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方式,這也是敏捷開發的內核呀!

2020-12-22 簡單的大金

這篇文章來說說著名的豐田生產方式。

我們來看一下精益思想在豐田的應用,豐田生產方(TPS)式又被稱為精益生產方式。其實,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並非豐田自己起的名字,而是美國學者給起的。

關於TPS的形成不得不提的是3個人,豐田佐吉、鄉重夫和大野耐一。

豐田佐吉是Jidoka思想的創始人,Jidoka是日語,字面的意思自働化。Jidoka是一種理解機器和人之間的關係的思想,該思想提倡把人從機器中解放出來,而人不再是機器的保姆或奴隸釋放員工的智力真正參與生產中來

新鄉重夫是豐田質量的奠基人,完整而又體系的把Pokayoke思想轉換到了豐田製造中,同時他還培養了日後的一位集大成者:大野耐一。

大野耐一充分的吸收了前人的優秀思想融會貫通,開創了Heijunka生產模式,確立了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法,幫助豐田建立了一套健全穩健的運營體系。

在後來的LEC峰會的時候,John Shook將整個豐田體系TPS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一套TPS House,該「House」形象描寫了TPS/Lean Manufacturing/精益生產的邏輯。

簡單解釋下這個房子:

地基是設備可靠性( Stability=可靠性)

基礎是平穩生產( Heijunka=平準化+ Standardized work=標準化作業+ Kaizen=持續改善)

頂梁柱是及時化(Just in time)和自働化(Jidoka)。自働化是關於個人自動自發。及時化是關於團隊合作。

房頂,即最終目的,是做到產品具有最高品質,最低價格,最快交付時間。

一句話總結:TPS的目標是高質量、低成本的快速響應;是通過兩個支柱達成的:一個是準時化,一個是自動化。這兩大支柱需要有相應的實踐作為基礎,比如看板、標準化作業、均衡生產、快速換模、U型生產單元、目視化、5S,這些實踐是基礎。而所有實踐必須是以高可靠作為內核的。

-- 精益生產支柱一:準時化 --

準時化:Just In Time

僅在需要的時間生產需要數量需要的產品

在顧客需要的時間生產顧客需要的數量的需要的產品,也通常理解為三個必要:必要的時間,必要的數量,必要的產品。這種方法可以靈活應對變化,消除生產過剩的浪費,以縮短前置時間,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非Just In Time的做法是這樣的,先生產一大堆的成品庫存,然後在顧客需要的時間分批供應給客戶,用庫存來應對客戶的準時化要求。

準時化生產強調「非常準時」和「按需生產」,它要求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銜接的準時化,沒有不必要的物流停頓和庫存,按用戶的質量、數量和交貨期要求進行生產。準時化生產通過對生產流程的物流和信息的改善得以實現。

舉例來說,你12點需要吃飯,如果送餐的送早了,形成「餐等人」,那麼,第一,需要一個放午餐的地方(倉庫),第二,午餐會朝著變質方向發展。租用/建設倉庫需要錢,這些就是企業的成本,一份午餐佔不了什麼地方,那麼,一萬份呢?一百萬份呢?需要多大的倉庫?

如果送晚了呢?形成「人等餐」,對於你來說,你會感覺到氣憤,因為他讓你等。對於生產來說,這就是停工待料,也是「等待的浪費」,這種等待的浪費。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生產上有大量大量大量的等待的浪費,有的是不可以避免的(目前的生產條件),有更多的是因為協調安排做的不好而產生的。

豐田推行零庫存的概念(實際上零庫存也很難做到,只能努力的追求),就是要讓零配件直接在要求的時間,將需要的數量的合格零件運至生產線,直接組裝。

在這裡就要提到兩個重要的概念了「推動式生產」和「拉動式生產」,圖形化解釋一下:

推動式生產,也就是上遊按照計劃生產完產品,把它推到下遊去,不管下遊這時候是不是需要。

而拉動式生產,也就是說僅僅在下遊需要的時候會拉動上遊的生產,實現了所謂的準時化,僅在需要的時間生產需要數量的需要的產品。

顯而易見,這種方式的可以降低庫存。從原材料進入生產環節到變成成品的時間變短,或者說從客戶訂單生成到客戶訂單被生產出來的前置時間最小化,因為工件是幾乎不做停留的,只有需要的時候它才生產,生產完了立馬傳遞到下一個環節,實現了快速的價值流動。

