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金
在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裡,生活著一個名為"羅斯柴爾德"的家族,他們富可敵國,掌握著各大金融市場的命脈,可謂隻手遮天。傳言他們家族有著50萬億美元的財富,而想一窺秘密的人,最終也消失的悄無蹤影。
那麼,在歷史和現實中,處在巔峰和時下階段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真就如傳言所說的那般麼?今天,就讓我們一瞥這個傳奇金融世家的巔峰時刻。
一、出道即巔峰
要說這個家族諸多的傳奇故事,那麼他們的發跡時間之短便是足夠令人驚嘆了。僅僅用了兩代人的時間,該家族便在歐洲金融行業躋身前列。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家族的第一代家主——梅耶·羅斯柴爾德。
1743年,梅耶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社區內。12歲時,梅耶的父母相繼去世。為了謀生,他只身前往漢諾瓦做銀行學徒。藉此機會,他接觸到了為上流權貴提供金融服務的"宮廷猶太人"。
在當時,各國王室依賴熟悉金融的猶太人作他們的財務管家。靠著猶太人身份和學徒經歷,梅耶抱到了一個大腿——神聖羅馬帝國黑森選侯國的威廉王子。他便是日後黑森的國王威廉二世。與之早早攀上關係的梅耶,自然也就進入了黑森宮廷,負責掌管威廉二世的私人財務。藉由這層關係,他前後6次負責了黑森王室向丹麥王室的貸款。
成家之後,梅耶自然也把這些技能交給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成年後,梅耶就想著讓他們去開拓跨國分支。這當中,三子內森拔得頭籌,在英國獨自創業並站穩腳跟。隨後,梅耶便讓長子留守法蘭克福,餘下的兒子們分別去往奧地利、法國和義大利開拓事業。就這樣,羅斯柴爾德家族構建起了縱貫19世紀的金融帝國。
二、反法同盟的金主
巔峰的羅氏家族,憑藉金融實力和洞察力,順勢而為並以此獲得額外的好處。以盛傳狂賺2.3億英鎊的"滑鐵盧投機"一事來說:1800年入境時,內森只帶著2萬英鎊。在整場戰爭期間,他持有的英國國債也只給他帶來了7000英鎊的收益。但與其他人不同,他們家族將目光放在了其他地方。
戰爭期間,他們依靠為英國政府籌措貸款、為英軍提供後勤糧餉獲利。早在這之前,羅氏家族就建立起了高效的情報、郵遞系統,並用於家族內部傳遞信息和貿易。在開戰的時候,機敏的內森就聯繫還在歐陸的家人,讓他們大量收購皮草原料。在整個家族齊心合作下,當時歐洲庫存的大衣原料都被他們買走了。
後來為英軍生產軍服的廠商不得不找他們高價購入原料。隨著戰事進行,前線需要的開銷越來越大。但是英國政府沒有靠譜的途徑,將軍費匯到前線。不得以,他們又只能求助於內森。
憑藉著家族的人脈,內森出面籌措了100萬的貸款,並將這筆錢換成了能夠使用的貨幣,經由自家的郵遞網絡送到了前線。在整個第七次反法同盟作戰期間,有數千萬英鎊的資金通過他們家族之手流通。可以說,沒有羅氏家族的助力,反法同盟便難以獲勝,他們是打敗拿破崙的幕後推手。
▲拉菲莊園一角,這也是他們家族的資產
三、"第六帝國"
自此以後,羅氏家族幾乎將歐洲所有皇室、政府變成了客戶。尤其是在戰後,他們家族成為各國政府急迫尋求貸款時的第一選擇。這當中有丹麥王室、德意志的邦國、奧匈皇室……如1818年普魯士想要發行國債時,便找他們幫忙。借著家族分支銀行,他們以500萬英鎊的總額,在倫敦幫普魯士發行了這筆國債。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國家在境外發行國債,這也開啟了國家債券國際化交易的紀元。
此外,他們還是部分國家非官方的財政顧問。1890年,阿根廷爆發債務違約,不巧英國巴林銀行持有大量阿根廷首都排水公司的股份,進而導致該行出現大量壞帳。更不巧的是,此時俄國政府提出分批取走在該銀行的300萬英鎊存款。一時間,現金儲備不足的巴林銀行即將倒閉。
敏銳的羅氏家族出面聯合其他倫敦金融家作擔保,希望英國央行幹預此事。同時,他們利用自己的家族網絡,以非官方的渠道聯繫俄國政府,希望他們能延遲取款。就這樣,他們阻止了一場金融危機的爆發。
▲舊法蘭克福火車站,由羅氏家族出資修建
