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星+1!網友:字全認識系列……

2020-12-22 廣東科技發布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由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二期)部署,2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研究中子星、黑洞等緻密天體及其併合過程。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工程任務由中國科學院負責組織實施,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和地面支撐系統的研製建設,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研製,高能物理研究所為任務科學目標提出單位,並負責衛星有效載荷、科學應用系統研製建設,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科學數據的地面接收。用於此次發射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

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5次飛行。

來源:新華社、人民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中國科學院、

相關焦點

  • 詹維克:「一箭雙星」的新聞報導,是否也應「一箭雙星」?
    我國成功用「一箭雙星」方式發射了行雲二號衛星後,海內外的媒體都進行了大量報導。瀏覽這些報導,振奮之餘也不無遺憾地發現,其中國內的大部分,特別是一些擔負重要傳播職能的主流媒體,遺漏了這條新聞中的不該遺漏的兩項內容。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2020絕對是中國航天年
    今日4時14分,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對於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為中國航天點讚。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一箭雙星"方式再次發射成功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送雙星入軌監測高能天體爆發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一聲巨響傳來壞消息,點火8分鐘偏離軌道,「一箭雙星」宣告失敗
    先前,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兩顆衛星成功送上預定軌道,使得不少人感到欣喜,但與此同時,也有人疑惑不已:一箭雙星真的有那麼難?完成一箭雙星是否有什麼特殊意義?要知道,當前世界上擁有此種能力的國家少之又少,而我國則是順利完成一箭雙星任務最多的國家,雖說美俄兩國也能做到,但在成功次數上卻要稍顯遜色。
  • ...一箭雙星」再發兩顆「北鬥星」 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
    新華社西昌12月16日電(李國利、鄧孟、劉藝)我國1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箭雙星」再次成功發射兩顆「北鬥星」,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 至此,北鬥三號全球系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成功發射。
  • 我國一箭雙星發射兩顆北鬥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
    11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配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兩顆北鬥三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7次發射,也是該系列運載火箭今年的第11次發射。12年間,長三甲系列火箭用37次發射成功的表現,將51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
    2020-12-10 07:49:02來源:FX168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12月10日4時1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一箭雙星」,我國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
    打開APP 「一箭雙星」,我國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 騎士 發表於 2020-12-10 09:53:00 據新華視點報導,12 月 10 日 4 時 14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 「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又是「一箭雙星」!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
    梁珂巖攝中青在線北京3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今天凌晨1時5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第七、八顆組網衛星。
  •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微信號:scrbpx 聯繫我們:0834-3866868■文字|黃國暢 王玉磊 攝影|郭文彬 王泗江 海報|牛萌萌2020年12月10日0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
  • 「一箭雙星」發射失敗!點火8分鐘後偏離軌道,24.5億全打水漂
    「一箭雙星」發射失敗就如今國際社會而言,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對武器裝備的要求也愈發嚴謹,稍不注意就會被甩在身後。環球網消息,歐洲境內傳出一聲巨響,阿麗亞娜公司的「織女星」運載火箭在點火8分鐘之後偏離軌道,上面搭載的兩顆衛星也不知所蹤,歐洲「一箭雙星」計劃宣告失敗。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2020-12-10 06:03:25 用於這次發射任務的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生產,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第11次發射,也是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55次航天飛行。  中科院介紹說,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建設科技強國的標誌性成果,專項一期已部署並成功發射「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
  • 長徵十一號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GECAM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5次發射。【責任編輯:趙藝涵】【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2020年12月10日0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中心西昌發射場接連取得下半年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5戰5捷。
  • 一箭雙星!長四乙火箭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星
    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9月27日消息,9月27日11點23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星。
  • 一箭雙星發射成功!「海陽出廠」長徵十一號遙九火箭一飛沖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順高 通訊員 侯俊南12月1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海陽市委宣傳部獲悉,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一箭雙星發射失敗,點火8分鐘發生偏離
    而在近段期間,歐洲就有一個大膽的嘗試,但最後隨著一聲巨響意味著,一箭雙星發射失敗,僅僅點火了8分鐘就發生了偏離。    歐洲一箭雙星發射失敗  我們都知道,航天領域一直都是發展速度快的國家才能研發的領域,因為除了高端的技術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持。
  • 快舟一號甲火箭一箭雙星!「武漢號」閃耀太空
    (攝影:汪江波)湖北日報訊(記者許曠、通訊員譚青海、李文卉)5月12日9時16分40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快舟-31火箭可一箭300星!遠超南亞一箭104星 全球最大固體火箭
    快舟-11號從海上浮動平臺發射 到目前為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已經發射了10多枚快舟-1系列火箭。 該集團計劃到2023年將快舟系列火箭的發射次數增加一倍,到2025年在固體火箭技術方面領先世界。該公司目前正在研製直徑4米的快舟-21號和快舟-31號固體火箭,分別能向低軌道運送20噸和70噸載荷。首次發射預計在2025年左右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