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商會違規收費現象將受到更嚴打擊。距離月初《關於進一步規範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不足一個月,就有負面典型受到通報查處。7月21日,中國政府網通報,山東省濰坊市住建局等單位和協會違規開展職業資格許可認定和評比表彰並大肆收費斂財,正在組織有關方面嚴肅查處和全面整改。
在當天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要全面清理取消行業協會違規收費,提升收費規範性和透明度,建立健全收費長效監管機制。
頂風作案
根據中國政府網通報,濰坊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協會存在多項違規收費斂財行為。包括利用政府部門行政權力壟斷資料員、見證員培訓發證,變相開展職業資格認定,並收費斂財。
同時,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未認真落實清理評比達標表彰活動要求,默許濰坊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協會違規組織評比達標表彰活動並變相收取費用。
經查,原濰坊市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原濰坊市建設局、原濰坊市建設委員會,分別從2003年1月、2004年1月、1997年7月開始評選濰坊市優良工程、優質結構工程、文明樣板工地(後更名為建築施工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分別於2005年10月、2008年3月、2010年4月交由原濰坊市建設工程質量協會、現濰坊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協會負責,並開始以「技術諮詢費」名義向參評企業收取費用。
事實上,我國早已出臺多項政策要求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2015年6月30日,中辦、國辦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正式啟動脫鉤改革。2019年6月14日,國家發改委、民政部、中央組織部等在內的十部委發布《關於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脫鉤改革由試點轉入全面推開階段。
按照《實施意見》,2020年底前應基本完成「應脫盡脫」。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有相關單位和協會對違規涉企收費不糾治、不作為,甚至改頭換面,大搞變通。
據通報,截至2019年4月與濰坊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協會完成脫鉤時,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單位在多次清理評比達標表彰工作中,一直未按要求對這三項市級評比表彰活動進行清理或者按照規定履行審批備案手續,未糾正協會違規收費行為。
打擦邊球
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表示,在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方面,還存在一些需要持續整治的問題。包括收費行為不夠規範,存在強制入會、強制服務、強制繳費的問題;存在收費標準不太合理的問題,收費偏高等。
其中,對於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王愛文表示,「由於歷史等原因,一些行業協會商會過去由政府主辦、主管,或者掛靠在行政機關、部門,存在著政會不分、管辦一體、治理結構不健全、自律性不強等突出問題。有些行業協會商會行為不規範,部分行業協會商會打著政府旗號搞壟斷、亂作為、不作為甚至亂收費、濫收費等問題較為突出,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市場主體和企業負擔,社會反映強烈。解決好這個問題,對於規範行業協會商會收費具有治本的意義。」
今年已經到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的關鍵年。按照批覆要求,今年8月,脫鉤改革任務需全部完成。到2021年2月底前,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聯合工作組辦公室組織對全面推開脫鉤改革完成成效進行評估,形成總結報告上報。
「目前這項工作總體進展還比較順利。從前期脫鉤情況來看,有效釐清了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商會職能邊界,理清了政府、社會、市場三者關係,對於規範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起到了源頭治理的作用。」王愛文說。
「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行業組織基本不會存在強制入會的問題,能夠強制企業入會交費的商協會一般是與強權管理部門掛鈎的。」在行業協會領域從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行業組織脫鉤改革以後,強制入會、強制收費、高收費的可能性越來越少了,普遍問題不存在了,但打擦邊球的情況依然存在。」
「比如有些評獎,按說國家是規定了政府部門不允許給行業獎項背書的,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某些政府部門早期為一些獎項發了背書的文件,之後不去發文終止,大家就形成慣性,一直以為這是某某政府部門的獎。」該業內人士舉例稱,「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肯定就拼命地去拿這個獎。在規範情況下,這當然是沒有收費的,但收費會換一種方式進行。當大家都去爭這個東西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存在尋租的可能。國家不允許為獎項站臺,但一些部委沒有貫徹執行,這是違背了國家的大政方針的。」
長效監管
根據《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取消違法違規收費。對於行業協會商會強制入會、強制收費,利用法定職責和行政機關委託、授權事項違規收費,通過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或者職業資格認定違規收費等行為,要立即全面清理取消,並限期退還違法違規所得。
同時,提升收費規範性和透明度,進一步完善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標準和規範,並建立健全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強化源頭治理。
北京知誠社會組織眾扶發展促進會會長任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通知》的發布,一個背景是,目前行業協會商會本身也很困難,怕大家在這個困難時期存在僥倖心理,有一個警示和告誡的作用;另外,企業處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通知》能夠要求和強制行業協會組織不要給企業增加額外的負擔和支出。
在他看來,由於相關部門在企業收費方面要求一直很嚴格,協會高收費亂收費的情況非常少見。問題主要出在準社會組織或假社會組織。「社會組織成立必須有服務內容和服務目標,所謂的準的、假的社會組織就是以盈利為目的,不是為了承擔社會組織的職能。它們是打著社會組織的名義去收費。」
他建議,要更充分地披露假社會組織,同時,企業也可以上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網進行查詢。
任壯同時認為企業應當避免僥倖心理。「所謂的高收費,最核心的原因是企業希望通過多交錢得到不同的服務或利益,一定覺得有值得他交費的因素。所以企業不要有僥倖心理,期待不同於市場規則的服務,這是最重要的。」
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高收費和尋租不是正常的服務,權力尋租是個別企業取得競爭優勢,通過不正當的方式取得服務,是投機取巧。而正常的行業服務是為整個行業而不是某個個別企業的權益服務,是要服務於行業健康長遠發展,凝聚行業智慧,增強行業競爭力,維護行業合理權益。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負責人陳志江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嚴查嚴懲違規收費行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依託全國12315平臺,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對亂收費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企業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要予以公開曝光,以儆效尤。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呂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