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道格·卡爾斯特倫和他的五人小組作為TACOM的民間承包商,領導M14 EBR-RI的開發、測試和製造。
《槍械與彈藥(Guns&Ammo)》雜誌的編輯前往巖島兵工廠,見到了這位曾經參加越戰的美國陸軍老兵,他見證了美軍槍械的歷次重大變革,並參與了幾乎所有步兵輕武器的測試工作。這是《槍械與彈藥》雜誌編輯Eric R. Poole撰寫的文章,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前線卡爾斯特羅姆看到美軍士兵試圖通過安裝商業版導軌、鏡座和瞄準鏡,來改裝M14和M21步槍。卡爾斯特倫說:「我於2004年被派往伊拉克,2006年被派往阿富汗,以建立一個輕武器服務中心。我在伊拉克的巴拉德建立了一座『水蟒(Anaconda)』營地,教授士兵該如何使用步槍。當時,美軍已經取出一些庫存的M14分發給班組內的優秀射手,以提高支援火力的精度、射程和殺傷力。」
當首批M14步槍從安尼斯頓陸軍基地取出,分發給前線部隊時,這些M14依舊配備木製或尼龍槍託、棕色尼龍上護木,步槍除了一個彈匣,沒有任何光學瞄準鏡。卡爾斯特倫看到士兵試圖在M14步槍上安裝規格和可靠性都很差的商業版配件,使這些M14步槍能夠適應現代作戰需求時(如圖),他認為這樣的情況是不可接受的。當他回到CONUS時,便立刻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所有的改進都使用了M14 EBR(如圖)的配件,M14 EBR-RI有開發團隊在巖島兵工廠(Rock Island Arsenal)研製和測試。這是針對基層部隊提交的針對M14步槍大量作戰需求說明(ONS)的回應,以保證班組精確射手(SDM)的戰鬥力。M14 EBR-RI旨在使士兵的光學瞄準鏡標準化,在野外可以提供互換能力。
整體採用輕便的航空鋁合金製造,可以支持在白光瞄準鏡前方串聯使用夜視儀,同時,還支持M14誕生時的從未見過的各種與戰鬥相關的配件。M14 EBR-RI是開箱即用系統,任何士兵打開包裝時,就會發現:一支M14 EBR-RI步槍、一個劉波爾德Mark 4 LR / T 3.5-10×40mm瞄準鏡和配套鏡座、6個20發彈匣、一根槍背帶、Otis 7.62清潔套件、一個哈裡斯兩腳架、一套組合工具、一本用戶手冊。
用於升級的M14步槍從儲存地阿拉巴馬州安妮斯頓陸軍倉庫,來到伊利諾州巖島兵工廠。這些老式的M14步槍在1983~1984年進行了保養,更換了新的槍管,達到了A級標準。在列裝M16之後,M14被封存起來,預計可存放26年。卡爾斯特羅姆說:「達到A級標準的M14步槍,意味著處於良好或全新狀態。自從我們開始生產EBR步槍以來,喜歡使用溫徹斯特槍機,但我們還使用了H&R、斯普林費爾德兵工廠、溫徹斯特、TRW的產品,估計我自己是看不到這些步槍退役的那一天。」
巖島小組從紙板包裝箱中取出步槍,拆下木製或尼龍槍託、塑料護木、導氣部分和槍管,唯一剩下的就是機匣和槍機部分。卡爾斯特倫說:「除了五個零件意外,我們拆掉了所有零件。它們是非常好的軍標組件,升級程序啟動以後,我們只在經過檢修的機匣上保留了一根槍管。」
拆除了所有多餘零件的步槍,配裝全新的零件,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就從M14變成了M14 EBR-RI。Sage國際公司的EBR鋁製槍託系統堆放在長凳上,工人隨機挑選一個進行安裝。他必須拆下頂蓋,才能安裝新的伸縮槍託,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射擊精度。Sage提供的貼腮板很難使用,因此TACOM與Sage共同研發了一套新的裝置,滿足不同瞄準高度的需求。
