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合作辦學是什麼?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
(2)辦學方式
一是學歷教育項目,必須通過統招考試,填報志願,畢業後分別獲得中外雙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如:清華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舉辦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一是非學歷教育項目,無須填報志願,參加學校自己舉辦的入學考試即可。中方學校修得相應學分後,通過語言考試後再被合作學校錄取,畢業後獲得外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如:中國農業大學與荷蘭萬豪勞倫斯坦瓦格寧根大學(原荷蘭勞倫斯坦國際農學院)合作舉辦園藝專業非學歷項目)
注意:就讀非學歷教育項目的,若該項目未能獲得教育部審核認證,即不能承認該項目所獲學歷。
(3)辦學形式
一是學歷教育(計劃內招生),即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招生計劃,考生必須參加高考,統一填報志願,畢業後可獲得由中方或中外雙方學校頒發的,教育部承認且認證的學位證書;
二是非學歷教育(計劃外招生),即學校採取自主招生方式招收的學生。學生無須填報考高志願,只需參加學校自己舉辦的自主招生考試即可。完成課程後一般會獲得寫實性證書/課程結業證書等,而非學歷證書。這一類型我們在此不做贅述。
(4)辦學主體
一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如:溫州肯恩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大學);
二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如:北京工業大學與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工程管理理學碩士;北京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舉辦中國社會工作文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中國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項目一般情況下也歸為中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的審批、評估和管理一般由教育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進行。
(5)培養模式
中外合作辦學的培養模式有以下幾種:
(一)「2+2」分段培養模式:即學生通過高考錄取後,一、二年級在國內院校學習,後兩年可自主選擇在國內院校或國外合作院校進行學習,所學專業不變。
(二)「3+1」分段培養模式:即學生通過高考錄取後,一、二、三年級在國內院校學習,後一年可自主選擇在國內院校或國外合作院校進行學習,所學專業不變。
(三)「4+0」培養模式:即考生通過錄取後,學生四年都是在國內上課而不出國,只不過採用國外的教學計劃和考試方式,引進國外的原版教材及教授,教學模式與國外本合作院校保持一致。比如,重慶理工大學的中韓合作辦學就是屬於這種模式。
(四)混合培養模式:即考生通過錄取後,最先先採用「4+0」的模式,但入學過後,再進行二次選拔出部分學生,進行「2+2」模式、比如重慶工商大學國際商學院就是採用這種培養模式。還有「1+3+1」模式,重慶大學與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等就是採用這種模式培養。
在了解了一些中外合作辦學的基本概念後,相信大家最想了解的就是有哪些大學開設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川招生數據是怎樣的?近幾年的分數線又是怎樣的?需要怎樣的位次才能上心儀的院校呢?
我們整理了2017-2019在川招生的中外合作院校的錄取分數,以及2019年的位次和招生人數,供大家參考。
中外合作獲得的證書含金量如何?
近年來,在教育部「引入優質海外大學教育資源」的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大學與海外大學合作辦學,但其畢業證書含金量一直受到家長和考生的質疑,那麼怎樣的畢業證書才有含金量呢?
我們先來梳理以下,中外合作項目的發放學位證書的方式有哪幾種:
1.中方發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外方一般是發學位證書,沒有畢業證書。這種方式比較常見。
2.除了中方高校的畢業證與學位證外,畢業生還會收到國外的認證。雖然不是拿不到國外的學士學位證書,但也可獲得一個在國際上認可度相當高的專業證書。
3.發放學位證書的方式是既沒有外方直接的學士學位證書,也沒有外方的認證文憑,外方會給畢業生開一個寫實性證書,等同於一個證明。這類證書就要引起家長和考生的警惕了。
4.只在國內學習,拿國內的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但如果你不出國學習,外方不會發你學士學位證書。大家在擇校時一定要弄清證書發放規則,避免選錯!
