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跑步神技巧之九!大眾跑者如何備戰全程馬拉松?

2021-01-15 亦亦觀影

2018年11月12日,鄭開馬拉松組委會公布了2019年鄭開馬拉松比賽時間:2019年3月31日8:30分鳴槍開跑。

2018年12月9日,無錫馬拉松組委會公布了2019年無錫馬拉松比賽時間:2019年3月24日7:30分鳴槍開跑。

2019年的馬拉松之路從這兩場馬拉松拉開了帷幕,特別是鄭開馬拉松,關門時間5:30分,而且賽道上樹蔭少、風大,沒有經過跑步訓練的大眾跑者會有很大的壓力。

那麼,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業餘跑友該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才能確保開春能安全跑完這兩場比賽呢?

我們來分三個階段開始備戰全程馬拉松

第一個階段訓練:

2019年1月1日-2019年2月10日,共計:6周

本階段訓練以提高有氧耐力為主,有氧訓練的比例應該佔每周訓練總負荷90%以上。當然,有氧耐力也是有一定的強度要求的,通常有氧耐力的訓練強度可以按照全馬PB配速+30秒左右/公裡。

前2周以適應性訓練為核心,有短距離慢跑為主,每周總運動量控制在50~65km/周之間;第3~4周開始逐漸增加運動負荷和強度。第5~6周開始以低配速慢跑為主進行恢復調整訓練,周末可進行一次25~30公裡左右的中長距離混氧訓練。

第二階段訓練:

2019年02月11號~2019年03月10號,共計:4周

本階段開始進行強化混氧訓練。簡單的說就是有氧和無氧的混合。混氧訓練是馬拉松運動員訓練中經常採用的方法之一。

第一周繼續鞏固我們前期進行的有氧跑步訓練;第二周進行混合訓練,有氧訓練和混氧訓練的比例各佔50%;第三周進行中距離間歇跑訓練;第四周以10公裡慢跑為主,周末按照混氧強度進行30公裡跑步訓練。

第三階段賽前訓練:

2019年03月11號~2019年03月24號,共計:2周

本階段的訓練注意需要以調整性訓練為主,避免跑前過度疲勞,主要以低速慢跑為主,賽前3-4天可以進行一次遊泳訓練。最後一周特別注意,不要進行力量訓練,避免肌肉疲勞無法及時恢復,影響比賽發揮。

如果參加鄭開馬拉松的話,可以將第一階段的訓練增加一周,為7周,第7周主要進行恢復性訓練。

當然好的訓練效果,以下三點的配合:

1、飲食營養。平時記得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避免肌肉流失,適當補充鈣、鐵、鋅等微量元素。

