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加快打造國際交往中心,外國人在漢感受國際化水平高速發展

2020-12-26 武漢發布

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錨定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總體定位,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武漢貢獻。

目前武漢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我市友好城市與友好交流城市總量已達113個,遍布世界59個國家,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一。立足國際通衢,建設面向全球的內陸對外開放高地,武漢打造國際交往中心正步穩蹄疾。

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在武漢找到家的感覺

「友城結好是對外開放邁出的關鍵一步,如同給武漢經濟發展加裝了一個新引擎。」武漢市外事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從1979年9月武漢與日本大分市結為第一對國際友好城市以來,武漢的國際友城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十三五」期間,武漢市新增8個國際友好城市、27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目前,我市友好城市數量初具規模,友城關係網絡初步形成。

10月31日,「在華外國人遊武漢」成員登上知音號,感受夜武漢的生機勃勃。記者胡九思 攝

依託國際友城,全市還建立了國際友好基層單位(如友好學校、醫院、科研機構等)百餘個。通過日本友城大分市,引進了亞洲最大的商業集團日本永旺連續在漢建立3個大型購物中心。

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在武漢找到家的感覺。江漢大學法國外教Maxime2006年來到中國,以前在青島、珠海工作過,之後定居武漢。「在我妻子的家鄉定居至今,在武漢待了10年。」 今年10月,武漢國際化水平提升工作座談會上,他感觸頗深,「這幾年,我深刻感受到了武漢國際化水平的高速發展,大型國際化活動、國際會議以及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等層出不窮。」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絲綢之路學院阿富汗籍留學生楊康感到在武漢讀書「很幸運」:「我熱愛這座城市,也希望它能夠被更多人認識和喜愛。等我回國以後,我要當好橋梁、紐帶,把在漢所見所聞積極講給家鄉同胞、世界人民聽。」

楊康提出:「武漢舉辦的國際知名賽事、展會數量相對不足。」 今年,武漢正在構建「1+1+N」的新會展場館體系,並啟動了新展館建設,在臨空核心區範圍內打造集「空、鐵、港、城」一體的國際會展商務新城,建成後的武漢新國際會展中心室內淨展面積45萬平方米,將成為中部最大、全國前三的會展中心。「十三五」期間,世界軍人運動會、世界集郵展等一大批國際知名賽事、會展活動相繼在漢舉辦。

「從國際交流的深度與廣度上來看,武漢成為國際交往中心,還需要補足短板。」 華中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陳波說,武漢舉辦的國際性會議和活動層次還有提升空間,城市國際化配套軟硬設施不夠齊全,尚有成長空間。比如,可以繼續加強國際人才社區建設,為國際人才創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進而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

抓住契機更加深入地嵌入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分工之中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打造「數字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內陸地區外資外企落戶首選地。

「很高興,我們能成為疫後重振首家落地武漢的『世界500強』。我們對武漢持續發展充滿信心,為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感到鼓舞,將在中國持續創新,滿足本地客戶需求。」 5月19日,霍尼韋爾公司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在漢揭牌,該公司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在視頻致詞中表示。

這是2020年第一家在武漢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強企業。距2019年11月該公司與武漢接觸,只過了不到200天時間。

沈達理表示,中國是霍尼韋爾在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將在武漢推動合作創新,開發新技術,以滿足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武漢自貿片區正式掛牌3年有餘,建立融入全球投資、貿易、創新的開放新體系逐步成型。截至9月,已有1000多家外資企業,百家世界500強在武漢自貿片區投資興業。

11月28日,中外嘉賓齊聚2020武漢數字貿易大會。記者詹松 何曉剛 攝

地處蔡甸區後官湖畔,長江、漢江交匯的「金三角」地帶,規劃面積達39平方公裡的中法生態示範城是武漢市打造的可複製可推廣可示範的城市建設標杆。12月初,26家企業籤約入駐中法生態城核心示範項目,將深度參與中法半島小鎮及相關領域項目的規劃、諮詢、建設及運營。「預計2至3年時間完成中法半島小鎮基礎設施建設。」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法半島小鎮將為所有入駐企業、中外家庭、國內外遊客提供高標準的國際辦公服務、高品質的宜居生活服務、高價值的休閒娛樂服務。