它同時還實現了靈活的響應,也就是當下遊的需求發生變化的時候,整個生產環節立馬被反映到整個生產過程當中去。

多說一句,實現準時化的最知名的實踐就是:KanBan

-- 精益生產支柱二:自働化 --

自動化:JIDOKA

自動發現異常停止生產現時、現地分析問題解決根本原因

這裡的自働化日文叫做JIDOKA,英文翻譯也是通過日文注音翻譯過來的。英文還有另外一個翻譯方法,叫Auto-No-Mation,自動的不動。

字面含義是自動化,日語裡表示為「自動化」,而在豐田TPS系統裡,特意給「動」字加上了「人」字旁變成了「働」。

換句話說,TPS/精益生產渴望生產的過程控制能像「人」一樣智能,在第一時間就異常情況下自動關閉。這種自動停機功能可以防止壞件流入下遊,防止機器在錯誤的生產狀態下造成損壞,也可以讓人更好的在當前錯誤狀態下進行故障分析。

這個思想源自於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父親豐田佐吉對織布機改造的發明,豐田佐吉發明的織布機可以識別出是否斷線,一旦斷線自動停止。

這樣的設備可以避免在故障之後還在繼續生產出有質量問題的產品。

自動化的思想對於生產上的應用就是,當發現質量問題時,立刻停止該產品的生產,立刻檢查反省,立足現場,用五個為什麼來查找問題根因。直至問題解決後方恢復生產。

在豐田汽車組裝線上,任何一個工人只要發現品質問題,都可以拉動一根紅線,叫停整條生產線。這就是自動化在生產體系裡面的應用。

當設備能夠做到自動分析故障時,就可以將監管機器的「人」真正解放出來,做到對人力成本的節省。

停下生產線有什麼好處,感知了異常,停下來,顯而易見的是不能把次品輸入給下一個環節,它帶來的第二個好處是把這個問題凸顯出來,讓我們生產線上的負責人和員工一起來分析為什麼發生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將來怎麼規避,它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怎麼去解決。

通過不斷的發現問題、暴露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生產線變得更加可靠,讓我們的生產系統能夠更加順暢地運作。

-- 準時化和自働化:矛盾的統一體 --

單純從表面上看,自働化跟準時化之間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準時化把各道工序間的物流看成是河流,沒有時間差,沒有浪費的物流。與此相反,自働化把重點放在了阻止物品流通上。

確實,在自働化的機制下,問題一出,機器噶然停止,生產瞬間歸於沉寂,物品流轉怦然就而斷。後道工序催貨催得要死要活的,你倒好,燈一亮,聲一響,說不幹就不幹了。

當然,這麼理解是不對的,也是沒有理解到精益的精髓。自働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阻止了物品的流通。但首先要看它阻止的是什麼樣的物品。

不良品!不良品流通到哪裡都不能帶來價值的增加,除了增加後道工序的處理難度和成本之外,也就是更大的浪費,對企業的正效應貢獻完全沒有。

而在自働化體制下,停止機器(生產線)是為了使問題得到迅速的解決,以免殘留到後面的工序。這樣做,將來在後道工序的產品流通就會變 得很順暢。

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一個製程,無論用什麼理念或武器武裝起來,如果不能避免交付不良品,那就是基本要求都不能滿足。而一發現問題就識別出不良品,停機改善,就可以向顧客保證質量。

所以,自働化確實是實現準時制生產的核心基礎之一

-- Build in quality --

來自大野耐一的靈魂拷問。

在自働化體制中,堅持貫徹的是「不生產不良品」,而非「發現不良品」 。

因而,從根本上來說,自働化的核心就是豐田生產方式的核心思想:徹底消除浪費!

——發現問題就停機,避免生產過多不良品而導致浪費;

——發現問題就停機,避免不良品流入後道工序而導致其他浪費;

——發現問題就報警,通過及時處理避免等待和停工的浪費。

而這個Build-in Quaulity的概念也在各種軟體開發中被反覆提到和強調,但是說實話,這確實最最容易被忽視的。因為想要做到Build-in Quaulity,是在思想上的重視,而沒有銀彈工具能實現這個。

-- 精益思想與軟體開發 --

敏捷這個詞是在2001年提出的,我在這幅圖裡看到敏捷軟體開發宣言,大家經常講敏捷宣言,它的全稱是敏捷軟體開發宣言。

12原則

1.價值優先: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通過持續不斷及早交付價值的軟體使客戶滿意。2.擁抱變化:欣然面對需求變化,即使在開發後期也一樣。為了客戶的競爭優勢,敏捷過程掌控變化3.經常交付:經常交付可工作的軟體,相隔幾星期或一兩個月,傾向於採取較短周期4.完整團隊:項目自始至終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必須相互合作。5.充分信任:以積極主動的員工為核心建立項目團隊,給予他們所需的環境和支持,並且信任他們能夠勝任工作。6.面對面溝通:不論團隊內外,傳遞信息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的方式是面對面的溝通7.進展指標:可工作的軟體是進度的首要度量標準。8.穩定節奏:敏捷過程提倡可持續的開發。發起人、開發者和用戶都應該始終保持穩定的工作步調9.精益求精:堅持續關注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優良的設計以增強敏捷性。10.簡約:簡約 — 使必要的工作最小化的藝術 — 是成功的關鍵。 11.自組織:最好的架構、需求和設計出自自組織團隊12.定期調整:團隊定期地反思如何能提高成效,並依此調整自身的舉止表現。而在敏捷的宣言和其核心思想中,我們追求的儘早給客戶交付有價值的軟體、小步快走、迭代、經常性交付等,也就是在敏捷12原則中標註紅色的這部分,也都有精益生產的內核。

