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郭臺銘跟馬雲徹底「分手」了。
10月22日,富士康創投發布消息,以每股310.68美元沽售63萬股阿里巴巴ADS(美國預託證券),交易額將近1.9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據了解,此次交易郭臺銘就賺了1.3億美元,也就是8.7億人民幣。而這一次交易也是清空了郭臺銘在阿里方面的所有股票,與馬雲徹底「分手」。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郭臺銘旗下的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就先後兩次出售了共350萬股的阿里股票,成交價格為6.7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5億元。而在2020年10月初,鴻海集團又賣出63萬的阿里ADS,交易金額為1.863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5億元。
如今,算上所有出售的阿里巴巴股票,郭臺銘賣了將近70億元人民幣,與自己當初在2007年為阿里投的2.716億港元相比,3年時間賺了67億,將近30倍!
不得不說,郭臺銘真是賺爆了。不過令人疑惑的是,阿里巴巴作為全球知名的大牌公司,其股票價值不言而喻,但是郭臺銘為何要選擇賣掉他,難道這個曾經的臺灣首富真的是缺錢了嗎?
郭臺銘為何清空阿里股票?
從表面上來看,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經達到了8300多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此次郭臺銘選擇在最高點套現似乎是一個明智之舉。
不過值得考慮的是,郭臺銘從2007年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開始就一直沒有動過,哪怕是阿里巴巴當初從香港退市,他也沒賣阿里的一分錢股票。而在這兩年,他居然開始大規模集中「清空」了阿里的所有股份,不由得令人懷疑,他可能是真的缺錢了。
眾所周知,郭臺銘是知名的電子設備製造商富士康集團的掌門人,而富士康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機代工廠,他不光為蘋果、小米等手機知名廠商提供代工服務,還專注於研發生產精密電氣元件、機殼、準系統等3C產品。
憑藉著富士康,郭臺銘曾經還坐上了臺灣首富的位置,雖然他現在已經跌落了榜首位置,但根據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的2020年中國臺灣地區50大富豪榜,他依然有著69億美元的身家,排行臺灣富豪榜中的第四位。
可以說郭臺銘還是不差錢的,不過由於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他的富士康集團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根據工業富聯(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工業富聯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約為負52.34億元,去年同期此數據為64.39億元。
由此可見,該企業現在正在虧損,其經營的現金收入不能抵補有關支出,所以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才為負數,所以郭臺銘現在非常需要資金來彌補這方面的損失。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郭臺銘需要資金完成其他方面的產業布局。
最近這幾年,郭臺銘一直都在進行海外布局。2017年的時候,他曾經決定斥資600億到美國建廠,而最近為了響應蘋果的號召,他又投下50億,到勞動力更加廉價的印度去建立加工廠。
不過有消息稱,郭臺銘的海外建廠之路並不順利,沒賺到錢不說,還虧了幾百億。不管傳言知否真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建造加工廠並不是一件小事,的確得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所以郭臺銘此次「清空阿里股票」之舉,很有可能是為了海外建廠之事。
然而除了海外遇挫,其實郭臺銘這幾年在國內也並不好過。
郭臺銘的新對手
雖然富士康在國內手機代工廠領域,屬於一家獨大。但是最近,郭臺銘遇到了對手,那就是立訊精密。
立訊精密也是一家手機代工廠,與富士康業務如出一轍,其在近幾年還拿到了蘋果公司的AirPods訂單,成為蘋果供應鏈中重要一員,可以說,是立訊精密「搶」了富士康的訂單。
據了解立訊精密現在是繼富士康、和碩、緯創之後的第四大蘋果代工企業。其市值現在已經達到了約4024億元,且立訊精密現在還在上升期,對富士康來說是個不小的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立訊精密的創始人曾是富士康的員工,與富士康有著很大的「淵源」。可以說立訊精密的成功,也是拜富士康「所賜」。
10月26日,有相關人士稱,為了打擊立訊精密,抑制其日益擴大的影響力,郭臺銘特意成立了相關工作組。雖然其消息真實性還無法確認,但隨著立訊精密的崛起,郭臺銘也不得不防。
再考慮最近郭臺銘「清空阿里股票」的事情,似乎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郭臺銘在「內憂外患」下,的確是比較缺錢。有了資金的注入,他不僅可以繼續國際化的產業布局,也可以加重國內市場的競爭砝碼,擺脫「內外交困」的境地。
所以總的來說,郭臺銘此次清空阿里股票,主要還是為了自己企業能有更好的發展,算是「舍小利,謀大利」。而且雖然阿里的股票非常珍貴,但現在阿里市值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大「峰值」,郭臺銘在這個時間出手,也算是利益最大化了。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