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行業因循守舊?脫離了傳承,創新就無從談起!

2020-12-14 張玉堂翡翠
- 張玉堂已為逾30萬位玉石愛好者服務 -

各行各業都在追求創新,但是在玉石行業,我們似乎很少看到款式新穎的飾品,玉石行業真的缺少創新精神嗎?玉雕的創新真的那麼難嗎?

其實和創新比起來,玉雕行業更看重的是傳承,我們的玉石文化是很深厚的,雕刻手法也多種多樣,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可以將玉石文化更好地延續下去。

從題材上說,玉雕是不缺乏創新的,傳統的平安扣、葫蘆和貔貅等等都很受歡迎,但是玉雕師也根據社會的發展設計出許多新題材,比如翡翠路路通和翡翠蝴蝶等等。

山水、花木、飛禽走獸等等,大多數翡翠題材都有美好的寓意,人們會通過諧音、借喻、比擬、象徵等手法來發現每種題材的美好吉祥之處。

另一方面,現代的玉雕師擅長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融入到翡翠文化中去,白菜寓意百財、辣椒寓意紅紅火火,長長的茄子則寓意健康長壽。

人們還會在物品的外形看到更多的寓意,比如茄子的花萼像官帽,紫色在古代代表著尊貴,因此翡翠茄子也有仕途順利、生活富足的寓意。

以吉祥文化為中心的玉雕題材成了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它能給我們好的心理暗示,幫助我們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一直以來消費者都偏愛這一類翡翠飾品。

因此,玉雕師在進行創新時,也會著重考慮新題材的寓意,玉雕作品的造型要創新並不難,但是要找到新題材的美好寓意並不容易,這也給玉雕師的創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到了今天,玉雕行業仍沿用以師帶徒的學習模式,很多人在跟隨師父學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師父的技藝精髓,但是風格也被局限在師父擅長的領域裡。

因此,以師帶徒的模式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學藝是從模仿開始的,但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只有善於總結,找到自身優勢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一昧地模仿師父的話,我們就會陷入因循守舊的尷尬處境,很難設計出有創意、有新意的玉雕作品,更沒辦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需要傳承的是玉雕工藝,比如用料的原則以及雕琢的方法技巧,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創意提升玉雕作品的藝術價值。

時代是在變化的,人們的審美和思想觀念也時時刻刻在變化,因此,玉雕的創新是必須的,我們不能否認傳承的重要性,但是也要去吸收其他文化藝術的有益成分,創造新題材、新內容。

創新是一種開創性的創造,創作出過去沒有的玉雕新品是一種創新,對現有的玉雕題材進行改良也是一種創新,從無到有的創新自然是最難的。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國人對玉石的寓意是非常重視的,玉雕師在設計新的玉雕題材時,肯定也會考慮到新題材的寓意,否則設計出來卻沒有消費者喜歡就沒有意義了。

創新既可以體現在題材、內容、工藝、手法等外在方面,也可以體現在思想、內涵、藝術精神等內在方面,創新不一定是推翻以往的東西,更多的是細節上的完善。

其實,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時代的變化,但是這個感受並不完全一樣,即使是在同一個環境中,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玉雕師要跟隨著時代的變化,認真總結自己的感受,然後通過玉雕作品表達出來,只有符合當代審美和需求的玉雕才算有意義的創新,為創新而創新不見得有意義。