包括SAFe(大規模敏捷)的SAFe House也被稱為SAFe的精益房子。

Agile、DevOps、Scrum、SAFe等詞語已經成了軟體開發領域的流行詞,似乎「不敏捷」已經成為了一種原罪,於是KanBan、CICD這些也都是以「用了總比不用好」的態度在被推行著。

我個人還是這個觀點,推行一種新的理念,文化的改變才是最難的,特別是根植在每個員工心底的文化的改變。所有的工具只是為了實現這種改變的順風車,但是如果你連目的地在哪裡都搞不清楚,車開的再快又有什麼用呢?

《精益思想》---應該是每個想要搞敏捷的組織裡,所有人必讀的一本書。

相關焦點

  • 關于敏捷開發的最佳實踐和工具
    這與使用分步技術進行產品開發的Waterfall方法相反,敏捷更關注整個過程中不斷更新所帶來的靈活性。當然,敏捷是一些框架和主導框架實踐的統稱。也許你也聽過 一些著名的敏捷項目管理框架,就比如Scrum、Kanban、精益和極限編程XP。
  • 設計思維、精益、敏捷、DevOps的整合實踐分享
    設計思維、精益、敏捷、DevOps是最近幾年國內IT領域的熱門話題,也不乏一些誰優誰劣的爭論和探討,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實踐,對於四者之間的關係我有了一些思考和組合應用,現梳理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各位讀者的反饋。
  • 看板方法的進化論:從豐田精益方法到敏捷研發
    20世紀60年代,豐田發明了更為有效的生產管理系統。這種管理方式後來逐漸演變成對價值流的控制方法——精益。在這過程中,豐田發明了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就是「看板」。看板與敏捷研發流水線上建立看板的目的是持續改善,減少浪費和積壓,這與敏捷開發的透明化和持續改進的理念相符合,看板方法因此成為一種敏捷方法,在敏捷研發中也處於重要的地位。在敏捷研發領域,看板方法是一種用於安排工作的非迭代方法。
  • 某家具(佛山)精益生產管理案例
    如何讓精益生產管理在佛山家具行業落地?在引入精益生產管理之前,我們應該了解以下問題!為什麼要引進精益生產管理,什麼時候是引進精益生產管理的最佳時機?你準備好了嗎?
  • 天行健推薦精益生產必備書籍
    近期,很多留言問到精益生產相關書籍,本文天行健公司總結多年精益生產輔導經驗,推薦給大家以下書籍,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1、《改變世界的機器》第一本系統介紹精益生產的書籍。2、《精益思想》對豐田生產方式進行系統的總結,並提煉到思想、文化的高度。
  • 從生產計劃的角度認識精益生產
    即使豐田生產方式和豐田的經營成果是一個客觀存在,但是不同專家從不同層面的解讀和演繹,也總結出了眾多的精益模型。至於如何在企業推行精益生產,更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總體來說,精益生產還是缺少一個包括整個生產系統的推行邏輯。一些企業從5S開始推動精益,另一些企業從調整工藝布局開始,還有的企業從開展創意提案開始。
  • 生產現場精益改進 用精益理念提升生產現場管理
    這本由國航廠編印的資料,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該廠在零件、工具、工裝附件、辦公用品等諸多方面實施精益形跡化管理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從而為其他生產單位開展形跡化管理提供了樣板。形跡化管理是國航廠以精益製造理念為指導,創新6S管理模式,以「月光工段」活動為平臺,旨在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提高產品質量、生產效率,促進生產現場管理不斷改進的管理實踐活動。
  • 精益生產是家居企業的首要競爭力
    精益生產」正是被許多行業包括一些優秀家居企業所成功驗證,幫助企業提升內部生產效率的絕佳方法。 也正因如此,家具行業應該將「精益生產」作為一個重要部分,希望能讓行業再次重視這一理念,從粗放式發展逐漸轉型為精細化運營,從內部開始提升效率和生產力。 它不一定「立竿見影」,但一旦得以貫徹實行,將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紅利」。
  • DevOps 和敏捷:究竟有什麼區別?
    正如 Angelo Baretta 寫到,三重約束模型「認為成本是時間和範圍的函數,這三個約束以一種確定的、可預測的方式相互作用。……如果我們想縮短時間表(時間),就必須增加成本。如果我們想增加範圍,就必須增加成本或時間。」從瀑布流程過渡到敏捷開發瀑布流程來源於生產和工程領域,這些領域適合線性化的流程:正如房屋封頂之前需要先蓋好支撐牆。
  • 129期 中國精益生產第一課《豐田精益生產考察研修班》
    國際頂級精益明師——蔣維豪攜手標杆精益,打造中國精益生產第一課
