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間!從「地獄」回到「天堂」 ,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12-23 澎湃新聞

一念之間!從「地獄」回到「天堂」 ,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04-24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俗話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毒品乃萬惡之源,人間禍害,一旦染上,就如同惡魔纏身。

吸食毒品不僅不能緩解精神壓力,反而會侵蝕人的身心,從而遭受更加漫長的精神折磨。

吸毒前後對比

因為吸毒,他們失去了關心愛護他們的家人。

因為吸毒,他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一念之差,從「天堂」墜落「地獄」,被毒品折磨得不成樣子。

對每一個吸毒者來說,吸毒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而戒毒過程往往也是充滿了痛苦的反覆。

今天,禁毒君要將湛江禁毒人暖心幫扶

成功協助一名戒毒人員「戒癮重生」的經歷

分享給大家

1

決心戒毒,主動求助

20年前,鄧某(化名),因被誤導吸食了白粉,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曾多次戒毒未果,多次被抓,4次強制隔離戒毒。

第一次戒毒後維持了2年,期間認識了女朋友並結婚。可好景不長,鄧某在朋友的誘惑下,因復吸再次被強制隔離戒毒,期間他的父親因為腸癌,不幸離世,他連父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出所後,鄧某因心癮難戒,自身定力不夠,又忍不住復吸,還時常逼問妻子要錢甚至偷家裡的錢去買毒品。妻子忍無可忍,決意離婚。

父親的離世,妻子的離開,面對分崩離析的家庭,崩潰無助的鄧某主動來到中華街道社區康復戒毒中心,向禁毒社工發出求助,自我要求籤訂社區戒毒協議書,希望可以挽回家庭。

2

涅槃重生,回歸社會

接案後,社工專注聆聽,表達自己的同理和接納,並給予了及時、必要的鼓勵,增強鄧某的改變動力和信心,建立了信任關係。

起初,鄧某表示「不離婚,才戒毒,反之,我就不戒毒。」的想法,在經過社工的耐心勸導和悉心引導下,鄧某開始轉變觀念,主動配合社工的工作。

社工運用專業知識,經過走訪、談心談話、改善家庭關係、連結資源等方式,讓鄧某獲得了家人的接納與支持,現在他在堂弟開的麻將機店裡幫忙銷售及維修。有了家人的關愛,固定的工作,鄧某總算戒掉了毒癮。

如今,鄧某已3年沒有復吸,還找到了工作,在黑暗中掙扎了20餘年的鄧某獲得了新生。

3

精準幫扶,重建家庭

這3年裡,他通過微信,發了無數次感謝簡訊給社工,感謝社工的監督和幫扶。在他戒掉毒癮的第二年,他成功收穫了另一段愛情。從此,每一次報到尿檢,不再是他一個人,有愛人陪伴,他更加堅定了戒毒的決心。

在一次入戶探訪中,社工發現鄧某夫妻及兒子和母親同住在一套55平方的房子裡,房子只有一個窗和一個門,空氣不流通,光線也不好,常年開燈,一家人擠在一起也很不方便。

於是,社工通過街道、社區了解了申請公租房的條件及程序,知道他符合申請條件,社工按照正常的程序幫助他獲取資源,告知他申請流程並協助其辦理申請資料,最後,成功申請了一套雙人公租房,夫妻恩愛,過上了幸福生活。

4

志願宣傳,加入禁毒行列

鄧某說:「我的『朋友』都不相信我可以戒掉毒癮,連我自己也不相信我竟然能成功戒除毒癮。感謝社工3年來的幫教幫扶,我現在已經成功戒毒,並且有了幸福的家庭,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回饋社會,還要向身邊的朋友宣傳禁毒知識和政策。」

現在,鄧某經常把他尿檢的照片發給他身邊的朋友,告訴朋友自己已經成功戒毒的喜訊,並且志願參與到禁毒行列中,為更多的人宣傳普及毒品知識。

禁毒社工

禁毒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戒毒人員的確是違法者,但同時也是病人和受害者。在他們接受了應有的懲罰之後,我們也應對其深陷毒品之害的苦痛境遇報以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包容,對他們改過自新、回歸社會的熱望施以更多的機會和幫扶,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大家庭。

