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一位盆友剛從山上挖回來的,還是非常翠嫩,不過很多盆友養一段時間就變得和野草一樣,所以還是原生的美!
嬌翠欲滴呀,早上路邊還有著一點露珠的時候看最美!
盆友養了幾個星期之後,就變上面這樣哈,有點悽涼呀!主要是沒見光,在室內徒長了!
滇石蓮為景天科石蓮屬多肉植物,原產於中國的雲南(滇:雲南簡稱),是中國的特有品種,在陽光下呈現藍灰黑色,葉片飽滿,形態漂亮。
滇石蓮整個植株覆蓋短柔毛,株高5 ~10釐米。主根細長,長達10釐米,粗約1毫米,有側根和多數纖維狀細根。植株的莖直立,不分枝,植被柔毛。
種莢成熟期9月前後,滇石蓮產自大理和東川;生於海拔2500—2 700米的巖石縫中,有點亂長了!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著個小多肉叫海芙蓉,只能在福建和釣魚島見到它們了,福建盆友說有長一大叢的。
白花丹科補血草屬的叢生海芙蓉。
墊狀點地梅,根部有著非常堅實的一層墊,它是報春花科點地梅屬,適應高寒氣候的切糕狀植物,青藏高原廣布。
墊狀點地梅,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形態哦!密集恐懼症患者表示一點都不喜歡!
報春花科點地梅屬,這是另一種對於高海拔氣候的適應形式,它正在向多肉植物的方向發展。
這個狀態不好的時候就像是野草,不過群生的挺好看的!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它是蔥科蔥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發現地點:四川攀枝花(圖片來源:見水印)
發現地點:四川峨眉山(圖片來源:見水印)
11不知名的多肉發現地點:福建安溪(圖片來源:見水印)
12不知名的多肉發現地點:四川木裡
13圓葉石蓮14密葉石蓮(圖片來源:見水印)
15條葉唇柱苣苔在廣西發現的條葉唇柱苣苔
苣苔科多肉植物(廣西)
16綠花石蓮綠花石蓮(變種)綠花石蓮花、石燈臺,在《秦嶺植物志》中有記錄。(圖片來源:見水印)
塊根是植物側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這種變態根不象蘿蔔等,每株只形成一個肉質根,而是一株可以形成許多膨大的塊根。常見的如甘薯的塊根,看下面的圖片就明白了。
安吉麗娜塊根多肉
龜甲龍塊根
山烏龜:野外一種爬藤類植物
獨根草,虎耳草科獨根草屬。花期就是孤零零的一枝花,其餘時候就是孤零零的一片葉子,好在一般一片區域內都會有一片小群落,看起來不會太孤單。
這也是種很特殊的野花,植株生長在巖壁縫隙裡頭,春季先開出豔麗的花朵,花後才會長出一片碩大的葉子。獨根草的生長環境和槭葉鐵線蓮相似,在霞雲嶺、上方山、密雲坡頭、玉渡山都能找到這種獨特的野花。
福建觀音座蕨,地下具有觀音座狀的塊根,別名:福建蓮座蕨、地蓮花、馬蹄基、牛蹄勞山豬肝、土瓜、狹羽觀音座蓮、羊角串等,蓮座蕨科觀音座蓮屬。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林下溪邊或溝谷,性喜生長於陰溼的環境中,較耐寒。我國福建、廣東、廣西、臺灣、貴州、雲南、湖南、湖北等省均有分布。比較稀有。
半圓蓋陰石蕨。國內也有當盆景,觀賞肉質根莖的
赤雹,爬藤塊根
毒瓜
鼠拉冬瓜
老鼠瓜(現在有很多它的在栽培的品種,可以吃的)(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栝樓,葫蘆科栝樓屬。產遼寧、華北、華東、中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和雲南,現在廣為栽培,花冠多裂造型奇特。
山苦瓜
馬齒莧是田頭路邊隨處可見的一種野菜,它耐旱,生命力很強,即使拔起久曬,也不會枯死。也叫馬莧、五行草、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馬勝菜。
(圖片來源:見水印)
白莖鹽生草(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紅莖鹽生草
鹽爪爪
鹽角草
遼寧盤錦有個紅海灘,就是赤鹼蓬長出來的 (角果鹼蓬)
越是鹽鹼就越紅的赤鹼蓬
赤鹼蓬(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肉蓯蓉,沙漠中的最奇葩!在國人的眼中,它是大補的「沙漠人參」,坊間戲稱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可嘆!身為沒有葉綠素的全寄生植物,它的寄主梭梭、紅柳被當做柴火,遭大肆砍伐,可悲!淪為瀕危植物,依法被保護,奇葩踏上不歸路。
篇幅有點過長了,不過希望你們不要太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