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華夏園教育研究院主辦,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協辦,華夏園教育承辦的2019全國高中新課改優生培養師資研討會在京圓滿結束,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教育主管領導、校長、骨幹教師共同參與了會議。
本次會議邀請到以下相關教育專家:
華夏園教育創始人兼董事長、華夏園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教育部「十三五」重點課題「健康學校」課題組副組長湯衛民先生;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鄭建華教授;中國教育智庫聯盟新高考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民老師,浙江省名校校長、華師大教育部校長中心特聘講師沈為民書記;國內知名學科教育大咖:申怡(語文)、童嘉森(數學)、梁月松(英語)、沈為民(物理)、鄭克強(化學)、葛國順(生物)、徐瑛(政治)、張道林(歷史)、王旭(地理)。
研討會第一天:
11月22日上午08:30,大會正式開始。會議伊始,華夏園教育創始人兼董事長湯衛民先生致開幕詞。湯董事長首先對各位教育工作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繼而,湯董事長指出優生培養關乎高中學校的教學質量,是所有高中學校都想攻克的難題。尤其當面對生源、師資、政策等各類因素的局限情況下,加強優生培養、提高名校升學率顯得尤為重要!希望藉助此次會議,給參會者提供溝通暢談的機會,尋求合作的可能,希望每位參會者在信息的碰撞與交流中得到更深層次的價值。湯董事長言簡意賅、擲地有聲的開幕詞,贏得了與會者們連續不斷的掌聲。
其後,中國教育智庫聯盟新高考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民老師作題為「新高考、新要求、生涯規劃視角、優生培養方略」的報告。郭教授指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系統掌握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至關重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郭教授獨到、前沿的見解,引發了全體與會者的共鳴,引燃了會議的熱烈氣氛。
隨後,來自浙江省魯迅中學的沈為民書記作「新課程改革政策解析及教學模式優化策略」的主題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沈書記以高考改革為切入點,從走班教學的優化、課堂教學的優化、學習模式的優化、教學管理的優化四個方面闡述其對於中學教育的深入思考,沈書記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得在場的各位老師皆受益匪淺、感觸良多,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至此,上午的會議接近尾聲。兩位專家高屋建瓴,深入淺出的匯報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創新,建議適當的案例解讀,具有很好的引領性和指導價值。
11月22日下午,我們特邀數位國內知名學科教育大咖,根據學科設置多個分會場,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位學科教師解析新課改優生培養方略,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知識盛宴。會上,主講專家們深度解讀了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教材與教學、重點分析了新高考改革對於九大學科考試形式的影響、現場分享了教師應對新高考形勢下九大學科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生應對新高考形勢下九大學科備考策略。會場上,參訓的學科老師積極與主講專家交流互動,會場氣氛熱烈,老師們紛紛表示收穫頗豐。
各分會場精彩剪影:
【語文分會場】
主講人:北京市語文高級教師、北京市教育考試院特聘高考閱卷員 申老師
主講內容:新高考改革下語文學科教學策略解析、學生各年級階段能力培養的目標方向。
【數學分會場】
主講人: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 童老師
主講內容:新高考改革後,數學科目難度及考試形式的變化;新高考形勢下教師教學方法及學生備考策略指導。
【英語分會場】
主講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培項目」、「領軍人才」和「歆語工程」項目專家 梁老師
主講內容:英語課程標準核心與關鍵信息解讀、新高考改革下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如何調整。
【物理分會場】
主講人:浙江省魯迅中學黨委書記、物理奧賽金牌教練 沈老師
主講內容:新課程標準的變化及對物理教學的影響、新課改形勢下物理教學思想和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新高考形勢下的備考複習策略。
【化學分會場】
主講人:北京市化學特級教師、北京市東城區中學教研室主任 鄭老師
主講內容:新高考下化學學科考試形式的變化、新課改如何提升化學學科素養、優化教學實施策略。
【生物分會場】
主講人:北京市特級教師、著名高考命題評價及研究專家 葛老師
主講內容:新教材生物學科教學重難點變化、新高考生物學科考試形式變化、生物學科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交流分享。
【政治分會場】
主講人:全國高考命題研究專家、政治學科帶頭人 徐老師
主講內容:新高考背景下,政治怎樣考、政治科目考試中的重難點剖析;新高考形勢下,如何提升核心素養。
【歷史分會場】
主講人:北京市歷史特級教師、全國歷史教學研究會會員 張老師
主講內容:新高考命題趨勢下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變化及應對策略、核心素養下的歷史教學課堂優化。
【地理分會場】
主講人:北京市地理高級教師、教育部教材《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及教材編委 王老師
主講內容:新高考如何提高地理審美能力、價值判斷、閱讀分析、空間思維和創新能力;新課改如何提升地理學科素養、優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科學備考。
