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山海經》之西山三經、四經,其中西王母的形象讓人一言難盡

2020-12-09 弘毅國學文化

《山海經·西山經》記述的是自東向西的四條山脈。其中西次三經自崇吾山至翼望山,共23座山,總長6744裡。西次四經自陰山至崦嵫山,共19座山,總長3680裡。

【崇吾山】

崇吾山在黃河的南面,它的西面有一個大土丘,古代的帝王曾在那裡與野獸搏鬥過。這座山上有一種貌似猿猴的動物,臂上和尾上長著好看的花紋,它善於投擲,名叫舉父,又稱夸父。山中還有比翼鳥,名叫蠻蠻,它飛到的地方,常常有水災(西次三經)。

【密山】

密山是丹水的發源地,其源頭是冒著熱氣、熱水沸騰的泉眼,那裡出產白色的玉石和美味的玉膏。黃帝從這裡取來白玉和玉膏,除了自己吃之外,還要敬獻天地鬼神(西次三經)。(筆者認為,「白玉」即食鹽,「玉膏」即熬鹽時的高濃度鹽水,密山為食鹽生產地。)

【鐘山】

鐘山山神的兒子名叫鼓,鼓的樣子是人面龍身,鼓與欽丕鳥一起殺死了葆江。黃帝大怒,在鐘山之東處死了鼓和欽丕鳥;後來,欽丕鳥變化成人面貓頭鷹, 鼓也化成了鵕鳥, 它們的出現預示著戰爭和旱災(西次三經)。

【泰器山】

泰器山是觀水的發源地,觀水向西流入沙漠之中。那裡有一種文鰩魚, 它狀如鯉魚,卻長著翅膀,白天到西海遊玩,夜裡飛到東海玩耍,它的出現預示著大豐收。狂躁不安的人,吃了它便可以平靜下來(西次三經)。

【槐江山】

槐江山是黃帝部落的大園林,由神英招負責管理,他的形貌是馬身人面鳥翼,身上的花紋與虎一樣,經常巡視四方。槐江山的南面是崑崙山,東面是恆山,西面有大湖泊。還有一條淫水,那裡有狀如牛的天神,他的樣子是八足二首馬尾,見到他的地方便有戰爭(西次三經)。

【崑崙丘】

崑崙丘是黃帝的都城,由神陸吾負責管理,他的樣子是人面虎身九尾。那裡有吃人的怪獸,名叫土螻,樣子像羊而有四隻角;還有欽原鳥和鶉鳥等等奇怪的鳥獸(西次三經)。

【樂遊山】

樂遊山是桃水的發源地,那裡有(hua) 魚,它的樣子像蛇而有四足,以魚為食(西次三經)。

【蠃母山】

母山是神長乘的管轄地,他的樣子像人,卻長著犳的尾巴,這個地方是天的九德之氣所在。當地的人們受到九德之氣的感染,個個都有著優秀的品德(西次三經)。

【玉山】

玉山是西王母的老家,她的樣子是豹尾虎齒,披著長發,頭上戴著闢邪飾物;她喜歡引吭高歌,負責管理災厲刑殺之事。當地有一種吉祥的動物,樣子像犬,皮毛如豹,頭上有牛角,名叫狡,它的出現預示著大豐收;還有一種吃魚的鳥,名叫勝遇(西次三經)。

【長留山】

長留山是白帝少昊的故居,那裡有員神磈氏的宮殿,員神的工作是觀測倒影(西次三經)。觀測水中倒影,可能是為了確定季節和時辰。

【章義山】

章義山的怪獸名猙,樣子像豹,五尾一角,叫聲有如石塊敲擊。那裡還有畢方鳥,它飛到哪裡,那裡就會出現莫名其妙的火(西次三經)。

【陰山】

陰山的獸是天狗,樣子像貍,白色的頭,發出喵喵的叫聲,人們養它用來抵禦猛獸的進犯(西次三經)。

【符陽山】

符陽山是風雲的發源地,那裡經常有奇風怪雨,神江疑就住在此山之中(西次三經)。

【三危山】

三危山方圓百裡,那裡有吃人的怪獸,名叫(ao)(ye),其狀如牛,白身四角,身上的豪毛好像蓑衣一樣。還有一種鴟鳥,一個頭三個身子。相傳三青鳥也住在這裡,它負責為西王母供送食物(西次三經)。

