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70年來最強颱風登陸遼寧!多省迎來大到暴雨,「巴威」正在發威!
據報導,8月27日,颱風「巴威」於遼寧東部登陸,預計最強颱風等級可達到12級-13級,這也讓遼寧地區迎來1949年以來,最強的一場颱風,同時,受到「巴威」的影響,多個省市也將迎來大到暴雨。
我國多省風雨交加
正如同大家知道的那樣,當颱風襲來的時候,一般都會伴隨著大風和強降雨天氣。說起來,颱風在南方沿海地區出現的頻率,要比我國東北地區高很多,拿遼寧來說,雖然偶爾也會受到颱風的波及,但是都比不上登場的「巴威」。
根據中央氣象臺給出的數據,「巴威」在登陸後,將會帶來至少3天的強降水和大風天氣,特別是這次登陸的遼寧東部沿海地區,陣風或許會達到17級。
此外,山東、河北、江蘇、東北等多地,也將受到「巴威」的影響迎來強降雨天氣,同時,遼寧、吉林兩省還可能會因為「巴威」而引發洪澇災害。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大家都知道颱風,不過卻鮮少有人知道颱風形成的原因。簡單來說,颱風就是「熱帶天氣系統」,因為夏季海水的溫度較高,當水溫超過26.5攝氏度之後,海面的正渦度就開始擾動,等到海面上的熱帶氣旋達到了熱帶風暴的強度,就會出現颱風。
一般來說,只要風力超過了12級,就可以算作是颱風了。根據資料顯示,在地球上,每年的7-9月份,都是颱風的高發期,而且平均每年都會有26-27個左右的颱風出沒。
說起來,在古代,人們並不知道颱風的概念,如果突然發生了狂風驟雨,古人也都會認為是「老天爺在發威」,畢竟古人是很迷信的。
一直到進入到20世紀,人們才第一次對颱風有了認知,並且從1945年開始,伴隨著對於颱風研究的深入,給颱風命名也開始了,而且給颱風命名也是一門學門,並不是隨便一拍腦門就可以命名的。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在1979年之前,人們對於颱風的命名,很多都是以「戲謔」性的名字來取名的,比方說氣象員會把颱風以自己討厭的公眾人物來命名,大家也會覺得非常有趣。
後來,人們又開始用女人的名字來命名颱風,不過,因為颱風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天氣現象,人們其實對於颱風是非常厭惡的,所以,女權主義者就表示,只用女性的名字來命名颱風,是對於女性的輕視,於是,從1979年開始,颱風命名才逐漸正式化。
真正的颱風命名轉折點,發生在1997年11月,當時在我國香港,世界氣象組織舉行了第30次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成員國,每個國家取10個名字,之後按照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來進行排列,按照順序來循環重複的為颱風命名。
舉個例子來說,這次登陸的颱風「巴威」,它的名字來自於越南,是越南提供的10個颱風名字之一,「巴威」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越南的一個地名,位於越南北部,是一座名叫「巴威」的山。
颱風有多可怕?
了解了颱風的命名,再讓我們看一下颱風天有多麼的可怕。颱風天裡帶來的最直觀的天氣情況,就是狂風暴雨,因為風力最低都是12級的大風,所以,對於陸地上的建築、橋梁、車輛等,都可能會造成損壞。
同時,颱風天也是不建議大家外出活動的,因為伴隨著大風天氣,很多雜物都會被吹上天空,之後降落的時候,很容易砸到行人,嚴重的甚至會危害生命。
此外,暴雨的到來如果雨勢太過兇猛,也會造成極強的破壞力,比方說山區會出現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等,低洼等地區,則很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同時,如果城市的排水系統不夠強,也會造成道路積水過多,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出行。
還有更加可怕的一點是,颱風登陸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夏末初秋,這個時候,很多農作物其實都還沒有收割,如果農田被淹,伴隨著狂風暴雨,農民們辛苦耕種的糧食,也很可能會損失慘重。
所以,當颱風天到來之前,各地便都會提前做好預防,停工停學等,通知大家儘量不要外出,可能一些朋友會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事實上這些預防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方說去年登陸的超強颱風「利奇馬」,就導致多地受災,死亡人數超過50人。希望這次遼寧等省份可以成功抵擋住颱風「巴威」,將損失減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