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中國茶葉歷史及產地品種目錄大全

2021-02-11 笑書神茶葉文化

==========================

茶葉史記

三皇

西周

東周(含春秋)

西漢

公元前206--25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8)的《凡將篇》記載蜀地中草藥材中有"莊詫",是茶作為中藥材的較早記載

馬王堆西漢墓(墓葬時間公元前165--公元前160)出土文物中有「 (即jiǎ)一笥(即箱)」竹簡文、「笥」木牌文與「荼陵」石官印。是茶作為陪葬物品較早的史料

王褒《僮約》中有"烹荼shen具"、"武陽買荼"之載,可見茶已成為日常待客飲料,四川一帶已有茶葉市場,是茶作為商品交易的最早記載(公元前59)

楊雄(公元前53--18)的《蜀都賦》載有"百華投春、隆隱芬芳,蔓茗熒翠,藻蕊青黃",是最早提及茶的辭賦

甘露禪師吳理真於四川蒙山植茶

東漢

三國

西晉

265--316 張載《登成都樓詩》中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左思《嬌女詩》中有"心為荼莊劇,吹噓對鼎 ",孫楚《出歌》中有"薑桂荼莊出巴蜀",等是較早詠及茶的詩

杜育作的《莊賦》是現存最早以茶為主題吟詠茶事的賦文

傅鹹《司隸教》提及禁蜀姥賣茶粥;《江氏家傳》提及西晉時攤販賣茶;《晉四王起事》記述"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可見西晉時茗飲已普及,上至王公下及走卒

郭璞注《爾雅》云:「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荼,晚取為茗,或一曰莊,蜀人名之苦荼。」

東晉

南北朝

420--581 南齊武帝遣詔以荼代三牲為祭,天下貴賤,鹹同此制。為我國最早以茶為祭禮的記載(493)

陶弘景(456--536)《雜錄》記載:"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丹丘子和黃山君都是傳說中的神仙,可見當時視茶為養生仙飲

《洛陽伽藍記》載南齊王肅初降北魏,不喜羊肉、酪漿,每飲茶必一鬥,慣食羊肉、酪漿後謂茶為酪奴。北方士大夫就輕蔑地將茶稱為酪奴,可見當時南方雖盛行飲茶,但北方尚未普及土耳其人至蒙古邊境以物易茶 (475)

618--907 飲茶傳入韓國(新羅)

(632--646)文成公主出嫁吐番松贊幹布,教藏人喝茶。(貞觀15年,641)

《開元文字音義》引用「茶」字

封演《封氏聞見記》載降魔師大興禪教,推行打坐可以飲茶相伴。(開元年間713--741);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於是茶道大行」,「自鄒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記述當時北方茶館興盛;封演《封氏聞見記》載蒙古(回紇時期)驅馬市茶,開了茶馬交易先河 (756--758)

王敷《茶酒論》論茶與酒,將茶飲與酒飲相匹配(玄宗天寶742--755後)

唐代宗在顧渚山建貢茶院。(大曆5年,770)

懷海(720--814)制訂《百丈清規》規範茶供養諸法,形成禪宗茶禮

顏真卿為陸羽三癸亭寫《題杼山三癸亭》,為中國最早之茶亭  (大曆8年,773)

陸羽(733--804)著《茶經》,為世界上第一部茶業專著  (780)

唐德宗始創茶稅,十取其一 (建中4年,783)

唐德宗為喝吳興紫筍而設「急程茶」 (貞元5年,789)

呂溫(774--813)等以茶代酒行「曲水流觴」

日僧最澄攜茶子回國,種於比睿山,是茶種傳日最早記載 (805)

日僧永忠奉茶嵯峨天皇,天皇下詔植茶進貢,形成弘仁茶風(810--824)

皎然《飲茶歌》:「孰知茶道全爾真」,最早提及「茶道」(760--840)

憲宗宰相李德裕(787--850)為喝惠山泉而設「水遞」入唐使金大廉持茶種子回國,新羅王使植地理山,為茶種傳韓最早記載(828)

