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說「香妃」

2021-02-07 中國國家歷史


暑假期間,和家人到新疆旅遊,主要去了喀什等地。喀什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蹟眾多,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香妃墓」。當拿到景點門票後,有人看了一眼說到:「怎麼叫阿巴克霍加麻扎?不是香妃墓嗎?」有人看得仔細說:「後面不是寫著香妃墓嗎?不過加了括號,這是什麼意思?」


與景區附近「香妃飯店」「香妃紀念品店」「香妃產業園」等鋪天蓋地的宣傳用語相區別,景區門票還是很有分寸的,正面突出「阿巴克霍加麻扎」,只是在後面括號裡寫有「香妃墓」三字,背面的文字介紹中用了「據傳」兩個字,很謹慎也很有分寸。景區門票設計得很用心,即照顧了一般人探尋「香妃」遺蹟的好奇心,也兼顧了歷史與學術的真實性,值得點讚。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香妃」這個人?「香妃」是否真的埋葬在這座「香妃墓」裡呢?今天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按照「名實相符」的標準來衡量,歷史上是沒有「香妃」這個人的,這是毫無疑問、不容置疑的。按照傳說,「香妃」是乾隆的妃子,清代史料保存的比較完整,一查便知。按清室典制,皇帝后妃除皇后一人外,還有「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據《清史稿·后妃傳》記載,清高宗乾隆皇帝前前後後計有皇后一,皇貴妃二,妃六,其中「妃」六人為:舒妃、豫妃、容妃、惇妃、芳妃、晉妃,並無名號為「香妃」的妃子。「妃」在後宮的地位是比較高的,正史中均有記載,絕無遺漏的可能,所以說歷史上沒有名副其實的「香妃」





清代歷史上並無「香妃」其人,不過有「香妃」的原型——容妃,只有容妃是最接近香妃傳說的歷史人物。據《清史稿·后妃傳》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臺吉和札齎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薨。」


《清史稿》對容妃的記載只有這麼寥寥幾句,文字簡略,有些詞語後人不易理解,需要解釋一下。先說「和卓氏」,即和卓的後人。「和卓」是波斯語的音譯,這是古代對我國新疆地區和中亞、西亞伊斯蘭教上層的一種尊稱,可以理解為「貴族」的意思。「回部」是清朝至民國時期對新疆南部維吾爾族聚居區的稱謂,當時以為信仰伊斯蘭教的都是回民,故有此誤稱。「臺吉」是清代封爵,位列輔國公之後。「和札齎」是人名,即容妃之父。《清史稿》中關於容妃出身和家庭的介紹只有這些,甚至連容妃的名字都沒有記載下來。


為什麼說容妃且只有容妃才可能是傳說中「香妃」的原型呢?因為她的條件最符合。出身維吾爾貴族(和卓氏),來自回部(今天新疆),是清代唯一一位維族妃子。民國時期,著名清史大家、北大教授孟森寫了一篇《香妃考實》,明確指出傳說中的香妃就是歷史上的容妃。上世紀80年代,經過一些專家學者的考證,不僅進一步證實了孟森先生結論的正確性,而且進一步弄清了容妃的身世和主要經歷。


容妃進宮與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有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回部白山派首領波羅尼都(即大和卓)、霍集佔(即小和卓)兄弟發動反清叛亂,叛軍一度佔領整個南疆地區。次年,乾隆皇帝派將軍兆惠率兵三萬至南疆平叛,經過數次激戰,清軍大勝,大、小和卓被殺。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時,與他們同屬一個高祖但不同支系的額色尹(容妃之叔)、圖爾都(容妃之兄)等不願助紂為虐,堅定維護國家統一,主動協助清軍攻打叛軍佔據的喀什城,立下大功。


