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晚,孫加強離開待了一個多月的印度尼西亞。在印尼,他的身份從一個遊客轉變成「百萬口罩採購員」,他騎著摩託車穿過印尼的大街小巷,也從多起「口罩騙局」中抽身而出。
而就在他離開的當天,印尼首次通報了該國2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此前,儘管東南亞多國都已出現確診病例,但有2.6億人口的印尼仍然表示該國無一例感染病例。而據孫加強的觀察,在全球疫情逐漸蔓延的這一個月,印尼戴口罩的人很少。
在印尼的一個多月中,孫加強前前後後一共購買了260箱口罩寄回國內。在離開印尼前,孫加強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講述了這段經歷,他說,把這些故事寫成劇本拍電影,會比《我不是藥神》精彩得多。
孫加強朋友圈,朋友因其玩笑話P的一張圖「我不是罩王」 本文均為受訪者供圖
郵費比口罩還貴
今年1月22日,在澳大利亞工作的孫加強和國內的親朋好友相約去印尼的美娜多(Manado,又稱萬鴉老)旅遊,本來他和親友1月26日要各自返回澳大利亞和中國,因國內疫情發酵又耽誤了兩天。28日,孫加強的親友回國,但是他沒有走成,一位國內的醫生朋友告訴他,目前國內口罩緊缺,託他看看印尼「有沒有口罩」。
「印尼那個時候的口罩還挺便宜的,不同的品牌,大概(人民幣)3毛到5毛一個。」幫一個朋友買了,之後又陸續有別的朋友要口罩,孫加強就這樣開始了「代購」之路。
他每天早上6點起,騎著摩託車一家家藥行跑,一天可以「搜羅」十幾二十箱口罩。美娜多是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首府,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城市,中國人不多,買口罩的人也不多。「一開始他們(藥行的人)也很疑惑,這個東西放在那裡,平時也沒有人買,雖然有人戴口罩,但不是很多。」
孫加強一開始買口罩非常順利,有時候一家一家買,一次一兩箱,有時候可以在藥行提前預訂十幾二十箱,第二天去拿。「他們的摩託車就跟滴滴一樣,買完之後我就讓一輛摩的把這些口罩送到郵局。一天下來買得差不多了,我再去郵局把這些口罩發往國內,一般10到15天可以寄到。」
一個口罩5角錢,一箱有2000個口罩,總價大概合人民幣1000元,但是郵費卻要人民幣1500元,算下來一箱的口罩成本價2500元。孫加強說,這些口罩在國內也一箱就賣2800到3000元,除去雜七雜八的費用,自己和朋友並不賺錢。
雖然郵費比口罩價格還貴,但郵寄卻是把口罩寄回國內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據孫加強說,十幾箱的郵費就要兩三萬元,相當於兩個印尼人一年的工資。
因為郵局只收現金,他要每天早起去取錢,再把大量現金交給郵局,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四五天。
在美娜多goumai口罩 孫加強 圖
輾轉買到200箱口罩
但是孫加強只有一個人,每天最多買20箱,除了採購還要負責將口罩郵寄到國內不同地方,從早忙到晚,效率並不高。
2月4日,孫加強向澎湃新聞發來信息,「從這幾天收到的眾多信息判斷,國內情況不太樂觀,可能會要長期作戰。」孫加強表示,他準備繼續留在印尼,「情況一直在變……每天一個人處理太多事情,已經超負荷。」
隨著印尼的口罩越買越少,孫加強也在想其他的辦法。「那天挺巧的,我租的摩託車的老闆說有需要可以找他,我就隨口問了一句有沒有口罩供應商,他說他的妹夫是口罩供應商,願意給我提供口罩。」
然而預訂口罩需要預付人民幣3萬元的定金,如此大的數目也讓孫加強考慮了很久,「我想了半天,還問了他很多問題,我也沒見過他,最終我還是決定把定金付給他。」
還好,孫加強這次沒有遇上騙子。2月5日,他來到了位於雅加達和美娜多中間的望加錫,和聯繫的口罩供應商見到了面,最終成功拿到了200箱口罩。這讓孫加強省了很多事,不用再一家家去搜集口罩。彼時國內同等質量的口罩已經漲到了4、5塊錢一個,而孫加強發回的口罩成本價是1.5元一個,找他要口罩的人也越來越多。
但是隨之而來的兩條消息讓孫加強再次陷入困境。「郵局不再接受新的郵寄了。」郵局的人告訴孫加強,不能再郵寄東西回中國了,但是據他推測,應該是郵局「爆倉」了,「因為不止我一個人在做(郵寄口罩回國)這件事。」
另一條消息則是,2月2日印尼政府發布通知,2月5日12時開始暫停中國往返的所有航班。
寄回國的口罩 孫加強 圖
趕在停航前將口罩運回國