2、充分睡眠。保持充分的睡眠,養成合理的作息習慣,才會有更好的精力和體力進行訓練。

3、休息日。要保證每周一次的休息日,徹底放鬆和休息,確保身體機能能及時恢復。

相關焦點

  • 備戰全程和半程馬拉松,需要達到多少跑量?
    問題:王老師,您好,我已經堅持跑步很久了,一直想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但又怕自己的能力還不夠,所以,請問:跑全馬前要達到怎樣的一個跑量才能心裡有底呢?跑量與跑完全程馬拉松(42.195公裡)的機率有著直接關係。
  • 如何科學地跑馬拉松
    近年來,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城市越來越多,跑馬拉松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跑馬拉松。如果在跑馬拉松之前準備不足,會存在很多風險。應該如何健康、科學地「跑馬」呢?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6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0%的青年建議想跑馬拉松的人要熟悉並掌握相關的技巧,科學跑步,71.9%的受訪青年建議根據自己身體情況量力而行。    受訪青年中,男性佔53.3%,女性佔46.7%。
  • 如何科學備戰馬拉松?
    馬拉松雖好,但作為一項體力消耗巨大且磨練人意志的運動,奔跑時一定要科學進行,避免意外發生。馬拉松雖好,但作為一項體力消耗巨大且磨練人意志的運動,奔跑時一定要科學進行,避免意外發生。循序漸進鍛鍊想跑馬拉松或參加馬拉松比賽,一定要經過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一般建議從短距離慢跑開始,如3~5公裡。在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開始10公裡跑,經過鍛鍊逐步提升,再衝擊20公裡,至少半年後再跑半程馬拉松,最後再衝擊全程馬拉松。循序漸進鍛鍊的過程也是對心肺儲備能力提升的過程,對肌肉耐力訓練的過程,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運動中的意外發生。
  • 大眾馬拉松跑者的佳匹配速度策略
    後半部分加速(negativesplit)這意味著在整個馬拉松賽中,下半年21公裡的完成時間比上半年快1-2分鐘。前半段的目標速度比全程目標速度慢5-10秒;後半段開始加速,每公裡目標速度比全程快5-10秒。
  • 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該如何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細節
    現在已經到12月份了,全國各地的馬拉松也接近尾聲,回想自己這一年參加了多少次全程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很多人跑步最初的宗旨是為了減肥、為了健康,為了讓自己擁有一個好身體,可是不知不覺中在朋友又或自己的興趣中「投身」到馬拉松的浪潮中,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參加半馬的狀態?
  • 馬拉松賽前一個月,該如何科學備戰?
    想要跑得好,科學備戰不能少!△不完全算統計那麼賽前一個月、半個月、甚至一周,大眾馬拉松選手們應該如何科學地安排跑步訓練?比賽時應該按心率跑還是配速跑?比賽前裝備該如何準備?比賽中如何補給?今天就來說說馬拉松比賽那些需要你格外注意的事。馬拉松賽前一個月,如何安排跑步訓練?此前我們發過一篇關於耐力的文章
  • 縱情山野,跑者歸宿!如何備戰一場百公裡越野跑?
    當我們在硬邦邦的水泥上跑得腳板發燙時,周邊除了鋼筋水泥就是車水馬龍時,總想換一種方式奔跑,於是公路跑者、馬拉松參賽狂逐漸選擇了越野跑,選擇以看風景挑戰極限的姿態去體驗跑步更深層次的快樂,選擇更具挑戰的越野小路去淬鍊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跑步能力。
  • 領跑充電站 備戰上海馬拉松 與「冠軍&達人」一起「全速」開跑
    當你在百度上搜索馬拉松PB時,除了大量教你如何獲得PB的理論派外,便是「PB很難嗎」的話題。想要在一場馬拉松比賽中獲得個人PB,重要的便是用正確的方法訓練,或者說擁有一個讓你直通個人PB的秘籍。對於大部分的跑者來說,奪冠拿獎不是他們的初衷,而是追求PB,超越自身極限,突破自我並從中獲得成就感,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樂。
  • 大眾跑者的間歇跑該如何跑
    一提到間歇跑,很多大眾跑者會覺得這是專業跑者的事,我們只是健康跑,這麼「高逼格訓練」不屬於我們,不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成熟的跑者,間歇跑是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間歇跑該怎麼跑?網上有很多訓練方法,通常是採用400米或800米一組的方式。
  • 如何科學備戰北京馬拉松 用手錶制定訓練計劃