平定伊犁回部戰圖冊局部


乾隆皇帝對額色尹、圖爾都等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行動高度讚賞。叛亂平定後,乾隆命額色尹、圖爾都等平叛有功人員入京覲見,重重加以封賞,額色尹被封為輔國公,圖爾都被封為扎薩克、頭等臺吉,後晉升為輔國公。不僅如此,乾隆還命兆惠在班師回京途中,將額色尹、圖爾都等人的家屬護送到京,圖爾都之妹(即後來的容妃)也在其中,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京。


乾隆出於對維護南疆統一安定、對回部貴族籠絡的需要,將圖爾都之妹選入宮中為貴人,後升遷為妃。乾隆納圖爾都之妹,打破了清代后妃一向從滿、蒙及漢旗女子中選取的成例,在清代也是絕無僅有的特例。圖爾都之妹入宮時約為二十五歲左右,相比清代選秀女的平均年齡(13-16歲)明顯偏大。


據專家考證,乾隆對容妃的民族風俗習慣十分尊重和照顧,在宮中專門配備了一名叫「努倪瑪特」的維族廚師為她製作「滴非雅則」「谷倫杞」等清真飯菜,並特別允許她在宮中穿著維族服飾。容妃曾經跟隨乾隆皇帝出巡,到過盛京(瀋陽)、泰山、曲阜等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容妃在宮中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葬在今天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純惠皇貴妃園寢(清制,只有皇后葬地可稱陵,其他只能稱園寢),並未葬在喀什的阿巴克霍加麻扎。這是歷史上的容妃、傳說中的「香妃」的主要經歷。





容妃去世一百多年間一直相安無事,沒有人在她身後做什麼文章。從清代末年開始,她的故事被渲染、附會,被各種文學作品進行再加工、再創造,從默默無聞的容妃變成家喻戶曉的「香妃」也是一百多年的光景。


現存史料中,最早將容妃與「香」聯繫起來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肖雄撰寫的《西疆雜述詩》,其中有一首題為《香娘娘廟》。在該詩的附記中,肖雄寫道:「香娘娘,乾隆間喀什噶爾人,降身不凡,體有香氣,性真篤,因戀母歸,沒於母家。其後甚著靈異,凡婦人求子、女子擇婿或夫婦不睦者,皆往祈禱,往往有驗。」這裡記敘的這位「香娘娘」身世和事跡不甚明了,只有「乾隆年間」與容妃(香妃)的身世有重合之處,不能確定是「香妃」,但「體有香氣」的說法被後來的文學作品繼承了下來。肖雄是清代同治年間隨清軍將領金順抗擊阿古柏的軍中幕僚,名氣不甚顯著,這首《香娘娘廟詩》並未引起多大影響。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王闓運所著《王湘琦先生全集》出刊,其中有一種《今列女傳》,在該傳《母儀》這一條記載「孝聖憲皇后(即乾隆之母)」事跡時附帶記載了「回妃」的故事。據該條目記載,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後,擒獲叛軍首領之女,乾隆見其貌美,納為妃子,稱「回妃」。回妃入宮後,時刻想著報父母被殺之仇,威脅到乾隆的安全。太后(孝聖憲皇后)趁乾隆出宮郊祭之際,下令將回妃絞死以除後患。乾隆聞訊匆忙趕回後,回妃已死。這是較早的記述「回妃」事跡的作品,雖然沒有出現「香妃」之名,但故事框架結構和人物身份設置已經比較完備,奠定了此後流傳的「香妃」故事的基本情節。王闓運是當時名士,社會影響力很大,此文傳播效果遠勝肖雄詩作。


宣統三年(1911年),李孟符所著《春冰室野乘·國朝列女傳》問世,此書將王闓運所言的「回妃」故事進行了改編和擴展,故事情節和人物更加細緻、充實。書中首次出現了「香妃」的說法:「回部王妃,有絕色之美,體有異香,不假薰沐,國人號之曰香妃」。乾隆得知香妃貌美,在派將軍兆惠出徵時,特別囑咐他要將香妃生擒帶回宮中。香妃被擄入清宮後,思念故夫,對乾隆冷若冰霜。乾隆為博取美人歡心,在宮中為其建立了西域式樣的禮拜堂、集市,供她遊玩散心。即使這樣,香妃也未回心轉意,太后見狀,趁乾隆外出之際,將其絞殺。《春冰室野乘》有兩點創新,一是首次出現「香妃」名號,二是將王闓運所言回妃(香妃)的身份從叛亂首領之女改成妻子。這樣乾隆帝從奪人之女變成奪人之妻,背的鍋更重了。


