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兒是怎麼來的?這幾種檢查幫你揪出它,準媽媽趕緊看看

2020-12-15 醫聯媒體

近日,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視頻:一位媽媽產後出院,帶著剛出生的女兒回家,原本還擔心患有有唐氏症候群的1歲兒子會心生嫉妒,卻沒想到哥哥看著妹妹一直樂呵呵地笑。

視頻裡,當媽媽將妹妹從爸爸手中抱走時,哥哥竟然哇哇大哭起來,直到妹妹再次回到爸爸懷抱裡時,唐氏兒哥哥又立馬「雨過天晴」,轉而跟妹妹一樣貼在爸爸的胸前,露出燦爛的笑容。

如此暖心的畫面令不少人動容,網友們紛紛表示心都化了:「他是天使,太可愛了」、「他趴下去的時候我心都化了」、「真的好有愛,太美好了」……然而,唐氏兒的世界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

一、唐氏症候群的症狀是什麼?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個疾病,那就是唐氏症候群,21號染色體異常導致的染色體病。60%患兒在胎內早期即流產,存活者有明顯的智能落後、特殊面容、生長發育障礙和多發畸形。典型的症狀包括嚴重智力低下,小頭,肌張力低下,特異性面容、耳位低或畸形、枕骨扁平、上頜發育差、先天性心臟病等。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會出現唐氏症候群呢?這主要是因為父親或母親的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形成精子或卵子的時候,或受精卵在有絲分裂時,21號染色體發生不分離,造成胚胎體細胞內多一條21號染色體,有標準、易位及嵌合三種類型。

二、唐氏症候群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這種疾病的誘發因素主要有三點:

1.遺傳因素

曾生育過染色體異常或神經管缺損患兒;夫婦之一是染色體平衡移位攜帶者或倒位者或單基因病患者;有脆X染色體症候群家系的孕婦。

2.母親高齡

母親超過35歲這個年齡後,胎兒出現染色體疾病的風險就會明顯升高。

3.藥物或致癌物質

服用導致畸形的藥物、長期在放射性環境下或汙染環境中生活工作的孕媽、或接觸到含有害化學物質的化妝品,染髮劑等產品的,都可能誘發染色體異常。

這種疾病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對於已經出生的唐氏兒,建議到高危兒門診,進行定期的隨訪,功能的訓練。我們能做的就是一些康復訓練,儘量讓他們和正常人一般,對其併發症對症治療,努力減輕他們的痛苦,延長生命。

可即便是這樣,80%的唐氏兒也只能活到10歲左右,50%以上的患者可以活到50歲。大多數患兒通過耐心教育訓練基本可以生活自理,如存活至成年期,也常在30歲以後出現老年痴呆症狀。因此,提前預防十分重要!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有人會說,既然高齡孕媽有生育唐氏兒的風險,那年輕媽媽是不是就安全了?其實不然,80%的唐氏兒都是由35歲以下的孕媽媽所生。事實上,唐氏症候群是一種偶發性疾病,每個孕媽媽都可能生育唐氏兒。因此,每個孕媽都要重視以下相關產檢,不給「唐氏兒」任何僥倖的機會。

三、產前哪些檢查能產出唐氏症候群?

1.唐氏篩查

唐篩是唐氏症候群產前篩查的簡稱,一種是通過抽取孕婦的血液來進行檢查,這是目前較為普遍的檢查方式。需要檢查的血液裡的甲型胎兒蛋白和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濃度,前者數值越低,出現唐氏的機率就越大,後者則相反。

醫生最後採用的數據,是通過計算公式換算各項檢查數值與孕婦的年齡、體重是否吸菸、是否患有疾病等臨床信息,以此來判斷是高危還是低危。除了這個,B超檢查NT值,同樣是一個常用的唐篩檢測手段。其實,結合使用可以提高一點準確率。這項檢查根據孕周來劃分,孕早期9-13周時查驗為早期唐篩,孕中期14-21周時查驗為中期唐篩。