文宗對茶實行專營專賣 (太和九年,835)

阿拉伯人soliman編著有關茶的報告書,是最早的外國茶書(850)

僖宗賜法門寺自用鎏金銀茶具,1987出土後現存陝西扶風法門寺 (鹹通15年,874)

張又新作《煎茶水記》,現存論泉最早專書,(約827)

蘇廙(yǎn)作《十六湯品》,是論點茶技法最早專書

北宋

960--1127 太宗在建安設官焙,專造北苑貢茶,從此龍鳳團茶有了很大發展(太平興國元年,976)

蔡襄(1012--1067)監造小龍團,著《茶錄》

江休復《嘉復《嘉佑雜誌》:蔡襄與蘇舜元鬥茶,舜元以天台竹瀝水勝襄。(1056--1063)

神宗頒茶馬法 (熙寧7年,1074)

徽宗著《大觀茶論》包括地產、天時、採摘、蒸壓、製造, róng辨等二十目,倡導茶學,弘揚茶文化 (1107--1110)

北宋末,民間盛行分茶(又稱茶百戲,水丹青)

南宋

1127--1279 陸遊(1125--1210)作與茶有關的詩三百餘首

榮西於1911年自中國帶回宋點茶用具及茶籽初種於九州背振山,1207年由其弟子明惠上人植於宇治,後逐漸廣植於伊勢、駿河、川越、是宇治茶、伊勢茶、靜岡茶、狹山茶(琦玉縣)之起源。1212年榮西著《吃茶養生記》,對日本飲茶推廣影響很大

審安老人著《茶具圖贊》,對宋點茶器具有較完整的描述及圖繪(鹹淳5年,1269)

1368--1644 太祖朱元璋下詔廢團茶,興葉茶。從此貢茶由團餅茶改為芽茶(散茶)。對炒青散茶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洪武24年,1391)

朱權(1378--1448)晚年悉心茶道,著《茶譜》,對飲茶之人,飲茶之環境,飲茶之方法,飲茶之禮儀作了規範,表現求真、求美、求自然的精神,對明清以來茶文化風尚影響頗大

千利休(1522--1591)集日本茶道之大成,其後人發揚其茶道,成為日本茶道三千家

威尼斯人giambatista ramusio出版歐洲第一部茶書,開歐人論茶之先河(1559)

豐成秀吉(1536--1598)奉茶天皇及造黃金茶屋(1585),舉行北野松原大茶會(1587)

張原著《茶錄》。本書流傳至韓國成為《茶神傳》(1573--1620)

許次紓著《茶疏》(萬曆25年,1597)

羅廩(lǐn)(1537--1620)著《茶解》對茶樹栽培及綠茶炒制技藝描述甚詳(1609)

荷人自澳門運銷茶葉至爪哇(1606--1607),1610年荷蘭始輸茶(綠茶)入歐

明朝王室派使入俄,贈茶於俄皇 (1618)

茶飲習尚,風靡全荷,荷屬東印度公司囑其西返船隻,每次均購中、日茶葉若干,以資應市 (1637)

蒲松齡(1640--1715)設茶攤集故事寫《聊齋志異》

周高起著《陽羨茗壺系》 (出書於明末清初)

1644--1911 1650年·英人已偶飲茶,其價格每磅茶葉售價自六英鎊至十英鎊

1657年,中國茶葉在法國市場銷售·英倫敦garway咖啡室開始售茶

1659年,倫敦本年十一月十四日政治公報稱茶、咖啡與巧克力幾乎遍街均有出售

1669年,英屬東印度公司開始直接從爪哇運華茶入英;1689年,福建廈門出口箱茶150擔,輸往英國,始開中國內地與英國茶葉直接貿易之先聲;中俄籤定尼布楚條約,華茶源源入俄