    作為中國最頂級的馬拉松賽事之一,北馬向來吸引著無數跑者。2018北馬時間定在了9月16日,相信眾多跑者已蓄勢待發。報名北馬的跑者是需要有過往的完賽記錄,這意味著參賽者大多是有基礎的。進階跑者如何備戰北馬,科學訓練是關鍵。
  • 馬拉松「跑神」告訴你,跑步是如何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的
    還有一些關於跑步的好處就是,提高我們的肺活量,改變心情,讓你接觸到新鮮的空氣,卸載掉身上的很多負擔和壓力。但是說起來跑步容易,做起來還是有難度的。簡單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去高校街頭攔訪同學,十個裡面,估計有一半是沒有跑步習慣的。小姐姐們還好,有時候會因為減肥,去操場上晚上跑跑步壓壓腿,男生的話,幾乎都是在宿舍裡打遊戲消磨時光了,能夠跑步的人還是極少的。
  • 馬拉松陸續回到大眾生活,抖音如何使跑步深入人心
    2020上海馬拉鬆開賽前夕,抖音就已開設馬拉松專業頁面如何將馬拉松賽事獨特魅力以及跑者對成績、跑步文化等興奮感傳遞給更多普通人,抖音體育正在通過平臺化力量推動相關馬拉松賽事的線上化場景拓展02搭建馬拉松專屬頁面,激發跑者及大眾創作靈感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共舉辦1828場次規模賽事,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區,參與人次達到712萬人。如何能激勵這些跑者的創作感悟,激勵更多人參與到馬拉松賽事來,進而帶動全民健身發展呢?
  • 馬拉松比賽補給的六大誤區,大眾跑者紛紛中槍
    首先飲食以低碳化合物為主的階段會使跑者感到不習慣,精神、食欲不振,甚至出現低血糖症狀;其次賽前兩次大耗竭性訓練,可能會影響到身體的恢復;最後短時間內身體補充大量糖類和水分,會使身體稍感僵硬、沉重,這種方法對於大眾跑者而言操作性非常差,很難把握,基本很難實施。
  • 成為成熟跑者的必備技能:學會量化你的跑步
    來源:《無傷跑法》科學跑步的本質是遵循跑步的一般規律,這種規律對於大眾來說,也許是比較難掌握的,因為涉及到專業的運動科學知識,但如果說讓跑步有數而不是胡來,可能大眾就能有所感知。​如何讓大眾跑步時「有數」呢?量化跑步,也即數據化跑步就是實現方式,以下數據是大眾跑者應該了解和熟悉的,理解了這些數據,你距離科學跑步也就八九不離十了。一、對於跑量的量化指標01維持健康所需要的最少跑量是多少?
  • NIKE黑馬 | 如何成為馬拉松精英跑者的秘密
    ,突破屏障,成為快中之快。專業教練團隊可以因人而異,補足跑者的短板。」 【NIKE黑馬】項目是貫穿年度的疾速培養長期計劃,旨在通過系統科學的訓練幫助精英跑者實現更快的突破。在【NIKE黑馬】計劃中,每位跑者都有固定的教練全程在線指導,並且有專業的管理團隊負責後勤工作。
  • 大眾跑者如何看待「運動瓶頸」?
    大眾跑者遭遇「運動瓶頸」原因分析然而,對於大多數大眾馬拉松跑者來說,訓練的周期還是太短,訓練內容也不夠全面,初期階段也沒有注重耐力、速度、力量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運動負荷的安排上,過於激進,沒有做到循序漸進。與此同時,在訓練方法上,大眾跑者也缺少變化。
  • 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
    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 原標題: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來源:新浪跑步,咕咚
  • 廣州馬拉松2萬人能量開跑,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
    而在業餘跑者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受到了大家的關注,53歲的他以3小時34分鐘順利完成了人生首馬。選手們在賽道上激情奔跑,完善的賽事服務自然是必不可少。戰馬再度牽手廣馬,成為2020廣州馬拉松賽官方指定唯一能量飲料,它在比賽期間全程助力跑友贏戰廣馬,取得佳績,為跑者順利完成比賽貢獻了力量。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
  • 新手如何備戰馬拉松更加科學
    馬拉松多少公裡?42.195公裡!半程馬拉松多少公裡?21.0975公裡!第一前期準備1.你是否適合跑步?是否有心腦血管相關的疾病?關節、韌帶、肌肉有沒有傷?如果你因跑步或運動已受了傷,還沒有完全康復?體重是否偏大?在開始訓練前,要檢查一下我們身體各個部分的零件是否準備好了,否則頻繁的訓練和高強度的比賽會加重身體的2.裝備選購一套很好的裝備,對於我們跑馬拉松特別重要。
  • 如何發現賽道上「危險跑者」?廣馬抗疫方陣醫師跑者告訴你
    他們不僅在戰疫一線衝鋒在前,也在用健康運動的理念,守護廣馬全程。賽道上最常見的救助狀況是什麼?他們曾經有過怎樣的急救故事和運動心得?在今年戰疫背景下,他們為何堅持運動,如何備戰廣馬?在廣州市衛生健康委賽前組織的抗疫方陣隊員見面會上,專門對今年賽事醫療保障的基本安排、賽事醫療保障救援程序、急救鏈不同層級圖規範,以及隊員在賽道上如何發揮作用等等做了講解。作為馬拉松運動員狀態中的抗疫方陣跑者,性質更多偏向以「及時發現、儘早啟動急救反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