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戀愛、審美、消費等議題,在綜藝中讀懂這屆年輕人

2020-12-18 冷眼聊八卦

隨著社交渠道的分散,年輕人以興趣愛好、價值取向等構建話題圈層,某種程度上不可避免形成圈層化的刻板印象和標籤,尤其是男女觀念也在進一步分化,比如男虎撲女豆瓣、熱門話題的差異看法等。

是女性難懂還是男性不願去懂,是男性迷惑還是女性不了解所致?近日,愛奇藝熱播的《姐妹們的茶話會》就將話筒交給了女性。節目以多國女性嘉賓為主體,關注情感婚戀、消費習慣、審美取向等不同層面的熱門現象和話題,為女性提供公開表達場景的同時,也因話題的現實意義和理解差異,引發社會向討論與觀眾共鳴。

拆解社會熱點話題,

聽見「她們」真實的聲音

隨著時代發展,女性話語權提升,表達訴求也越發強烈,從上半年《青春有你2》引發海內外觀眾熱議女性多元審美價值,到年末《姐妹們的茶話會》邀請國際女性分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現象見解,女性表達成為了愛奇藝綜藝的重要價值落腳點。與《青春有你2》宣揚女性自信努力、個性獨立不同,《姐妹們的茶話會》從現實社會熱點切入,女性表達更為直接和多維。

節目集結了「茶話會協理人」大左、「茶話會發起人」THE9-趙小棠以及顏如晶領銜的七國少女,她們成長環境、工作領域、個性經歷等方面的差異化,賦予了《姐妹們的茶話會》獨特且多元的女性視角和邏輯。

來自馬來西亞的顏如晶代表了大多數普通女孩,簡單樂觀,既有夢想追求,也能滿足於當下生活,還有心直口快的烏克蘭姑娘喬麗婭、舉止端莊的葡萄牙/日本嗑友團林繪梨華、現場唯一已婚人士陽離子、來自浪漫法國的奢侈品專家愛黎、活潑愛社交的阿菊、恬靜溫柔的林夏,在世界維度中發出「她們」真實的聲音,不僅拓寬了年輕觀眾的眼界,更在倡導新世代女性的積極表達。

而節目中直擊當代年輕人痛點的話題,進一步將大眾拉入討論氛圍裡。前三期「年輕人戀愛大賞」「審美是人生必修課」「年輕人消費手冊」呈現了當下年輕人在情感、審美和消費觀等角度的橫截面,既有社會關注層面的勸分小組、男明星代言化妝品、醫美接受度、盲盒熱潮等熱議話題,也有從個人角度出發的戀愛腦、恐婚、身材焦慮、男朋友花錢追女團、女性買房等話題,呈現不同選擇背後的多維思考,全方位觸達年輕用戶。

僅#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話題就在微博獲得了3.7億閱讀量、2.5萬討論量,由顏如晶引領的「買房是經濟獨立和思想獨立的證明」,與喬麗婭代表的「女性獨立不需要通過買房證明」兩種觀點,在現實生活中進一步延展發酵,吸引年輕人積極參與話題表達。

可以看到,節目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現象描述,亦或是差異衝突,而是成為多維度內容與觀點的重要碰撞和輸出平臺,為更多困惑的年輕用戶提供意見參考。無論是對熱點話題的聚焦,還是對社會議題下全球女性獨立思考的展現,透過節目能夠看到社會的多元價值觀並存,這就是《姐妹們的茶話會》存在的意義。

社交網絡熱議

強化觀照和陪伴屬性,

讓年輕人在群像中找到自己

觀照現實,已經成為當下綜藝創作的主流趨勢,從出生到老去,從工作到家庭,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身份立場,都能在綜藝中找到折射。但這對於綜藝的引領價值而言,僅僅是基礎,認可與共鳴、探討與共識,才能真正走進年輕用戶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

就像《姐妹們的茶話會》,既有柔軟一面的陪伴感,在場景化設計方面突出「茶話會」概念,營造相對輕鬆的社交氛圍,並尊重不同觀點,用有趣有料的內容充實用戶生活。雖然嘉賓們的選擇和立場不同,但用戶總能從中得到些許共識和思想輸入。

同時,節目也有刺激一面的痛點話題,節目摒棄浮於表面娛樂的淺層表達,通過足夠戳中社會痛點的話題,如消費理念差異、身材和恐婚等焦慮,讓用戶獲得與節目的情感關聯和價值追求的共鳴。

