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駐村書記」王元明:掛職不論期限 脫貧才會離村

2021-01-19 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7月1日電題:延期「駐村書記」王元明:掛職不論期限 脫貧才會離村

新華社記者楊穩璽

一年掛職期滿後,他被組織派往更加艱苦的村子;期滿後,他再次同意延期。近4年的掛職時間裡,他經歷了家庭變故,也受過「委屈」,但從未後悔。

他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第一書記王元明。他說:「掛職不論期限,脫貧才會離村。能投身到這場反貧困鬥爭的偉大決戰中,是我一生中最為驕傲的事情,我沒有辜負黨員的身份,也沒有錯過這個時代。」

(小標題)君問歸期未有期

每當親朋好友問到掛職期限時,王元明都會說:「沒有固定時間,啥時候村民脫貧致富了,啥時候組織讓我回了,我再回家。」

2015年9月,時任固原市農牧局辦公室主任的王元明被派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擔任第一書記。任職的一年多時間裡,王元明和村委會成員結合村情實際,規劃以特色冷涼蔬菜和鄉村旅遊為發展重點。2017年3月他離村時,姚磨村已建成萬畝冷涼蔬菜基地,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000多元增加到上萬元,實現了翻倍。

2017年初,王元明接到前往新莊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通知,而不久前他的獨生子才意外去世。當組織關心詢問時,他毅然表示繼續就任。

王元明說:「當時我父親和愛人心理狀態很不好,他們天天問我什麼時候回來,還經常說要一起去。但當時村裡條件有限,我又害怕顧此失彼,只能把他們託付到中衛市的妻子娘家。」

「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雖然近年來西海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部分農村的生活環境仍然艱苦,脫貧任務相對繁重,王元明等駐村第一書記的擔子也相應較重。

「君問歸期未有期。」王元明說,《夜雨寄北》裡的這句詩成了他駐村和愛人視頻時的口頭禪。

(小標題)俯身基層信於民

能否融入當地基層群眾中並取得信任,是掛職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王元明說,他兩次接到任職通知後,都會先獨自驅車前往村子走村入戶了解情況,駐村時儘量住在村裡傾聽群眾意見,盡力解決好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只有真正俯身基層,才能取信於民。」

剛到新莊村時,王元明最頭疼的日子就是下雨。他說:「當時村裡很多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坑坑窪窪寸步難行,村子附近山上還有一個垃圾處理站,一下雨臭氣四溢。村民們也很有怨氣。」

這些問題成了王元明上任伊始面臨的考驗。當時很多村民不是很信任他,私下有著「他就是來鍍金的」「給咱們解決不了啥問題」等議論。矛盾在2017年6月集中爆發,一場大雨衝毀了村口的道路,不少村民聚集到村部,希望王元明能協調項目修好村裡的路。

「剛來時村裡確實還有不少人有『等靠要』思想。當時他們圍著我要錢修路,我堅決拒絕,給大家說『咱自己的路自己修!』」隨後王元明和村幹部分頭行動,挨家挨戶找人幫忙,又借來一輛翻鬥車,大傢伙一起用了一下午時間,修好了道路。

修路一事讓王元明在村裡初步「站穩腳跟」,而垃圾站問題的妥善解決,則讓他贏得了村民更多信任。他說:「就是到處跑、到處問,最後通過完善配套設施,垃圾站再也沒有臭味了。」

(小標題)扶貧先扶志扶智

「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還不努力等啥呢?」這是王元明和村民談心時的通常結語。激發脫貧意願,提升脫貧能力,扶貧先扶志扶智,是王元明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天王書記跑到我家說,你的牛是不是丟了,快去看看。」談及王元明在村裡的工作,村民袁祖強豎起大拇指說,他來村後大力倡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並根據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制定脫貧措施,「王書記不僅認得人,還認得牛呢。」

「過去村裡來了領導,村民要錢要補助;現在來了領導,村民感謝黨的政策好。」兩年多時間,新莊村不僅實現了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不到4000元到近萬元的增長,還建起了文化廣場、辦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硬化了道路……如今農閒時,村裡打麻將鬧矛盾的少了,打球搞文藝的越來越多。

「第一書記的職責不僅僅在幫助村子物質上脫貧致富,還要讓群眾精神富足,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據王元明介紹,固原市要求所有第一書記當好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員」、脫貧富民「領航員」、基層黨建「組織員」、基層治理「助推員」、農民群眾「服務員」。