民國時期,「香妃」的故事基本沿襲了清末以來的各種傳說,真偽混雜,既有正史內容,也有文學創作。1916年,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出版,該書中將香妃明確定為小和卓霍集佔之妻,其餘情節與前代流傳基本一致。1921年,上海書店編輯出版了《清朝野史大觀》,其中記載了香妃故事,與前述幾種大同小異。


 1979年,天津市京劇團編排演出了七幕現代京劇《香妃》,該劇對前代流傳的香妃故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突出了反對分裂、維護民族團結的主題。前代的香妃故事,基本出發點是乾隆貪圖香妃美貌,派軍徵討回部,將「香妃」搶了回來。京劇《香妃》主要描寫了香妃堅定維護祖國統一,跟隨其兄圖爾都幫助清軍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獲得勝利後隨兄入京,成為乾隆妃子,共同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完整。



1998年,根據瓊瑤小說《還珠格格》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首播,引起巨大轟動,收視率一騎絕塵,開創了內地流行文化偶像時代。憑藉該劇的巨大影響力,「香妃」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年,正好是歷史上的容妃去世210年。


喀什「香妃墓」中是否埋葬有「香妃」?


答案是否定的。喀什「香妃墓」不僅沒有埋葬「香妃」,容妃也不葬在這裡。容妃之墓在河北遵化清東陵,此事既見於《大清會典》等清宮檔案記載,也有現代考古發掘為證,毋庸置疑。那麼,喀什的阿帕克霍加麻扎怎麼就變成了「香妃墓」呢?


阿帕克霍加麻扎始建於明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是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之父阿吉·默罕默德·玉素甫的葬處,其後裔也葬於此地,是一處家族墓地,先後有五代72人葬於此。由於阿帕克和卓在這一家族中最出名,於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麻扎」即維語墓地之意。


位於喀什的阿帕克霍加麻扎


此地舊稱「和卓墳」,出現「香妃墓」的稱呼是在「香妃」名號廣泛傳播之後。1920年,謝彬著《新疆遊記》,文中直接稱此地為「香妃墓」。1945年,徐靈鳳著有《新疆內幕》一書,也認定此地為香妃之墓。為什麼在「香妃(容妃)」明明葬在清東陵的情況下,還出現了她葬在喀什的說法呢?阿帕克霍加麻扎是家族墓地,容妃之父阿里和卓與其叔叔額色尹是阿帕克和卓之孫;發動叛亂的大、小和卓,容妃之兄圖爾都以及容妃本人是阿帕克和卓的第四代,他們是堂兄妹,親屬關係很近。由於後來容妃成為這個家族中地位最高的女性成員,很容易將家族墓地中埋葬的女性成員與容妃聯繫甚至等同起來,加之當時信息閉塞、語言溝通交流不暢,很可能最初的誤解、誤認在傳播過程中被定為真相,並流傳開來。





關於香妃的故事傳說、影視作品中,大都提到乾隆垂涎香妃美貌,強行將其納入宮中。這位傾國傾城的美女到底長得有多漂亮,讓民間傳說中風流倜儻的乾隆皇帝念念不忘呢?比起歷史上那些美女,「香妃」很幸運,有畫像流傳於世,讓後人得以一睹其風採。