由此來看,一檔節目好看,一定是因為契合了某種社會潮流或觀眾心理,這在愛奇藝綜藝中表現尤為明顯。在中國女性的家務勞動時間遠遠高於男性的背景下,愛奇藝繼續推出《做家務的男人2》,以親密關係折射男女分工變化,並透射更深層次的社會觀察;《喜歡你我也是2》的主題由「去愛,去生活」升級為「勇敢愛,才能勇敢生活」,以戀愛社交反映婚戀現狀和男女心理,並鼓勵大家勇敢表達愛;《我要這樣生活》聚焦都市獨居群體,引導年輕觀眾學會如何美好生活、治癒孤獨;還有《未知的餐桌》,以人間煙火氣引導忙碌的都市人關注生活裡的小確幸。

雖然有著不同的切入角度,但這些綜藝都有一共同點,就是對社會現實、市場需求和用戶習慣的觀照。

一方面,愛奇藝綜藝對年輕人持續關注、全年陪伴,既有《做家務的男人2》《喜歡你我也是2》等品牌綜藝關注新變化,也有基於新現象、新洞察創作的《姐妹們的茶話會》《我要這樣生活》《未知的餐桌》等創新綜藝,既能滿足年輕用戶的當下需求,同時也能預測並引領未來審美。

另一方面,隨著婚戀、家庭、生活、社交等越來越多維度的刻畫,愛奇藝綜藝對年輕人群體面對生活與社會態度的呈現也更加細緻豐滿,讓更多人在群像中找到自己,由此引發用戶的共情和共鳴,並在圍繞生活婚戀的種種話題探討中,引導大家樹立了積極正向的生活和婚戀觀。

鼓勵自我價值訴求,

創新分眾時代下的內容邏輯

分眾時代,「圈層」走過早期的興趣聚集模式,當下正面臨群體溝通交流空間的漸趨割裂,愛奇藝等平臺產出的具有影響力的圈層化、垂直化綜藝,在聚焦圈層文化、社會現象、垂直需求的過程中,引發大眾的關注和探討,則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這種封閉感。

從平臺角度來看,愛奇藝等平臺近幾年不斷增強節目品類的豐富性,頭部綜藝覆蓋廣泛群體,垂類題材挖掘細分需求。比如愛奇藝2020年重點發力的生活類綜藝,精準捕捉當下年輕人在生活、情感和喜好等層面的新動態,通過不同類型節目觀照社會現實,擴大年輕群體的溝通交流空間。

在具體內容層面,形成優質內容、觸動情緒、引發話題的傳播邏輯。《姐妹們的茶話會》通過場景化的敘事建構與真情實感的語境,將社會議題拆解成姐妹間的日常話題,進一步激起大眾參與積極性,而節目呈現出的不同生活方式和選擇取向,則為年輕人情緒情感需求創造多元落點。

同時,綜藝節目也在由內容引發的現實性話題探討中,實現對年輕人成長性和價值觀的引領。《姐妹們的茶話會》彰顯新時代女性的「她」價值,《做家務的男人2》強調男女溝通,《未知的餐桌》破題陌生社交等,鼓勵年輕人勇敢表達和追求自我價值,拓寬思維模式,兼具包容性與獨立性。

當平臺、內容、價值的復盤落腳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所有對社會現實進行折射與觀照的創新都被賦予了更多正向引領的期待。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總被愛奇藝綜藝裡的現實話題一擊即中,因為這些綜藝給年輕人帶來的陪伴與治癒,溫暖了整個2020。

