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人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
這裡以天為屏,以地為界
有亞洲第一草場
有天下黃河第一灣
被美國權威旅行雜誌《視野》評選為
讓生命感受自由的戶外天堂
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遊目的地
這裡的海拔沒有西藏那麼高
神山聖湖同樣澄淨湛藍
這裡的寺院沒有西藏那麼多
但宗教文化色彩依舊濃鬱深厚
這裡沒有西藏那麼遠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抵達
這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
一個被世人仰望的人間仙境
從狹義上來說
甘南只是甘肅省西南一帶
但廣義上已延伸到青海東部
四川西南部若爾蓋草原
以及甘肅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
如果把江南比作清秀溫柔的女子
那甘南就是威武與柔情兼備的勇士
大氣磅礴卻不乏綿綿深情
在甘南迭部縣,有一個被山峰包圍的村莊,藏語名叫「扎尕那」,意思是「石匣子」。這裡就像是被上帝遺忘在人間的一塊翡翠,秀峰環拱,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村寨中,古老的木製藏居沿山而建,藏民們悠然安靜地在山坡河水之間勞作,孩子們好奇地望著遠道而來的客人。大約一百年前,一個名叫約瑟夫·洛克的人來到這裡,他在日記中讚嘆:平生從未見過如此絢麗的美景,如果《創世紀》的作者也曾見過「扎尕那」,一定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裡的。洛克是美籍探險家,稻城亞丁正是由他的記述而聲名遠播。在中國遊歷了27年後,他卻將對伊甸園的想像,留給了扎尕那。初秋,置身於扎尕那,仿佛在天堂一般。
高原明珠——尕海湖
在海拔3400米的尕海草原上,空曠的天宇下靜靜躺著一個碧波蕩漾的湖泊,它就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尕海湖,被譽為高原上的一顆明珠。相信每一個見到它的人,心靈都會得到最聖潔的淨化。藏語稱尕海為「措寧」,意為犛牛走來走去的地方。尕海湖是一個未被開發的處女湖,每年6-9月,五顏六色的野花競相綻放,成群的候鳥來此繁衍生息。這裡沒有一絲城市的喧囂,寂靜與純潔都是那樣令人心曠神怡。
攝影| 行極無忌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犛牛都生活在中國
公元7世紀,佛教由印度傳入西藏,並在赤松德贊(吐蕃王朝第37任贊普)時期得到極大發展。但在九世紀中期遭到了滅頂之災,朗達瑪(吐蕃末代贊普)發動了第二次滅佛運動,摒棄佛教,拆毀寺廟,放逐僧侶,致使許多虔誠的吐蕃佛教徒千裡迢迢來到甘肅地區,收徒傳法,並在甘南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被譽為世界藏學府、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就坐落在甘南夏河縣城西邊。但見金頂耀眼,藏香繚繞,佛教信徒們雙手合十,匍匐於地,虔誠地磕著長頭,祈禱幸福。
許多老年人和背著孩子的婦女,一手轉動著經輪,一邊沿著拉卜楞外牆轉著果拉(立在寺廟的固定經輪)。拉卜楞寺外牆由2000多個轉經筒組成,是世界上最長的轉經廊。雖然兩個小時的長度是有限的,但信仰的腳步,永無止境。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的拉卜楞寺,有6座經堂、84座佛殿、31座藏式樓房、30院佛宮、500多間經輪房、千餘間僧舍,規模之大可見一斑。
寺院的最高職位是嘉木樣活佛,依次有四大色赤、八大堪布、三千餘名喇嘛。寺院還擁有六大扎倉(學院)統轄著八大教區108座寺院,被稱為「小哲蚌」。拉卜楞寺還是一座規模龐大的藝術博物館。寺內至今保存29000多尊造型生動、形態各異的佛像。有重達到數噸的銅佛,有輕不足2兩的木雕佛。
寺裡藏有哲學、密宗、醫藥、綴韻、歷史、工巧、數學、詩詞、傳記等各類經卷多達6萬冊。其中最著名的有《甘珠爾》經、《丹珠爾》經,以及格魯派創立者宗喀巴、西藏各大活佛、歷代嘉木樣的著作全集12000多部。而且有的佛經是用金汁和銀汁寫成的,上百年都不會褪色。拉卜楞寺的部分藏書
金汁寫成的藏文大藏經
重修的貢唐寶塔結構精巧,塔內也盛滿佛像、經典、祭祀棲居和稀世珍寶,為亞洲佛教第三塔。登上貢唐寶塔的頂層,能俯瞰整個拉卜楞寺。拉卜楞寺終年香火旺盛,朝拜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的各大法會和燃燈節期間,信教群眾和僧侶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共同參與觀看各種法會法舞、古老的藏戲和南木特劇,熱鬧的氣氛就像色彩繽紛的酥油花一樣。
圖二攝影| 左卿侯梁和平 趙敏學 李濤《走進甘南》
《航拍中國第二季·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