目前,流傳於世的、據傳為香妃(容妃)的畫像有五幅,不過這五幅畫像中的人物是否真的是香妃(容妃),還存在一些爭議。


第一幅是香妃(容妃)戎裝像。



這幅畫像1914年曾經在故宮西華門內浴德堂展出過。當時的展覽方古物陳列所直接將這幅畫像定名為「香妃戎裝像」,並附有人物事跡簡要介紹。事跡介紹內容與李孟符所著《春冰室野乘·國朝列女傳》部分大體相同,不再贅引。之後寫道:「上圖即香妃戎裝畫像,佩劍矗立,糾糾有英武之氣,一望可知為節烈女子。原本現懸於浴德堂,系郎世寧手筆。」


此畫原件現存臺北故宮,北京故宮有摹本。在2002年臺北故宮舉行的「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大展的200餘件展品中,這幅畫像仍舊冠以「香妃」名號。這幅畫像源於承德避暑山莊,系清宮舊藏之物,來源沒有問題。不過此畫無落款、無題記,畫軸標籤、背後也無標識,傳為郎世寧作品,也無相關檔案記載。


這幅畫像畫中人物被定名為香妃,很多專家學者並不認同。故宮博物館著名清宮史專家朱家溍在《「香妃戎裝像」定名的由來》一文中,故宮博物院原任副院長單士元在《我在故宮七十年》一書的《武英殿浴德堂考》一文中均進行了詳細考證,兩位專家得出的結論都是:「並無證據證明這就是香妃畫像。」


朱家溍明確指出,當時古物陳列所將其定為香妃畫像其實很偶然,是因為時任北洋政府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看到此畫像後隨口說了句:「這大概就是香妃吧!」因為朱啟鈐官大,無人敢反駁、置疑,就這樣定下來了。至於畫像中的人物是誰,現在也無定論,有人說是乾隆的十公主和孝固倫公主,因為這位公主喜穿男裝、好打獵,不過也不是最終結論。


第二幅是香妃(容妃)洋裝像。



這幅傳說為香妃洋裝像的畫像現存臺北故宮,北京故宮存有摹本,為郎世寧手筆,被收入《郎世寧畫集》。雖然已經確定為郎世寧手筆,但畫中人物同樣沒有題記、落款,無法判定這就是香妃。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後,這幅畫被定名為《香妃燕居圖》,1955年北京故宮把原圖摹本定名為「香妃像」,也沒有過硬證據。


第三幅是香妃(容妃)旗裝像。



這幅「香妃旗裝半身像」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雖然被錄入《郎世寧畫集》,不過畫的來源地、出處不明,畫中人物也無題款,同樣不能證實這就是「香妃」。這幅畫像曾經出現在香港郵票上,定名為「清人旗裝像」。許多人說,這幅畫像最接近人們心目中的香妃形象


第四幅是香妃(容妃)吉服像。



這幅「容妃吉服像」,系1914年太倉陸夫人在東陵容妃園寢中拍攝的畫像照片,畫像原件下落不明,照片輾轉翻拍,很不清晰。從現存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的《心寫治平圖》中可以看到類似的畫像。



《心寫治平圖》又稱《乾隆帝后妃嬪圖卷》,據傳原藏於圓明園,現藏於克利夫蘭美術館。圖卷為絹本設色,為郎世寧等宮廷畫家所繪。畫卷由右向左展開,依次呈現了乾隆皇帝和他的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嬪的半身畫像,每個圖像的右側都附上榜題。這幅畫像完成的時間是乾隆元年八月,此時容妃尚未進宮,因此畫中沒有她的形象。如果從清東陵中發現的容妃畫像能夠找到的話,應該和這幅《心寫治平圖》中的嬪妃形象很類似。


第五幅是《威弧獲鹿織錦圖》中香妃(容妃)像



前四幅都是單人畫像,這幅現藏於北京故宮的《威弧獲鹿織錦圖》中有兩個人物,前者無需考證,當然是「文武雙全」的乾隆皇帝,後面策馬跟隨,給乾隆遞箭的女子是誰?由於畫像上並無題款,也引發了爭議。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楊伯達先生曾在《紫禁城》雜誌撰寫《清代回裝嬪妃像》一文,論證畫中女子就是「容妃」,也有些專家從女子的面容、服裝、衣飾花紋等方面提出不同意見,也是無法一錘定音。


