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真正讓她高不可攀的,絕對不是詩詞。她的詩詞水平在宋代當屬二流,實際上跟蘇軾弟子秦觀差不多。真正讓她堪稱千古第一的,是她令無數男人都無比撼然的家國情懷。
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簡直就是一把利劍,直戳老公趙明誠的痛處,讓他一病不起,最終離世。所以,有人說,是李清照親手殺死了趙明誠。
一,李清照少女時就對國家社稷關注和憂慮。
李清照在涉世未深的少女時代,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後,當即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對國家社稷能表達出如此深刻的關注和憂慮,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一般人家的女孩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知道在家做做女紅,接受一些三從四德之類的封建社會對女性的一些固化束縛的禮儀。而李清照則不然,她「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用筆犀利,猶如一支鏗鏘玫瑰,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 前後興敗盛衰的歷史教訓,借嘲諷唐明皇,告誡宋朝統治者「夏商有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這僅僅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哦,就是堂堂七尺男兒也不一定能有此氣魄!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人生格局!
「夏商有鑑當深戒,簡策汘青今具在」,這是《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中,第一首出現的金句,告誡統治者當局要好好吸取唐明皇的經驗教訓。
第二首詩中,「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李清照著重寫了奸雄誤國的危險。指出《大唐中興頌》碑雖然歌頌了郭子儀、李光弼等興國功臣,但元結對歷史的經驗教訓的總結是不全面的。
明代陳宏緒的《寒夜錄》評此兩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
二,為什麼說李清照親手殺死了老公趙明誠呢?
李清照非常氣憤以宋高宗為首的妥協投降派,他們藉口時世危艱,拒絕主戰派北進中原,一味言和苟且偷安,十分不滿, 寫了很多詩進行諷刺, 曾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之句。可以看出李清照對家國的情懷,和對時事的憤慨和憂愁。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趙明誠更是做出了讓李清照看不起的事情,他罷守江寧,丟下老婆李清照,和滿城百姓士兵,獨自棄城而逃。
建炎三年三月的時候,趙明誠與李清照「具舟上蕪湖,入姑孰,將卜居贛水上」(《金石錄後序》)。在過烏江楚霸王自刎處,李清照有感而作流傳千古的《夏日絕句》弔慰項羽,以此來表達對趙明誠及當朝統治階級的強烈憤慨!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以項羽寧肯一死,引頸烏江以謝江東父老的壯烈史跡,對南宋統治者進行諷喻。估計是李清照老公趙明誠看到自己都不如一個女人吧,情緒低落,又偶感風寒,不久離世。所以有人說,是李清照親手殺死了他。
在金華期間,李清照還曾作《武陵春》詞,感嘆輾轉漂泊、無家可歸的悲慘身世,表達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愁苦。
武陵春·春晚
[作者]李清照(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又作《題八詠樓》詩,悲痛宋室之不振,憤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後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綜上所述,李清照能堪稱千古一絕的,絕對不僅僅是詩詞,更重要的是她一個弱女子,在國家危亡時刻,所表現出來的令男人都無比撼然的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