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源流兩岸蕭氏衍脈及宗祠淵源

2021-02-19 蘭陵會

 提示:點擊上方"蘭陵會" ↑ 免費入會並訂閱本號內容


蕭姓由來及淵源沿革

蕭姓由來始於春秋時代,叔大心,春秋時代功封於蕭,邑為姓,食採地徐州蕭縣世。其祖先漢相國酇侯蕭何,遠古時期其後裔從北方南遷南蘭陵(今江蘇),一支遷往湖南長沙、江西泰和、廣東梅縣、福建漳州、南靖等地,明末清初開始有蕭姓遷往臺灣;一支遷往福建長樂、莆田、泉州和臺灣金門等地。遷徒臺灣蕭姓以福建、廣東兩大主流為主,迄今已有三百年。

唐末,蕭曦隨王審知之閩,其裔孫蕭時中於宋朝入漳。蕭氏進漳州入南靖始祖有蕭曦、蕭燧兩支系。經考證,千八郎公為東山(鬥山)、湧山、書山、河幹蕭氏的共同祖先;國梁公之孫淮公是龍山井尾的祖先,兩大支系均是蕭詧後裔。南靖與臺灣蕭氏同宗,明末清初開始有蕭氏族人遷往臺灣,以書山派、鬥山派、湧山派為多。南靖蕭氏開基祖分為三派下:滿泰公:肇基書洋內坑,為東山同(鬥山)派始祖;奮公:肇基書洋外坑,為書山派始祖;孟容公:肇基金山鎮霞湧(下湧),為湧山派始祖。另據臺灣桃園保存的史料記載,桃源縣龍潭鄉銅鑼圈一代,另有一支蕭氏,為開基祖知母六後裔,人數較少。

蕭氏在臺灣分布較多縣市依序為:彰化縣、嘉義縣、高雄縣、桃園縣、臺北市、臺中市,鄉鎮市區為:彰化社頭、田中、嘉義布袋、三重市等。

目前在臺灣蕭姓宗親人口有16萬多人,排列第三十位,在臺灣人口中每132人就有一位蕭姓,其人口主要居住分布在彰化縣、臺北市、臺北縣、基隆市、宜蘭縣、桃源縣、新竹縣、苗慄縣、臺中市、臺中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等21個縣市。臺灣蕭氏宗親聚居最多在彰化縣田中鎮和社頭鄉,他們的祖先系來自南靖縣書洋鎮、金山鎮、為蕭時中狀元的後代。

南靖蕭氏主要分布有:

書洋鎮:田中、內坑村、赤州村茶坑、鐘山、天嶺溪、樓仔、大樓、龍口、下田村庵背、上田村蕃寮、茅坪社。

船場鎮:西坑村洋治、下嶺村下村、甘芳村、集星術中村社。

南坑鎮:南高村、南坑村紅樓。

山城鎮:中山居委會、六安村長安社。

靖城鎮:散居蘭陵居委會。

豐田鎮:鳳安村天鑑、保林村橫山社。

龍山鎮:龍山村、東愛村、西山村、寶鬥村、豐來村、南坪村。

金山鎮:霞(下)湧村、上湧、河墘村蕭厝社。

古語說:「萬變不離其宗」。譜牒對接,尋根謁祖,千百年來中國人不離不棄的情結。兩岸蕭氏在族譜的對接上不惜餘力,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經過近幾年來的編輯,已形成系統的蕭氏族譜,南靖縣「三蕭」即:書山派蕭氏、鬥山派蕭氏、湧山派媒蕭氏族譜,有了比較完整的敘述,目前都已印製成譜冊,為海峽兩岸蕭氏宗親及蕭氏後人留下了一筆初來寶貴財富。

兩岸蕭氏宗祠淵源及分布

南靖蕭氏宗祠主要分布在三個鎮,具體名稱如下:

書洋鎮:芳遠堂(大宗)、書山祠、東山祠(鬥山祠)、詩禮堂、崇寶祠、鳳儀堂、鳳雞堂、幹源祠、龍山祠、金山祠、現龍祠、紹寶祠、書翰祠、龍潭祠、深丘祠等;

龍山鎮:鳳安樓;