「引進來」動作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穩健。武漢市商務局數據顯示,疫情影響下,武漢外貿逆勢上揚。1月至11月,我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2477億元,同比增長13.8%,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外貿等開放型經濟重點數據的持續向好,展示了武漢開放型經濟強大的韌性與發展後勁。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落實「穩外貿」系列支持政策,營造良好外貿發展環境。武漢海關先後出臺70條支持舉措,進一步優化通關環境。

「打造國際交往中心,對外經貿合作是重點。」華中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陳波分析認為,武漢還需要把「盤子」做大,從全國來看,武漢本土企業參與國際分工的比重相對較低,還沒有深度參與到買全球、賣全球進程當中。他建議,要儘快利用「一帶一路」、自貿區改革等契機,實現武漢更加深入地嵌入國際供應鏈、國際產業鏈的分工之中,這樣才能加大整個經貿的開放程度。就企業而言,需要快速扭轉戰略思維,形成國際化產業鏈合作規劃,充分利用武漢「數字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優勢,全面參與到全球科技創新競爭中。

與全球頂尖藝術機構合作

向世界展示琴臺文化黃鶴樓名片

2021年的1月1日,全外籍陣容的「環球藝術家節日交響樂團」將來到武漢,亮相琴臺音樂廳的舞臺,與武漢觀眾一起迎接新年。

這支樂團由旅居中國的外籍專業演奏家和音樂專家組成。音樂會上,他們將帶來新年「必聽曲目」——《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等,還將上演中國經典曲目《紅旗頌》和《我愛你中國》等作品。

這場新年音樂會只是武漢琴臺大劇院和琴臺音樂廳每年眾多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的一個縮影。這幾年,包括舊金山歌劇院英文原版歌劇《紅樓夢》、百老匯經典原版音樂劇《人鬼情未了》《保鏢》《芝加哥》在內的全球許多頂級演出都曾來到琴臺大劇院。

談及未來,琴臺大劇院總經理王文平表示,將繼續推動琴臺音樂節與國際音樂節的聯動,讓琴臺音樂節更加國際化;將策劃一些藝術展,完成藝術中心演出和展出的結合;在適當時機,進一步推動國際藝術教育賽事落地武漢。另外,加強與國際同行的聯動與對話。「比如,加強與百老匯、倫敦西區、世界十大藝術劇團、著名音樂出版社等一些全球頂尖表演機構開展更廣闊的對話與合作。」武漢還要在藝術創作和藝術產品上,拿出影響世界的精品,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站穩腳跟。

「這是黃鶴樓,來武漢一定要去的地方。」12月23日,在黃鶴樓公園,一位外地遊客對母親說。

黃鶴樓作為武漢的一扇特色窗口,向世界展示了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2020年,「黃鶴樓」上了16次微博熱搜,引起國內外主流媒體關注。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黃鶴樓公園位列國內景區熱度榜第一名。《夜上黃鶴樓》成為「夜武漢」新的城市地標。「黃鶴樓夜間體驗」「夜上黃鶴樓」「黃鶴仙子」等關鍵詞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網絡上收穫瀏覽量過億,也收穫了一批國外「粉絲」,有外國網友評論,「為黃鶴樓的壯觀美麗而感動,想來武漢旅遊」。

黃鶴樓公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黃鶴樓頻繁登上國際舞臺,發揮文化影響力,搭建跨國度、跨語言的公共活動平臺。《黃鶴樓神話傳說》法文版亮相法國、中英文化交流周——兩國青年曼徹斯特共築「黃鶴樓模型」、法語歌曲大賽總決賽在黃鶴樓上演……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讓更多外國朋友見證了東方風採。