一下買到了200箱口罩,可是現在怎麼寄回國,成了最現實的問題。孫加強無奈在網上發了一條求助信息,這條信息又被很多人轉發,許多媒體也刊登了孫加強的故事。
「那天我回了一整個下午加一整個晚上的信息,一直不停有人給我提供如何把口罩寄回國內的信息,但是其中99%的信息都沒用。」經過孫加強篩選,最後只剩下兩條渠道可以把口罩順利寄到國內。
一是孫加強的髮小聯繫了一家公司,從他手上買了15萬個口罩,在和東方航空協調後,趕上了最後一班從印尼到中國的飛機。另一條渠道是一些在雅加達做物流的華人,他們同時也在幫助很多印尼華人將捐助的口罩運回國。這些華人幫孫加強聯繫上寧波慈善總會,通過他們的捐贈通道,口罩可以順利通過海關。
在郵局寄口罩 孫加強 圖
最終,這兩個渠道都成功了。
200箱口罩順利抵達中國,分散到相關各方手中,最後只留下10箱口罩可以讓孫加強自由支配。「7箱給了朋友,一箱捐給我的原單位海寧電視臺,還有兩箱捐給一個朋友的單位,他們管物業的,小區裡非常非常缺口罩。」
孫加強後來感慨,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這幾十萬口罩中,一部分是他和朋友捐贈的,一部分是等價提供給單位和組織的。對於有些說他是借捐贈的名義賺錢的說法,孫加強回應,「不可能幾十萬的口罩都是我出錢,拿去捐贈,這是超出我能力範圍的。」
至此,前前後後加起來,孫加強一共採購了約260箱口罩,而那個時候,印尼當地的口罩價格也開始瘋漲,原價5角一個的口罩一度漲到了3元。
驚險的被騙經歷
此後,隨著口罩價格的上漲,假借「口罩」賺錢的騙子也越來越多,孫加強也經歷了一段「血淚史」。
一次,有人曾對他說自己的女朋友是口罩廠廠長,有價值800萬元的口罩,還給他發了口罩的視頻。孫加強不是沒有懷疑,但他的印尼朋友告訴他,這是一條「大魚」。在約好去倉庫前,他請介紹人及「口罩長廠長」一起吃了韓國燒烤,花了600元人民幣。
晚上12點,一行人到達萬隆,「口罩長廠長」卻遲遲不帶他去倉庫,開著車到處轉悠,說「警察一直在倉庫周圍巡邏,我們必須小心」。孫加強當時就很緊張,馬上發定位給朋友,說「有事來救我」。就這樣虛晃了半小時,另一個人出現了,手裡拿著一蛇皮口袋的口罩。
「這就是『大魚』?」孫加強腦袋嗡的一下,告訴他們自己太累了,先回房間。幸好,他並沒有遇上人身危險,最終的損失只是一頓飯錢。第二天早上,孫加強趕緊離開了萬隆,返回雅加達。
在經過了各種被騙的故事後,孫加強也積累了許多經驗,有時花人民幣100多元讓當地人跑腿去看口罩現貨,有時在買口罩的群裡直接懟騙子本人,將騙子揭穿。「因為利潤太高了,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就到了我們互相害怕對方騙自己的程度。」
「各種各樣的騙子,我都不知道他們要騙什麼。」孫加強說。
捐贈口罩 孫加強 圖
「借去的口罩以後會還的」
隨著中國國內的口罩產能也逐漸恢復,以及印尼當地口罩價格猛漲,孫加強買的口罩也越來越少了。
在2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月2日以來,我國口罩產量逐日提升,目前醫用的非N95口罩的產能利用率達到了106%,有10個省份達到或超過了100%。
另一方面,由於製作口罩中間過濾層的原料熔噴布成本也漲了20倍左右,口罩價格在印尼一直居高不下。「已經沒什麼人採購了。」孫加強說,人民幣2元多一個的口罩,對於印尼人來說還是有點貴。
在3月2日前,印尼一直未報告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有一些人提出了質疑,認為印尼可能有一些未發現的病例,也有報導指出印尼目前進行的檢測量很低、一些醫院能力較弱。針對這些質疑,印尼國內也不乏反駁之聲。
2月24日,孫加強收到了捐贈證明,他和朋友朱崢一共捐贈了7萬個口罩,還有防護服、手套等各類防護用品。在印尼期間,他購買各類防護用品寄回國內,一共花費了20多萬元。
在印尼的最後一段時間,結束口罩採購的孫加強又回到了美娜多學習潛水課程。「整個酒店就我一個客人,一對一教學。」孫加強說,原本熱鬧的酒店現在根本沒什麼人,很多餐廳都關門了,只剩一兩家還在營業。
3月2日,印尼總統佐科宣布,印尼本土確診2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兩人與此前從印尼旅遊後回日本確診的患者曾有過接觸。就在這一天,孫加強也啟程離開了「奮戰」一個多月的印尼,回到了澳大利亞。
「印尼旅遊變成了深度遊,我以後應該經常會去。」回望這次一個多月的印尼之行,孫加強感慨道,「感謝印尼,我們借去的口罩,以後會還的。」
臨走前,孫加強請印尼朋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