孕早期唐篩可以結合B超測量NT值(胎兒頸項透明層的厚度)來判斷,根據綜合因素來提高篩查機率。不過,胎兒頸項透明層到孕12周就不見了,一旦錯過孕早期這個時間,也就無法判斷NT數值了。其實,加入NT數值參考的唐篩,在最終孕媽的選擇、判斷及孕後期的再次篩查上,都很有幫助。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唐篩的結果是風險係數,不是診斷!顯示低風險≠沒風險,顯示高風險≠寶寶一定有問題。想要較為準確的結果,此時還需做無創DNA檢測或者羊水穿刺術,相較於普通的唐篩,這兩項檢查準確率更高,也更能明確地確診孕媽肚裡的胎兒是否是「唐氏兒」,不過這兩種檢查也有區別。

2.無創DNA產前檢測

無創DNA產前檢測針對唐氏的準確性可以高達90%以上,同時也沒有感染胎兒的風險。這個技術,是通過採集孕婦的血樣,提取孕婦血液中胎兒的DNA片段進行鑑定胎兒染色體有無異常。一般而言,女性懷孕後12周就可以做這個檢測了,因為這個時間裡母體胎兒的DNA含量較高,所以比較合適。

3.羊水穿刺

羊膜腔穿刺是屬於診斷技術,是確診性的檢查方式之一,準確度接近100%。羊水穿刺是在超聲檢測下用長針穿刺進羊膜腔吸出部分羊水,對羊水中的胎兒脫落細胞進行培養檢測,製片、染色後在顯微鏡下進行胎兒染色體的核型分析,是目前診斷唐氏的金標準。

不過,由於羊水穿刺屬於一種有創檢查,並且存在宮腔感染、流產等風險,所以很多孕婦都對它望而卻步。其實這些併發症的概率並不高,也就在0.5%-1%之間,孕媽「中獎」的概率其實非常低,甚至比生育唐氏兒的機率還低。通常來說,如果無創DNA結果提示高風險,醫生一般會建議做羊水穿刺進行確診, 一旦確診,通常會建議終止妊娠。

四、準媽媽該如何選?

面對這些檢查,不少準媽媽們常常會陷入糾結:我到底該怎麼選擇?

1.看年齡

如果是適齡女性懷孕,年齡在23~34周歲,家族無遺傳病史的,可以做唐氏篩查,來判斷胎兒是否發育正常。最好能在孕早期做,加入NT數值參考的唐篩,可提高準確率。

「唐篩」結果正常的話,醫生一般也不會要求孕媽繼續做無創。35歲以上或者家族有遺傳病史,建議直接做無創。如果你是高齡產婦,在早期做了唐氏篩查,顯示高風險,就需要再做羊水穿刺來確定準確率。

2.是否有家族遺傳史

如果家族裡面沒有唐氏綜合症遺傳史,那麼做好早期和中期的唐氏篩查就可以了;如果家族裡面有這樣的遺傳史,建議先做無創DNA,看看結果如何,再考慮是否需要做羊水穿刺;如果在一胎時檢測出異常,或是準爸爸、準媽媽其中一人的染色體不正,則建議做羊水穿刺。

3.經濟條件

從醫學的角度出發,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其實「無創DNA」就是「唐篩」的升級版本,它的準確率比「唐篩」更準,但是花銷也更大。如果經濟條件一般,非高齡產婦、也無家庭遺傳史,可以先選擇做好早期和中期的唐氏篩查,但是如果檢測的結果提示風險比較高,那最好做無創DNA或羊水穿刺,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心疼錢。

總之,媽媽們可以首選早唐+NT,35歲以上的準媽媽首選無創DNA。如果以上兩種都顯示高風險,再把羊穿作為最後的兜底選項。

每一個小生命都是來之不易,如果出生的寶寶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享受世間的美好,這對他何其不是一種殘忍?而作為父母,又將如何守著這個不健康的孩子度過漫漫餘生?想要順利避開「唐氏兒」,對於每一個準備懷孕或者正在懷孕的家庭而言,相關產檢項目一定要重視,萬不可抱著僥倖心理!

