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童潔
灣流國際青年社區
上海廣粵支路1號8幢5層曾是長租公寓運營商灣流國際的總部,2018年初其入駐該園區時,上海市虹口副區長曾送上祝福,望灣流國際早日成為「獨角獸」,成為虹口區乃至上海市的明星企業、標杆企業。
然而,成為「獨角獸」的願望還沒有實現,灣流國際就陷入了危機。去年12月,灣流國際被爆因各類款項而遭到10多家供應商聯合起訴,當時灣流國際對該消息向時代財經進行了否認,但不到一個月後,來自業主、租客、供應商各方的投訴集中爆發。
身陷漩渦的灣流國際不得不選擇「斷臂」求生。近日,灣流國際上海隆昌路門店發出一則通知,該門店即將變更為中駿集團旗下「方隅公寓」。中駿集團告訴時代財經,其確實在近期收購了灣流國際隆昌路門店,接下來該門店的運營將由中駿集團旗下方隅公寓全面接手。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除了上述門店被出售之外,上海還有多個灣流國際的項目被分別轉給了V領地及債權方遠東宏信等。不僅如此,灣流國際的合作方建信還將位於杭州的6家門店全部轉讓給了樂乎公寓。
在危機逐步公開化後,圍繞灣流國際的投訴進一步爆發。在微博、知乎、黑貓投訴等網絡平臺搜索關鍵詞「灣流國際」可以看到,維權的信息還在日益增加,而一位接近灣流國際的人士告訴時代財經,這家公司基本已經「癱瘓」,喪失了處理問題的能力。
官司纏身,灣流國際玩起了失蹤
2019年9月,趙婷婷在一個中介平臺看到了灣流國際的房源,時下最流行的「ins風」房間瞬間抓住她的眼球,「有點莫蘭迪色調,裝修是比較簡潔現代的風格,照片裡搭配的軟裝也很ins風,社區還有健身房,感覺特別好。剛好有家門店離我公司比較近,所以看了照片我馬上就約了看房。」
灣流國際的房租並不便宜,趙婷婷看中的房源只有不到30平方米,月租高達4800元。接待她的管家稱,如果選擇年付租金,可以享受租金9折優惠。考慮到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比較穩定,趙婷婷選擇了年付,一年租金加上押金,一共付款56160元,此外還有每個月400多元的管理費需要額外支付。
儘管房租略高,但租到了喜歡的房子,趙婷婷還是非常開心。直到今年1月,趙婷婷聽到鄰居們討論灣流國際「爆雷」了,她開始感到有些疑惑和慌張。疑惑的是,她所在的門店一切如常,不像大家說的「爆雷」樣子;慌張的是,如果灣流國際真的出問題了,自己該怎麼辦,幾萬塊租金能不能拿回來。
4月,業主張貼公告稱,灣流國際連續多月未按時支付房租,其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與此同時,業主下達了收房通知,要求所有租客儘快搬離,若拖延不搬,將採取停水電、鎖門等措施。
類似的狀況在灣流國際廣州、深圳、上海等各地的門店上演,不少租客受累。這些租客少則數千元租金、押金被套,多則上萬元無法拿回。
趙婷婷和鄰居嘗試向管家尋求幫助,「起初管家安撫大家,給我們進行登記,承諾妥善解決問題。沒兩天就變臉了,讓我們去灣流國際總部反映情況,後來直接蒸發,不回消息,不見人。我們沒辦法,只能先搬出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總部已經搬了好幾次,我們壓根找不到人了。」
通過走訪,趙婷婷的說法得到證實。7月14日,時代財經前往廣粵支路1號8幢5層灣流國際總部,在辦公樓的大堂,保安登記處的桌子上貼著一張通知,顯示灣流國際已於5月28日搬遷至寶山區一處新的辦公地點,6月1日起開始對外接待。
灣流國際搬遷通知,時代財經攝
時代財經再次前往通知中的新地址,看到門口掛著「清流」的標識,大門玻璃和前臺貼著一張標著「接待中心」的紙張,底下留有聯繫方式、工作時間和接待日期,落款正是灣流國際共享社區。
寶山區辦公場所 時代財經攝
不過,該辦公點空無一人,聯繫方式則始終無法接通。園區內一位商戶告訴時代財經,灣流國際的員工搬離了該辦公地點,上個月還有一個工作人員,現在處於空置狀態。
