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想到自己會被所照顧的老人當做「女兒」。她只是覺得自己既然是黨員,是樓棟長,是社區志願服務隊隊員,就有義務、有責任照顧好自己所負責的幾棟樓裡的孤寡老人、獨居老人、重病老人……
這位老人信賴的「女兒」,就是「敲門嫂」楊華,筆者見到她,是在新鋼街道公園南村社區。用「颯爽幹練」來形容曾經在公安崗位上工作過的楊華,是再恰當不過了。眼前的楊華,身材高挑,短髮微卷,顯得很精神;一張白晰慈祥的臉,笑意濃濃,黑色的寬邊老花鏡下,眸眼挺有親和力。
2003年3月,家住公園南村小區的楊華從新鋼公司公安處退養後,一直熱心公益事業。2004年,正逢社區小範圍調整樓棟長,社區便「任命」她為小區3棟、7棟和8棟這3棟樓的樓棟長,同年,楊華正式加入社區志願服務隊。
楊華告訴筆者,她照顧孤寡老人其實是從2013年開始的,主要照顧了兩戶老人。講起她的「敲門嫂」經歷,楊華輕言細語娓娓道來。
2013年9月,楊華發現樓下鄰居謝敦燈老人已有一段時間不太出家門了,敲門一了解,原來是因為常年照顧臥病在床的老伴,如今年老體弱的謝老身體狀況也越來越不好了。
1938年出生的謝敦燈老人是廣豐縣人,早年在新鋼公司上班時,只把兒子的戶口遷到身邊解決工作。為此,老家的兩個女兒很不理解,一氣之下,雙雙與老人「斷」了父女關係。謝老兩口子與兒子生活在一起,本也還算欣慰,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上個世紀90年代,還沒成家的兒子在深圳不幸發生意外身故,老伴陳春花經受不了打擊,身體從此垮掉,常年臥病在床,不能自理。
看著眼前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無依無靠的兩位老人,楊華的眼睛溼潤了。從此,在謝敦燈老人的家中,多了楊華忙碌的身影。為老人買個菜、燒個飯、拖個地,幫陳春花老人翻翻身子、曬曬被子……成了楊華的日常事。
2014年7月的一天,謝敦燈老人對楊華說想吃柿子。楊華馬上去農貿市場,農貿市場沒有,去水果店,由於不當季,水果店也沒有。楊華不死心,心想新鮮柿子買不到,買幾個柿餅回去給老人解解饞也好,於是她又往超市趕。步步高超市、丁雨超市、江鋼超市等大小超市,楊華不記得那天走了多少家,但還是沒買到老人想吃的東西,最後沒辦法,只好給老人買回一包老人平時喜歡吃的紅棗幹。楊華記得,雖然那天沒有買到柿子,但她把自己到處找柿子柿餅的事跟謝老一說,誰知謝老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更多的時候,老人突然想吃個什麼菜,楊華馬上就去買來,給老人做好。在楊華看來,這些都是小事。她一心想的是謝師傅老兩口一輩子不容易,能幫忙做到的,就不讓老人留下遺憾。
2015年3月的一天,楊華像往常一樣在謝老家裡忙碌著。「小楊,你過來。」謝敦燈老人招呼她:「你打開那個抽屜。」楊華不解地照著老人說的拉開床邊兩鬥櫃抽屜。原來,裡面放著一張老人寫好的遺囑,遺囑上,謝敦燈老人清楚地寫明,他將名下13萬元存摺和一套二室二廳的房產贈送給楊華。老人對楊華說:「我親生女兒和我斷絕關係,你和我非親非故,卻對我們這麼好,我們感謝你啊!」楊華心裡一震,她明白謝老已把自己當女兒看待了。她婉拒了老人的好意,對老人說:「謝師傅,我照顧您,是因為我們是鄰居。」
隨著年歲增長,謝敦燈老人的身體已大不如前。楊華通過老人的老鄉,聯繫上老人在廣豐老家的大女兒,多次在電話裡同她講老人的情況,終於做通了她女兒的思想工作。2015年端午前夕,謝敦燈老人的大女兒一家人,從廣豐縣趕過來,把老兩口接回了老家。
家住7棟80多歲的羅玉貴老人癱瘓臥病在床,老伴身患糖尿病行動不便。雖然老人與楊華非親非故,但是楊華卻多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上門照顧老人的衣食住行。
筆者記得,在陪楊華去看望羅玉貴老人的那天正值中午。一進門,他們家正準備吃飯,楊華熟練地端起飯碗,把老人嘴角流的口水擦去,系好口水兜,一口一口地餵著,老人幸福地咀嚼著。羅玉貴老伴不住地稱讚道:「楊華真是個大好人,跟女兒似的啊!」從羅玉貴老伴嘴裡,筆者了解到,楊華經常會在老人用餐的時候過去幫忙,在用餐前,老人常會流口水,楊華就會給他擦一擦嘴,幫他系好口水兜,然後一口一口地喂。這一系列動作,楊華不知做了多少次,就像女兒回到家裡,熟練地照顧著自己的父親。
有一天,羅玉貴老人在家裡不慎摔傷住院,楊華幾乎天天前往醫院為老人餵飯,不避嫌地為他擦身,在他身邊,陪他聊天,隔壁病床的病人都以為楊華是老人的親閨女。疫情期間還去看望了他幾次,直到7月9日羅玉貴去世,還去送了最後一程。
楊華的事跡被公園南村社區傳為佳話,她也成為社區「敲門嫂」的典型代表。熟悉楊華的人都知道,其實楊華自己家裡也很難,她一直在照顧生病的父親,直到2017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現已80多歲,也需要她細心的照顧。但只要能擠出時間,她總會去敲敲老人家的門,特別是獨居老人的門。「你自己家庭也困難,為什麼能夠這樣無私地為別人付出呢?」許多人不解地問花甲之年的楊華,問出了筆者心裡想問的,她非常樸實地回答:「千金難買鄰裡情啊!」生活的困難反而讓她更加堅定了幫助老人的決心,因為作為困難人家更能體會老人生活上的困難。每個人都盼望有個好鄰居,自己應先成為一個好鄰居,一幢樓房也好,一個社區也罷,人們住在一起其實就是一種緣分,平時就應該互相關愛,多敲敲門,急時彼此照應。
歲月如歌,楊華的心裡,裝著一首動人的歌,那就是《愛的奉獻》。楊華說起做「敲門嫂」的經歷,她總忘不了這樣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編輯:陳雅萍 統籌:汪君連 審稿:張文俊
投稿郵箱:jcys6222790@163.com
內容違規舉報電話:0790-6230999
▶溫馨再升級!這裡的老人笑開顏……
▶【敲門嫂的故事】讓失獨老人不再悲愁
▶漢服美女+荷花勝境,這個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管好盛水「盆」,護好「盆」中水~
▶「變」中求「生」,看TA們如何突出「重圍」~
▶【敲門嫂的故事】小區大姐的好人緣
▶【做行動派 促大變樣】一個多月籤約100多戶,一線工作「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