相關焦點

  • 「唐氏兒」喜歡的2種媽媽,多半都有共同點,孕婦要認準3項檢查
    孕期最重要的應該是產檢,定期的產檢讓各位準媽媽準爸爸對於孩子的情況有一個細緻的了解。當然這樣一系列的檢查,也會把胎兒的一些問題提前檢查出來,比如唐氏兒篩查,這種檢查是通過檢驗孕媽媽的血液,來判斷孩子是否有唐氏症。
  • 看看一位唐氏兒媽媽的忠告
    其中孕15周至孕21周之間,就有一個產檢項目叫做唐氏篩查,是通過抽取孕婦的血液檢查胎兒患唐氏症的風險程度。很多人都反映「十個唐篩九個高危」,當準媽媽收到唐篩高危結果時,心情是七上八下,有的甚至嚇得天天哭。
  • 唐氏兒在四維下的特徵是什麼,自己能不能感覺到胎兒的不正常?
    唐氏兒的誕生可以說是給家庭帶來極為沉重的負擔,但是現在的排畸手段並不能完全杜絕這種情況的出現,因此很多準媽媽便特別關心,有什麼方法可以自查唐氏兒的可能,或者像四維彩超一樣的檢查手段能夠預防,那麼唐氏兒有沒有避免的可能?
  • 剛出生就被查出唐氏兒,這些你必須注意!
    十月懷胎就像一場修行,每一關都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準媽們去了解。 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寶媽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別懶,該做的一定的做!又做了幾項檢查之後,醫生過來說:孩子眼寬,斷掌,沒有鼻梁,懷疑可能是唐氏兒。 一個月之後出的結果,說是21三體症候群,就是唐氏兒。 醫生當時說得很直白:講的明顯一點,你家這孩子長大了就是個憨子。當時浩浩父母眼淚就下來了:為什麼?
  • 「唐氏兒」怎麼形成的?誘因多半源於父母,2類孕媽需注意
    「唐氏兒」怎麼形成的? 「唐氏寶寶」,在臨床醫學上被稱為先天愚型嬰兒,一般是由於人類染色體異常而引起的,直接原因是卵子在減數分裂時21號染色體不分離,形成異常卵子,導致染色體的結構畸形。從而導致「唐氏寶寶」的出生以及新生兒智力障礙。
  • 什麼是唐氏兒?兒科醫生提醒:3類孕婦生出「唐氏兒」的機率大
    因此很多家長從備孕到生產都是十分小心翼翼的,但總有意外發生,很多寶寶在腹中就被檢查出患有唐氏症候群,寶寶的去留讓父母很是為難和痛心。那麼避免這樣的慘劇,應該如何做呢?這三類孕婦生出唐氏兒的概率會大一些,要注意。
  • 「唐氏兒」愛找這4類孕婦,唐篩準確率不高,這兩種方法更可靠
    不過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因為孩子的問題,小林又受到了打擊,因為小林在孩子半歲的時候就覺得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有些不同,孩子的鼻梁低,眼睛之間的距離也比較也遠,跟小林夫妻倆很不相像,過來小林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懷疑是唐氏兒,建議去大醫院在看看。
  • 孩子掌紋是「斷掌」,能看出是唐氏兒?一篇文章講清背後科學依據
    關於這種手相在民間流傳有這樣一種說法,叫「男兒斷掌值千金」,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有人說斷掌可能跟唐氏兒有很大關係。那麼這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詳細來給大家說一下。
  • 寶寶是不是唐氏兒,幾個面部特徵一看便知,三類女性容易被它盯上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讓冰冰一家都陷入了崩潰境地,不明白自己怎麼就這麼倒黴,實際上現在的唐氏兒比例越來越高,除了像冰冰這樣的高齡孕媽容易「中招」,誘因其實還藏在父母身上。
  • 產科主任直言:「做過上萬例檢查,發現五類夫妻更容易生唐氏兒」
    除此之外,唐氏兒並不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後期壽命也不會很長,容易對家庭造成經濟和心理上的負擔。 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位唐氏兒出生。而根據產科主任直言:「做過上萬例檢查,發現有五類夫妻最容易生唐氏兒。」