金山鎮:詩禮堂(大宗)、四美堂、孟容祠、南興堂、時忠堂、興美堂、源美堂、昌美堂、錦昌堂、順德堂、積善堂、明德堂、湧山堂、振美堂、恆德堂、纘美堂、邦炳祠。

書洋宗祠派下宗人口分布情況:

芳遠堂(奉祀:蕭積玉祖,時中長子);追芳堂(奉祀:蕭積寶祖,時中三子),其派系派下,在漳州市新華東路,步文區後店村十都社等地,近1000人。

四美堂(湧山祠:臺灣孟容公祠:奉祀孟容祖,湧山肇基祖),在南靖金山鎮霞湧村,500多人;河墘村有200多人;龍山鎮東愛村下坑社有280多人。

書山祠(奉祀奮祖,書山肇基祖),在書洋鎮山下,船場鎮西坑村洋治社有1000多人;集星村中村社有100多人。

東山祠(奉祀滿泰祖,臺灣鬥山肇基祖)在書洋內坑,船場鎮下芩有200多人;甘芳村芩社有50多人,西坑村下裝社有30多人。

書山、東山(鬥山)混居的有:書洋鎮赤州村有近900人;田中村有1300多人;書洋有1600多人;下田治村有120多人。

幹源祠(書山長房四世祖:團光祖),在書洋書山祠旁。

深坵祠(奉祀書山六世祖長房:仕鼎祖),在書洋鎮田中村。

龍潭祠(奉祀:書山四世祖次房:團欽祖),在書洋鎮田中村上坪厝。

現龍祠(奉祀書山三世祖長房:伯海祖),在書洋鎮田中村後厝。

以上5--8為書山派下有關宗祠。芳遠堂、追遠堂為他們的共有大公。

與東山祠有關的宗祠如下:

利亨祠(奉祀東山三世祖長房:顯宗祖),在書洋鎮內坑。

中央祠、金山祠(奉祀東山三世祖次房:顯隆祖及其長子永蒼祖、次子永繁祖),在書洋氣鎮內坑。興文堂(奉祀東山三世祖三房:顯榮祖),在書洋內坑。

至東山三世祖四房:顯盛祖,移居船場鎮。

臺灣蕭氏聚居較多的地方是彰化縣社頭鄉,該鄉位於彰化縣八卦山麓西側,面積36.15平方公裡,有24個村。截止2005年8月,全鄉有11639戶,總人口45601人。社頭的蕭姓宗族均來自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的書洋鄉。在社頭鄉有一句民間流傳語:」社頭蕭一半,鹿港施了了「,原因是社頭鄉早期蕭生人家就佔據了全鄉大半人口,就如鹿港施姓一樣。蕭姓為社頭鄉的大姓,為緬懷祖先,各支宗親均建有祠堂以供後世子孫祭祀及慎終追遠。現在境內有蕭氏家廟、蕭氏祠堂、龍山祠、鬥山祠等多座祠堂及家廟。

位於社頭鄉民生路上的蕭氏祠堂,門楣上題著「祖德流芳」的匾額,祠堂內則有「武魁」的匾額,祠堂外也有武舉人的旗杆及夾杆石,可惜皆已斑駁,循跡踏訪,隱約可見昔日的風光。

蕭氏家廟位於中山路上元村加油站旁小巷內,保存基本完好。家廟內神龕上方有「芳遠堂」三字,在房梁上還懸掛有「永昭令德」,「積厚流光」的匾額。宗祠內奉祀蕭積玉公,蕭氏積玉公是蕭氏始祖下第六十七代,也是書山派第一世祖奮祖、鬥山派第一世滿泰祖、湧山派第一恭祖的祖父,因些蕭家後代子孫均稱此宗廟為大宗祖廟。該廟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810年),於1922年改建。

在平和小區有一個半月池,原本屬於蕭氏宗祠,佔地約三分,位於蕭氏古厝正前方,不遠處有一片樹林和菜地。半月池現在憶成為一座可以休閒嬉戲的生態池。

臺灣蕭氏宗祠主要分布在五個縣市,具體有:

彰化縣:社頭鄉社頭村「芳遠堂」,田中鎮頂潭裡「書山祠」;社頭鄉埤鬥村「鬥山堂」;社頭鄉南雅村「車田祠」;社頭鄉舊社頭「深丘祠」;社頭鄉埤鬥村「龍山祠」;社頭鄉裡仁村「團武公祠」。

南投縣:南投市仁美裡「南興祠」。

嘉義縣:布袋鎮岑海裡「岑兜廟武聖殿」;布袋鎮振寮裡「蕭府大帝殿」;

嘉義市:北社尾「孟容公祠」;嘉義市竹圍裡「湧山堂」。

屏東市:崇蘭裡「維天公祠」等。

蕭氏宗祠建築風格及變遷

南靖蕭氏宗祠與臺灣蕭氏宗祠相比,歷史久遠,多保留原始風貌,古樸韻味比較濃厚。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興建宗祠都是就地選材,而且在材質上是精挑細選,有的歷經上百年洗禮,還保持完好;選址上講究風水,以此希望族人能世代顯赫;在建築上一般是依山而建,多為土木或磚木結構,有的宗祠的大門旁放著一對石鼓;牆面的下半部多為平整的條石砌成;房頂蓋以青瓦,有的前後迭層;宗祠主廳堂往往在裝飾上比較考究,精細的木雕隨處可以看到,有的宗祠內彩雕也比比皆是。有的宗祠主廳堂兩邊並排有兩座護厝,之間留有門道,互為相通,形成一座類似四合院的組群院落。有的為單一建築,規模較小。每座宗祠基本上都設有天井,在許多的宗祠前,還可以看到建有半圓形或方形的泮池,有條件的宗祠還依著山坡留有半圓形的草坪(俗稱「伸手」),草坪後的山坡養護著成片的風水林。

書洋鎮蕭氏大宗祠芳遠堂,是蕭姓入漳大宗祠,奉祀始祖鬧春字璞夾公妣陳氏,二世十四郎公妣氏。芳遠堂一七四四年興建,宗祠位於坪頂峰,現書洋鎮市場中心。坐未朝醜,佔地三畝多,建築為古典式磚木結構。芳遠堂一共有三座:一座在漳州市內洋魯巷西南段,佔地面積一百零五平方米;一座在書洋鎮區中心;另一座在臺灣彰化縣社頭鄉社頭村草埤巷。同是奉祀蕭子玉。

湧山派蕭氏宗祠「四美堂」,建在金山鎮霞湧村(下湧)祥寶寨村邊的一座小山頭上。肇基祖蕭孟容,是蕭氏南靖開基祖千八郎的八世孫。於明正統十四年從金山水美進湧裡開基。原霞湧角仔內塘後建祠堂一座,後遷移在祥湧寶寨掉坪山頂再築,於萬曆十八年八月十二日入火。「四美堂」系臺灣蕭萬長先生的祖祠。

四美堂雖經風霜的摧殘,幾經重修,現在基本保存完好。現在的「四美堂」建築面積一百一十七平方米,佔地面積一千五百三十平方米。坐北向南,是一進式單堂形制建築。據村裡老人介紹,上世紀三十年代,它是一座二進式建築,後因失火燒毀改建才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二00五年「四美堂」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二00九年,又申報列入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四美堂前,山頂上秀麗的草坪圍裹著整個宗祠,而在四美堂的後面是一片風水林,茂密而翠綠。環僱四周青山綠水的風景美不勝收;居高臨下望去,對面不遠處就是現任臺灣副領導人蕭萬長先生先祖的祖墓。走近四美堂,下門外一幅對聯嵌於兩邊門柱,寫照了四美堂景象。「四外青山千古秀,美裡綠水萬年長。」入堂正廳前立柱對聯上明示了宗派的淵源:「書山衍派源流遠,湧水宗枝慶澤長。」廳堂上正中懸掛著「四美堂」的匾額,正對大門左邊懸掛著一九九七年九月,時任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蕭萬長親筆題寫的「祖德福蔭」匾額,右邊是蕭昌銅題寫的「源遠流長」。在「四美堂」前,有現任臺灣副領導人蕭萬長先生於2008年3月所立的石旗杆。