  • 企業如何有效的推動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方式因其可以縮減流程,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正越來越受到製造企業的推崇,精益人才也是倍受關注。如何有效的推動精益生產,個人認為可以在這幾個方面: 因此,必須把「出錯保護」的思想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也就是說,從產品的設計開始,質量問題就已經考慮進去,保證每一種產品只能嚴格地按照正確的方式加工和安裝,從而避免生產流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動。生產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動的根源。
  • 選精益生產培訓or精益設計培訓?精益工廠布局規劃
    選精益生產培訓or精益設計培訓?精益工廠布局規劃傳統布局結構沒有考慮到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工藝路線的緊密程度和生產組織過程中的流動要求,嚴重製約著企業精益物流的運行和精益製造模式的建立,對企業生產製造現場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現場混亂不堪、物流資源耗費巨大、場地擁擠無序等現象嚴重阻礙了「單件流」的實現,整個製造周期由於傳統的布局結構而無法得到有效改善。
  • 精益生產管理中兩大核心基本改善手法
    - 1 - 精益管理的目標和目標體系中的各子目標,是通過精益生產管理體系最為基本的支撐「改善活動」來實現的,正是這種改善活動才真正把精益生產方式變得如此有效。公司全體人員參加的現場改善活動,是強大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準時化生產方式的堅固基石。
  • 精益生產的核心理念
    1.以消除浪費為核心思想精益生產和浪費直接對立。浪費包括很多類型,如閒置的庫存、不必要的工序、不必要的運輸、超過需求的生產、人員的不必要動作、各種等待等,所有這些日常生產中很少為人們所注意但卻大量存在的活動(在很多製造流程中甚至超過了90%).不僅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反而增加了成本,都是精益生產反對和致力消除的。從企業獲取訂單到生產過程,再到最後的銷售,消除浪費的思想貫穿始終。
  • 傑弗瑞·萊克|機械精益和有機精益,哪種部署方式更有效?
    考慮機械組織、有機組織和創新組合在授權性層級制度方面的所有區別,大多數組織是如何部署精益系統的?我在一堂為期三天的精益領導力高階課程上向我的「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大多是公司高管。我先給精益的有機部署和機械部署下了一個寬泛的定義,然後請他們說出各自的特點。他們一如既往地踴躍參與討論。
  • 精益生產管理八大浪費與解決方法
    從源頭上做到無缺陷,可製造性強,這是我們的目標。但實際上往往達不到,現在的開發設計是個系統工程,會涉及開發部門、工程部門、供應鏈、品質為主的幾乎所有企業內部門。市場是客戶左右的,設計方案是客戶或者開發部門決定的,能夠達到關鍵設計要求是需要參與的所有部門的努力,而進度不可能整齊劃一,在有瑕疵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很可能客戶就要求量產了,這時候只能帶著缺陷生產,而這會帶來無窮後患。
  • 兵器裝備集團公布2020年精益生產、精益管理優秀案例
    為促進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走深走實,進一步提高精益生產和精益管理水平,推進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精益製造管理體系
  • 敏捷開發到底能為我們的產品研發節約多少成本?
    作為一個軟體項目產品經理,最終的目標是是否能如期保質保量地交付,並且更重要的一點,你需要向你的老闆說明,你採用不同的開發方式到底能為他們節省多少錢。任何公司的老闆都看重這一點。我自己也一直對敏捷和傳統開發在不斷地進行對比,可慢慢發現,如果工作中真的摒棄傳統開發方法,完全按敏捷的步子來,那麼很難計算出我們的成本。為什麼?最容易看出的地方就是對傳統開發來說,抵制的是產品設計的變更,因為行業業務邏輯相對穩固,最終的主線需求是不變的,所以無論設計還是開發,這部分變更的成本都容易控制和核算。
  • 華為雲MVP黃雋:從排斥到布道者,敏捷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熱衷並致力於精益敏捷、DevOps、過程改善、項目和團隊管理等工作。曾擔任過敏捷專家、資深過程改善顧問、項目經理、副總經理等服務於多家世界五百強和大型集團。作為DevOps&敏捷的實踐和推行者,努力搭建從現狀通向未來的橋梁,構建共贏生態。
  • 精益生產模式——現代製造業生產模式的典範
    長期以來,豐田汽車都是世界上最可靠和最高盈利率的汽車製造商,其中由豐田公司創立的精益生產模式功不可沒(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精益生產的主要作用可以簡單的總結為杜絕浪費,提高效率和增加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