馬鬼山】

馬鬼山到處都是玉,神耆童居住在這裡,他發出的聲音好像鐘磬一樣,山腳下則有許多蛇(西次三經)。

【天山】

天山是帝江的居住地,帝江的樣子非常奇特,好像一個黃皮囊,渾渾然沒有面部和眼睛,長著六足四翅,具有識別欣賞歌舞的能力。帝江又名帝鴻,有人相信他就是黃帝(西次三經)。

【泑山】

泑山是神蓐收的故居,在這裡可以觀望到日落西山的光圈,神紅光就負責這項觀測工作(西次三經)。(筆者推測,這可能是一種佛光現象,在峨眉山經常可以看到。)

【翼望山】

翼望山的怪獸名(huan),樣子像狸,一隻眼睛三條尾巴,它可以發出一百種聲音,人們養它用來抵禦猛獸的進犯,吃它的肉則可以治癉(dan) 病(勞累所致) 。那裡的怪鳥名叫(yi)(yu),其狀三頭六尾,它的叫聲好像人在大笑,能把野獸嚇跑,吃它的肉不做惡夢(西次三次)。

【西次三經之神】

西次三經所述各山的居民,都供奉羊身人面之神,祭祀時要用吉祥的玉器,並獻上紅紅的高粱米。

【上申山】

上申山有許多當扈鳥,它的樣子像山雞,奇怪的是它的頜下生著長長的毛,好像人的鬍髯似的,它的飛行靠的就是這些長毛。誰吃了這種鳥的肉,他就不眨眼睛(西次四經)。

【剛山】

剛山是剛水的發源地,剛水流入渭河之中。那裡有許多人面獸身、一足一手的神, 名叫光鬼(kui),神光鬼發出的聲音如低聲吟唱(西次四經)。

【剛山之尾】

剛山之尾是洛水的發源地,洛水向北流入黃河。那裡的怪獸名叫蠻蠻,長著鱉頭鼠身,叫聲如犬吠。據說它居於水中,捕魚為食(西次四經)。

【英鞮山】

英鞮山有一種冉遺魚,其狀魚身蛇首六足,它的眼睛好像馬的耳朵,吃了這種魚便不會做惡夢(西次四經)。

【中曲山】

中曲山有一種怪獸,名叫(bo),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頭上有一角,四足如虎爪,牙齒尖利,以虎豹為食,人們都喜歡養它以防禦敵兵的進犯(西次四經)。

【邽山】

邽山有一種吃人的怪獸,名叫窮奇,樣子像牛,身上長著刺蝟毛,聲音好像狼狗一樣。那裡還有蠃魚,它是魚身鳥翼,發出的聲音與鴛鴦一樣。它的出現預示有水災(西次四經)。

【鳥鼠同穴山】

鳥鼠同穴山是渭水的發源地,渭水向東流入黃河。那裡有 (ru)(pi)魚,它是鳥身魚翼魚尾,發出的聲音好像敲擊磬石,它還能夠生出珠玉。據說我國西北首陽縣,確實有鳥和鼠同穴而居的現象(西次四經)。

【崦嵫山】

崦嵫山的怪獸名孰湖,其狀馬身人面、鳥翼蛇尾,它喜歡把人舉起來。那裡的怪鳥是人面鴞身,樣子又像長尾獮猴,人們用它的叫聲來命名它,它出現的地方會有旱災(西次四經)。(所謂孰湖喜歡舉人,可能是人騎在它身上;「怪鳥」通常稱為人面鴞) 。