四美堂在臺灣族裔,在南投市三民裡彰南路建有一座南興祠,奉祀千八郎公;在嘉義市北社尾有孟容公祠,奉祀孟容公;在嘉義市竹圈子有湧山堂,奉祀國燕公;在南投市有邦炳公祠,奉祀邦炳公。

從一九八六年秋開始,四美堂派下後裔到祖地祭祖,以後陸續有臺灣宗親回鄉祭祖,近年來更是頻繁回來。

蕭萬長,祖籍漳州市南靖縣金山鎮下湧(霞湧)村,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2008年5月當選臺灣副領導人。其祖籍譜係為:一世孟容——二世廷熙——三世孔仲——四世仲廣——五世時澤——六世伯富——七世士梅——八世國撐——九世邦名——十世汝塾——十一世鉦——十二世元清——十三世勝官(遷臺)——十四世必定——十五世欽——十六世賢——十七世壽、萬成、萬長、萬益、萬德、萬富。

臺灣蕭氏宗祠有些是清代所建,有的在年代上要晚些,或重新修建,多以紅磚和圓木為建築材料,外觀體現出吉祥氣氛,房頂建築講究,精心裝飾,雕龍雕鳳,堂內木樑雕刻精細,著色考究,氣度不凡,但總體上還繼承了閩南建築風格。作為臺灣歷史建築,蕭氏宗祠「書山祠」和「鬥山祠」有其自己的特點。

滿泰公派下蕭姓族人,由於子孫繁衍昌盛,秉持勤勞刻苦的精神,在社頭地區經過艱辛的打拼經營,一代傳承一代,終於有了「墾地日廣,財務愈豐,田園百頃,家道鼎盛」之狀況。清嘉慶年間(公元1796至1820年),蕭姓子孫於埤鬥創建「蕭滿太公祠」,在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重建,更名為「鬥山祠」,歷經日據昭和九年的改建,1977年的修建,一直保存完好,直到1999年受到9.21大地震的破壞而坍塌,後經蕭氏宗親的努力,於2004年3月8日重建。

臺灣蕭氏鬥山祠位於埤鬥村清興路小巷內,為一座二進(落)四護式建築組群,由中央的祠堂與左右兩翼的護龍所構成的組合。左右廂房的窗子上,有兩幅對句特別醒目:「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菊花酒,冬飲白雪詩」,使整座宗祠添了幾分詩意。鬥山祠在建築時採用了傳統的抬梁式、本土穿鬥式和日式小屋三種構架相結合,形成了獨自與眾不盡相同的風格。鬥山祠的建築運用了古今結合,特色體現在以下十九篇當中:

1、風水篇,2、門廳篇,3、簷廊篇,4、天井篇,5、對聯篇,6、匾額篇,7、彩繪篇,8、正廳篇,9、小山門過水廊篇,10、護龍篇,11、屋脊篇,12、木雕篇,13、地坪篇,14、山牆篇,15、化胎篇,16、景觀篇,17、思源篇,18、祭祀篇,19、功能篇,而每一篇在建築裝飾上都十分講究。

鬥山祠在建築選址上,對風水頗有研究,該祠座落在臺灣彰化縣境內,祖祠坐東向西,背靠大武郡山,面對由南向北流的鴻門圳,頗為符合風水地理觀,水由龍邊流入,從虎邊流出,說明蕭氏先祖在建祠時就十分注重風水。在祖祠的後面遠處,常年青萃秀麗的大武郡山(清水巖觀音山),峰巒綿延,山嵐繚繞,凝聚著山川靈氣,襯託著鬥山祠。

臺灣蕭氏宗祠「書山祠」的建築模式與「鬥山祠」大體相同,但在正屋的屋頂裝飾的比較華麗,雕龍畫鳳,猶如古人頭戴鳳冠。裝飾中還雕刻了許多的人物和動物,活靈活現,豪華氣派,給宗祠增添了幾分生氣。書山祠的規模要小些,為兩護式建築群,座落在臺灣彰化縣田中鎮崁頂莊,該宗祠有悠久的歷史,被列為臺灣歷史建築。由於兩岸蕭氏宗祠較多,無法一一表述,只能從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宗祠來敘述兩岸宗祠的淵源。

