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常年位居世界第一的著名高校,能夠考上這種大學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神童,往往都會受到社會的重點關注。二十幾年前,在成都外國語學校就有一個女生,就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成為家喻戶曉的「小明星」,她就是劉亦婷。其母親撰寫的教育類著作《哈佛女孩劉亦婷》還在較長時間內成為各大書店最熱門的暢銷書,也讓劉亦婷紅遍大江南北。
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曾經路人皆知的「哈佛女孩」如今卻泯然眾人、杳無音訊。無論是新聞報導,還是網絡消息,「劉亦婷」的名字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再也搜索不到相關信息。唯一被人們記住的就是,這位曾經的「國人之光」改換了國籍,嫁給了美國人,讓人搖頭嘆息。也有人說,「哈佛女孩」劉亦婷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她從名校畢業,能力出眾,卻沒有給祖國帶來任何貢獻,不是失敗是什麼?
我倒並不這麼認為。劉亦婷對社會所做的貢獻,早在她被哈佛大學錄取時就已經開始。其母所撰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之所以能夠被成千上萬的家長奉為圭臬,成為無數家庭的教育準則,正是因為劉亦婷就是在母親的這種教育方法下不斷成長,最終考上了哈佛。就像劉亦婷曾經說過,若是當初她沒能被哈佛錄取,母親的育兒分享,也不會得到人們過多的關注。況且,也有很多家庭遵循著她們的腳步,得到了成功。
劉亦婷到了美國之後,大學四年波瀾不驚,畢業後進入波士頓諮詢,接著跳槽到百事,隨後又去了一家對衝基金工作,後來申請哈佛商學院被拒,就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睿識資本」,沒過多久就關門了。現在和合伙人一起開了一家公司「惠恩資本」。頻繁跳槽、商學院被拒、公司倒閉,從這個角度去看,劉亦婷確實失敗。但是,讓我們換一個角度,她每一次的跌倒再爬起的勇氣,不就是一種成功嗎?
多數人定義的成功,幾乎都充滿了通俗和市儈,非要一鳴驚人、舉世皆知才行。就像劉亦婷,當年她考上哈佛大學,成為萬人矚目的存在,於是,她被人們定義為「成功」。現在,劉亦婷改換國籍,嫁給美國人,泯然眾人、銷聲匿跡,於是,人們又說她的人生很失敗。卻不知劉亦婷只是在按照自己的人生規劃在一步一步前行,成功,並不是非要幹出舉世皆知的豐功偉績才行!
劉亦婷和他人合夥創辦的惠恩資本,一直在為中國資本提供在美的投資服務,幫助不了解美國市場的中國人站穩腳跟。一位劉亦婷的高中學弟,同時也是哈佛學弟陳博文說:「劉亦婷開設的投資公司,這些年其實也一直在投資家鄉的一些項目。」
李開復曾經說過:「中國社會歷來有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按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時採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恰恰讓很多人失去了正確的奮鬥方向,也讓很多人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劉亦婷顯然突破了這條束縛,她沒有在乎世俗的眼光,按照自己的方式,選擇自己認定的路,實現自我價值。
現在家庭教育觀念中,家長就應當摒棄老一套的一元化成功標準,對於他人的成功之路,我們可以學習、可以借鑑,但沒必要非要複製。家長應當採用多元化、開放式的思維,支持和鼓勵孩子的選擇,成功的路從來不只是一條,只要能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