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雪加標準」系列文章之二。
電子菸一度成為風口,某種意義上是佔到了「標準紅利」:安全與品質的紅線模糊不清,投機者自有辦法從產品中摳出縮水、減配的空間,將行業拖入無止境的價格戰,最終劣幣驅逐良幣。
作為中國電子菸的領軍品牌,雪加則走了不同路線,正是通過一份「史上最嚴企標」高唱質量之戲,明確了品牌與產業鏈之間合作共贏的規則與邊界;這是按CNAS認證要求設計實驗室為其搭建了最硬核的舞臺「。
這座「親歷」了電子菸產業起落、耗時7個月建成的實驗室,承擔著紐帶的角色:一端連接著雪加自身對於品質和安全的堅持,另一端則連接著轉型升級之中的上遊產業鏈。
「雪加標準」系列文章之一《史上最嚴格電子菸企業標準出臺,這份20米長的規範都說了什麼?》,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瀏覽。
在中國深圳光明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一座國內電子菸最硬核的實驗室於2020年3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它全程按照CNAS標準搭建,擁有者是雪加電子菸生產者——深圳雪霧科技有限公司。
「實驗室的建設過程超過了7個月,一期工程投入就超過了千萬元。」合伙人李天成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除了要去拿第三方機構認證的情況外,其它檢測可以完全通過自己的實驗室完成——包括研發項目的分析檢測等所有需要的測試項目。我們雖然是第一方的實驗室,但出具的檢測報告同樣被國家認可。」
實驗室
CNAS——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的英文縮寫,即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規定,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並授權的國家認可機構,統一負責對實驗室等相關機構的認可工作。CNAS對一個實驗室的認可是極其嚴苛的,包括其硬體設施、管理水平和技術實力。
所以被CNAS認可之後,不僅意味著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報告具備科學性與嚴謹性,能被國家相關部門和全行業所認可,進而為產品提供安全保障;更能基於大數據的支撐,作為創新的策源地推動產品迭代。
目前,在中國國內的電子菸品牌裡,擁有CNAS認證實驗室的企業是鳳毛麟角。
CNAS認證同時將為雪加電子霧化產品的國際化戰略再添一臺強勁引擎:作為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和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APLAC)的互認協議成員,CNAS的認可意味著獲得ILAC組織成員互認,出具的檢測報告可被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65個機構互認互通。這不僅大大提升了雪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更能藉助實驗室之間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將最先進的方法與經驗引入國內。
而在一個月之前——新冠疫情剛剛緩解、多數企業尚未復工之時,深圳雪霧科技有限公司便在「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備案並發布了一份名為《電子霧化器》的企業標準。
由於其中詳盡的指標與細節,以及某些環節甚至超越「國標草案」的嚴苛程度,這份長達 67頁,用A4紙列印出來後可以從7層樓拖到地上的標準,也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電子菸企標」,在行業內引起了震動。
從「最嚴企標」到「最硬核實驗室」,雪加憑什麼又一次拿下「行業之最」?