法國薩瑪朗德古堡公園、匈牙利世界遺產費爾特湖景區、英國斯旺西市布拉格文劇院,紛紛與黃鶴樓在文化、旅遊、園林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2018年,「中國——歐盟旅遊年」燈橋點亮活動在黃鶴樓舉行。千古名樓點亮「歐盟藍」,架起一座象徵著通往歐洲的燈光之橋。2019年軍運會期間,410名各國政要走進黃鶴樓公園;近40個國家共5400餘名運動員入園。

未來,黃鶴樓公園將致力於挖掘詩詞文化寶藏,策劃組織國際詩詞活動,豐富旅遊和文創內容,通過「科技+旅遊」讓園區遊樂更加多元化,增強中外遊客的體驗感。(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孫珺 張珺 黃麗娟 通訊員黃文韜 周媛媛 王紅念)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夏俊俊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外國人在漢感受到國際化水平的高速發展
    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錨定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總體定位,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武漢貢獻。
  • 基本建成中部地區國際交通門戶,武漢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武漢城市圈「環線+射線」快速路網加快形成,國際及地區航線達63條「十三五」以來的五年,是武漢交通運輸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武漢基本建成中部地區國際交通門戶,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雙循環新格局重要樞紐提供堅強支撐。
  • 北京舉行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聞發布會
    高標準規劃建設第四使館區,《第四使館區控規及城市設計》啟動實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及周邊環境整治有序推進,加快建設活力、時尚、高品質國際化街區,推進打造「第二個三裡屯」。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新國展二三期、環球主題公園及度假區、冬奧會場館等進展順利,國際交往功能設施體系不斷健全。  三是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 武漢發展目標:打造五個中心,做強四個城市副中心,城市圈1小時可通達
    ●總體定位: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目標任務: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區域金融中心□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月媛 通訊員 陳雅嵐19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解讀全會相關精神。加快打造「五個中心」武漢市的《規劃建議》提出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總體定位,錨定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任務。
  • 國際交往中心怎麼建?王輝耀建議:「軟硬兼施」才能打造世界級大都市
    北京市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 中國網記者張正朋/攝 近年來,北京通過舉辦國際會議、開展友好城市交往、提高國際交通便利化等舉措,不斷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成效顯著,但關於國際交往中心的研究還相對較少,需進一步細化。」
  • 136家世界500強雲集,重慶渝中打造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核心區
    文 | 肖騰隨著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腳步,作為重慶「母城」、外國領事機構和外資企業雲集的渝中區,也在不斷加快打造開放型經濟,不斷加強建設「四首」經濟、總部經濟。1月10日,2020年重慶市外國領事機構新春工作聯誼會在渝中區舉辦,各國駐渝領事機構人員、渝中區外資企業負責人等歡聚一堂,共話發展。市政府副市長李波,市政府外辦主任章勇武,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渝中區區長左永祥,渝中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米紹林,渝中區政協主席陳大奎等出席了會議。
  • 李強:加快打造具國際競爭力金融科技中心
    原標題:加快打造具國際競爭力金融科技中心 ■上海將充分發揮金融要素市場完備、科技創新資源活躍、應用場景豐富多元等優勢,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領域先行先試,促進金融科技產業集群化發展 本報訊 (記者 談燕 孟群舒 張楊)以「科技讓未來更普惠」為主題的外灘大會昨天在滬開幕。
  • 從漢國中心看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漢國中心創新服務細節,打造高端商務會議場所。漢景會國際會議中心,位於漢國中心48-49層,貢獻具有城市中心與絕佳景觀結合、天際休閒與高端會議結合的商務體驗,使與會者高瞻遠矚,高見世界。設計了不同大小、不同風格、可滿足不同商務需求的會議室,讓會議更高效,使客戶更滿意!        觸摸最前沿科技產品,與世界對話。
  • 放眼全球招徠英才,南沙加快打造國際化人才特區
    多年來南沙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人才工作緊緊圍繞中心大局,始終堅持黨管人才,聚力改革創新。在打造人才政策體系、人才創新創業環境、人才住房保障體系、人才常態化交流等諸多方面發布了一系列「南沙樣本」,其中多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複製推廣。如今,南沙率先探索打造一流「營智環境」,正加快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將南沙打造成全球人才「嚮往地」「逐夢地」「棲息地」。
  • 中國國際救援集團在漢成立應急保障加油站全國運營中心