  • 唐氏篩查被查出高風險,就一定是「唐氏兒」?4類孕婦風險較高
    前段時間妹妹打電話跟我說,她在唐氏篩查的過程中被查出了高風險,醫生建議她做進一步檢查,看看胎兒是否真的存在問題,妹妹一邊打電話一邊哭,生怕寶寶出現意外情況。唐氏篩查是怎麼回事?為了避免唐氏兒的出現,媽媽們在整個孕期會進行兩次唐氏篩查。第一次是在懷孕9-13周左右時,第二次是在15-20周時,醫生通過NT彩超、抽血化驗、B超等多方面數據判斷孕媽媽生出先天缺陷胎兒的危險係數。唐氏篩查出現高風險,該怎麼辦?
  • 唐氏篩查有3個重要指標,你看懂了嗎?結合這個檢查更準確
    唐氏篩查有3個重要指標,你看懂了嗎?結合這個檢查更準確準媽媽在孕期有必要了解一下唐氏篩查的報告單數據,別到時候拿著報告單像拿了一張天書一樣,對數據一無所知,別因為看懂報告單而提驚受怕、步步驚心。準媽媽看懂唐氏篩查報告單唐氏篩查報告單通常有HCG、AFP、uE3這3個數據組成。我們分別介紹一下這幾個數據代表的含義。
  • 每20分鐘就有一個「唐氏兒」出生,3類孕媽最容易中招,請自檢
    孕檢對於一個家庭幸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族的遺傳病症,胎兒發育中是否畸形等這些問題,幾乎都可以通過孕期檢查看出來,保證生出來的孩子是健康的,孕檢也是符合我國提倡的優生政策。據調查顯示,每隔20分鐘就出生一個「唐氏兒」,唐氏現象是越來越常見。
  • 世界唐氏綜合症日:三類孕婦易懷「唐氏兒」,這幾項檢查千萬別省
    「唐氏綜合症」,對於孕育過的女性來說,都不陌生,因為這是孕期產檢中必查的一個項目,在懷孕16周抽血篩查,這樣的寶寶出生後稱為「唐氏兒」。我國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個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寶寶出生。為什麼會懷一個患有「唐氏症候群」寶寶?
  • 孕期肚子忽然發硬,準媽媽哭著去醫院檢查,醫生的解釋讓人安心
    到了孕晚期,胎寶寶馬上就要出來和媽媽見面了,準媽媽緊張的心可是一刻都沒停過,身體出現一點異常都生怕是胎兒有危險了。李女士懷孕8個月了,今天她習慣性的摸肚子,卻發現了問題:原本軟軟的肚子此時硬硬的,不會是胎兒出什麼事了吧?馬上就要出生了,可別在最後關頭掉鏈子啊!
  • 孕媽在孕期有這些現象,大概率生下「唐氏兒」,早了解早預防
    因為裝修本身就非常髒,到處的灰塵粉塵,木屑雜物,這都是一個汙染非常嚴重的地方,而我們就算是帶著口罩,再怎麼防護,他的防護能力也是很弱的。也是會通過我們的呼吸進入到體內,進而導致孩子的基因染色體變異,就會大概率生下唐氏兒。
  • 還記得唐氏兒「天才指揮」舟舟嗎?曾與劉德華同臺,現狀令人噓唏
    並且村子裡面所有人沒事兒都會來他家找仲永表演。慢慢的。他的爸爸就經常帶著他在村子裡遛彎兒,展現兒子的厲害。但是就因為這樣,孩子沒時間學習新的知識。慢慢的就退化成了一個普通人。所有人都覺得惋惜,但這也是在描述一種現象。
  • 寶媽吐槽娃像「胡巴」,看到孩子的「長相」,網友:去醫院檢查吧
    前言孩子出生之後,很多父母看孩子是越看越喜歡,於是就想要在網上曬娃,讓大家看看自己的孩子,父母這樣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自己的孩子,是怎麼看都好看的,但是也有一些父母在曬娃的時候,卻是在吐槽自己的孩子
  • 貝安:健康夫妻為什麼也會生出唐氏兒?
    唐氏兒相信有懷孕過的夫妻都聽說過,但是對於第一次備孕的女性聽起來還很陌生,認為夫妻兩人身體檢查健康就沒有問題,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夫妻健康但是依然有生下唐氏兒的風險,這是為什麼呢?
  • 每20分鐘降生1個唐氏兒!誘因源於父母,如何逃脫「唐寶」的噩運?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據統計:我國每20分鐘就有一個「唐氏兒」出生。 隨著醫學的發達,孕期各種產檢的完善,很多媽媽都會選擇在孕期做「唐氏篩查」,以便來確定肚子裡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