01
這間實驗室長什麼樣
在這裡,有必要先弄清楚實驗室對電子菸的價值。
小小一支電子菸,看上去結構簡單,卻是一個「跨界產品」——在專業上,涉及材料學、毒理學、生物化學以及藥物代謝動力學等多個學科,所以不僅涉及儀器設備、檢測流程、專業人才等頗為繁複的軟硬體,更涉及通風排風、集中供氣、廢氣廢液處理、給排水、強弱電、空調、消防等多種技術,以及環保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這使得絕大多數品牌對自建實驗室望而卻步。
這源於電子菸實驗室為了滿足嚴苛而繁複的檢測研發需求,需要更為完善的部門構成與實驗設備支持。
據李天成介紹,雪加目前的檢測流程包含化學與硬體性能兩大類,共六十多項具體指標,需要經過六十多道工序檢測。以化學方面為例,大多品牌有意無意無視了電子菸日常使用中長期接觸用戶口腔,材質可能發生變化滲出其他物質的情況。
打個比方,PET材質製造礦泉水瓶無功無過,但卻不能用於生產長期使用的水杯,因為其不僅不耐高溫,更會在長期使用中滲出塑化劑危害人體健康。
但在雪加的檢測標準中,對於煙彈和菸具的安全性也有明確而嚴格的標準,只有通過專業設備模擬用戶吞雲吐霧般抽吸100口之後,檢測甲醛、乙醛以及重金屬依然低於安全值的產品,才能順利走出工廠。
斯茹林電子菸吸菸機
硬體性能方面還有一項Pogo-pin壽命測試,很有代表性。所謂Pogo-pin,就是連接煙彈和煙杆的彈簧針連接器,如果把煙彈放進煙杆的「啪嗒」一聲算作一次的話,雪加的產品必須扛住在實驗設備上不停地「啪嗒」5000次還能保證正常使用,才算達到標準。按照一天一顆煙彈的重度用量,要通過雪加的檢測就必須擁有超過十年的耐久度。
而這一系列的檢測流程則需要多個部門共同配合才能實現。據了解,雪加實驗室由試劑室、評香室、調香室、合成實驗室、無機室、有機室、分析儀器室、液相色譜室、氣質聯用室、光譜室、硬體實驗室等18個區域組成。
比如,在陳設了一眾高精尖設備的實驗室中,還有一個相對「文藝」的評香室。技術人員會將煙油加密編碼,然後專業評香師通過盲測對每個口味的還原度、口感、擊喉感等方面進行多維度的打分,最終從候選名單中選出更適合消費者的口味。
陶瓷孔隙率測試儀
實驗室就像一組緊緊咬合在一起的齒輪,為了讓這些職責清晰的實驗區域高效運轉,專業的高精度設備必不可少。我們打探到,在目前已經超過千萬元的累計投入中,雪加將近七成都花在了實驗場地與設備這一類硬體投入之上。
一方面,嚴苛的標準只有更齊備的設備才能實現——
即便傳統菸草的煙霧早已在人類社會氤氳數個世紀,但除開已知的3800多種化學物質外,還有大量未知被一起吸入肺裡。相較而言,對於定位為減少菸草對於公共健康危害的電子菸而言,無疑就更需要對其中所含物質進行精確測定。
氣相質譜聯用儀
從被稱為「電子菸檢測組合拳」負責定性定量分析的GC-MSD(氣相色譜儀)和 UPLC-PDA(高效液相色譜儀),到負責模擬用戶吸菸過程的電子菸吸菸機、陶瓷測試吸菸機,再到對樣品進行處理的超聲波清洗器、離心機、震蕩器、高速分散均質機、移液器;再到對測試樣品多個維度的紅外熱像儀、密度計、粘度計、自動折光儀、電子菸綜合性能測試儀,甚至為了更好還原樣品還引入了高精度3D印表機……
粗略算下來,配備的近40種實驗設備,使得雪加實驗室不僅覆蓋到了電子菸相關檢測中大大小小的每一個環節,更能保證每一個環節的完善與全面。
以色譜儀為例,工程師向我們介紹,它被大量應用於食品藥品行業的檢測工作中,主要是對樣本做定量和定性分析。氣相色譜儀主要負責以往被外界忽略的煙氣,液相色譜儀則瞄準不容易被氣化的物質進行針對性分析,以求不放過一丁點違規添加物質。
超高效液相色譜儀
為何如此重視色譜儀的投入?因為電子菸是一種混合物,普通檢測設備根本無法對其進行全面檢測。而色譜儀則能基於各種物質不同的沸點、極性及吸附性質的差異,藉助惰性氣體將其帶入色譜柱分流,然後再信號生成色譜圖並進行分析。
打個形象的比喻,色域儀就像一塊稜鏡,無論加入了什麼稀奇古怪成分的氣體和液體,到了色譜儀之中,就像被色散成為「彩虹」的太陽光一樣乖乖現出原形,被「掰開揉碎」了之後拿著「放大鏡」仔細比對檢測。