 如果簡單總結一下這五幅涉及容妃(香妃)的畫像,現在下落不明的容妃吉服像是比較可靠的容妃畫像,《威弧獲鹿圖》中的女子可能是容妃,其餘三幅《香妃戎裝像》《香妃洋裝像》《香妃旗裝像》雖然繪畫水平很高超,人物也非常飽滿、生動,但畫中人物是否就是容妃(香妃),沒有可靠的證據。


既然這樣,那麼真的沒有辦法一睹容妃(香妃)的真容呢?別急,還真有辦法,而且很可靠。眾所周知,清東陵在上世紀初期被軍閥孫殿英盜掘過,容妃陵墓也未能倖免,墓中珍寶被洗劫一空,萬幸的是,容妃頭骨奇蹟般的保留了下來。1979年10月,清東陵文管所工作人員對容妃地宮進行了清理,找到了容妃的頭骨。2007年8月,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被稱為「古屍復原大師」的趙成文根據容妃頭骨資料復原、重建了容妃的相貌。


根據容妃頭骨復原的相貌


怎麼樣?是否符合您心目中「香妃」的形象呢?


清宮十二帝(不包括溥儀)有名分的「嬪」以上等級的后妃共計有187人,在這其中,「容妃」本來是寂寂無名的,《清史稿》的記載只有24個字,連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從真實存在的容妃變成傳說中的香妃,再經過文學、影視作品的渲染,原本一位無足輕重的嬪妃成了家喻戶曉的「網紅達人」,容妃的一生從史實變成虛構,從故事演化為傳奇,讓人感嘆不已,真是說不盡的香妃啊!


參考資料:

《清史稿·后妃傳》,中華書局,1977年8月版;

《孟森學術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香妃畫像:清東陵容妃地宮清理之謎》,徐鑫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

《乾隆皇帝的香妃》,於善浦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輿圖世界中的新疆故事》,王耀著,五洲傳播出版社,2017年2月版;