充滿文化內涵的蕭氏宗祠

兩岸蕭昏黃宗祠的建築中,都可以看到留下歷史文化的痕跡,凡建有宗祠的地方,其族人聚群而居,他們團結互助,宗祠便成為族人議事和連結親情的場所,族人民風民俗文化也在這裡得以展示。在宗祠內的梁柱上都能看見雕工細膩的人物花鳥,立柱之上刻有對聯,其中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或昭示源遠流長,或藏著天地人物,或傳頌光宗耀祖,或賢書誡勉子孫,無不展現其先祖對文化知識的追崇,體現了那個時代閩南地區風格的烙印,此後所建的宗祠仍然保留著這種祠堂文化的氣息,大家可以從以下對聯中窺見一斑。

南靖縣書洋鎮蕭氏芳遠堂對聯

芳積自流蘭桂呈祥源來百年權德,

遠追則邇裳衣敬設如在一堂承歡。

書山祠對聯

廟枕書山蟠龍舞鳳開地軸,

門纏蔡水芳蘭玉樹發天葩。

詩禮堂對聯

詩存殿商在昔有宋時作頌,

禮傳微命凡我汀漳貴象賢。

金山鎮霞湧四美堂對聯

本河南從永邑先鎮漳州孟瓜瓞,

溯石灘移水美繼開湧裡紹箕裘。

在四美堂蕭氏祖墓帝,還建有一座保生大帝廟,信奉著神祗保佑蕭氏子孫平安。

臺灣的蕭氏宗祠也十分重視祠聯在宗祠中的作用,從祠堂的正門、正廳、廊簷、過水門、神龕等石柱上,都能看見。在對聯的內容上大都為三類,即:緬懷先祖、教忠敦孝、祈福徵祥。

臺灣蕭氏書山祠對聯

書院風和祖公宗德流芳遠,

山林日暖子孝孫賢世澤長。

書香永豔歷代儒芳傳萬代,

山氣長靈蟬聯甲第繼千秋。

臺灣蕭氏鬥山祠對聯

鬥首屬五行三傑居一輔西漢,

山巒迭萬嶂八友無雙坐南朝。

鬥耀宗功為冠群臣基酇縣,

山輝祖德聲施後世本河南。

考試何勞誇八葉,

承家須奉法三章。

清光緒年間,臺南羅秀惠為鬥山祠作聯

鬥宿映三臺自西漢左命以還卿相蟬聯傳八葉,

山靈開百越由南靖分支而後科名鵲起卜重光。

這同對聯直接勾勒出了宗族從何處遷徙臺灣,告訴人們鬥山蕭氏是從南靖分支而來,此聯也成為兩岸蕭氏一家的左證,堪稱對聯中的精典。祠內還有其它對聯20多幅。由於兩岸蕭氏宗祠眾多,對聯無法一一表述。

在臺灣的蕭氏宗祠中,十分注重用匾額文化來修飾,以此提高宗祠文化的品位。臺灣蕭氏鬥山祠內匾額多引用古典名句,如:「詒這東西燕翼」,出版唐文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隱喻子孫當須固守根本,謹守為人之道,慎終追遠,方能飛煌騰達。

割不斷的思鄉尋根謁祖情

人間歲月不斷流逝,蕭氏血脈依然相存。在南靖和臺灣兩地都建有相同的宗祠,而且許多宗祠名稱都一樣,奉祀同脈祖先。從南靖與臺灣奉祀同宗同祖,所建的宗祠同名來看,兩地宗親自古以來就是一家人,雖然歷經幾百年,延衍二三十代,但這種血緣的親情是無法割斷。臺灣蕭昏黃宗親回鄉尋根謁祖的活動,十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而且是南靖縣最活躍的宗親之一,每年都有臺灣蕭氏宗親回南靖謁祖,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的開放發展,蕭氏宗親組團的個數和人數有明顯的增加,每每有臺灣宗親回鄉謁祖,他們都表現出對家鄉的關心,都會為家鄉的宗親和社會事業發展捐款,盡一些綿薄之力,這種兩岸同祖同宗的親情交往,血緣紐帶作用還將會長期持續下去。