時間在專家的精彩課程,在參會者聚精會神聆聽中悄然飛逝。夕陽西下,緊張而豐富的第一天學習活動圓滿結束。整整一天,大家在聆聽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長。
研討會第二天:
11月23日,來自江西、山東、江蘇、河北、湖北、天津、山西等省市的300餘名教育同仁共同到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進行參觀交流學習。
在學校禮堂,十八中魏書記向大家做了題為「悅納與躬行-學習共同體實踐與思考」的講座,介紹了學校在探索符合學科本質,構建相互傾聽關係,設立挑戰性課題等工作的思考與探究,並且提出學校教育的觀點:要有三種眼,第一種是「螞蟻的眼」,要看得非常細,小草、小微粒都看得到。教師觀察學生怎麼學習,就是要觀察得非常細。第二種是「蜻蜓的眼」,會從各個角度觀察事物。第三種是「鳥的眼」,能夠俯瞰大地。魏書記還向大家介紹了學校情況,作為一所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由5個校區組成的教育集團,十八中目前已形成了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12年一貫制辦學規模。同時它還是方莊教育集群46所學校的龍頭校,在教育集群促進地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實踐與探索。
之後,十八中的魏書記和尉遲副校長帶領大家參觀了校區,介紹了學校在學生分層次教學、多元化課堂開設、學習環境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和實際成效。參觀期間,老師們與學校領導就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學生發展方向、班級管理模式等話題展開了輕鬆愉快的交流。
在學校食堂共進午餐之後,下午大家在學校禮堂共同聽取了十八中優秀語文教師李錦超老師關於「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與備考」的分享。教育是一個生長的過程,而非按照預先設計好的目標與標準對學生進行加工,要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讓我們的語文課成為他們的精神家園,讓真實的學習、真實的成長與真實的生活相融。隨後,武安一中的兩位老師分別介紹了本校的優生培養經驗,並發表了參會的感想:參加分會場研討,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課改的無限魅力和生機。今天又聽了十八中領導的分享,更深深體會到課堂是精彩的,課改模式也是各具特色的,讓我為之動容的是課改的發展如此之快,且多姿多彩、日新月異,我也必將把這次的學習內容發揮到自己今後教學之中。最後,華夏園教育的升學規劃姜老師也代表華夏園對大家比較關注的高校自主招生選拔方面的問題給予了解答。
研討會第三天:
11月24日上午,清華大學數學系鄭建華教授作了題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與高校如何銜接培養拔尖人才及實施策略」的專題報告。鄭教授從事高等數學教學3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在清華給著名的「錢學森班」講授高等數學課程。在授課中他注重教授學生思考過程,思維的創新與升華,其精彩的講授受到了在座老師的一致好評。報告結束,多位老師結合授課實際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對實行新高考背景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學達到了廣泛共識。
本次研討會,為學校領導、骨幹教師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交流平臺,在輕鬆的氛圍中探討學生培優的方式方法,也探索著未來的發展,參會老師均表示此次研討會方式十分有效,收穫頗豐,有知有行,行囊滿載而歸。此次研討會實現了舉辦的初衷,也在大家的掌聲中圓滿落幕,會議的成功,得益於所有與會教育精英的大力支持,未來,華夏園還會繼往開來,為學校教學提升鋪路,為培優建設揚帆,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奮勇拼搏。
部分參會老師反饋:
河北武安一中孫老師:
通過此次參會,我了解到關於新高考、新課改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前沿信息,從專家講座中得到了今後進行高中教育教學的很多啟示,也深刻感受到了專家們濃濃的教育情懷,給我樹立了學習榜樣。感謝華夏園邀請到高水平的專家教授們跟我們分享交流。
山東即墨翠英中學孫老師:
通過研討會歷史張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確了新課改下對教材的處理原則。明確了引導學生學習的思維方式。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非常大的啟發。
江蘇泗洪中學胡老師:
通過本次培訓對自我專業素養提升很大,對國家選拔人才的方向更明確,對尖子生培養認識更深刻,對十八中的參觀交流收穫很大,非常感謝華夏園提供的平臺,希望能再有交流學習的機會。
山西介休第一中學王老師:
學習了很多我們第三批新高考選拔,走班值得借鑑的經驗和教訓,學到了很多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經驗。只有更新理念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才是最高級的課堂。
湖北武漢三中張老師:
老師們的學識淵博,知識豐富,與他們相比,自己的差距還很大,更應該加大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拔尖的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有收穫,在思維探究能力上也有提升,能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真正有收穫,而非簡單的知識堆積與刷題。
天津華晨中學張老師:
了解和學習了課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應對策略和措施,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的課堂更高效;健康校園文化從「禮」開始,克己復禮。
本文來源:北國網 作者: 責任編輯:湘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