馬頔的「過於隨意」還是因為這次老樊破釜沉舟式的改變讓大家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總之就是:「碎嘴的北京大爺」馬頔被淘汰了。
這位「碎嘴的北京大爺」倒好像沒啥大事兒,還特意發了條微博「官宣」一下自己要回歸網際網路了。
節目沒了這位「段子手」,快樂都減少了大半。這跟不加糖的奶茶有啥區別嘛。
但還是要很負責任地說,馬頔的《是首俗歌》真的很棒!很撩很治癒!低吟淺唱、娓娓道來,好像有陣微風吹進了心田一樣。而且從幾位唱作人的反應看,馬頔把這首「俗歌」扎紮實實地唱進他們心裡去了:
Cool girl陳粒眼泛淚光;
劉思鑑流淚了都不敢面對鏡頭;
Gai爺則直接把頭埋進了胳膊裡;
就問哥兒幾個,此刻你們的心頭是不是有了一點朱紅?《是首俗歌》絕對是這檔節目在觀眾心頭種下的一顆硃砂痣!然而在以往的音綜節目上,像馬頔這樣把自己的音樂作品留在舞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唱作人還真不在少數。
第一個就必須得提毛不易。作為《歌手·當打之年》的首發歌手,雖然只參演了兩場就遇到「技術流」的黃霄雲踢館還不幸被淘汰,但留下的兩首作品到現在都還是音樂榜單上的熱搜曲目。
第一場的歌曲《借》中新加入了古箏、南簫、中國鼓等絲竹樂器重新編曲配樂,整首歌曲變得很中國風,跟原來的編曲相比有了明顯不同的氣質,多了些回味悠長的韻味。
第二場的《一葷一素》從編曲到臺詞都簡簡單單幹乾淨淨,用最純真質樸的風格勾勒出一幅幅暖心的家庭場景:「一個身影從容地忙忙碌碌,一雙手讓這時光有了溫度」描摹出了母親勞作的實景;「月兒明,風兒輕,可是你在敲打我的窗欞」這首童年時母親唱過的歌謠又總是讓人回想起童年時光裡的美好記憶。
就連微博熱搜話題都是醬事兒的:#被毛不易唱哭#
另外一個就是周深了,這個「音綜小王子」最近也是火到不行。2018年他在《蒙面唱將》舞臺上翻唱了一首《雪落下的聲音》,至今被提及次數和熱度絲毫不遜色於他唱過的《大魚海棠》。
在周深之前,《雪落下的聲音》這首歌先後已經有過3個不同版本,給人的感覺也各不相同:陸虎的原唱版聽到的是錯過後深深的遺憾;秦嵐的翻唱版聽到的是富察皇后外柔內剛的果決;林俊傑的改編版是男人外剛內柔的霸氣。
而周深的這個版本就像是個精靈唱出了甜蜜戀愛裡的純淨。就連見過無數大場面的前輩歌手巫啟賢都發出感嘆:好想跟TA談戀愛啊。
隨著觀眾對音樂的欣賞水平提高,大家對於好音樂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高音神馬的技術流已經不再是大家唯一的審美標準。
能把一首歌唱到觀眾的心裡去,讓大家能呼應歌曲裡的情緒產生共鳴,高音不高音的好像也沒那麼重要吧?
音樂不分好壞,只在是否符合口味。一檔音樂節目對於唱作人來說,能把自己好的作品留在舞臺上就是對自己、對舞臺最大的敬意;而對喜歡他們的觀眾來說,一飽耳福比什麼都來的重要,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