另一方面,源自雪加對於高精尖設備近乎偏執的追求——
即便被寄予厚望,但實驗室的籌備過程依然充滿了死磕與不妥協。李天成坦言,實驗室其實預計2019年年末就能投入使用,但最終延後到了三月底,其中有大量時間都花在了進口設備的採購運輸之上。他表示:
真空乾燥機
「國產跟進口設備的差異在於精度與穩定性。比如,抽吸設備對於整個過程穩定性要求非常高;而我們開展氣體捕捉實驗也是必須通過這些機器完成的;別的設備比如一些理化性質的,甚至那些天平之類的東西,基本都是進口的。」
上面提到的氣相色譜儀和高效液相色譜儀,便來自分析儀器行業最頂尖的美國安捷倫;吸菸機則來自英國斯茹林。將安全性視為生命線,使得雪加定下了更為苛刻且繁多的檢測標準。這必然意味著,在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力求將誤差控制到極致,盡最大可能保證輸出的檢測結果準確可靠。
「我比較有信心的是,雪加實驗室在電子菸行業內是領先的。」李天成保守而又透著自信地說。雪加出臺的「最嚴電子菸企標」的主要起草部門,便是這一間「最硬核電子菸實驗室」的建設與控制團隊。正是這個團隊基於之前積累的一系列的嚴密實驗數據,才最終為行業捧出了這一份企標。
「雪加標準包括軟體和硬體。它屬於雪霧公司,但更屬於中國乃至全球的電子菸行業。」李天成說。
那份長達20米的企業標準其實不只以國標草案作為藍本和切入點,還引入了由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制定的標準作為參考。原因在於,作為成熟市場的法國,對電子菸有著更為嚴苛的規定,比如在添加物方面就有著更詳細的黑名單。歐盟目前執行的TPD也源自這份法標,相較而言國標草案目前依然有不少缺失的環節。
不客氣地講,雪加實驗室基於全球最嚴苛的標準組建,具備全球頂尖的檢測研發實力。
02
重壓之下的產物
「即使像你說的,電子菸裡使用的都是食品原料,但高溫後會產生什麼?」
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都是高懸在電子菸頭頂的「靈魂拷問」。外界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以煙油為例,定位「減害」的電子菸行業逐漸成熟,從業者早已做到將電子菸的成分與原理脫口而出;但實際上,參與霧化的實際上除了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一般縮寫「PG」)與丙三醇(Vegetable Glycerin,也稱為蔬菜甘油,一般縮寫為VG)之外,亦含有多種物質。
今天,已有超過8000種添加劑被用於電子菸的調味中,其中有一些在霧化後是否有害仍不明確。這造成了如今這樣一種局面:一些不正規的中小品牌囿於供應鏈能力本就在產品力上落於下風,而線上禁售又掐斷了他們的另一條命脈,不得不押寶新奇口味劍走偏鋒。
比如,不少小廠為了討好年輕一代的個性化追求,會為煙霧融入更加濃鬱的奶香味,這需要加入大量丁二酮,這一成分吸入人體後極有可能導致阻塞性細支氣管炎。
對於有志於基業長青的大品牌,卻是一邊面對著不按套路出牌的商業競爭,一邊面對著「小品牌作死,大品牌背鍋,全行業買單」的雙輸局面。所以,作為行業進一步規範化的抓手,品牌自有實驗室便在於為上述的這樣一個問題找到答案。
硬體研發實驗室
「沒有實驗室,相當於上戰場打仗沒有槍。」李天成說。
雪加自建實驗室既不是行業風向與社會輿論壓力下的隨機應變,也不是如大富翁遊戲一般手握資本之後便開始一擲千金討資本市場歡心,而是從品牌誕生之初便和布局產品研發一起,被寫到了雪加成長的路線圖之中。
FORM3D 印表機
在3月30日投入使用的這間實驗室之前,雪加其實早已有了一個實驗室,只是規模相對較小。面對雪加嚴苛的檢測標準,擴大實驗室規模,提升其專業實力已是箭在弦上。
更加準確地說,這是雪加對實驗室的一次升級。
