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德約科維奇打球,我都是把心放下來的。出色的身體條件、穩定紮實的底線技術、攻防兼備的戰術,再加上越挫越勇的大心臟,即便他在先丟一盤,甚至面臨對方賽點時,我仍舊不會擔心,仍舊相信他能贏下比賽。
可是到了賽場外,情況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德約科維奇在賽場外的言行總讓人擔心,一不留神就會引起爭議、論戰、甚至相互攻訐。不管你承不承認,德約科維奇的人氣主要是在球場上拼來的,而球場外的很多爭議事件反倒會讓他人氣受損。
在充滿競爭的體育界,每名運動員都渴望功成名就。功成和名就其實是兩個目標,或者說是達成目標的兩個步驟。「功成」意味著脫穎而出,靠出色的成績和勝利在賽場上贏得成功。「名就」則意味著成為偉大的運動員,這不僅要創造輝煌的戰績,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廣泛的影響力、對從事的運動項目甚至對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非凡的貢獻,而這些更多體現在賽場之外。
現今男子網壇,最強的莫過於德約科維奇,他在球場上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戰績,已得到世人的公認。而賽場外的很多事情,則是充滿著爭議、質疑、譏諷甚至謾罵。
從意念可以淨化水到崇尚自然療法拒絕手術,再到最近曝出的網壇疫情不能全怪我,再來一次還會辦亞德裡亞表演賽等等。每次媒體曝出德約科維奇富有爭議的言行之後,我們總以為這是媒體的誤讀,或者是另有隱情,但在深入了解這些爭議事件之後,很多人則堅持給出負面的評價。
更要命的是,德約科維奇的父母也是閒不住的人,在接受採訪時更是口無遮攔,多次發表明顯失當的言論。對於德約科維奇及其家庭遭受的種種不公,其父母相繼發表過「費德勒妒忌」和「政治迫害說」,對亞德裡亞表演賽球員染毒事件則予以「無情甩鍋」,這些言論表面上看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實質上卻適得其反,為德約科維奇招黑無數,甚至有球迷直指其父母為最大的「德黑」。
奇怪的是,德約科維奇從未對父母的言論予以公開置評,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持批評意見的人會以更大的惡意去揣測德約科維奇內心的想法。
照理說,一個人到了事業的新高度之後,他的情商、應對媒體的技巧、團隊的公關能力隨之提高才對。可德約科維奇卻是個例外,他在公眾中的地位和印象與他在賽場上的輝煌很不相稱,形象並不總是隨著成績的提高而得到提升,在某段時間內反倒隨著曝光次數的增多而人設漸減。
只有一兩個人指責你時,或許是別人的不是。當你對面站的人越來越多時,可能你的言行就值得商榷,你也確實需要躬身自省。
當塞爾維亞球迷在澳網賽場打出「Serbia Against the World」,以如此極端的口號來支持德約科維奇來表達心中的憤懣時,善良的人們心頭會湧起一絲感動。可是,站在大多數人的對立面,與全世界對抗,這樣的舉動固然悲情,卻幾乎沒有成功的先例。
相比而言,一名球星的能量和影響力是巨大的,而一名球迷的力量和影響力則非常渺小。不過,當千千萬萬的球迷聚集到一起時,就會產生潮水般的能量。從這一點來說,球星與球迷其實不對等的。球迷可以玻璃心,而球星則不能玻璃心。脫口而出的一句「中國空氣全世界最差」的言論,可能抵消一萬句「我愛你中國」累積起來的好感,瞬間脫粉無數。
可能有人會說,即便如此又能怎樣,你倒有本事贏了德約科維奇啊?
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德約科維奇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大心臟」,他總能在最困難的時刻上演神奇的逆轉,壓力越大、觀眾喝倒彩甚至一邊倒地支持對手時,德約科維奇反倒越發冷靜,越挫越勇。2019年溫網男單決賽、2020年澳網男單決賽,德約科維奇都是在現場氣氛明顯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完成了逆轉,贏得了冠軍。
贏了比賽確實可喜可賀,尤其是在很多觀眾支持對手的情況下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地贏下比賽更是難能可貴。但是,贊助商們卻會在暗中觀察,細細估算你的商業價值和影響力,並在選擇代言人和開出代言費時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
這就牽扯到每位球員都繞不開的商業代言問題。球員的收入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是比賽獎金,其二是商業代言。獎金是靠一場一場勝利贏來的,而代言收入除了跟比賽成績有關外,更主要還與球員的形象氣質、受眾人口、團隊的公關能力有關。說白了就是,球員的商業代言收入主要看他受歡迎程度。一般來說,受歡迎程度越高則商業代言收入越高。
據福布斯發布的數據,去年5月至今年5月的一年時間內,費德勒商業代言收入高達1億美元,排名第二的大坂直美為3400萬美元,德約科維奇與小威則都是3200萬美元。就商業代言收入與獎金之比來看,錦織圭的商業代言收入是比賽獎金的28.18倍,費德勒為 15.87倍,大坂直美為10倍,小威為8倍,而德約科維奇僅為2.54倍。
正在紐約備戰辛辛那提和美網的德約科維奇,本月20日接受了《紐約時報》記者Christopher Clarey的採訪,向記者詳細解釋了感染病毒事件和對疫苗的態度,報導的原標題是《諾瓦克·德約科維奇談論冠狀病毒,疫苗和他不幸的亞德裡亞之旅》(Novak Djokovic on Coronavirus, Vaccines and His Ill-Fated Adria Tour)。
對於疫苗的態度,德約科維奇解釋道,「我看到國際媒體有點斷章取義,說我完全反對任何形式的疫苗。我對疫苗的看法是,如果有人強制把一些東西放進我的身體,且是我不想要的東西,我是不能接受的。我並不反對所有疫苗接種。」德約科維奇還坦言,自己與冠狀病毒打交道的經歷並沒有改變他對疫苗的看法,並表示如果接種疫苗成為比賽的強制措施,他會慎重考慮是否參加比賽。
在談到外界對亞德裡亞表演賽球員感染的指責時,德約科維奇回應道:「說實話,我不認為我做了什麼壞事。我確實為那些被感染的人感到難過,但我會對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之後感染的每一個人都感到內疚嗎?當然不會,老實說,這就像一場政治迫害,你怎麼能把所有事情都歸咎在一個人身上呢?」
在談到亞德裡亞表演賽的疏漏時,德約科維奇說道,「的確,有一些環節本不應該疏漏。但我是否要因為一次錯誤,而永遠受到責備?如果是這樣,好吧,我接受它,因為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不管公平與否。我知道自己的出發點是正確的,如果有機會再組織亞德裡亞巡迴賽,我會再辦一次。」
實際上,亞德裡亞表演賽球員感染事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世人也漸漸淡忘了。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屎不撥不臭」,可德約科維奇卻又再次提及這件明顯不利於自己的事情,且作出了牽強的解釋,仍在努力替自己開脫和鳴不平。
這篇報導出來後,再次引發了公眾一番熱烈的討論,很多人認為德約科維奇反思得不夠深刻,其主要目的仍是推卸責任。
德約科維奇的強大和完美,主要是體現在球場上,而賽場外的很多言行卻讓他人氣受損。如此看來,德約科維奇不妨謹言慎行,專心致志於球場上,用成績來回應外界的質疑。球場上的越挫越勇能贏得更多的冠軍,而球場下的越挫越勇只怕會越描越黑。(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