相關焦點

  • 解析:滬琛如何幫助元氣森林讀懂年輕人?
    其實元氣森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抓住那群Z世代消費群,讀懂了年輕人的消費心理。 作為元氣森林幕後的品牌戰略諮詢機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認為:Z世代成為新消費主力,如何與他們互動,已成為每一個茶飲品牌的營銷課題。
  • 顏值比你想像的值錢100倍,這屆年輕人真不好帶
    這屆年輕人「買買買」的一項重要指標,當然,毫無疑問,是顏值。 何謂顏值?原本無此詞。起初在偶像團體範圍內傳播,後因綜藝節目頻繁使用而流行。 顏值原本以數值界定人相貌好看的程度,有層次,有比較。比如,「顏值爆表」、「顏值低」、「顏值暴跌」。很快,顏值一詞廣泛運用到了「物品」。
  • 從《浪姐》翻車看女性議題:萬茜虛火、審美窄化、女性平權
    萬茜的「崩盤」或許只是《浪姐》「每周一靶子」的營銷套路,這檔綜藝節目在標籤女性上樂此不疲。從「媽味十足」伊能靜,到「我哭了我裝的」黃聖依、「道歉機器」張萌,「有野心、不共情」藍盈瑩,每個參演節目的女藝人都因為一定的噱頭而「崩壞」。節目關鍵詞和微博熱搜更是離不開娛樂、損人議題,與女性力量相關的輸出少之又少。
  • 想了解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來聽聽音樂看看畫
    伴隨著精神消費的升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走進美術館,看展已經成為日常休閒娛樂的主要方式。但藝術和大眾的隔閡一直存在,很多藝術並不是那麼平易近人,特別是現當代藝術,顯得高冷,讓人看不懂。這讓很多年輕人遇到了審美上的困境。
  • 陪伴式綜藝《花花萬物》探訪話題明星+關注生活議題+引領閒置美學
    但在消費升級的當下,驚喜背後則是更加實際的環保和經濟問題。在節目《花花萬物》中,萬物皆有溫度。以探訪話題明星為主線,節目開啟了很多實用的生活議題,最終引領了一股閒置美學風潮,成為陪伴式綜藝的風向標。在群雄環侍的綜藝市場,第二季《花花萬物》所向披靡,各平臺數據喜人。因為節目集明星娛樂和生活消費於一體,觀眾始終保持著高粘性度。
  •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組學研究」是一個聚焦豆瓣小組的欄目,豆瓣小組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這裡聚集了各式各樣好玩的年輕人,也為中文網際網路提供了諸多話題。讀懂年輕人,先來讀懂「組學」。負債的年輕人,真的很多在去年雙十一前夜,「負債者聯盟」衝進了微博熱搜,之後它便頻頻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目前,小組成員數量已經突破 3 萬人。小組規模不斷擴張的背後,是殘酷的現實:這屆年輕人已經開始負債了。
  • 中國綜藝論「抄襲的藝術」
    但是隨著廣電總局的一聲令下,原則上不允許再播出明星子女參與的真人秀節目,嚴令禁止「消費兒童」現象發生。拋開親子綜藝中親子互動的溫情一面,節目組將孩子們配成各種「CP」,給孩子們的親密舉動畫面配上心形符號,孩子在面對鏡頭時的博關注心理變化,這些都很容易使其心理在綜藝過程中被逐漸異化。「星爸星媽」看到的是親子綜藝帶來的巨大經濟潛力,「父憑子貴」現象經常發生。
  • 這屆年輕人的消費大不一樣(下)——自主、探索、精明、創造、愉悅...
    編輯導語:上文《這屆年輕人的消費大不一樣(上)——消費是展開生活實踐的所有》中說到,當代年輕人消費觀已然發生改變;一些品牌也對此在營銷策略上也進行了改變,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年輕人如今的定位,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讀懂中國」即將開幕,10場平行研討會議題釋放什麼訊號?
    11月20日至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將在廣州舉行。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家、戰略家、企業家代表將通過「雲參會」形式,與來自我國政界、學界、企業界的代表一起,透過中國與世界連接的「南大門」廣州,讀懂中國故事,共享中國智慧。
  • 刷寶揭這屆年輕人的消費新主張!
    數年前在街頭銷聲匿跡的"一元店",如今捲土重來,在變與不變之間,蘊藏著當代年輕人新型消費觀。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摳?今年年中,豆瓣"摳門"小組引起廣泛討論,這些名為"摳門男性(女性)聯合會小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的組別裡,聚集了上百萬個年輕人,分享著自己的"摳門"經驗。