來源:湛江禁毒

原標題:《一念之間!從「地獄」回到「天堂」 ,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佛說: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
    一個人痛苦、想不開、難過的時候,他就活在地獄中;一個人想得開,快樂輕鬆,他就活在天堂中。一念痛苦,一念喜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從前有一位太守,他去拜訪白隱禪師,想知道是否真的有天堂和地獄。如果真的有,他想親身去體驗一番。白隱禪師聽了,立刻開始用最惡毒的話語謾罵、詛咒他。太守實在沒忍住,就找來一根木棍,要回擊禪師。
  • 一念之間,天堂地獄
    俗話說,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偏闖進來,難道眾生的世界真的有天堂地獄麼?你信不信呢?相信很多人是相信的,特別是信佛的人,其實正信的佛教,是完全相信天堂與地獄的存在的。其實不光佛教認可天堂地獄的存在,在細分的各種教派中,如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天主教、摩門教中,都是相信天堂地獄的存在的。這裡重點說佛教,佛教講求六道輪迴,天堂與地獄,也都在生死範圍的輪迴之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人都曾去過天堂地獄,人人也都有過天堂地獄的經歷,只是不記得了而已。
  • 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如何抉擇)
    從前有一位僧人,他經常就「天堂與地獄」對信眾布道。然而,有位皈依者卻對他經常說同一內容而感到厭倦。因此,有一天他站起來說:「告訴我天堂和地獄到底在哪裡,如果你回答不了,那你就是在撒謊!」這位僧人素來單純,他此時顯得非常害怕,不但沒有回答他的提問,反而緘口不言。
  •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好文)
    ——孟子人性,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地獄一念天堂。家庭教育,重視家庭教育,關注孩子,張弛有度,讓孩子內心灑滿陽光的生活。好心態可以是一道救命良方。有一個故事,梁武帝請教寶志公禪師,問他有沒有天堂和地獄。梁武帝說:「我沒有看過,你可不可以帶我去見識見識這個天堂和地獄?」寶志公說:「可以的!不過你要準備準備;要準備好,一會兒我就帶你去。」過了一會,寶志公就問他:「你準備好了沒有呀?」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生本就是天堂,有人卻偏偏把它活成了地獄
    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既是一個好人,又是一個壞人呢。今天我想說一說,電影《一念天堂》,這部電影是由沈騰主演的,可是給我們帶來深深的思考。反應社會的百態,人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首先人都是有良知的,然而良知可能會被利益薰陶了。
  • 「讀與賞」《蜘蛛之絲》: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需一念,便是天堂轉身一念,竟是地獄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生活既非天堂更非地獄置於天堂地獄之間只在一念一念善意即是天堂一念惡意就是地獄善惡之念就在一瞬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天堂地獄到底是什麼樣子,且看國際版畫大師周東申先生如何用版畫描述的。
  • 西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前兩天回柬埔寨的飛機上,遇到一個前往西港的人,他興致勃勃的說,聽說西港機會很多,很好賺錢。我一時語塞,也不忍心在他興頭上潑冷水。於是,我在想西港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曾經的西港,只是一座安靜的海濱城市,連高樓都很難見到,擁有綿延的海岸線和潔白到耀眼的細沙灘,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海濱度假地。
  • 佛教:人生就是一念,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
    唐代著名佛學大師李通玄在註疏《華嚴經》時,做了一首名偈: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修行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個人的心理決定自己的行為,一念可以為善,一念可以為惡,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一個人的善惡就在自己一念之間的選擇,一個好人動了壞的念頭,就是惡人;一個壞蛋,動了善的念頭,就是好人。
  •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今年倫敦的碳排放已達標
    我們在前一篇推送中介紹了一些英國人周六夜晚趁「禁足令」生效前逃離倫敦的情節(閱讀倫敦已成地獄,只有幾千人逃了出去)。 聽上去很緊張?莫慌。 所謂一念地獄,一念天堂,街道空無一人的倫敦,到底是地獄還是天堂呢?生活在這裡的小編覺得,是地獄也是天堂。
  • 第五人格:羅生門建模發布,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墮地獄!
    羅生門建模發布,美智子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最終也是一念墮入這地獄!首先來說【羅生門】的展示動作真的是獨樹一幟,可見官方在設計上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紅蝶伴隨著淡淡的青幽幽的綠光的緩緩走出,並伴隨著些許破碎的面具,可以看得出美智子特別害怕另一個自己迸發出來,但是該來的總歸是擋不住,不是嗎?
  • 一念在天堂一念在地獄
