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在現今的相聲界可謂佔據了霸主地位, 當然僅僅憑藉郭德綱于謙相聲肯定是不足以支撐偌大的公司發展的,因此就需要適時地推出新人,以適應市場的需求,佔據更多的市場的份額,從最初推出的曹雲金何雲偉,到近些年逐漸推出的張雲雷秦霄賢,德雲社推出的新人也經歷著從相聲水平到明顯特徵的演變。
01曾經是內容為王,有能力才會外推
最初的德雲社走紅是憑藉的郭德綱先生雄厚的相聲實力,在某節目上,鶴字科的一個學員說過零四年、零五年是最令人懷念的一段時間,也是郭德綱相聲事業的高峰期·。因為沒有同水平的競爭對手,郭德綱先生的相聲也逐漸變差(相對來說),也逐漸的適應市場的需求,曾經演出被叫停估計是永遠的痛。適應了觀眾的需求,因此也出現了所謂的三俗一說。
像是曾經德雲社力捧的年輕演員:何雲偉、曹雲金。都是在相聲基礎上過硬的,相聲實力自然不必說。到了現在,依舊是年輕相聲演員裡面的佼佼者。相聲水平高這是不容置疑的,現在的年輕演員,無論是德雲社的,還是其他地方的,都難以與這兩個人抗衡。當然人品我們單獨摘出來暫且不論。可以看出,曾經德雲社捧新人是以內容為王的,看的主要是相聲功底。
02明顯特徵成為了主要的推崇
八月風波之後,何曹兩個人出走,德雲社需要新力量來支撐發展。這時候,就推出了嶽雲鵬。而嶽雲鵬的走紅,並不是因為其相聲功底的深厚,而是老實可靠。同時還有一個具體特徵,老觀眾可能了解,曾經德雲社有一個說法叫「德雲騷浪賤」,而嶽雲鵬就是「賤」字的代表人物。這種具體可感的方式可比通過演出一個個的增加粉絲強太多了,算得上一條快捷的通路。以德雲社的高平臺,全體人員的共同砸掛,使得特徵深入人心,隨之走紅。
嶽雲鵬的走紅也給了德雲社一些啟發,不僅僅是要用相聲功底來打動人,更要用具體的特徵來感化人。當一個人的特徵深入人心的時候,這個人離走紅也就不遠了。因此近幾年推出的新演員裡頭,努力地建立起每個人的人設。諸如高峰的「總尿鞋」、欒雲平的「馬鳳英」、周九良的「小先生」、秦霄賢的「大傻子」等等;同時,適時地推出功底較好的演員,如少爺和壯壯,在對傳統相聲的把握上,真的是有祖傳之功。這樣的改變,不僅僅滿足了老觀眾對老相聲的需要,也滿足了新觀眾對新方式的渴求。
03推舉新人的改變,反映了怎樣的現實?
簡單的來說,就是觀眾需求的改變。相聲的再次復興,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的觀眾,而傳統相聲的鋪平墊穩肯定不能滿足年輕人的需要,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年輕演員就成為了不二人選。從簡單的聽相聲到了追星,再把飯圈文化引入到相聲這個行業中來,我們不敢斷定它對還是不對,但這在之前是肯定沒有過的。在一些人的認知裡頭,說相聲竟成為了次要的東西(如懟觀眾的孫某)。觀眾的需求變了,但演員的初心不能改變,依舊是我好好說,您好好聽,給觀眾帶去歡樂。
再者,就是滿足演出的一個需要了。相聲不是三五日就能練成說好的,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上臺的。要培養一個優秀的演員艱難,但要捧出一個新人來,卻不是一件難事。隨著德雲社演出活動的增加,勢必需要大量演員來助場。老人帶新人,在演出中逐漸提升水平,也是一種頂好的範式。
我是@北展溜溜球,每天分享你想了解的,我所知道的相聲故事,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