    中國國際救援集團在漢成立應急保障加油站全國運營中心2020-12-07 21:38:56來源: 新華網  12月7日,中國國際救援集團應急保障加油站全國運營中心在武漢授牌籤約落地。  近年來,我國應急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涉及應急救援和處置技術研發、應急裝備製造、檢測與預警、應急搶險服務等諸多領域。湖北省應急產業年創產值達1400多億元。  中國國際救援中心(集團)全國運營中心主任張玉平介紹,之所以將應急保障加油站全國運營中心總部落戶武漢,一方面由於武漢九省通衢的發達交通,更因為武漢這座城市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具有國際化思維的英雄之城。
  • 放眼全球招徠英才 廣州南沙加快打造國際化人才特區
    多年來南沙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人才工作緊緊圍繞中心大局,始終堅持黨管人才,聚力改革創新。在打造人才政策體系、人才創新創業環境、人才住房保障體系、人才常態化交流等諸多方面發布了一系列「南沙樣本」,其中多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複製推廣。如今,南沙率先探索打造一流「營智環境」,正加快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將南沙打造成全球人才「嚮往地」「逐夢地」「棲息地」。
  • 威海: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爭當城市國際化排頭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要求,為我們加快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提供了遵循。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既是落實省委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我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 ...攜手前海 打造國際化的產業化中心、世界頂級智庫等公共服務平臺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合作典範,與前海「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總定位高度契合,是天然的戰略合作夥伴。前海將在戰略合作協議框架下,全力支持雙方開展深度務實合作,加快推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有關項目落地見效,努力當好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橋頭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國際化社區讓越來越多外國人愛上雙流
    ,開展各類多主題、分層次的文化交流活動,提升江安國際化社區融合度和社區文化開放性,努力打造高品質文化教育型國際化社區。江安社區黨委書記羅強告訴記者:「江安社區將以2021年大運會為契機,繼續大力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宣傳天府傳統文化,提升市民國際交往能力,打造『有顏值、有文化、有溫度』的特色國家化社區,引導中外遊客進入社區參與建設、體驗生活。」
  • 西安「十三五」將打造城市發展新亮點
    以渭河為軸打造南北雙城《綱要》中提出,加快渭河以南中心城區國際化進程,疏散非中心城區功能,提升中心城區形象品位;穩步推進渭河以北大西安渭北新城建設,力爭用5至10年時間,在渭北建設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新城;提升閻良、臨潼和戶縣三個副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完善周至、藍田、高陵、常寧、洪慶5個城市組團功能,加快建設60個重點特色小城鎮
  • 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怎麼建?武漢明確發展路徑:創建一個中心 打造三個...
    盛繼亮表示,武漢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具體安排和措施可概括為創建一個中心,打造三個高地:創建一個中心,即創建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核心區域,加快建設東湖實驗室,布局光電科技、集成電路、空天信息、生命健康、生物育種等高水平實驗室,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
  • 「建設新一線城市,就是要成為一線城市」 武漢描繪「後軍運會時代...
    在多次往返深圳和武漢看房期間,讓她有更多的時間近距離感受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化,也堅定了留漢落戶的信心。「2019年,軍運會展示了武漢形象,激揚了城市自信,加速了武漢國際化進程。」1 月7日,武漢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
  • 賦能製造提質升級 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今在漢開幕
    遠銷海外的中國高速列車、曙光超級計算機、近期口碑飆升的蔚來智能汽車、LED智能床頭燈、安防巡邏智慧機器人、無人配送車……從大國重器到家居暖心「神器」,一件件充滿設計感的「黑科技」展品悉數亮相。12月10日,武漢已為2020年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做好準備。
  • 聚焦| 武漢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
    ,加快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11月3日,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中科院武漢分院等相關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積極與院士展開合作,加快突破性創新、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武漢加快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 投資千億 助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大武漢
    原標題:投資千億 助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大武漢   浩浩長江,千年文脈;巍巍高樓,萬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