    這個話題說起來有些沉重,但是,經歷的事情總是要說的,不說如鯁在喉有些事情說出來就釋然。天堂和地獄是原本就不存在的,只是人們心裡的一種幻想。希望好善樂施的人會有好報,死後會上天堂的,也詛咒那是十惡不赦的壞人死後一定會下地獄。然而天堂是什麼樣子的呢?估計連耶穌也不知道,因為耶穌就是個傳說。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場比賽兩個相同經歷的球員評價天差地別
    一念天堂與一念地獄本場比賽本澤馬一度為皇家馬德裡扳平比分,但因為82分鐘的一個橫傳失誤最終讓皇馬客場輸球。看來有時候天堂與地獄只是一線之隔,他比不是這場比賽唯一經歷這個天堂地獄的球員,貝蒂斯的西德內伊也是經歷這樣的過程。本澤馬打入點球但傳球失誤導致球隊輸球,西德內伊打入進球後送點。兩人過山車的表現估計賽後肯定少不了媒體的評論。
  • 彭斯的選擇: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斷。打斷他的是個商人,他為了逐利殺害了自己的朋友,雖然很富有但他並不快樂,他懇求道:「和尚,你能告訴我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嗎?」 老僧毫無反應,好像什麼也沒有聽到。但漸漸地他睜開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商人站在旁邊,迫不及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 清萊寺廟的黑與白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組圖)
    [原標題]清萊黑、白廟:一念天堂,一念地獄Chalermchai Kositpipat和Thawan Duchanee這兩位泰國著名的藝術家,窮其一生的心血與資本,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自興建他們所理解的「天堂」與「地獄」。於是,泰北清萊便有了兩座著名的不是寺廟的寺廟——代表「天堂」的白廟和代表「地獄」的黑廟,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前來朝拜。但原來,無論是白廟還是黑廟,其龐大的規劃也仍然在陸續實現中。
  • 「李健篇」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一生》
    李健-一念一生越聽這首歌,越是深深明了,為何「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可曾聽說過雪山懸崖,曾讓人魂繞夢牽。傳說中有寶藏在上面,也藏著萬丈深淵。多少人為了他就此長眠。——李健《一念一生》人性貪婪,面對誘惑,卻也能戰勝恐懼。可惜這份勇氣,很多時候只是用喪失了一份理智來換取的。險峻之地,往往是寶藏之地,無數人將會為之探尋。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把武器曾被萬人追捧,如今卻被當成累贅
    在穿越火線遊戲中存在著這樣一把武器,它擁有兩種形態,進可使用步槍形態,退可使用榴彈退敵,說到這,各位讀者應該能夠猜測得到,這把武器的歸屬者到底是誰了吧?沒錯,它就是生化模式人類英雄救世主所使用的超強榴彈槍。
  • 看了這個故事就明白:天堂地獄就在一念間!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圖片來源:鳳凰博客)佛教中有個故事,說一日佛祖閒坐於花園的井邊向下望去,看到無數生前作惡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惡而飽受地獄之火的煎熬。此時,一個江洋大盜透過地獄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立即向佛祖高聲呼救。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看到此盜生前雖然殺人越貨,無惡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隻小蜘蛛時,卻突生惻隱之心,移開腳步使其得以存活,成了一生中罕見的善業。於是,佛祖決定用那小蜘蛛的力量來救他脫離苦海。一根蜘蛛絲從井口垂了下去,那大盜發現了,立即抓住遊絲向上爬去。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原來是這麼來的!
    然而,即便是六道中最好的「天道」,也仍不免陷於生死流轉,未得究竟解脫;更何況在輪迴中,多時墮於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其所受苦要比人間慘重、長久百千萬倍。如果不能脫離輪迴,一切眾生便在六道中生死流轉,受苦無量,永無止息。這在佛教看來是一件極為可悲的事情。
  • 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
    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我們活著就是當下這一個思想念頭,如果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也就沒有過去未來,一念清淨,就是自性淨土,與諸佛菩薩不會相差分毫。佛說一切唯心造,人生的是非善惡,好壞對錯,都是自己的一心一念所造,都是「一念之起」,如果一念清淨,就會無對無錯,無是無非,天下太平,人間淨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念就是天堂,一念就是地獄,一念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一念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漫畫】正面和負面的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負面的人往往覺得世界應該圍著他打轉正面的人卻會伸出手扶他人一把❖負面的人認為自己什麼都懂正面的人卻總想學習新事物❖負面的人遇到任何事都先退縮,告訴自己不行正面的人卻會想辦法改變,讓自己活得更好 負面和正面之間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