相關焦點

  • 黎漢輝—淺談玉雕行業中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
    在這場革命中,越發凸顯了一個問題,那便是玉雕人才的稀缺,人才供應和培養的進度滯後,趕不上玉雕行業的發展。尤其是玉雕行業中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更是玉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高層次人才指的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和海外科技專家的統稱。重視人才培養,是新時代玉雕行業發展勢在必行的行為。
  • 郭建軍:潛心傳承玉雕工藝
    「只要心裡記著傳承兩個字,有沒有認證牌子都一樣。」20年前,郭建軍被佛山的人文氣息和玉雕工藝吸引,從江蘇來到這裡學藝,並發揮自身手藝特長,創辦佛山市六子珠寶有限公司。郭建軍說,在他手上沒有「廢料」,他把邊角料製作出《甲魚鵪鶉湯》《鳳爪》《龜丞相》等創新作品。  實現材料的價值提升後,郭建軍開始追求創新。他針對消費者既想觀賞又想實用的心理,設計了一套茶具《飲水思源蓮花杯》,茶杯中的蓮花能夠旋轉開合,鏤空的蓮蓬可以泡茶。此外,他還將木雕和玉雕結合,在玉石材料上實現榫卯技藝,解決大件玉雕作品靠膠水黏連而破壞作品品質的弊端。
  • 中國玉雕大師系列之——楊冰
    作品《傳承》獲2013年中國「中華龍獎」最佳創意獎。1996年,楊子進入陶虎玉雕工作室,開始了長期的的爐瓶設計和製作學習,老師嚴謹的治玉理念,謙和的為人態度也深深的影響著他。談起在玉雕廠、陶虎大師處共四年多的學習收穫,楊子坦言,無法用一兩句話概括,「提高了我對和田玉的認識,也讓我打下了很紮實的玉雕理論和技藝基礎,受用終身」。
  • 匠心不改,傳承玉道——專訪蘇作玉雕大師林建平
    蘇州玉雕大師,工藝品雕刻高級技師,工藝美術大師,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光福分會副會長,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蘇州市福建商會常務理事。、傳統、傳承」,注重玉雕的傳統與現時代的創新。  作為玉雕行業少見的多面手,林建平天賦秉異,精通木雕、壽山石雕、牙雕、玉雕等多種手藝。
  • 西安:以「匠心」傳承藍田玉雕 用「文化」代言文創產品
    7月13日,縣委常委、副縣長田華帶領省內眾多知名媒體人、網絡大V探寶藍田玉雕基地,而這些精美的玉雕作品出自藍田玉雕技師之手,玉雕技師中,有年近8旬的非遺傳承人,有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也有年輕的玉雕新秀,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玉雕故事。
  • 鎮平縣:育強玉雕人才 促進產業發展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劉理政 羅立鋒)近年來,鎮平縣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深入實施「玉+」戰略,積極引育技能人才、打造誠信品牌、創新營銷方式,為玉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玉雕行業,誰是大師?大師是誰?
    而在日益發展的玉雕行業中,誰是「大師」?「大師」是誰?1古代「神聖」的大師中國的漢字可謂是博大精深,一個詞往往有多個意思,而且,有些詞,在古今的碰撞下,已經失去了它原來該有的意思。3玉雕業「大師」亂象言歸正傳,我們說回玉雕行業,看看玉雕業的那些「大師」們。
  • 年末思考,未來的玉石市場需要什麼樣的玉雕作品?
    - 張玉堂已為逾30萬位玉石愛好者服務-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年底了,今年發生的事情太多,讓我們都有些措手不及,今年各行各業都十分不容易,玉雕作為一個比較小眾的行業就更是舉步維艱了在我們的印象中,藝術品一般都是很特別的,但是玉雕又是傳統的,這讓不少人覺得,大多數玉雕作品的藝術感不強,這也是玉雕行業面臨的問題之一,要傳承也要創新,這確實不容易。
  • 兩會新語|玉雕大師薛春梅:從幼兒抓起 讓傳統技藝歷久彌新
    我蘇網訊 我蘇網記者/黃路瑩 近年來,校園成為非遺保護與傳承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政協委員薛春梅帶來的就是「傳統技藝進校園」相關的提案。薛春梅,中國玉雕行業最年輕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人,從事玉器設計30餘年來,薛春梅在傳承「揚州工」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融「南秀北雄」於一體,以玉雕人物山子雕為專長,形成了「清新婉約、細膩雋秀」的個人玉雕風格,作品頻獲「天工獎」、「神工獎」、「百花獎」、「西博會」等國內玉雕評比特等獎、金獎。
  • 李俊傑:藝術的創新是為了更好的傳承
    做為最初的80後,他已經榮獲「新疆省玉石雕刻大師 」「新疆省工藝美術大師」「玉雕高級技師」「新疆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及「蘇州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玉雕專委會理事」等多項殊榮。自2001年開始,在新疆馬學武白玉城學習玉雕技藝,師從中國玉雕大師馬學武。  記者:走上玉雕道路您也許有不平凡的經歷?能與我們分享嗎?