而後,有消息稱,灣流國際的最新辦公地址在其呼蘭路店,時代財經前往後發現,該門店僅前臺有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稱,目前呼蘭路店已歸屬灣流國際合作方建信,灣流國際總部工作人員不在此辦公,而是採取居家辦公。「我們也聯繫不上總部的人。」該工作人員表示。
灣流國際呼蘭路門店 時代財經攝
事實上,灣流國際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有「爆雷」的跡象。天眼查顯示,去年5月,灣流國際首次成為被執行人,8月,徐匯法院還對其創始人黃海濱發布了限制消費令。而且,從去年至今,灣流國際涉及的法律訴訟至少15起,被執行人信息19條,限制消費令5則,股權也多次被凍結。
頻繁融資,多位資本大鱷踩雷
作為國內早一批成立的集中式長租公寓運營商,2015年在上海成立的灣流國際曾是業界頭部企業。去年1月,黃海濱還在上海高調舉辦了一場發布會,宣布併購星窩創享青年公寓,並喊出了「百萬套」的豪言。
「日本前十名的企業管理了市場幾十萬套的房源,佔到70%的市場份額,而中國能列舉得出的有規模的企業就那麼幾個。」彼時,黃海濱說,灣流國際要在十年內達到百萬套規模。
在成立灣流國際之前,黃海濱有著超過15年的地產金融、地產開發、商業運營從業經歷,帶隊完成過100億元規模的地產股權融資、280億元投資額的項目。進入長租公寓後,黃海濱將地產金融的一套模式搬了過來,他相信長租公寓和房地產一樣,規模是關鍵,規模不上去發展就會受限,他也堅持用金融的思維來帶領灣流國際發展。
黃海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公寓行業發展的核心是金融。他認為,在長租公寓「跑馬圈地」的過程中,各家企業必然擺脫不了對資本的依賴。同時,由於行業較新,並且不擁有物業的所有權,長租公寓企業直接從銀行獲得融資非常有限,因此,必須找到更多新的資金和新的運作模式以支撐規模擴張的速度。
事實證明黃海濱的確是一位善於利用金融工具的資本玩家。過去的幾年,灣流國際熟練運用股權、地產基金等融資手段,與各路資本保持著緊密的關聯。
2015年成立之初,灣流國際就先後進行兩期投資基金募集,受到家居大佬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寧波資本玩家杉杉控股董事長鄭永剛,以及杭州本土國有金融企業餘杭金控的青睞,募資規模超5億元,憑此快速完成40個社區的投資落地。
圖片來源:天眼查
2017年和2018年,灣流國際延續每年一融資的節奏,接連完成A、B兩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的領投方是資本大鱷基匯資本,融資金額4億元,雙方還聯合成立重資產投資基金,幫助灣流國際對接REITs。B輪融資未披露金額,但投資方同樣來頭不小,由金融機構遠東宏信領投。
除此之外,灣流國際與遠東宏信及有著建行背景的建信達成戰略合作,杭州的6個項目及上海多個項目便是與建信合作運營。
在房東東創始人全靂看來,長租公寓「爆雷」背後的原因大同小異,大量資本的進入不僅沒有改變行業低毛利、低周轉的特徵,反而抬高了行業的成本,令企業為了融資而融資,為了上市而上市,最終陷入難以為繼的地步。
灣流國際也沒能逃脫這樣的行業定律。資本加持下,灣流國際的規模增長速度如同黃海濱預期的一般迅猛,但長租公寓難以解決的盈利問題,加上高負債,為灣流國際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根據房東東報導,灣流國際與建信在杭州合作的6個項目籤訂了收入保底協議,建信借款給合資公司,灣流國際保證每年最低3200萬元收入,若未達標,灣流國際須自掏腰包補足差額。但去年,這6個項目的收入僅2400多萬。
建信需要填補的「坑」還不止於此,危機發生後,灣流國際退出了部分合作項目,建信被迫收拾殘局。據悉,此次樂乎公寓接盤杭州6個項目便是受到建信委託,上海部分歸屬建信的項目也在尋找新的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