金融是他們最為核心的業務,但也不影響他們擴張。藉由政界影響力,羅氏家族於19世紀30年代在工、礦領域大舉擴張。
1835年,他們拿下西班牙阿爾馬登的汞礦。1845年,中標法國第一個鐵路建設合同。1873年,成為力拓礦業集團的股東。1875年,又幫助英國政府籌措資金,買下蘇伊士運河44%股份。在他們的投資下,歐洲更於19世紀60年代大致建成了泛歐鐵路網……
將近一個世紀緩慢擴張後,他們家族從單一的金融世家,發展為一個集工、礦、金融為一體的巨頭,影響著當時國際市場的黃金價格。直至今日,羅斯柴爾德家族依舊在珠寶行業佔據一席之地。
在獲得經濟地位的同時,整個家族也開始邁向政壇,向著貴族化發展。以內森的兒子萊昂內爾為代表的第三代家族成員,開始步入政壇。他靠著父親和家族的名望,成功當選議員。同期,其他不必繼承家業的家族成員,也開始向著藝術、科學領域進軍。
到19世紀中葉,他們家族已是各國上流社會的座上賓。隨著貴族化,他們家族內部的郵遞系統,也成為了各國政要的"順豐"。依靠家族網絡和希伯來語加密,這套高效且保密的系統頗受上層人士喜愛。諸如維多利亞女王、奧地利首相等人都是他們的忠實用戶。甚至於在二戰爆發前,各國政要還會借這個途徑相互交換一些重要意見。
縱觀19世紀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政商兩界的地位,後人戲稱他們為當時歐陸上繼大英帝國、德意志、法蘭西、奧匈帝國、俄國之外的"第六帝國"。不過,當時的同行更願意稱他們為"世界級的給水泵"。因為羅氏家族更多的是作為中間商,為資金持有方和需求方提供服務。
四、影響世界大戰?
當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還有巨額財富,羅氏家族也成為了各種陰謀論的主角,好比發動世界大戰、操縱美聯儲之類的。實際上,這是顛倒因果了,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選擇站在了歷史大勢的一邊,才讓他們長盛不衰。如反法同盟勝利後,他們不再下注哈布斯堡王室,而是選擇與潛在的新興政治力量接觸。當然,他們也有錯判的時候,錯過美國就是一個例子。
在南北戰爭期間,他們覺得美國沒有前途了,就選擇了退出。從那以後再未涉足美國金融市場,更遑論控制美聯儲。
而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德國亦是他們的基業所在。但二戰給他們家族造成根本性打擊:眾多家族成員遭到殺害,在德國、奧地利的家產也被充公。戰後,在東歐的資產又被東歐各國國有化……
▲美軍士兵從新天鵝堡取走文物,它們曾屬於羅氏家族,二戰時被納粹沒收
後來,如果真有一場戰爭與他們有關係,那便是中東戰爭。作為一直恪守猶太傳統的家族,他們是猶太復國主義的金主和《貝爾福宣言》最有影響力的支持者之一。最早的巴勒斯坦猶太人移居社區,就由羅氏家族贊助修建的。而那份宣言,也基本上是在他們的運作下促成的。雖然是懷揣著回歸故土的熱忱,但也不可否認以色列建國之後所帶來的戰火。
由於一直是家族化運作,他們沒有公開資產的義務。但近年來為了照顧大家的好奇心,他們也進行了公開。
根據羅斯柴爾德集團母公司2010至2011年年報,家族總資產為86.2億歐元。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他們家族銀行現在管理的資產為300億美元,年利潤在1億美元左右,遠不及某水果公司一個藍牙耳機單品的利潤規模。所以,羅氏家族的傳奇畢竟已經塵封歷史,而歷史的進程又是一個不斷「更新換代」的過程,所以大家也不必再過多神話或者恐懼這個家族了。
參考資料:1、《解密羅斯柴爾德家族》,吉喆2、《金融帝國的傳說與真相:被時代拋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李思達3、《論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處理巴林危機過程中的貢獻》,韓思遠4、《神秘的"世界第一財富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5、《羅斯柴爾德家族對現代錫安主義運動的影響》,肖文超6、《商而優則貴》,楊雪峰7、《羅斯柴爾德家族"神秘籠罩下的"金融巨鱷(上)、(下)》,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