相關焦點

  • 皇上欲寵幸香妃,你還記得他說了什麼?現在看來這臺詞真的很露骨
    在《還珠格格》中,有一個很經典的片段,就是皇上對香妃霸王硬上弓的片段。以前還覺得沒什麼,可現在看來,這臺詞簡直6到飛起,看著都覺得好羞澀啊。皇上首先抱起香妃,接著就開始對香妃表白了。皇上覺得:「你對我就是在耍小手段嘛,讓我欲罷不能,今天我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 遊喀什攻略之—香妃墓
    香妃墓是阿帕霍加墓的別稱.坐落在喀什市東北郊5km處的浩罕村是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的墓地,佔地面積30畝,始建於公元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高40米,由門樓、小禮拜寺、大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5部分組成。
  • 它是公認的「花中香妃」,比牡丹美,比玫瑰香,最適合新手養
    在人們心中一說起香妃必定是還珠格格裡面化為蝴蝶的香妃,所謂香妃自然是要香氣怡人的了,不香可沒人喜歡。而今天我所要說的卻是植物界被譽為香妃的山茶花,又被稱為「花中香妃」,山茶花別名山茶,山茶科山茶植物,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
  • 2000年,「香妃」劉丹車禍身亡,好友「蕭劍」卻被誤會多年
    「香妃」如果沒有出車禍,娛樂圈還有範女士什麼事? 提起宮廷古裝電視劇,《還珠格格》可以說是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在播出二十年後仍有著超高的收視率。 其中的主演們有的成了名導,有的逐漸淡退結婚生子,也有成為農場大亨經商做老闆,還有成為頂流卻遭到封殺的。
  • 【歐韻婭詩十二願】香妃三寶:7天少婦變少女!
    2005年,我國256位婦科專家依託千年苗嶺秘方,經刻苦攻關從紫楝果中提取紫楝素,並輔以薄荷、山枝子、九月生、半楓荷等珍稀藥材,成功研製出女性生殖美容第一品牌——香妃三寶。經臨床驗證,香妃三寶不僅對鬆弛的陰道有特別好的收斂和養護作用,還可以起到清宮排毒、滋陰養顏的美容功效。尤其對女性「性福花園」的嬌嫩肉質十分顯著。
  • 同是「香妃」死時引來蝴蝶,老版美成經典,新版卻拍成了這樣
    而在其中一場戲當中,香妃由於被老佛爺賜死最終喝下鶴頂紅,而在香妃即將離開人世之前渾身散發出大量的香味兒,而且也照引來很多的蝴蝶,但是這個經典的片段卻被新版拍出了另一番景象。在《還珠格格第2部》當中,香妃作為該劇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
  • 魅力喀什|香妃園傳統手工藝系列之——花帽
    來過喀什的朋友一定不會錯過香妃園,在香妃園不僅可以感受喀什的獨特魅力和愜意生活,還可以滿足您的購物需求,在這裡您可以駐足小憩,細細感受文化底蘊,而園裡的花帽店是遊客必去的店鋪,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去看看。
  • 香妃「變成蝴蝶飛走了」,蕭劍悲痛不已,為她掃墓近20年
    香妃「變成蝴蝶飛走了」,蕭劍悲痛不已,為她掃墓近20年網友們還記得《還珠格格2》中的香妃嗎?《還珠2》中香妃一出場就豔壓女主小燕子和紫薇,成為了《還珠2》的顏值巔峰。香妃自帶香氣她和蝴蝶翩翩起舞的片段,也是這部劇的一個經典片段。劇中香妃雖然愛情之路坎坷,但是結局還是好的。香妃撿回一條命之後,在小燕子等人的幫助下,終於和愛人遠走高飛了。不過現實中,「香妃」的遭遇就有點慘了,在她年僅25歲的時候,就因為一場車禍去世了,現實中香妃真的如皇帝想的那樣變成蝴蝶飛走了。
  • 蕭劍為香妃掃墓20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但散仙印象最深的還是純美的香妃公主——劉丹。那個漂亮的謎一樣的女子,那就是香妃,自帶體香可以招引蝴蝶,簡直就是我們童年時期的女神啊。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
  • 鏡頭一秒花3萬,共421萬,香妃引蝶太耗錢
    回想以前的暑假,只要夏天到了電視劇裡就一定會放《還珠格格》,小燕子明眸皓齒,紫薇溫婉大氣,晴兒柔美隨和,尤其是香妃引蝶這一幕成為了經典的片段之一,刻在了許多人的心裡。
  • 安徽發現清朝古墓,棺蓋揭開香氣襲人,難道是傳說中的「香妃」?