5.是針對計劃外招生或是這個項目自主招生來講的,畢業生將拿到國外的學位證書,但無法拿到國內的學歷證書。
隨著一批知名的海外大學湧入,中外合作辦學的概念越來越常被大家提起,對於許多想要進名校的考生和家長來說,不僅可以接收來自海外大學和國內知名大學的優質教育,還能剩下出國留學的成本,並減小出國留學的風險,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大家在擇校的過程中一定要擦亮雙眼,仔細辨別中外辦學項目的含金量,避免「野雞大學」。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哪些證書是不具備含金量的。
哪些證書不能獲認?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公布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範圍顯示,有七種證書不能認證,大家在選擇中外合作辦學院校時一定要看準畢業所獲得的證書是否可以被認證,謹慎擇校。
1.參加外語培訓或攻讀其他非正規課程(如短期進修)所獲得的結業證書;
2.進修人員、訪問學者的研究經歷證明和博士後研究證明;
3.國(境)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頒發的預科證明;
4.國(境)外非高等教育文憑、榮譽稱號和無相應學習或研究經歷的榮譽學位證書;
5.未經中國政府相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辦學機構(項目)頒發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或高等教育文憑;
6.通過函授、遠程教育及網絡教育等非面授學習方式獲得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或高等教育文憑;
7.國(境)外各類職業技能或職業資格證書。
考生和家長如果是奔著中外雙文憑而選擇的中外合作專業,那麼一定就要事先去學校官網上看清楚該專業畢業後到底會發哪些證書,對於學歷證書的獲取有沒有特殊要求。在明確了這些問題之後,在做進一步的填報準備。
中外合作辦學適合哪類學生?
一、英語能力達標
雖然部分時間是在國內上學,但是絕大多數合作辦學專業課程都配備了許多外籍教師和國外原版課程,大學的課程難度和深度以及對英語詞彙掌握量的要求也遠超高中階段,如果你家孩子的英語能力一般,或者對繼續學習英語興趣不大,那麼他讀中外合作院校是非常痛苦的,甚至會耽誤學業,跟不上學習進度,連畢業都有難度。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校會對高考的英語成績有要求,因此在擇校時,要特別留意英語單科線的分數,避免選錯學校。
二、具備抗壓能力與學習能力
很多合作辦學的課程要比普通專業更繁重,因為不僅要學習專業課程,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學習,以備將來適應全外語的外教授課,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很強的抗壓能力和學習能力,那就不要輕易的選擇合作辦學。
三、家庭提前做好了規劃
合作辦學可進可退,既能直接畢業考研或者找工作,也可以選擇到國外讀研深造,不管是哪個方向,都需要家長和學生對整個大學的生涯有個初步或者深入的規劃,對於想留在國內的,可以選在一所4+0模式的合作辦學。
對於將來有出國打算,或投奔國外親戚,或有移民計劃的家庭,可以選擇一所2+2或者3+1模式的合作辦學。
四、家庭經濟條件殷實
眾所周知,中外合作辦學的學費要比普通專業貴很多。一般的合作辦學學費低者幾萬元,高的能達到20多萬甚至40萬,雖然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這些學校也有豐厚的獎學金,但是把4年學費和生活費用考慮進去也是筆不小的費用,如果是以後考慮出國的,這筆費用會更高。
選擇中外合作辦學時還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做好這些,選擇中外合作學校不再迷茫:
1.關注所就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是否是經過合法審批。
2.關注實際辦學情況,尤其是教育教學質量高低。
3.關注學校的招生簡章宣傳與實際辦學情況是否一致。
4.關注招生標準。
5.關注招生計劃。
6.關注中外合作辦學的評估和認證情況。
簡單總結一下,對於成績能達到985高校的學生來說,選擇中外合作項目需要仔細考慮一下,因為如果本身成績能達到名牌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那也就沒必要去盲目追求中外合作辦學的名校學歷。
但由於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錄取分數線低於一般錄取分數線,那麼對於離名校有些差距但同時又渴望能有一個名校文憑的同學來說,中外合作項目無疑是一個實現名校夢的途徑。