172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爪哇植茶失敗

1750年,紅茶在荷漸奪綠茶之市場,往昔以咖啡為早餐飲料者,亦多以紅茶代之

1773年,英當局強徵美殖民地茶稅引發「波士頓茶葉事件」,為美國獨立戰爭之導火線

1793年,隨英使macartney來華之科學家多人,運載中國茶籽至加爾喀答試種。

1802年,錫蘭試種茶樹失敗

1810年,福建人柯朝攜茶籽至臺灣,授種茶之法。 ·巴西植失敗

1823年,robert bruce在印度阿薩姆發現野生茶樹

1826年,爪哇試種siebold博士由日攜返之茶籽

1828年,爪哇試製茶葉成功,後於克拉萬省(krawang)的wanajasa設場試種茶樹

1833年,jacobson第六次由中國返爪哇(亦即其最後一次),攜回茶籽七百萬粒,茶工十五人及制茶工具多種。jacobson以功動被任為爪哇公營茶葉企業之主持人

1834年,印度總督william charles cavendish bentinck下令組織茶葉委員會,研究印茶栽植方案

印度茶葉委員會派秘書george james gordon赴中國羅致茶工收購茶籽,並考察pāo茶製造方法

1835年,第一批爪哇茶運荷蘭阿姆斯丹(amsterdam)應市

1835--36年,印度科學會以二對一之比通過移植中國茶樹,並通過喜馬拉雅山而屬意上阿薩姆為最有希望之茶區 

印度在加爾喀答培植之中國茶苗4萬2千株,移植於上阿薩姆、古門(kumaon)、蘇末爾(sirmore)及南印度

1838年,阿薩姆茶首次外銷八箱運往倫敦

1839年,阿薩姆野生茶籽首次由加爾喀答運往錫蘭

倫敦成立茶葉拍賣市場,首開世界茶葉自由拍賣交易

1847年,俄外高加索開始種茶

1859年,橫濱開港,當年輸出茶葉40萬磅(約180公噸)

1861年,俄商在湖北漢口成立第一家磚茶加工廠

1864年,英國人杜德(john dodd)至臺灣考察,發現臺灣北部淡水河流域適宜發展茶業。於1866年設立寶順洋行,在李春生(廈門人)的協助下推廣種茶及收購茶葉外銷。1868年杜德在今臺北萬華設精製廠,從此臺茶便不必運往廈門或福州精製1869年杜德將臺茶直接銷往美國,並創福爾摩沙茶(formosa tea)或稱「臺灣烏龍」,因為品質優異,風味獨特,而聲名遠播,享譽國際

1872年,印度人william jackson發明紅茶加工用揉捻機,開紅茶製造機械化之先河

1873年,錫蘭茶首次輸出,運往英國,計23磅

1874年,印度人edward money發明茶葉乾燥機

1878年,爪哇茶園輸入阿薩姆茶籽,並採用阿薩姆植茶方法

1881年,印度茶葉協會在加爾喀答成立

1883年,日本中央茶商公會成立

1885年,日人高林謙三獲得二項綠茶揉捻機專利特許,後被譽為日本綠茶製造機械化之父

1886年,鴉片戰爭之後,五口通商,華茶外銷日增,是年達13.4萬噸(268萬擔),創歷史新高

1893年,我國茶葉技師劉峻周應聘俄國喬治亞指導發展茶業,後在其故居設立茶葉博物館紀念其對俄國茶業發展的貢獻

1896年,成立福州機械造茶公司,為我國最早機械制茶業。英國人a.v.smith首先獲得袋茶(tea-bag)專利特許

日本農商務省農務局制茶試驗所(國立茶業試驗場前身)成立

1900年,印度茶業協會tocklai茶業試驗場成立

1901年,茶與咖啡雜誌(the tea and coffee trade journal)在紐約創刊

1903年,臺灣設立制茶試驗場(臺灣省茶業改良場前身)