    ——曾國藩曾經火遍中國的《還珠格格》不僅捧紅了許多演員,也讓香妃大火了一把,對於這個渾身散發著香氣的妃子,人們有著太多的好奇,而且香妃雖然是瓊瑤筆下的一個形象,但是在歷史中也有原型依據,於是人們對於香妃的喜愛與好奇可以說自《還珠》播出之後便從未停止,在民間更是流傳著很多關於香妃的傳說,這位渾身散發著香味的女子難道真的存在嗎?
  • 揭秘「香妃」劉丹15年前車禍去世內幕!!
    最近霧霾天氣嚴重,交通事故也頻繁發生,讓小狐不盡想起發生過的各種可怕的車禍現場,最令人小狐心碎還是15年前香妃那場車禍……當時正逢《還珠格格》熱播
  • 還珠格格香妃劉丹:千禧年香消玉殞,蕭劍為她至今未娶?一家坎坷
    都說自古紅顏多薄命當年還珠格格中香妃的扮演者劉丹已經離開咱們20年了在2000年一場嚴重的車禍帶走了正在睡夢中劉丹去世時她才25歲那時的劉丹正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看看如今的趙薇和林心如>還有扮演丫頭金鎖的範冰冰都通過還珠格格紅得發紫如果劉丹沒過世,大概率也能在影視行業有一番成就因為劉丹過世得太早所以她拍過的劇,留下的影片也特別稀少因此,更加顯得珍貴她除了扮演還珠格格裡起舞化蝶的香妃還曾在86版西遊記中扮演過西海龍女還有網友也找到香妃曾經接受採訪的視頻視頻中的劉丹說自己想挑戰更叛逆的角色
  • 香妃、七仙女、紫菱、尹夏沫!誰才是你心中的「帶貨女王」?
    要說到記憶中最火爆的電視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還珠格格》了,畢竟都這麼多年了,收視率依舊很能打也是沒誰了。 更火爆的就是香妃的香妃帽了,當年誰沒抱著戴上香妃帽就能引來蝴蝶的美好夢想吵著鬧著讓家長買過香妃帽呢?
  • 同一題材的清裝宮廷劇,三個「香妃」,你覺得誰更美?
    今天來說下這三部劇裡面的「香妃」娘娘,給你們放上一張關係圖。《還珠格格》裡面最後變成蝴蝶飛走的香妃娘娘的扮演者是劉丹,一亮相的時候,那真的是很多男生的夢中情人啊,非常有靈氣的一個演員,我見猶憐,真的是仙女本人了。小時候還蜜汁迷戀她戴的帽子,真心覺得好看。《延禧攻略》裡面「香妃」的扮演者是張嘉倪,劇裡一開始為順嬪,後面成為容妃,萬人羨慕。
  • 歷史真相:香妃到底有多漂亮?相貌復原圖爆光後,網友表示:美得窒息
    ,相信不少看過關於乾隆皇帝電視劇的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關於香妃的故事。亝噸裸纜澸弴硊輯賧峘銎駹硴眐槲竍烈銭曬箻攩蟟宯辥璣艭鋤蕭昈仗頻錇媞濂騪劄挏怶臵奅巔嶶衟瀏玖恣胕汑怬梌但無論是電視中還是歷史上,香妃的容貌是毋庸置疑的,她長的非常漂亮,那到底有多漂亮呢,在香妃的相貌原圖被復原後,網友看了紛紛都表示:完全是明星臉啊。
  • 《達人秀》第三集曝看點 「香妃舞」引蝶滿場飛
    不僅如此,許多懷有特殊技藝的「達人」也走上舞臺,複製「香妃舞」的「男版香妃」等等,驚豔全場,讓觀察員們笑中有淚。     最難得一見:王偉忠「變成蝴蝶飛走了」   在之前的幾期節目中,因《還珠格格》而向趙薇、蘇有朋致敬的達人絡繹不絕。
  • 5個版本的香妃:李沁清冷,第2最深入人心,最後1個簡直不忍直視
    第一個,宋妍版的香妃,在《風流才子紀曉嵐》中飾演香妃角色,一雙眼睛楚楚動人,給人一種冷豔的美!第二個,劉丹版的香妃,《還珠格格》中劉丹飾演的香妃無疑是最深入人心最經典的,明眸皓齒,美若天仙。只可惜後來因為車禍去世,成為觀眾心中永遠的回憶!
  • 歷史上真實的香妃,27歲入宮牌子被翻掉漆死後乾隆罷朝三天嗎?
    歷史上真實的香妃,也就是乾隆的容妃和卓氏,和卓氏二婚,傳說身體有異香「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和乾隆可謂恩愛一生,卻無子嗣,死因成謎。 和卓氏入宮時已經27歲,且是被前夫休妻,和卓氏家族斷然不敢將這樣的女子送給乾隆。也是「政治聯姻」開出了愛情的花朵,可是不能結出愛情的果實。
  • 娛樂圈「因車禍意外去世」的明星,香妃上榜,圖4天妒英才成遺憾
    現如今大家常說「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會先來」,所以我們活在世界上每天或許都會有意外,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安然無事,運氣不好的話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娛樂圈「因車禍意外去世」的明星,香妃上榜,圖4天妒英才成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