相關焦點

  • 【山海經圖鑑】之【西山經】·【嶓冢之山】
    又西三百二十裡,曰嶓(bō)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沔(miǎn);囂水出焉,北流注於湯水。其上多桃枝、鉤端,獸多犀兕熊羆(pí),鳥多白翰、赤。有草焉,其葉如蕙,其本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gū)蓉。食之使人無子。
  • 西王母從人面虎身到王母娘娘的演變過程
    在《山海經》分別在西山經、海內被經、以及大荒西經中多次提到提西王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 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山海經.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 丘。有神一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
  • 讀《山海經》——傳說中的西王母是什麼樣的人?
    熱門小說《盜墓筆記》可以總結為一句話:由不死之神西王母引發的血案——周穆王追求西王母的長生之術,因此刻意逢迎,終於從西王母得到了長生的秘密,西王母送給他銅門的鑰匙(一個鬼璽),又給了他一些丹藥。之後便有了鐵三角的故事。天帝之女,蓬髮虎顏。穆王執贄,賦詩交歡。韻外之事,難以具言。除了周穆王,據說后羿也曾見過這位西王母,並從西王母那裡求得不死藥,最後才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 山海經:西山經全怪獸圖解三
    此篇文章是西山經圖解最後幾個怪獸圖解。 白翰 : 【原文】:《西山經》:嶓冢之山,鳥多白翰。 【解說】:郭璞注:「白,白雉也。」
  • 《山海經》西次四經全怪獸圖文解說二
    胡文煥圖說剛山多神魃,亦魑魅之類。其狀人面獸身,一手··足,所居處無雨。」「所居處無雨」一說未見廣經文。郭璞《圖贊》:「其音如吟,一腳人面。「蠻蠻 (獸): 【原文】: 又西二百裡,至剛山之尾。據說吃了可使人不做惡夢,可以御兇避邪。吳任臣按:「《御覽》作無遺之魚。《事物紺珠》作冉鰱。《元覽》曰:憮魚、冉鰱、鮐鮐,皆六足。」胡文煥圖說雲:「英饔(音低)山浼(音鴛)水出焉,北注於陵陽之澤。中多髯鰱魚,蛇首六足,其目如朱,馬耳食之使人不寐,佩之亦可以御兇。」郭璞《圖贊》曰:「日如馬耳,食厭妖變。」
  • 古籍山海西山經怪獸全文圖解2
    由於西山經怪獸眾多,這裡分為四次展示解說:bàng 魚:【原文】:禺水出焉,北流注於招水,其中多bàng 魚,其狀如鱉,其音如羊。【譯文】:禺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北流入招水,水中有很多魚,形狀像一般的鱉,發出的聲音如同羊叫。
  • 崑崙之丘,野生西王母,怎麼就成為了王母娘娘?
    傳說,古代西域有西王母,是掌管崑崙的神仙。而相關傳說的來源,最早見於《山海經》。薩摩耶的黑流星梳理了一下,整部《山海經》,有三個地方提到了西王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仙境名山志:山海經之西山經·卷二
    高強/整理山海經卷之二郭璞傳西山經《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澡洗可以磢體,去垢紛。磢,初兩反。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今大月氏國,有大羊如驢而馬尾。《爾雅》云:羊六尺為羬。謂此羊也。
  • 《山海經》西山一經二經,人面獸身的神,超越希臘怪獸斯芬克斯
    圖說山海經第二——西山經之一次經、二次經《山海經·西山經》記述的是自東向西的四條山脈。其中西次一經自錢來山至 (gui) 山,共19座山,總長2957裡。西次二經自鈐(qian)山至萊山,共17座山,總長4140裡。西次三經自崇吾山至翼望山,共23座山,總長6744裡。西次四經自陰山至崎嵫山,共19座山,總長3680裡。【錢來山】《西山經》之首是華山,華山之首是錢來山。
  • 《山海經》中記載的西王母來自非洲?半人半獸的異人早就有跡可循
    王母娘娘這個人大家都很熟悉,在《西遊記》中,西王母被叫做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妻子,是掌管天庭的一代聖母,與她有關的故事也被人們廣為流傳。實際上,西王母最早就是出現在《山海經》中的,她是崑崙山的神,只不過《山海經》中記載的西王母,其形象與我們常見的影視作品中的王母娘娘形象相差甚遠。《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是這樣描述西王母這一人物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 夢幻之湖 激情之旅(四)| 西王母