1906年,崗村天心《茶之書》顛覆西方人對茶的認知

當代

1923年,臺灣設茶葉檢驗所,檢驗出口茶葉

1925年,brooke bond公司與james finlay公司在東非之肯亞(kenya)購地植茶

錫蘭茶葉研究所成立,政府加徵出口茶稅補助其研究經費。

1927年,肯亞茶葉首次輸出倫敦應市

1932年,中國成立「農村復興委員會」,稻、麥、棉、絲、茶五項列為中心改良事業

1933年,國際茶葉委員會(itc)在倫敦成立,為英屬印錫及荷印所產茶葉輸出限制五年計劃之執行機關

1935年,w.h.ukers所著《茶葉全書》(all about tea)在紐約出版;1949年由吳覺農主編,中國茶葉研究社集體翻譯的中譯本出書

1937年,中國茶業公司在上海成立,旨在提高茶葉品質,確定茶葉標準,改進茶葉產制運銷事宜,以擴大貿易,復興茶業

1949年,中國茶葉公司在北京成立,統管茶葉生產、收購及內外銷業務

1958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業研究所在杭州成立

1963年,雲南省勐海巴達大黑山中發現樹齡1700餘年的野生大茶樹,樹高32.1米,幹圓3米多

1964年,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大會及第一屆學術年會在杭州召開

1996年,雲南省鎮沅縣九甲千家寨發現萬畝野生古茶樹群落,分布在海拔2100--2500公尺範圍,為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野生古茶樹群落

雲南省鎮沅縣千家寨發現樹齡2700餘年的野生大茶樹,茶樹長於海拔2450公尺深山,樹高25.6米,幹圓2.82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樹,於2001年4月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於10月被天福茶博物院長期認養

各省出產茶葉品種目錄

    安徽省:

   紅茶有祁門的祁紅,綠茶有休寧、歙縣的屯綠,黃山的黃山毛峰、黃山銀鉤,六安的瓜片、齊山名片,太平的太平猴魁,休寧的休寧松蘿,涇縣的湧溪火青、涇縣特尖,青陽的黃石溪毛峰,歙縣的老竹大方、綠牡丹,宣城的敬亭綠雪、天湖鳳片、高峰雲霧茶,金寨的齊山翠眉、齊山毛尖,舒城的蘭花茶,桐城的天鵝香茗、桐城小花,九華山的閔園毛峰,績溪的金山時茶,休寧的白嶽黃芽、茗洲茶,潛山的天柱劍毫,嶽西的翠蘭,寧國的黃花雲尖,霍山的翠芽,廬江的白雲春毫等;黃茶有皖西黃大茶等。

    浙江省:

    綠茶有杭州的西湖龍井,後起之秀新昌的大佛龍井、望海雲霧,天台的華頂雲霧,嵊縣的前崗煇白、越鄉龍井,紹興的平水珠茶,蘭溪的毛峰,建德的苞茶,長興的顧渚紫筍,景寧的金獎惠明茶,樂清的雁蕩毛峰,天目山的天目青頂,普沱的佛茶,淳安的大方、千島玉葉、鳩坑毛尖,象山的珠山茶,東陽的東白春芽、太白頂芽,桐廬的天尊貢芽,餘姚的瀑布茶、仙茗,紹興的日鑄雪芽,安吉的白片,金華的雙龍銀針、婺州舉巖、翠峰,開化的龍頂,嘉興的家園香茗,臨海的雲峰、蟠毫,餘杭的徑山茶,遂昌的
銀猴,盤安的雲峰,江山的綠牡丹,松陽的銀猴,仙居的碧綠,泰順的香菇寮白毫,富陽的巖頂,浦江的春毫,寧海的望府銀毫,諸暨的西施銀芽等。黃茶有溫州黃湯。紅茶有杭州的九曲紅梅,新昌的天姥紅。

    江西省:

    綠茶有廬山的廬山雲霧,遂川的狗牯腦茶,婺源的茗眉、大鄣山雲霧茶、珊厚香茶、靈巖劍峰、梨園茶、天舍奇峰,井崗山的井崗翠綠,上饒的仙臺大白、白眉,南城的麻姑茶,修水的雙井綠、眉峰雲霧、鳳凰舌茶,臨川的竹葉青,寧都的小布巖茶、翠微金精茶、太沽白毫,安遠的和霧茶,興國的均福雲霧茶,南昌的梁渡銀針、白虎銀毫、前嶺銀毫,吉安的龍舞茶,上猶的梅嶺毛尖,永新的崖霧茶,鉛山的苦甘香茗,遂川的羽絨茶、聖綠,定南的天花茶,豐城的羅峰茶、周打鐵茶,高安的瑞州黃檗茶,永修的攢林茶,金溪的雲林茶,安遠的九龍茶,宜豐的黃檗茶,泰和的蜀口茶,南康的窩坑茶,石城的通天巖茶,吉水的黃獅茶,玉山的三清雲霧等。紅茶有修水的寧紅。

    四川省(包括重慶市):

    綠茶有名山的蒙頂茶、蒙山甘露、蒙山春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雅安的峨眉毛峰、金尖茶、雨城銀芽、雨城雲霧、雨城露芽,灌縣的青城雪芽,永川的秀芽,邛崍的文君綠茶,峨眉山的峨芯、竹葉青,雷波的黃郎毛尖,達縣的三清碧蘭,樂山的沫若香茗、重慶的巴山銀芽、縉雲毛蜂、大足松茗等。紅茶有宜賓的早白尖工夫紅茶,南川的大葉紅碎茶。緊壓茶有重慶沱茶。

    江蘇省:

    綠茶有宜興的陽羨雪芽、荊溪雲片,南京的雨花茶,無錫的二泉銀毫、無錫毫茶,溧陽的南山壽眉、前峰雪蓮,江寧的翠螺、梅花茶,蘇州的碧螺春,金壇的雀舌、茅麓翠峰、茅山青峰,連雲港的花果山雲霧茶,鎮江的金山翠芽等。

    湖北省:

    綠茶有思施的玉露,宜昌的鄧村綠茶、峽州碧峰、金崗銀針,隨州的車雲山毛尖、棋盤山毛尖、雲霧毛尖,當陽的仙人掌茶,大梧的雙橋毛尖,紅安的天台翠峰,竹溪的毛峰,宜都的熊洞雲霧,鶴蜂的容美茶,武昌的龍泉茶、劍毫,鹹寧的劍春茶、蓮臺龍井、白雲銀毫、翠蕊,保康的九皇雲霧,蒲圻的松峰茶,隆中的隆中茶,英山的長衝茶;麻城的龜山巖綠,松滋的碧澗茶,興山的高崗毛尖,保康的銀芽等。

    湖南省:

    綠茶有長沙的高橋銀峰、湘波綠、河西園茶、東湖銀毫、嶽麓毛尖,郴縣的五蓋山米茶、郴州碧雲,江華的毛尖,桂東的玲瓏茶,宜章的騎田銀毫,永興的黃竹白毫,古丈的毛尖、獅口銀芽,大庸的毛尖、青巖茗翠、龍蝦茶,沅陵的碣灘茶、官莊毛尖,嶽陽的洞庭春、君山毛尖,石門的牛抵茶,臨湘的白石毛尖,安化的安化松針,衡山的南嶽雲霧茶、嶽北大白,韶山的韶峰,桃江的雪峰毛尖,保靖的保靖嵐針,慈利的甑山銀毫,零陵的鳳嶺容諸筍茶,華容的終南毛尖,新華的月芽茶等。

    福建省:

    烏龍茶有祟安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包括武夷水仙、大紅袍、肉桂等,安溪的鐵觀音、黃金桂、色種等,祟安、建甌的龍鬚茶,漳平的水仙茶,永春的佛手,詔安的八仙茶等。綠茶有南安的石亭綠,羅源的七境堂綠茶,龍巖的斜背茶、武平綠茶,寧德的天山綠茶,福鼎的蓮心茶等。白茶有政和、福鼎的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福安的雪芽等。花茶有福州的茉莉花茶,還有榮莉銀毫、榮莉春風、榮莉雀舌毫等。紅茶有福鼎的白琳工夫,福安的坦洋工夫,祟安的正山小種等。

    雲南省:

    紅茶有鳳慶、勐海的滇紅工夫紅茶、雲南紅碎茶。普洱茶有西雙版納、思茅、臨滄、大理、昆明、安寧等地的普洱茶散茶和緊壓茶。綠茶有勐海的南糯白毫、雲海白毫、竹筒香茶,宜良的寶洪茶,大理的蒼山雪綠,墨江的雲針,綠春的瑪玉茶,牟定的化佛茶,大關的翠華茶等。

    廣東省:

    烏龍茶有潮州的鳳凰單樅(鳳凰烏龍、鳳凰水仙),還有嶺頭單樅、石古坪烏龍、大葉奇蘭等。紅茶有英德紅茶、荔枝紅茶、玫瑰紅茶等。綠茶有高鶴的古勞茶、信宜的合籮茶等。

    海南省:

    南海、通什、嶺頭等的海南紅茶。

    廣西壯族自治區:

    綠茶有桂平的西山荼,橫縣的南山白毛茶,凌雲的凌雲白毫,賀縣的開山白毫,昭平的象棋雲霧,桂林的毛尖,貴港的覃塘毛尖等。花茶有桂北的桂花茶。紅茶有廣西紅碎茶。

    河南省:

    綠茶有信陽的信陽毛尖,固始的仰天雪綠,桐柏的太白銀毫等。

    山東省:

    綠茶有日照的雪青、冰綠等。

    貴州省:

    綠茶有貴定的貴定雲霧,都勻的都雲毛尖,湄潭的湄江翠片、遵義毛峰,大方的海馬宮茶,貴陽的羊艾毛峰,平壩的雲針綠茶等。

    陝西省:

    綠茶有西鄉的午子仙毫,南鄭的漢水銀梭,鎮巴的秦巴霧毫,紫陽的紫陽毛尖、紫陽翠峰,平利的八仙雲霧等。

    臺灣省:

    烏龍茶有南投的凍頂烏龍,臺北、花蓮的包種茶等。

相關焦點

  • 【說茶】中國最全茶葉歷史及產地品種目錄
    1886年,鴉片戰爭之後,五口通商,華茶外銷日增,是年達13.4萬噸(268萬擔),創歷史新高。1893年,我國茶葉技師劉峻周應聘俄國喬治亞指導發展茶業,後在其故居設立茶葉博物館紀念其對俄國茶業發展的貢獻。1896年,成立福州機械造茶公司,為我國最早機械制茶業。英國人a.v.smith首先獲得袋茶(tea-bag)專利特許。
  • 【茶理王】中國最全茶葉歷史及產地品種目錄
    1773年,英當局強徵美殖民地茶稅引發「波士頓茶葉事件」,為美國獨立戰爭之導火線1793年,隨英使macartney來華之科學家多人,運載中國茶籽至加爾喀答試種。--36年,印度科學會以二對一之比通過移植中國茶樹,並通過喜馬拉雅山而屬意上阿薩姆為最有希望之茶區 印度在加爾喀答培植之中國茶苗4萬2千株,移植於上阿薩姆、古門(kumaon)、蘇末爾(sirmore)及南印度1838年,阿薩姆茶首次外銷八箱運往倫敦1839年,阿薩姆野生茶籽首次由加爾喀答運往錫蘭倫敦成立茶葉拍賣市場,首開世界茶葉自由拍賣交易
  • 中國最全茶葉歷史及產地品種目錄
    1773年,英當局強徵美殖民地茶稅引發「波士頓茶葉事件」,為美國獨立戰爭之導火線1793年,隨英使macartney來華之科學家多人,運載中國茶籽至加爾喀答試種。--36年,印度科學會以二對一之比通過移植中國茶樹,並通過喜馬拉雅山而屬意上阿薩姆為最有希望之茶區 印度在加爾喀答培植之中國茶苗4萬2千株,移植於上阿薩姆、古門(kumaon)、蘇末爾(sirmore)及南印度1838年,阿薩姆茶首次外銷八箱運往倫敦1839年,阿薩姆野生茶籽首次由加爾喀答運往錫蘭倫敦成立茶葉拍賣市場,首開世界茶葉自由拍賣交易
  • 黃茶知識大全,三大類別十種名茶,品種、產地、歷史介紹
    黃茶是中國特產。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1、君山銀針品種:黃芽茶。產地:湖南省嶽陽市。3、霍山黃芽品種:黃芽茶。產地:安徽省霍山縣。茶品歷史:西漢,開始種植茶樹。5、北港毛尖品種:黃小茶產地:湖南省嶽陽市北港茶品歷史:唐代稱「邕湖茶」。
  • 我國最全茶葉歷史及產地品種目錄
    1659年,倫敦本年十一月十四日政治公報稱茶、咖啡與巧克力幾乎遍街均有出售1669年,英屬東印度公司開始直接從爪哇運華茶入英;1689年,福建廈門出口箱茶150擔,輸往英國,始開中國內地與英國茶葉直接貿易之先聲;中俄籤定尼布楚條約,華茶源源入俄172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爪哇植茶失敗1750年,紅茶在荷漸奪綠茶之市場,往昔以咖啡為早餐飲料者,亦多以紅茶代之
  • 茶知識-喝茶還是不喝茶?90%的茶葉是為你寫的,建議收集
    中國是一種茶大國,茶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有許多產茶區,茶的種類也很多,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當地代表性的茶。然而市場上實際上有100多種茶葉,然而對於普通茶友來說,記住這100多種茶是件大事,有什麼好的方法來總結一下,以便我們更容易地了解他們?
  • 什麼是黃金芽,這個茶葉品種好嗎?
    在六大茶中,綠茶與黃茶比較相似,所以經常有人將黃茶錯認為綠茶。當然這是有原因的,因為綠茶產量很大,產地多,而且綠茶種類也很多,而黃茶產量少,目前應該算是六大茶中產量墊底的存在。因為黃茶產量少,所以顯得默默無聞,人們對黃茶還沒很深的認識,當然並不是說黃茶並沒有名茶,黃茶歷史悠久,也有很多名茶,比如位列十大名茶的君山銀針,還有像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遠安黃茶、霍山黃芽等知名茶葉。
  • 中國茶葉十大品種的和五種顏色
    ——陸羽《六羨歌》中國茶葉歷史悠久,世界有名。作為世界上飲料排名前三的茶葉。2002年《香港文匯報》將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福建鐵觀音列為中國十大名茶。甚至還把茶葉叫做「綠色黃金」,那麼關於中國茶葉的知識,你們知道多少呢?
  • 茶的種類有哪些?我國常見的八大品種介紹
    本期主題:茶的種類有哪些?我國常見的八大品種介紹三農導語:茶葉源於中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飲茶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中國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喜愛,生活中茶社、茶館不計其數,茶葉的銷量也一直高居不下,對於種植者來說,種植茶樹有著極高的經濟效益。可是你了解茶的種類有哪些麼?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八大茶種。
  • 好寓意茶葉商標名稱圖片大全
    茶葉和飲茶都起源於中國,最早是被當作祭品使用的,直到春秋後期被作為菜餚,西漢時期發展為藥用和宮廷飲料。最早發現人工種植茶葉是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了,依據品種和製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可分為六大類。依據季節採制又可分為春、夏、秋、冬四類茶。
  • 你對茶葉了解多少?——茶葉基礎知識小科普