村民丁元說:「王書記村裡啥事不操心?我們小兩口拌嘴,有時都得他調解。」

2018年9月王元明和愛人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子榮。他說:「我希望孩子長大後,能為他父親的工作,為他父親能參與到這場反貧困鬥爭的偉大決戰中感到光榮。」(完)

相關焦點

  • 「第一書記」王元明來後,「脫貧菜」越長越喜人
    王元明(左)在農戶家查看牛的生長情況。 資料圖片  過去因為村裡窮,男青年最大的困惑是娶不上媳婦,而今因為發展現代農業致富路,成了外村姑娘爭相嫁過來的福地。這一切,都要感謝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借菜轉型,借菜脫貧」的路子。  2015年,王元明被寧夏固原市農牧局選派到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任第一書記。上任後,王元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姚磨村的「家底」。通過走訪,他發現姚磨村經濟發展不均衡,不同村組貧富差距較大。姚磨村二組村民因種植冷涼蔬菜,經濟收入尚可;但一組村民卻因耕地都是旱地,只能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經濟狀況不佳。
  • 王元明: 拿出「繡花」功夫鋪就致富路
    「我們村有產業夢,我要帶領全村走進富裕的新天地。」說這話的,是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  今年49歲的王元明,2005年10月從部隊退役到固原市農牧局,2019年5月被組織任命為固原市供銷社副主任。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寧夏西吉:王元明「二戰」新莊村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10日電 如果說,脫貧攻堅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硬仗,那麼幹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就是一場必須贏的攻堅之戰。不過,在王元明的身上更多了一點特例:別人是「一戰」到底,他卻是「二戰」新莊村。2017年3月,在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任第一書記的王元明,剛剛圓滿完成兩年的駐村任務,把姚磨村建成了冷涼蔬菜種植的示範村、先進村,此時卻接到了新的任務:立即赴新莊村擔任第一書記。「一戰」姚磨完美收場,「二戰」新莊又該如何開篇?
  • 內鄉縣板場鄉駐村第一書記郭盈溫:堅守駐村初心 勇擔脫貧使命
    內鄉縣板場鄉駐村第一書記郭盈溫:堅守駐村初心 勇擔脫貧使命河南經濟報記者張彤 通訊員張德勝2020年12月2日,雪後萬物蕭瑟。內鄉縣板場鄉文龍村的果園裡,洋溢著歡聲笑語。駐村第一書記郭盈溫邀請林果專家正在手把手地傳授貧困群眾冬季林果管理技術。「2016年5月,我從縣農科所到文龍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一名專業人才轉變為一名扶貧幹部,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之策和增強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居家就業的長遠之計。」郭盈溫說。
  • ...村的明天會更好丨原安順市西秀區楊武鄉猛邦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林敏
    「小吳書記,你來了,快來家。」猛邦村特困供養貧困戶陳勝格喊到。我叫吳林敏,是西秀區科協派到猛邦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在還未到猛邦村駐村任第一書記之前,我就曾到猛邦村當過脫貧攻堅突擊隊員,對猛邦村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對陳勝格也是再熟悉不過的,因為在這之前,陳勝格是我的連心包保貧困戶。每次我去陳勝格家走訪,陳勝格都親切地叫我「小吳書記」。
  • 活躍在貧困山鄉的駐村書記
    右江民族醫學院派出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繼續紮根基層,留在脫貧攻堅一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築教育基石,揚啟智之風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是涉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弄工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東亮說。2016年以來,弄工村在當地村委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改廚改廁工作取得新成效,當地苗族屯民居面貌煥然一新。據了解,弄工村現已完成通屯水泥硬化路2條、屯內道路硬化共4.5公裡,完成安全飲水提升工程3個、變電臺區改造3個、綠化項目1個、亮化工程3個,同時完成了村部改建搬遷。村容村貌,公共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 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中新網太原12月15日電 題: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郭瑜琛  「長治農信真幫實扶解民憂,集中安置持續發力樂安康」,15日,走進沁縣漳源鎮羊莊村安康苑中心,大門上的這副對聯就映入眼帘。安置戶李翠孩撩起門帘在張望,「程書記,原來是你來了,快進屋裡來。」
  • 三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金銀花情結
    原先村委會旁的一片荒地上,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的金銀花農產展銷研發服務中心拔地而起,金銀花小鎮已初具規模……5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後選派張武軍、鞠波、王敬濤接續擔任陝西國家級貧困縣蒲城縣堯山鎮閆家村駐村第一書記。
  • 「憨書記」的駐村「真經 」——谷腳鎮大谷冰村第一書記劉翔脫貧...
    「憨書記」不是真正的憨,駐村期間,劉翔積極思考和總結,感悟了不少駐村的真經,這些「真經」成了推動苗鄉群眾脫貧致富道路上的「加速器」。  真情築根基 規章強支部  「給錢給物,不如建好支部!」  作為第一書記,劉翔深知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力量,讓黨旗飄起來、黨員幹部站出來,進而幫助貧困戶、群眾動起來、富起來。因此到大谷冰村後,劉翔思考和落實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抓好支部的各項建設,在「規範」二字上下功夫。  「規章制度就是行為標準,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劉翔說。