2019年10月底,雪加與深圳市光明區政府達成了一項戰略合作協議,作為當地引進的重點產業項目,雪加品牌母公司雪霧公司會於2019年底將總部搬遷到光明區,而光明區政府則會積極支持雪霧科技在當地的發展,這才使得早已提上日程的升級計劃得以落地。
雪加之所以能與光明區牽手,打動後者的遠不是將行政辦公部分搬遷,而是將在這座發展中的生態型高新技術產業新城,落地佔地近4000平米的全新研發中心。
這座研發中心一方面將承擔雪加未來的基礎材料研究等服務於新品的研發工作,為當地吸納大量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本文提到的這一間建成後可能是行業內最大、功能最全面、設備精度最高的CNAS標準實驗室,提升當地競爭生態型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的綜合實力。所以,雪加實驗室與其他品牌與代工廠共同投資組建實驗室一開始就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有機前處理室
簡而言之,這一間實驗室像是一支點燃產業升級的火炬,需要它的不只是雪加,更有專注打造生態型高新技術產業的深圳光明區。
綜觀整個實驗室的籌備過程,可以說穿越了電子菸的潮起潮落。從眾多資本追逐的風口,到美國電子菸背鍋事件的發生,到「線上敦促下架」後的行業洗牌,再到疫情暴發行業承壓……每一天延後,都意味著壓力又增加了一分。眾多大牌退出市場,但雪加從未猶豫。
「前期選址與設計方案多輪溝通就各自花去了一個多月,哪怕疫情期間堅持施工也花去了4個月時間,這使得實驗室從籌備到投入使用依然花去了7個多月時間。」李天成還提到了這樣的細節:「在我們急需使用GC-MSD儀器的時候,剛好遇到香港暴力事件,儀器遲遲不能運輸,後來經過和廠商的持續反覆溝通,儀器不經香港,直接送往上海,再轉到我們手中。」
粘度儀
而雪加對於安全性與品質近乎偏執的追求,還體現在實驗室團隊的搭建上。李天成表示,在超過千萬的一期總投入中,近三成都花在了聘請專業操作人員並對其進行專業培訓。
「針對一些比較初級的工程師,我們會把他們引入專業培訓,產生了其中的一部分費用;另外,實驗設備廠商們製作的專業培訓課程,我們也會組織技術人員參加。」這位合伙人說。
在雪加的眼裡,籌備實驗室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只有企業責任與技術兩手抓才能迎上產業扶持的利好;而利好加持之下又將進一步提升品牌綜合實力,最終推動企業的飛輪。
03
雪加又為行業帶來什麼?
回到商業本質,雪加真金白銀如此巨大的投入,也使其獲得了其他品牌所不具備的優勢。最顯著的便在於產品品質把控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這體現在覆蓋更全、顆粒度更細的檢測模式。李天成表示,實驗室被定位為雪加內部所有品質判定與規格制定的最高權威機構。
「其中包括兩個指標——先驗和後驗。」他解釋,「所謂先驗,就是指所有產品在投入生產前都需要經過實驗室的檢測,在獲得合格認證以後才可以進入到量產。所謂後驗,體現在投產後的檢測環節,每個批次我們都會去做相應的檢測。如果不達標,我們會馬上通知代工廠對這些批次產品進行隔離;如果確認存在問題,我們會派人去代工廠監督將其銷毀。」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個靈敏的轉身。因為送到第三方實驗室外檢,有些項目可能需要一兩個星期才能給結果。而自建實驗室處理流程會很快,幾天之後這個結果就可以出來。一個重要的背景是,雪加實驗室設計之初便是基於國家CNAS標準,按照規定在6個月的試運營之後便能出具被國家認可的檢測結果;另一方面,則是為反映市場需求打造了一條更暢通的渠道。
2020年4月18日,雪加實驗室所在大樓外景燈光秀
據了解,雪加內部搭建了專門的調研團隊,負責針對性研究消費者需求並給出消費行為數據分析與專業意見;而雪加實驗室則能針對口味、霧化方式、產品可靠性等一系列關乎體驗的因素進行深入研究。