    相信不少茶友都喝了好幾年的茶,但對茶不一定很了解!比如該怎麼去分辨茶的種類,而不同種類的茶葉又有哪些保健功能呢?這些知之甚少。所以,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下一些茶葉相關的基礎知識!六大茶葉的製作工藝以及功效綠茶: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葉,同時是六大茶葉中唯一的"不發酵茶"。它由殺青、揉捻、乾燥三個步驟製作完成。主要品種杭州西湖龍井、江蘇洞庭碧螺春、安徽黃山毛峰、江西廬山雲霧、河南信陽毛尖、安徽六安瓜片等。
  • 中國9大好喝的茶葉排行
    中國9大好喝的茶葉排行第9:江蘇碧螺春第8:西湖龍井第7:安徽毛峰第6:君山銀針第5:福建鐵觀音第4:雲南普洱茶第3:信陽毛尖第2:武夷巖茶第1:六安瓜片中國9大好喝茶葉排行榜,排在首位的是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是綠茶的特種茶類,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 「中國茶王」之:中國茶葉VS.瀾滄古茶,A股「茶葉第一股」花落誰家?
    我國有著悠長的種茶、制茶及飲茶歷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也是全球唯一一個生產六大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青茶、黑茶、白茶和黃茶)的國家。按照國內茶葉消費總量計算,中國茶葉2019年在我國黑茶、烏龍茶、紅茶和白茶品類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15%、1.74%、1.67%和0.77%。同樣的算法下,瀾滄古茶2019年在我國黑茶市場上的市場佔有率不足0.01%,佔比極低。在不同的細分領域市場,中國茶葉、瀾滄古茶定位的競爭對手也不盡相同,大部分以原料茶葉聚集產地的知名茶企為主。
  • 一周茶新聞/中國茶葉學會舉辦2020年全國茶葉品質評價會
    來源:福建茶人之家新聞五中國茶葉學會舉辦2020年全國茶葉品質評價會近日,中國茶葉學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2020年全國茶葉品質評價(第一階段)評價會。本次評價共收到來自全國1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委託茶樣201個,包括六大茶類及再加工茶,茶類品種齊全。
  • 茶葉的種類有哪些?都分什麼品種?建議收藏
    #有著悠久的歷史,日常招待客人,逢年過節都在喝,老少皆宜,人人都喝,在眾多飲品中脫穎而出,始終佔領著一席之地,那麼你知道茶葉都有哪些種類嗎?黑茶的品種包括: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藏茶、廣西六堡茶、雲南普洱熟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千兩茶、茯磚茶、三尖茶、安徽古黟黑茶、雅安黑茶等。5.烏龍茶屬於青茶、半發酵茶,其品種較多,是中國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
  • 普洱茶知名品牌——大麗茶,普洱標準,中國麗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迄今為止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已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了世界上生產茶葉品種最多的國家。在眾多的茶葉品種中,普洱茶憑藉自身的陳香、醇厚而享譽中外。普洱茶不但成了一種茶類,普洱也成為了中國的地標。因普洱茶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影響巨大,所以普洱茶也品牌林立,讓人目不暇接。
  • 全網最全最詳細的魚膠品種大全(圖解)
    致力於宣傳正面的魚膠知識,撥正魚膠市場亂象,給喜歡魚膠的朋友更多乾貨知識和理性判斷。堅持原創、客觀、專業,只做有質量、有真相的內容。市面上的魚膠品種非常多,許多人吃了魚膠多年也是知之甚少。加上業界沒有給予正面引導和知識宣傳,即便是很多商家對魚膠的品種都是半隻半解。為了讓喜歡魚膠的朋友有個直觀的認識,小編查閱資料加以經驗推敲,並且收集大量圖片素材,寫了1萬多字的魚膠品種大全。相信,不管你是小白還是多年膠友,認真看完這篇大全,能讓你對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魚膠品種瞭然於胸。
  • 烏龍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關於它的七大品種茶你了解嗎?
    烏龍茶是六大茶類之一,為中國特有的茶類。烏龍茶的品種很多,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主要生產地區是福建省安溪縣等地。
  • 最全中國茶基礎知識,學茶必備建議收藏,一篇文章帶你了解茶葉
    如果你也希望從茶葉中體會人生。那就從今天開始學習喝茶吧。一篇最全的,茶葉基礎知識帶你走入茶世界的大門。茶葉基礎知識茶樹的分類按樹形分:灌木型,小喬木型,喬木型。按葉型分:特大葉種,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茶葉的分類:基本茶類、加工茶類。
  • WTTC | 中國國際茶葉品鑑大賽完美落幕!
    經過兩屆的拼比,中國國際茶葉品鑑大賽(WTTC)吸引了更多的選手前來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