在另一個房間,另一位老技師丹在一堆黑盒子中取出一個,裡面裝有劉波爾德Mark 4 LR / T 3.5-10×40mm瞄準鏡。他一個人負責將這個瞄準鏡安裝到一套劉波爾德Mark 4 LR中高戰術鏡座中。一旦將瞄準鏡安裝到鏡座中,就可以安裝到6英寸(152mm)長的皮卡汀尼導軌上。安裝好瞄準鏡的將固定在皮卡汀尼導軌上進行測試,這個導軌永久固定在8英寸(203mm)見方的不鏽鋼鋼板上,以檢視瞄準的工作狀態。通過瞄準鏡觀察10碼(9.14米)外的網格紙,以確保分劃板與網格紙處於完美的貼合狀態。然後,丹將瞄準鏡取下,放到盒子中。
EBR底盤安裝到一個木製固定裝置中,工人需要從零件箱中取出活塞部分和復進簧組件,將其安裝在槍管上,並檢查功能是否正常。對於這位工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檢驗獨特的Sage導氣箍是否可以正確安裝到槍管上。在固定好之後,拉動槍機幾次,檢驗是否會有阻礙。然後,工人將槍管裝入槍管安裝到固定的鋁製底盤中,通常需要使用尼龍頭的小錘進行一些敲擊。當槍機安裝完畢之後,他會將步槍翻轉過來,安上扳機組件。
目視檢查底盤孔是否對準,在螺栓頭部沾一點紅色樂泰膠水,然後將它擰如螺紋孔。底盤前段通過三個螺栓固定到導氣裝置後端,這樣保證了槍管在導氣裝置前方都處於自由浮動狀態。同時使用六個5/32英寸內六角螺釘重新安裝配備整體式導軌組件的頂蓋,將槍管鎖定螺栓動頂該擰入,直至碰到槍管頂部並卡入螺紋。Sage底盤系統這個設置可以阻止槍管移動,又使它並不受力。安裝好M14標誌性的導氣裝置之後,將準星座固定到槍管上。槍口裝置的孔徑增加了,因此需要使用7號錐形鉸刀進行加工,防止出現配合問題。
安裝槍託後,工人開始在機匣頂部的橋夾固定器上安裝一個懸臂座,藉助兩個快拆杆將頂部導軌固定是Sage底盤上。儘管可以拆下懸臂支座,但只有在戰鬥中,光學瞄準鏡發生故障時才這樣做。如果士兵需要使用機械瞄準具,可以拆下瞄準鏡和懸臂支座。反覆安裝瞄準鏡,並不會影響歸零。即便使用機械瞄準具,班組精確射手依舊可以命中600碼(548.6米)的目標。
完成改裝工作後,每支M14 EBR-RI步槍都要放到100碼(91.4米)市內靶場的固定架上,進行實彈射擊,用以檢驗其是否符合TACOM的精度標準。每支步槍都要進行多組精度測試,其中包括使用劉波爾德瞄準鏡進行測試。由於一些美軍會使用M80彈藥進行射擊,M14 EBR-RI會使用這種彈藥進行100碼精度測試,達到2 MOA精度時為合格。使用M118LR彈藥時,精度會達到1 MOA。
為了精度測試,巖島團隊準備了大量M118LR彈藥,只有精度達到要求,才可以核准。這些步槍的後坐力的作用下,迅速開始特定的磨損,讓槍管、槍機正確融合到鋁製底盤中。測試人員通常只使用每支步槍發射八枚彈藥,平均只試射三或四發,就開始進行一組三發的精度測試。
精度測試只進行一組,儘管TACOM表示不能接受1.5 MOA精度的槍械,但M14 EBR-RI平均水平為0.97 MOA。在筆者訪問期間,四支進行測試的步槍,最差精度為0.76 MOA,最好的步槍打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0.44 MOA。筆者忍不住想到,阿富汗前線的美軍士兵,領到這支步槍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精度測試並不僅限於巖島的室內靶場,卡爾斯特倫還利用各種機會在其他基地進行M14 EBR-RI的演示射擊。之前從未進行過300碼以上的射擊,TACOM團隊成員之一的Mike Petersen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成功命中800碼(731.5米)的目標。卡爾斯特倫說:「我們不會為了精度數據而將這些步槍鎖定在固定架上,我們喜歡考慮人為因素。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射擊,就可以知道士兵會做得更好。」
在對步槍進行精度測試之後,將瞄準鏡連同鏡座拆下,放回到劉波爾德紙板包裝箱內。同時,M14 EBR-RI的包裝箱內還會放有三發精度測試的靶紙。所有附件都放入步槍的紙板箱內,發送到一線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