祈求神祗佑平安

蕭氏族人遷臺繁衍發展,除了把祖籍地的民風民俗帶到臺灣外,還把廟宇神祗也一同帶到了臺灣,同時帶去的還有富麗華貴的廟宇建築;人們信奉神祗,為的是祈求人丁興旺,五穀豐登,順利平安。在社頭鄉有一座協天宮(帝君廟,也叫關帝廟),就是由蕭昏黃宗親在清代時一同遷去臺灣的,由漳州府南靖縣協天上帝關聖帝君之香火帶過去延綿下來的,蕭氏族人現在仍然信奉著廟裡的神祗,這種神祗文化深深的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之中。

世界蕭氏宗親一家親

臺灣蕭氏宗親,為廣泛開展全球蕭氏宗親交流,體現團結和諧宗旨,在幾年前積極參與成立了世界蕭氏宗親總會。在臺灣蕭氏也有宗親總會,他們與大陸和世界各地其它蕭氏宗親會有著密切聯繫,結交天下蕭氏宗親。在蕭姓居住人數較多的縣市,也都相繼成立了縣市宗親分會機構,具體有: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新竹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臺南縣、高雄市、高雄縣、金門縣。


糾肖復蕭,歡迎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蘭陵會」,ID:lanlinghall,歡迎轉發並賜稿。