這就類似於如今網際網路行業熱門的「大中臺,小前臺」的概念。兩端的高效協作,無疑能更快地針對市場趨勢做出反應,提供體驗更好的產品。
但雪加的野心不止於自身——他們希望以實驗室作為「技術引擎」,推動全行業研發、量產、製造水準的整體提升。
除了為產品品質再上一道保險之外,雪加實驗室還有另一個重要職能:基礎技術與新口味的研發。比如基礎技術層面,最近便已經開始了陶瓷、抗菌等可以用到電子菸之中的新材料的研發;後者,則已經開始推進與代工煙油廠的合作項目。
站在產業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大有裨益。
實際上,大量代工廠的起家或是跨界的起點都源於電子行業,這一點從代工廠企業標準中大量直接引用電子產品標準亦能看出。往前追溯,從智慧型手機、3C配件等領域跨界進入電子菸的玩家不勝枚舉。
這使其研發製造的出發點更多站在電子產品的角度,基於製造效率與成本的角度考慮。但電子菸的特殊之處在於,大量材料是必須達到食品級的:長期與嘴唇接觸的部分材質是否會發生變化,重金屬是否可能超標,煙氣中是否甲醛超標等。
雪加實驗室的出現,不僅將以往壓在供應鏈的研發重擔分了過來,更像是一座橋梁為產業上遊引入了更多更好的供應商,憑藉更加安全、體驗更好的產品為市場引入了一個坐標系,引導消費者在對比之中形成產品體驗的感知,進而在口碑驅動之中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氛圍。
從多方查詢不難發現,電子菸國標的制定工作實際上是菸草體系主導、電子菸代工廠參與的局面。過去兩年掀起這一輪電子菸熱潮的品牌方,卻基本沒有話語權。
李天成對此表示擔憂:「對於代工廠而言,更需要平衡不同品牌對於品質各自不同的需求,成本、效率等因素都需要考慮在其中;而我們是更希望能夠把即將到來的國標推到一個儘可能嚴格,同時又可以被實現的狀態。我們直接接觸消費者,更清楚消費者擔心和關心什麼;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更希望能夠去推動這個行業更良性地發展。」
對於在中國消費市場依舊稚嫩的電子菸而言,雪加像是一條鯰魚,正為當下的全行業注入活力。雪加實驗室負責人還透露了一個細節,目前投入已經超千萬的實驗室並不是完全形態。它在設計之初便考慮到了後期擴容的可能性,公司內部對其預算也是「無上限」的。
04
雪加標準
「最硬核實驗室」搭臺
「最嚴企標」唱戲
從「最嚴企標」到「最硬核實驗室」,為什麼雪加又一次爭得了「行業之最」?
「雪加的使命和願景,是通過先進的科技以及優秀的產品為我們的用戶帶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從雪加品牌誕生之初,實驗室和產品研發就一直在我們的路線圖中。」李天成表示。
雪加研發總監正與同事討論新口味煙油反饋的數據
「在電子菸行業裡,有『一硬兩軟』三個最重要的要素。」他為我們總結,「一硬」,指的是硬體,尤其是霧化彈的設計研發;它決定了產品是否能方便、安全可靠地使用。而所謂「兩軟」,之一,指的是煙油,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口味,以及如何與霧化設備更好地配合;之二,則指的是品牌的「軟實力」——供應鏈的管理,它決定了品牌能否在可控成本之內,穩定持續地製造出品質優異的產品。
換言之,U盤大小的一支電子菸,背後牽涉的卻是一整個複雜的系統。
電池分容櫃
全球95%以上電子菸都由深圳生產。背靠珠三角供應網絡,小到吸嘴、導管、霧化芯、煙杆、電池等各種零部件,大到煙油調製、成品組裝都能找到成熟且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所以,電子菸在絕大多數的媒體語境之中,往往被打上了「低門檻」的標籤。這某種程度上摻雜了對於珠三角供應鏈與製造水準的自豪,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電子菸行業過去的野蠻生長:
張瑞敏有一個說法,「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就道出了紅利在商業中的價值。所謂紅利,就是用戶、科技等基礎要素的變化造成短暫的供需失衡後,通過順勢佔領市場形成優勢。
而電子菸產業之發達,某種意義上便是佔到了「標準紅利」:安全與品質的紅線模糊不清,投機者自有辦法從產品中摳出縮水減配的空間,將行業拖入無止境的價格戰,最終劣幣驅逐良幣。
這解釋了為何雪加又一次衝到了行業前面:標準是一方「臺」,但光有「臺」卻不見得能唱好這齣「戲」。一來,什麼「角兒」上什麼臺,自有規矩;二來,也只有腕夠大的角兒,才撐得起一方大舞臺。
而雪加的路線,正是先通過一份「最嚴企標」搭起了臺,明確了與產業鏈之間合作共贏的規則與邊界;再讓技術層面具備專業性優勢的「最硬核實驗室」登臺一同「唱戲」。
國內產業鏈與品牌之間,還處於互相打磨和適配的階段。一方面,歐美與國內市場存在長達數年發展差距,更穿越了大煙霧到小煙的產品換代,沉澱下來的大量解決方案亦亟待適應行業轉型。
而更重要的一方面,長期服務於外貿,使得供應鏈對於很多產品維度的管控其實相對粗放;但面對國內電子菸市場的迅速成長,不得不直接照搬或小修小補歐美品牌的測試標準,以儘可能滿足國內市場的剛需。
幾乎所有品牌都在強調自身的研發實力,但據我們了解這其實更像是一種營銷話術。最典型的合作模式其實是:品牌帶著產品需求來到代工廠,代工廠則召集一眾供應商坐在一起,各家輪流介紹帶來的解決方案,最終「拼」出一款產品。
為何是這一供應鏈主導的模式,一位業內人士向我們總結了兩點原因:「第一,這一行幹了十多年,什麼原料能製成香精,哪些香精能調配出什麼口味,煙油廠早已積累了大量經驗;第二,即便是同一款煙油,搭配不同的霧化芯,在不同的溫度下口味也是千差萬別。」
簡單來說,看準了「輕資產」這一特點入場的品牌,根本沒有創新的實力。
李天成向我們坦言:「原來代工廠的這些口味的煙油,很多都是大煙霧時代的一些產品,其中很多DIY的東西,我可以調整我自己的設備去適應油的變化;但我們現在的封閉式煙彈,給消費者的是一個整體的體驗,所以必須確保油跟我們的產品本身有極好的適配。」
即使拋開研發環節創新困局不談,在基礎的產品安全性環節亦一直被掣肘。
大多品牌都會強調以技術團隊入駐代工廠的方式,保證存在潛在風險的產品不流入市場。但這一模式實際上並不能真正保證將問題產品「掐死」在源頭。李天成在採訪中透露:
「我們以前其實也有很大一個團隊駐紮在工廠或是供應商那裡,但是問題是他手中其實並沒有專業設備可以進行檢測。那麼產品只能送去第三方實驗室外檢,這就存在兩個問題:
其一,相對來講成本會更高;另外,外檢的整個時間彈性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周期,其實是沒有辦法支撐到很多品牌方,去針對每一批產品進行針對性檢測的。」
換言之,雪加正是洞察了這背後的產業痛點所在,才有了從打造「最嚴企標」到組建「最硬核實驗室」的實現路徑。眾所周知,專業人士只有與同等甚至更高水平的專業人士協作,才能發揮出最強的實力。
所以,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行業之最」本身顯然並不是雪加想要的,而是在上遊供應鏈尚處於野蠻生長的現實,與國內市場亟待規範化、品質化的現實發生衝突後,雪加不得不「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投入大量資金打造符合高標準的體系與解決方案。
憑藉無數將天塹變為通途的奇蹟,中國「基建狂魔」的稱號贏得了全世界的認同。而從某種意義上說,雪加亦是電子菸行業的「基建狂魔」。標準也好實驗室也罷,沒有現成的,便靠著雙手埋頭苦幹,最終實現為行業豎起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