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3》在《演員請就位2》閉幕後拉開帷幕,實現了演技類綜藝的無縫銜接。開播第一集,觀眾們仿佛嗅到熟悉的味道,演技不純熟的轉型流量偶像+敢說真話勇於批評的評委,熟悉的配方。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演員請就位2》中,爾冬陞一上來對飾演《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陳宥維和王楚然就是一頓猛批,說王楚然美則美矣,沒有性格。點評陳宥維演戲沒天分,靠樣子是沒用的,以後老了回去男團沒人看。
1、於正的點評,模仿爾冬陞的話術
在《我就是演員3》中,於正也依葫蘆畫瓢,用同樣的觀點點評了李汶翰。
於正不僅在節目中點評,在場外某社交平臺,還進行了一番補充,在這篇小作文裡,包括了幾點內容:
點明李汶翰不是沒有表演天賦,而是雜念太多,不夠專注以後年紀大了,顏值掉了,沒了粉絲,就變成素人了對李汶翰節目中的表演提出「專業性」的意見演戲與唱跳不可兼得,正如當偶像和談戀愛,不可兼而有之對年輕演員嚴苛是對他們好,粉絲線上圍剿,不是愛他,而是害他
對於粉絲對偶像的影響,在《演員請就位》中,爾導也說過類似的話:
「如果你要做一個偶像,你就先把偶像演好,當你要進入演員這個範疇的時候,你必須是要當演員,這是有差別的,你要取悅粉絲,又要顧著自己的形象,其實你怎麼去演好那個戲,我都很懷疑。借這個機會我要說出來,我也希望那些粉絲看到,就你們這樣是影響他的前途的。」
2、於正在節目中的作用,類似郭敬明
在《我就是演員3》的評委和點評嘉賓中,於正可以說是資格最低的人,而且曾經引起不少非議。但節目組邀請他,就是為著他敢說,能製造熱度。這一點跟郭敬明的作用類似,當然也起了相似的效果。
郭敬明在節目中與導演的辯駁,被網友稱為詭辯。
於正的話術沒有郭敬明那麼多彎彎繞繞,而是討巧地模仿爾冬陞的點評,這樣一來,你不能說他錯,反而還覺得他說得有理。流量偶像本來就有流量加持,加上於正的點評效果,衝上熱搜,節目的熱度就有了,目的達成。
3、李汶翰粉絲反駁:軋綜藝≠軋戲,沒問題
節目中於正現場搜索李汶翰的資料,發現他同期在上著另一檔綜藝,於是他說不同意明星「軋戲」。軋戲,意思是藝人在同一時間接拍多部戲。於媽說自己的劇組裡不允許演員軋戲,這樣會影響工作進度。
李汶翰的粉絲就不服啦,說軋綜藝不等同於軋戲,是可以的。其實我認為,軋綜藝並非不行,關鍵是軋的是什麼類型的綜藝。
回想疫情剛緩和時,各個綜藝開播,我們在很多節目上都能看到郭麒麟的身影:《拜託了冰箱》《聲臨其境》《嚮往的生活》《王牌對王牌》……這也是軋綜藝,但郭麒麟參加的綜藝多是比較輕鬆的,需要專業性的就《聲臨其境》。
反觀李汶翰,一上來就是兩檔專業性極強的節目,《追光吧哥哥》考驗唱跳,需要練習,《我就是演員》考驗演技,初嘗演戲的他更是需要勤勉練習。
寧靜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全程留在長沙練習,是最努力的姐姐。
因此,軋綜藝不是不行,但要看軋的是什麼綜藝,不可一概而論了。李汶翰既參加本職的綜藝,又跨界參加演技類競演節目,想全面發展,就怕適得其反,都做不好。
在節目的衍生《演員成長日記》中,有節目沒有播出的片段。李汶翰和陳楚生的排練時間只有一天,陳楚生是緊張沒有自信的,他坦言「哪個角色都不容易」。
李汶翰自己交代因為檔期原因,所以影響排練時間,難得的1天排練時間裡,他還頻頻忘詞。最後呈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4、年輕藝人們無法掌控選擇權
看到於正批評李汶翰軋戲、不專注時,其實我還想到另一點,那就是年輕藝人的選擇權往往不在自己手裡,他們或許是接受公司的安排而參加節目。
在《追光吧哥哥》中,金星就直接問21位哥哥,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把控能力有多少,是在自己手裡,還是在公司手中。所有哥哥陷入沉思,後面才紛紛說在自己手裡。
金星接著提到剛出道的年輕藝人,於是大家都點名1999年出生的丁澤仁,丁澤仁也老老實實說:剛出道就要聽話一些。
面對後面哥哥們的詰問,丁澤仁更是不知所措,不敢隨便回答。我們不難看出,像丁澤仁這樣剛出道的年輕藝人,確實受公司把控會多一些。
所以也許於正指出的李汶翰軋綜藝、不夠專注,其實可能是藝人公司的安排,為提高其知名度,讓藝人不得不多參加節目、多露臉。
這是市場的常態,也是令人唏噓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