                       蘭陵世家    光耀中華                      

相關焦點

  • 蘭陵舊聞蕭萬長尋根與閩臺蕭氏一家親
    烏石浦的蕭氏家廟,建於明武宗正德年間(約公元1515年),復建於1988年,是一座二進中天井木、石、磚結構、具有典型閩南古建築風格的經典寺廟,與金門縣東蕭村的「蕭氏家廟」遙遙相望,已被廈門市政府列為涉臺文物保護古蹟。  彼時,面對著來自海峽兩岸的500多位蕭氏鄉親,蕭萬長一家向祖先跪拜、上香,並情不自禁地用閩南話說出:「兩岸一家親,宗親親上親。」
  • 蘭陵兩岸|良性交接 薪火相傳:臺灣蕭氏宗親總會第九屆交接典禮與祭祖大典舉行,百位大陸蕭氏宗親前往臺灣觀禮道賀!
    蘭陵臺灣|繼往開來:臺灣蕭氏宗親總會舉辦領導才能研習營蕭文龍說,新接任的蕭崇湖總會長是一位肯乾熱情務實的領導者,相信在他的帶領下,總會一定會更加彭勃發展。本次典禮上,蕭氏郡望山東▪蘭陵以十二屆環球蕭氏宗親懇親大會的看板發出了2020年環球蕭氏盛會的預告,引人注目。
  • 蘭陵源流|尋根問祖:重慶蕭氏字輩集錦
    不知道和你們有沒有淵源10、龍武(2839613340) 我們的字派是:緒譜彰仁孝,傳家學業光,敦倫崇愛敬,甲第定聯芳。我是江西龍南縣人,我也姓蕭,我們蕭姓在這裡是大姓,我們的宗祠是蘭陵堂大宗祠,是從福建遷來江西的。我是蕭建勳。我們的輩分是/修齊從正大,茂德顯名揚。我是茂字輩,電話是15570016905。
  • 蘭陵新聞慶祝「蕭萬長印記館」設立暨「蕭氏文物館」落成大典在彰化縣舉行
    蕭萬長副總統於退休後,陸續將自己於從政期間相關的文物典籍,海內外贈送品,分別贈送給嘉義大學成立蕭萬長文物館,臺北科技大學成立老蕭書房,臺灣蕭氏宗親總會成立蕭萬長印記館(設置在彰化縣社頭鄉鬥山祠)。2016年7月28日,蕭萬長印記館成立,來自臺灣、大陸、香港等地蕭氏宗親兩百多人,頂著35度高溫,踴躍參加設立大會,萬長宗長於十一點鐘先進行祭祖儀式後,在宗親們見證下主持三大宗祠( 鬥山祠、書山祠、深坵祠 )贈匾典禮、蕭萬長印記館及蕭氏文物館揭牌大典
  • 中華蕭氏|燦爛輝煌的中華蕭氏與蕭氏文化
    大心公生於公元前772年,蕭何公生於公元前257年,兩人相差515年,按慣例30年一世,正好16代。所以,經比較各種譜諜記載後,擬採用其中大家認為可信的16世說。古代家(族)譜封面或扉頁上刻「河南堂(郡)」,今家(族)譜上也刻有此標記,表示自這支蕭氏出自古代河南郡。如江西進賢縣《河南郡蕭氏家譜》.福建武平縣《河南郡蕭氏族諧》,湖南益陽《蕭氏七修家譜》扉頁上均有「河南堂"3個大字等。蘭陵堂:蘭陵郡、南蘭陵為蕭氏主要郡望,後世子孫便以「蘭陵堂」為堂號。福建省晉江蕭氏大戶,大門匾均書有「蘭陵衍派」字樣。
  • 身為蕭家人,你知道我們為何用「蘭陵」代指蕭氏嗎?
    蘭陵,也稱「蘭陵」,中國古代名邑,據傳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蘭花)」為聖王之香,陵為高地,所以蘭陵也有「聖地」的寓意。那麼蘭陵與蕭氏有什麼聯繫?「蘭陵」為何能代指蕭氏呢?今天,小編就與各位宗親一起揭秘蘭陵與蕭氏的淵源.
  • 熱烈祝賀|虎溪蕭氏祖居承恩堂宗祠重光大典
    |湖北蕭氏文化苑落成典禮盛大舉行     虎溪蕭氏祖居承恩堂宗祠重光大典竣工適逢天施甘露承恩堂下代代枝繁葉茂慶典正值地呈瑞祥文志後裔房房虎躍龍驤      2021年元月1日虎溪蕭氏(居莘公)祖居承恩堂宗祠竣工慶典
  • 蘭陵湖北|金色洪湖源流長:洪湖蕭氏龍甲祠頒譜慶典盛大舉行
    在秋雨淅瀝瀝中,10月4-5日,湖北蕭氏宗親會暨洪湖蕭氏文化研究會在以「洪湖赤衛隊」而知名的水鄉洪湖,分別召開了三個主題的會議,將以三個篇章予以介紹,一觀湖北蕭氏除「疫」之後一以貫之的「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風尚,引領蕭氏文化發展的新紀元!
  • 虎溪蕭氏總祠孝至堂竣工慶典(修正版)
    帝王將相、世家蘭陵;相國門第、萬古美名;仕宦輩出、可敬可欽。榮祖耀宗、光顯門庭;源遠流長、子繼孫承;光前裕後、全族永興。枝繁葉茂、後嗣衍慶;瓜瓞綿綿、人文濟齊;碩博挺秀、萬代名揚。二,總祠重建 運籌資金該祠為鋼筋混泥土磚結構,分前中後三進,佔地面積868平米,滴水面積918平米,膳房80餘平米,總造價為166萬元,祖居承恩堂捐資70萬元,其餘由虎溪蕭氏居莘公位下派衍各省地(市)縣(區)各堂按鴻丁每人30元集資,捐款自願的方式籌資重建。
  • 蕭氏源流|蕭江氏