  • 提供戀愛代償體驗,《我們戀愛吧2》幫年輕人突破「低欲望陷阱」
    不少戀愛觀察類綜藝,採取了放大明星嘉賓互動、或者讓明星加入戀愛的形式。雖然更易獲得娛樂話題和熱度,但究其本質是對素人缺乏關注度的風險迴避。消費剩女話題和婚姻焦慮成為引爆節目的捷徑,內核卻鮮少有聚焦素人戀愛本身的。高開低走,圍觀話題大於實際觀看,大家終於膩味戀綜了?同為綜N代的《我們戀愛吧》第二季,卻走出了一條明顯的上揚曲線。
  • 愛奇藝成功開發「說唱」「樂隊」等文化 以爆款綜藝豐富年輕人愛好...
    憑藉對年輕人潛在興趣的精準洞察和挖掘,愛奇藝在內容題材上不斷推陳出新,成功將說唱文化、樂隊文化,潮流消費、衝浪文化等通過綜藝內容推出,助推這些青年文化走向成為大眾流行,引發多元興趣在中國年輕人群體的流行,豐富了當今年輕人的興趣愛好和生活方式。據最新雲合數據顯示,愛奇藝用戶平均年齡為25.6歲,30歲以下的用戶佔愛奇藝全部用戶68%。
  • 如何引領新主流審美?芒果超媒蔡懷軍這樣說
    蔡懷軍以《引領新主流審美,讓正能量有大流量》為題發表演講蔡懷軍在演講中提出,新時代要有新審美,做內容要「過程很上頭,結尾要走心」。換句話說,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並不缺愛國情懷,也很喜歡傳統文化,缺的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而專注青年圈層的芒果TV,一直在做的正是不斷探索和實踐這種「打開方式」。
  • 戀愛綜藝意外跌勢,這檔節目卻拉滿期待值?
    2020年,是戀愛觀察類綜藝在中國引發熱潮的第三年。相較於前兩年情感觀察類節目橫空出世的大熱環境,今年同類型節目市場意外跌勢,出現疲軟狀態。而在此情況下,芒果TV《女兒們的戀愛》卻以情感、婚戀話題直擊青年群體痛點,用真實而溫情的內容賺足了觀眾的歡笑與眼淚之餘,也帶動全民"勇敢追愛"。
  • 扎堆的素人戀愛綜藝,到底有什麼好嗑的?
    因此,觀看過程中,心動與緊張的情緒反覆交織。節目中的素人嘉賓是否心動不得而知,但有些觀眾在腦補和剪輯的幫助下,已經心動得花枝亂顫了。從這一角度看,素人戀愛類綜藝與偶像劇的機制是一致的:看帥哥靚女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嘉賓的「質量」也基本決定了節目的成敗。男的越帥越有錢,女的越漂亮越有氣質,觀眾「嗑」的意願會更強烈,沉浸感也更強。
  • 極簡時代來臨,這屆日本年輕人已經對消費提不起興趣了?
    極簡時代來臨,這屆日本年輕人已經對消費提不起興趣了?自從日本社會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以來,人們對消費的渴望,也隨著降低。這一現象,也被經濟學家們稱為「消費降級」。隨著極簡時代的來臨,「消費降級」這一現象,降下來的只是消費的數量,而提升上去的卻是消費的質量。
  • 從《心動的信號》到《喜歡你我也是》,越來越真誠有趣的戀愛綜藝
    同時,這個帳號還能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成為牽引著彼此,不斷去驗證現實的人與帳號的人是否對應的那根紅繩。 有一說一,韓國素人戀愛綜藝,在邁過了《HeartSignal 2》的巔峰之後,在觀感上,後續的嘉賓們不如國產嘉賓們來的真誠有趣。 那些來戀愛的嘉賓們,仿佛是上通告的小藝人,都保持著一種談不到就算了的灑脫氣質,留下觀眾干著急。
  • 「獨居」綜藝又火爆 生活的精彩大於落寞
    這兩年大量明星扎堆觀察類綜藝,而這類劇目模式與內容的大同小異也讓不少觀眾產生審美疲勞。那麼,該類綜藝的生命周期走完了嗎?並沒有。近日,各大平臺的《看我的生活》《讓生活好看》《我要這樣生活》等明星生活觀察類綜藝又聚焦新話題扎堆播出。
  • 文化、健身、戀愛、籃球……開學後迎來新一波綜藝課程
    縱觀新學期的綜藝課程表上,首先要上的是以《遇見天壇》《漢語橋》為代表的文化課綜藝,在新學期裡,它們將繼續傳統語文和歷史的知識;其後要上的是以《頭號型動派》《哎呀好身材》為代表的健身課綜藝,它們自我創新,不再單方面強調減肥,而是提倡更為多元的身材塑形;接下來要上的是以《女兒們的戀愛2》和《我們戀愛吧》為代表的戀愛課綜藝,從看不夠的膩歪中,學會愛情的秘訣;
  • 《我們戀愛吧2》開播 偶像劇式展開捕捉戀愛細節
    打造沉浸感製作升級,延伸「戀愛」含義  戀愛觀察類綜藝節目從2018年進入大眾視線,因素人嘉賓真實戀愛、藝人觀察室嗑糖猜測的模式,引發了社交媒體的熱議。觀眾喜歡的自然是有市場的,各大製作平臺紛紛將目光轉向戀愛觀察類真人秀,短短兩年就有十多檔同題材節目面世。然而,同質化的內容很快導致觀眾審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