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都在追求創新,但是在玉石行業,我們似乎很少看到款式新穎的飾品,玉石行業真的缺少創新精神嗎?玉雕的創新真的那麼難嗎?
其實和創新比起來,玉雕行業更看重的是傳承,我們的玉石文化是很深厚的,雕刻手法也多種多樣,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可以將玉石文化更好地延續下去。
從題材上說,玉雕是不缺乏創新的,傳統的平安扣、葫蘆和貔貅等等都很受歡迎,但是玉雕師也根據社會的發展設計出許多新題材,比如翡翠路路通和翡翠蝴蝶等等。
山水、花木、飛禽走獸等等,大多數翡翠題材都有美好的寓意,人們會通過諧音、借喻、比擬、象徵等手法來發現每種題材的美好吉祥之處。
另一方面,現代的玉雕師擅長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融入到翡翠文化中去,白菜寓意百財、辣椒寓意紅紅火火,長長的茄子則寓意健康長壽。
人們還會在物品的外形看到更多的寓意,比如茄子的花萼像官帽,紫色在古代代表著尊貴,因此翡翠茄子也有仕途順利、生活富足的寓意。
以吉祥文化為中心的玉雕題材成了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它能給我們好的心理暗示,幫助我們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一直以來消費者都偏愛這一類翡翠飾品。
因此,玉雕師在進行創新時,也會著重考慮新題材的寓意,玉雕作品的造型要創新並不難,但是要找到新題材的美好寓意並不容易,這也給玉雕師的創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到了今天,玉雕行業仍沿用以師帶徒的學習模式,很多人在跟隨師父學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師父的技藝精髓,但是風格也被局限在師父擅長的領域裡。
因此,以師帶徒的模式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學藝是從模仿開始的,但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只有善於總結,找到自身優勢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一昧地模仿師父的話,我們就會陷入因循守舊的尷尬處境,很難設計出有創意、有新意的玉雕作品,更沒辦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需要傳承的是玉雕工藝,比如用料的原則以及雕琢的方法技巧,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創意提升玉雕作品的藝術價值。
時代是在變化的,人們的審美和思想觀念也時時刻刻在變化,因此,玉雕的創新是必須的,我們不能否認傳承的重要性,但是也要去吸收其他文化藝術的有益成分,創造新題材、新內容。
創新是一種開創性的創造,創作出過去沒有的玉雕新品是一種創新,對現有的玉雕題材進行改良也是一種創新,從無到有的創新自然是最難的。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國人對玉石的寓意是非常重視的,玉雕師在設計新的玉雕題材時,肯定也會考慮到新題材的寓意,否則設計出來卻沒有消費者喜歡就沒有意義了。
創新既可以體現在題材、內容、工藝、手法等外在方面,也可以體現在思想、內涵、藝術精神等內在方面,創新不一定是推翻以往的東西,更多的是細節上的完善。
其實,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時代的變化,但是這個感受並不完全一樣,即使是在同一個環境中,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玉雕師要跟隨著時代的變化,認真總結自己的感受,然後通過玉雕作品表達出來,只有符合當代審美和需求的玉雕才算有意義的創新,為創新而創新不見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