  • 中國宮廷玉雕第一人「袁廣如」!
    青金石《萬象更新》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 袁廣如大師從事玉雕行業五十餘載,刀耕不輟。經常自畫自做,創作風格兼收並蓄,博採眾長,作品意境優美,情趣盎然。多數作品都選用上等新疆和田碧玉雕琢而成,胎薄如紙,富麗堂皇,有皇家氣質,具有極強的裝飾美感與異域風情,堪稱現代仿「痕都斯坦風格」玉雕精品,收藏價值極高。
  • 光玉飾界:將新生活玉雕進行到底
    可是在剛剛結束的北京中國國際珠寶展上,中國玉雕大師展館的「光玉飾界」展位的展品,讓人感覺到新穎別致,玉雕真正融入生活,瞬間搶佔人們眼球。這裡的玉雕成為裝點人們生活的藝術作品,像書法、繪畫一樣,經過精心創意和雕琢,加上獨特的陳展方式,讓玉雕藝術走向大雅之堂,大大提升玉雕與當代生活的融合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高雅,更加藝術,更加富有文化品位。
  • 文博會|璞玉的華麗轉身 11日來雲南文博會玉雕名家作品拍賣專場享玉雕盛宴
    通過玉雕大師一雙神奇的雙手,將一塊僵硬冰冷,沒有生命的原石打磨成通透鮮活的藝術品,在玉雕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大智慧,於尺寸山水之間體會宇宙天地的廣闊,展現玉雕的和諧之美,傳承中國千年的文化精髓。8月11日上午9時,雲南文博會玉雕名家作品專場拍賣活動將在閒魚準時開拍,本次拍賣活動,主要有肖軍、高新亞、楊雷、王小輝、肖亞男、楊延浩、張戰、張英迪八位玉雕名家的作品參與,共計75件玉雕名家作品,由雲南牧仁者商貿有限公司整合資源提供。
  • 白酒行業傳承與創新如何「齊步走」?答案在這裡!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借這個具有厚重歷史文化氣息的日子,九院長和大家談談關於中國白酒的傳承與創新。今年兩會期間,「申遺」成為白酒行業呼聲最高的話題,白酒界的兩會代表和委員呼籲推動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申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蘇州玉雕大師張壽宴:難捨《鴻鵠之志》,不忘玉人初心
    張壽宴國家高級技師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師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中國工藝美術常務理事蘇州玉石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玉雕作品溫潤細膩,通透光澤,人物、花鳥、山花、瓶爐,種類繁多,從禮器御用到民間私藏,世人趨之若鶩,名流奉為圭高。能工巧匠們以師徒傳承方式入行,蘇州玉雕大師張壽宴便是其中一員。1998年,張壽宴16歲,主做紅木雕刻,在為玉雕擺件打造紅木底座時,被玉雕作品細緻精巧所吸引,轉而投身改做玉雕。
  • 因循守舊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因循守舊,因循:沿襲;照老一套不改變;守舊:死守舊的一套;因襲死守著舊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創新精神。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創新精神。成語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 這些玉雕作品是雅還是俗?
    看這件作品,一看佛教人物,彌勒佛。 一件玉器的設計,既要體現出它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同時要滿足大眾層次的文化需要。創新太過或臆造只會譁眾取寵,讓人貽笑大方。從古至今,只要和藝術相關的都有雅俗之分,玉雕也是如此。
  • 【新聞】林志賢玉雕工作室
    林志賢,廣東揭陽人,揭陽市工藝美術大師,揭陽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揭陽市玉器產業協會副會長
  • 騰衝玉雕大師楊樹明:賦予石頭生命
    翡翠、玉雕產業帶動了騰衝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成為當地的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楊樹明作為著名的玉雕大師,一直行走在傳承和發展玉雕工藝的路上。 謙謙君子 溫潤如玉 一身簡潔素雅的唐裝,臉上掛著溫文爾雅的微笑。在談及自己得意的作品時,平時不善言辭的楊樹明變得健談起來。
  • 怎麼樣才稱得上玉雕大師?
    《合縱玉界》一個有話題、有溫度的和田玉愛好者交流平臺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一件璞玉只有和文化與藝術融為一體,才有可能成為一件驚世絕豔的作品,而玉雕就是賦予玉石全新蛻變的途徑。因此,收藏級的玉雕作品,工藝往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考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