    蕭氏在中國歷史上顯赫輝煌,三千多年來,先後出過帝王、名臣大將。據《蘭陵蕭氏二書》記載,蕭江氏乃西漢初宰相蕭何的後裔。蕭何之後傳至南北朝時,創建了齊、梁王朝。梁開國君主蕭衍稱高祖武帝。江灣的蕭江氏乃是高祖武帝的長子即昭明太子蕭統之後嗣。到了唐代,這一派中的蕭瑀、蕭嵩、蕭華、蕭復、蕭俛、蕭仿、蕭寊、蕭遘相繼出任宰相,史稱唐朝蕭氏「八葉宰相」。這在中國歷史是是鮮見的。
  • 蘭陵家話|說說蕭氏的「正統論」
    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我九百多萬蕭氏宗親裡,竟然還有了新的「正統論」。今年九月份之第11屆環球蕭氏懇親大會(印尼舉辦)以後,到期未退的現任會長蕭正滔和合規的候任會長蕭寶忠之間的矛盾逐步升級,發展到由個人矛盾裹挾整個中華蕭氏內訌的程度,這個升級過程中,雙方都是在不理智的情況下作出一系列的不理智的動作。
  • 蕭氏家族簡介
    而春秋時期的蕭國則是蕭姓最重要一個起源,後世蕭氏大多以此蕭國首位國君蕭叔大心為蕭氏始祖;另外,亦有少數民族改姓或賜姓為蕭氏,例如遼代的後族蕭氏。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源流一源於嬴姓,出自遠古部落首領柏裔的後裔在蕭邑作大夫,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遠古時期,有一嬴姓氏族部落,其首領叫柏翳。
  • 兩岸蕭氏一家親|貴州蕭氏宗親代表赴臺參加宗親會
    >       兩岸一家親   蕭氏心連心 貴州蕭氏宗親代表赴臺參加宗親會  應臺灣蕭氏宗親總會邀請,受貴州蕭氏宗親籌委會會長蕭宇委託,以蕭均安為團長的貴州代表團十餘名宗親赴臺參加臺灣第九屆蕭氏宗親總會第一次大會暨交接慶典
  • 蘭陵湖廣|湘鄂走親:兩省或中三省蕭氏宗親文化交流活動將步入常態化
    本席建言以紀念旗形式向來訪各宗親會致意留念的提議被採納,分別由湖北蕭氏宗親會第二屆會長蕭海濤宗長、湖北民俗書畫大家兼蘭陵書院榮譽院長蕭繼石宗長、湖北蕭氏宗親會執行會長蕭述文宗長分別贈送錦旗一面:宗誼長存,天下一家。
  • 蕭氏名門—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冠福蕭氏
    1、世系源流—江西蕭氏淵源論2、族譜造假的剋星——DNA族譜3、蕭氏文化|圖解蕭氏家族文化
  • 蘭陵瞭望|七七事變80周年祭:抗戰蕭氏英雄譜
    (1937年7月17日蔣中正廬山談話)全民抗戰,蘭陵蕭氏,淳良之後,概莫能外。這裡特別編輯一組蕭氏抗戰英烈,以示祭奠。還有無數的英烈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理應讓無數後人銘記,為民族救亡圖存而起的英靈們安息.
  • 蘭陵蕭氏文化園
    蘭陵蕭氏文化園位於蘭陵鎮北2公裡小仲村和大王莊兩村中間地帶,總面積5萬㎡;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3.4萬㎡,其中蕭氏大宗祠工程1萬㎡,門前廣場綠化1.2萬㎡,道路建設1.2萬㎡;二期工程計劃面積1.6萬㎡,位於宗祠墓地東側,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00米;一期工程蕭氏大宗祠已經完成蕭望之墓地保護,主殿「蘭陵堂」、東西配殿「望聖殿」、「國政殿」及庖房、庭院、大門、牌坊、綠地等設施設施
  • 第143期:蘭陵詩社向全國人民拜年啦!
    《蘭陵流韻》序蕭曉陽蘭陵郡望,蕭氏淵源,名揚聖地,族衍宏流。
  • 中國最大宗祠 蘭陵蕭氏文化園
    中國最大宗祠 蘭陵蕭氏文化園本文來源於網絡蕭氏文化園位於蘭陵鎮小仲村西南500米處,在這裡長眠的是西漢著名大臣,一代儒學宗師,蕭望之。自2010年以來,投資近2300萬元,修建了蕭氏文化園。蕭萬長先生題寫的「蘭陵堂」牌匾,已高懸在蘭陵蕭氏大宗祠主殿,這是蘭陵蕭氏的郡望堂號,每逢重要節日,都有蕭氏族人趕來,供奉香火,祭祀先祖。
  • 蘭陵蕭氏文化園——見證蕭氏榮耀與文化
    蘭陵蕭氏文化園位於蘭陵鎮北2公裡小仲村和大王莊兩村中間地帶,總面積5萬㎡;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3.4萬㎡,其中蕭氏大宗祠工程1萬㎡,門前廣場綠化1.2萬㎡,道路建設1.2萬㎡;二期工程計劃面積1.6萬㎡,位於宗祠墓地東側,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00米;一期工程蕭氏大宗祠已經完成蕭望之墓地保護,主殿「蘭陵堂」、東西配殿「望聖殿」、「國政殿」及庖房、庭院、大門、牌坊、綠地等設施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