    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青海第一「女神」——西王母。讓我們沿著歷史的長河回溯,試圖找尋有關西王母的線索。西王母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中非常重要的神祇形象。在中國很多古籍、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故事如一條綿綿不絕的河流,從《山海經》源源而流,經過《漢書》《明史》《四庫全書》等記載和民間的口傳歷史,西王母是一位擁有至高權力的女神,而專家們更傾向於西王母並非天仙,而是青海湖以西遊牧部落的女酋長,一些學者,專家經多年的研究和實地考察發現,距今3000~5000年前,存在過一個牧業國度-西王母國。
  • 道藏篇專欄-(山海經)仙境名山志:山海經之西山經·卷二(內容偏多)
    高強/整理山海經卷之二郭璞傳西山經《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澡洗可以磢體,去垢紛。磢,初兩反。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今大月氏國,有大羊如驢而馬尾。《爾雅》云:羊六尺為羬。謂此羊也。
  • 解讀中國神話之西王母:西王母的原始形象是怎樣?後人如何美化?
    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西王母神話的內容、形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其外形面貌的顯著變化更是惹人關注。對比《山海經》中描述的那種半人半獸的妖神,西王母形象已逐漸變化。其原始形象中動物的部分已被慢慢消隱,這種現象反映了民眾深層的審美需要。
  • 你絕對想不到,西王母不是神,不是女人,而是個國家,神話有新說
    01.西王母初始形象:彪悍勇猛,是人而非神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這樣的記載: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這段話是對「西王母」最早的記載。
  • 走進道教|西王母信仰傳播中的認識誤區
    《山海經》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就是西王母樣子像人,長著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齒,會用像野獸一樣的聲音吼叫呼嘯,蓬散著頭髮,戴著勝這種頭飾,是上天派來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殺的神,居崑崙山中。《雲笈七籤》、《墉城女仙錄》等稱,《山海經》中說西王母人身虎齒,豹尾蓬頭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歷史學則稱,這是中國西部地區西王母國的一個部落首領或圖騰的稱號。
  •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其實是個黑長直、小虎牙的漂亮妹子?
    西王母,是我國傳統神話中的至高女神,說起西王母大家可能會不認識,但是他的另一個形象,「王母娘娘」大家肯定是早已爛熟於心。在神話故事中,凡有萬物生靈飛升成仙之時,都必須先要到崑崙山上去朝拜西王母,然後再去拜東王公,最後才能去三十三重天之外朝拜元始天尊,西王母是整個神話體系中,女神的至高掌控者。
  • 無論形象如何,夫君是誰,西王母都是那個最貼近人間的王母娘娘
    上古神話中的西王母住在崑崙山上一個山洞裡,相貌有些像人,卻長了一口虎牙,一條豹尾,頭髮亂得像雞窩,善於長嘯,身邊還有三隻青身紅頭黑眼的大鳥供它驅使,為它捕食。那時的西王母主「災厲五刑殘殺之氣」,即掌管災役和刑罰。所以實際上,那時的西王母是個半人半獸、殘暴兇猛、不知性別的怪神,所以上文中用了「它」,而非「她」。
  • 西王母具有多重神格,而神格之一就是月神
    西王母具有多重神格,而神格之一就是月神。西王母的月神神性,自古就有該說法。丁謙《穆天子傳考證》卷二言:「西王母者,古迦勒底國之月神也。」《軒轅皇帝傳》言:「時有神人西王母,大陰之精,天帝之女。」《吳越春秋·越王陰謀傳》云:「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月,名曰西王母。」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絕對令人大失所望,山神多形象怪誕不經,無疑皆兇神惡剎。這些神還是少招惹為好,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是人類祭祀的智慧。祭祀怎麼做,有什麼要求?《山海經》中皆有備述。這篇文章,我們重點來談談山神的形象和祭祀的文化。一、諸山神形象,完全是一場基因變異的災難性後果。諸山皆有神,諸神皆不同。然大概不出基因混雜與變異兩種情況。要麼動物雜配,要麼人與動物雜配。
  • 西王母是誰?崑崙丘在哪?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再看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貳負之屍在大行伯東。最後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紋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