  • 覃永科:三度駐村 決戰脫貧勇擔當
    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覃永科再次接受區民政廳的工作安排,作為扶貧工作隊員進駐西林縣,肩負旺子村、那卡村、周幫村三個村的精準扶貧工作。進駐期間,覃永科注重和村「兩委」一起帶領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參與主持召開了旺子村黨支部「三會一課」,協助那卡村駐村第一書記,做好村級臺帳中黨建臺帳。積極協助旺子村、周幫村、那卡村第一書記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協助三個貧困村做好民政系統的「一幫一聯」工作。
  • ...丨長順縣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熱水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
    2017年8月,我主動請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來到長順縣掛職縣委副書記,擔任省人民檢察院派駐長順縣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熱水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  初次在擺所鎮茅山村小學校園的調研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校內漏水的教室,坑窪的操場,臭氣燻天的旱廁,擁擠不堪的教師宿舍,還有笑容燦爛卻穿得五花八門的孩子們......從那一刻起,教育扶貧就成了我駐村期間一項最重的工作。
  • 決戰脫貧攻堅|大山深處 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接力賽
    花溪區紀委監委對口幫扶擺龍村以來,先後選派三名幹部駐村任「第一書記」。為幫助擺龍村脫貧致富,三名駐村第一書記一棒接一棒,把一腔熱血揮灑在了大山深處。區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楊磊拿到了「第一棒」。駐村後,楊磊了解到村民用電用水難的情況後,帶領駐村工作組同村支兩委一起行動,摸清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多方奔走協調資金解決了村民用水用電難的問題。
  • 中央網信辦掛職扶貧幹部、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銀廠溝村原第一書記...
    2020年11月17日上午,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召開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優秀個人表彰會。中央網信辦掛職扶貧幹部、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銀廠溝村原第一書記李冬榮獲「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稱號。
  • 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
    原標題: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工作綜述春發其華,秋收其實。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幹部灑下的辛勤汗水,化作了所轄32個行政村的華麗兌變。——過去「靠著牆根曬太陽」的貧困戶,紛紛種起了砂糖橘、百香果,學技術辦起了微型養殖場,到工廠當上了「上班族,不再「等靠要」。
  • 楊凌農高會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們
    本屆農高會D館——陝西省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展位是本次農高會的亮點之一。來自全省各個地市的駐村第一書記們紛紛攜帶本村的特色農副產品亮相農高會,藉助農高會的舞臺推薦展銷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10月22日上午,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等領導視察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布展情況,對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履職成效和幫扶成果表示讚許和肯定。
  • 左手抓防疫 右手抓脫貧——吉林駐村第一書記返崗記
    新華社長春3月23日電題:左手抓防疫 右手抓脫貧——吉林駐村第一書記返崗記新華社記者郎秋紅從正月初三開始返崗,初七全部到位,在過去的50多天裡,吉林省14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脫貧攻堅,在兩個戰場衝鋒陷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定心丸」。
  • ...初心的駐村幹部|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
    我叫陳俊,是黃果樹旅遊區工委政治部創建辦副主任,按照組織安排,自2018年擔任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近3年了。    3年來,我始終以石頭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為己任,以石頭寨村全面實現小康為目標,帶領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積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役第一線,實現了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標,推動了石頭寨村鄉村振興。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傳好駐村「接力棒」,盡銳出戰「拔...
    幫扶幹部中,除王仲德、王碧在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以外,其餘10名幹部全部在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他們一任接替一任,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關嶺縣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示範村。
  •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2020-09-25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