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曲點智能科技成功研製出真正全柔性電池, 致力於實現消費級柔性電子產品躍遷的最後一塊拼圖)
最近,全球材料科學領域知名科學家、哥倫比亞大學陳曦教授領銜的曲點智能科技對外透露,其團隊在柔性鋰電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不僅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柔性可彎曲,並且已經初步具備規模生產能力及商業級應用能力,將對未來的消費級柔性電子產品市場產生顛覆性影響——例如,柔性電池應用於手錶帶、VR設備頭套、頭戴式耳機等取代傳統結構件,無疑將極大拓寬使用場景。目前,多個產業上下遊企業和消費電子廠商已經注意到了曲點智能科技的研發成果,正在積極接洽中。柔性電池這一新形態的儲能或將改變目前我們熟知的大部分電子產品形態,尤其是手機、手錶等可穿戴電子設備,讓生活更智能。
柔性電池是什麼?
柔性電池,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任意摺疊扭曲的電池。對於柔性電池的研發由來已久。一方面,隨著柔性電子屏的快速發展,當電子產品的屏幕開始能夠摺疊、彎曲時,傳統的鋰電池便成為了產品設計的瓶頸。2019年,華為與三星都發布了旗下第一款可摺疊屏手機,但是,目前的摺疊屏手機仍然採用的是普通的剛性電池,避開了使用柔性電池的難題。因此,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鋰離子電池,將對推動可穿戴柔性電子器件的發展產生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因為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柔性電池是行業公認的未來趨勢,市場規模巨大。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發布的關於2020年全球柔性電池市場預測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柔性電池市場預計將達6.17億美元,2015到2020年期間,柔性電池將以53.68%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全球主要的消費電子大廠,如LG化學,松下,三星等都在積極布局柔性電池領域。但相當部分都還在實驗室階段,無法商業化量產和真正替代剛性電池產品。
(曲點團隊研發的柔性電池,真正實現電子產品的全柔性體驗)
過去柔性電池的主要實現方式,一種是把電池做得很薄以便彎曲,但是其電池容量過小很難有廣泛商業價值;另外一種是採用固態電池等新材料,但是其成本高,製備工藝複雜,電化學穩定性尚在探索中,離量產尚有一定距離。陳曦教授團隊的柔性電池成果的顯著優勢就在於突破了容量、成本和工藝以及安全的制約,既做到了鋰電池的真正全柔性反覆彎曲,又保證了其長時間的續航能力,同時對於商業應用而言,其完全使用商業化材料,因此成本低、安全性高、放大性好,適用多種場景。陳曦教授表示,曲點的柔性電池解決方案,跟目前市場主流產品相比,能量密度高,最小彎曲半徑僅為5mm,彎曲疲勞次數達數萬次,性能極其優異。這些性能可以充分釋放終端產品設計師的想像力,定義柔性電子設備和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未來。
科學家創業範式——嚴謹、務實、改變世界
曲點智能科技創立於2019年哥倫比亞⼤學⼯學院,創始團隊陣容堪稱極度硬核——陳曦教授,曲點智能科技創始人,現為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是國際公認的材料和力學界新一代領軍人物之一。他曾獲由美國總統George W. Bush在白宮頒發的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PECASE),這個獎是美國政府官方授予青年學者的最高獎勵。
整個團隊內還有多位哥大教授、博士;有人獲得過2019MIT「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殊榮……如此硬核的團隊保證了技術上的嚴謹性和領先性。
崔屹,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儲能領域著名專家評論道:「柔性儲能是一項很有應用前景的新型儲能技術,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科學家陳曦和他的團隊經過研究,解決了超高次數彎曲、力電解耦等難點,實現了高性能的柔性電池,具有多次重複彎曲、動態穩定充放電等特點。」
全科學家陣容不代表不會管理,不懂商業,相反,實驗室成果的商業化應用才是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大價值,才是科學技術改變世界的通路。因此,可落地,可規模量產是這群科學家們追逐的目標。首先,專利權明晰。曲點智能科技擁有哥大完整的對這項技術的專利授權;其次,在產業化開發方面,曲點已經建設了自己的產業化開發基地、擁有自主研發的柔性測試設備等硬體;在市場進展上,團隊可以應B端要求給出柔性電池解決方案,並和一些企業開展了戰略合作;也已經自主開發了多款柔性設備,與領域內合作者精準推向C端市場。
網際網路領域一直不缺過度包裝的新概念,但最近幾年,那些只談商業模式創新的PPT創業團隊紛紛退出舞臺,讓位給硬核科技,尤其是基礎學課領域研究延展出的硬核科技。無論是人工智慧、生物醫學,還是清潔能源、量子計算紛紛搶佔產業界的皇冠,成為一切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底層。姚期智院士、彭軍博士與樓天城教主以及他們的PonyAI小馬智行;湯曉鷗教授與徐立博士和他們的商湯科技;陳天石博士與陳雲霽博士和他們的寒武紀科技等等,再到陳曦教授和他的曲點柔性電池,中國科學家創業軍團從未如此星光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